..續本文上一頁 木村清孝著 世界宗教研究 1992.2 P28~33
從辛棄疾作品的儒道釋傾向看他的人格特征 熊開發 海南大學學報 1992.3 P40~47
理學莊禅與江湖派 張瑞君 西南師大學報 1992.3P86~90
論嚴羽美學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哲學基礎 曹東 蘇州大學學報 1992.1 P42~45
以禅喻詩,附物顯理:嚴羽美學理論思維的類比性 何明 思想戰線 1992.5 P44~48
嚴羽美學理論思維與禅宗之關系 何明 雲南民院學報 1992.3 P85~89
南宋的心學與佛教 陳來 世界宗教研究 1992.2 P44~47
“治下天匠”的佛教信仰:論湛然居士耶律楚材 李向平 社會科學家 1992.2 P32~38
儒、道、佛文化合流與元雜劇的道德觀 王顯春 社會科學研究 1992.3 P91~97
詩僧函可的憤懑情思 卞地詩 社會科學輯刊 1992.2 P130~131
王陽明“心外無物”說的內涵及其理論意義 吉林大學學報 1992.3 P1~5
《牡丹亭》和明代狂禅風潮 王樹海 齊魯學刊 1992.1 P53~57
笑笑生與儒道佛:《金瓶梅》創作主體意識蠡測 閏桐 廣西師大學報 1992.4 P51~57
明清的寺院詩系 陸草 中州學刊 1992.2 P83~90
明季清初遺民逃禅現象論析 暴鴻昌 江漢論壇 1992.3 P57~62
《聊齋志異》與佛教 田漢雲 揚州師院學報 1992.2 P25~29
論曹雪芹的情禅思想 黃南珊 紅樓夢學刊 1992.4P55~76
蘇曼殊詩歌新探 丁賦生 南通師專學報 1992.3 P45~49
論佛教對王國維、蘇曼殊、李叔同思想和創作的影響 宋益喬 徐州師院學報 1992.4 P68~71
洛夫詩中的莊與禅精神 費勇 理論與創作 1992.6 P34~38,73
廢名的《橋》與禅 羅成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2.1 P70~81
論越南李朝禅詩 鍾逢義 國外文學 1992.3 P31~51
1993年
心性論:佛教哲學與中國固有哲學的主要契合點 方立天 社會科學戰線 1993.1 P112~114
超越自我:關于禅宗和西方哲學思想的一點體會 張世英 社會科學戰線 1993.2 P93~100
升華了的禅意與未來藝術的時空觀 金丹元 思想戰線 1993.2 P42~47
論禅之體悟與審美體悟 周述成 文藝研究 1993.3P41~45
論中國詩畫藝術中的禅趣 劉慶華 現代哲學 1993.3 P77~82
禅和韻:中印詩學比較之一 黃寶生 文藝研究 1993.5 P134~142
禅宗與中國山水詩 郭道榮 成都大學學報 1993.2P30~34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诘與觀世音 孫昌武 社會科學戰線 1993.1 P246,253
六朝佛教與美學 吳功正 世界宗教研究 1993.2 P78~88
敦煌變文的佛影俗趣 楊義 中國社會科學 1993.3 P195~212
略論唐詩之“悟”及其演變 盧燕平 中州學刊 1993.4 P98~100
略論唐詩中的“頓悟刹那” 越 阮氏碧海 廣西師院學報 1993.3 P75~77
論唐宋詩外之禅緣 馮巧英 學術論壇 1993.5 P57~63
唐代巴蜀佛教與文學 孫昌武 社會科學研究 1993.5 P108~112
王梵志詩語詞劄記 王繼如 南京師大學報 1993.3 P102~108
從王梵志詩和寒山詩看助詞“了”、“著”、“得”的虛化 錢學烈 深圳大學學報 1993.2 P93~98
奉儒行道與崇道信佛:盧照鄰思想述評 任國緒 北方論叢 1993.6 P66~72
李白與佛教 連登崗 慶陽師專學報 1993.3 P33~35
李白題畫詩釋道色彩面面觀 王玉梅 遼甯教院學報 1993.1 P98~105
從杜甫的詩看杜甫與佛教之關系 趙玉娟 杜甫研究學刊 1993.4 P41~48
王維與《維摩诘經》 嚴國榮 唐都學刊 1993.2 P28~32
妙悟禅理,一片化機:王維《鳥鳴澗》、《辛夷塢》二詩禅意淺析 葉華 安徽大學學報 1993.2 P59~62
試談佛教思想對王維詩歌意境的影響 王波 青海社會科學 1993.3 P59~64
“碧潤發微”與考據誤區 儲仲君 文學遺産 1993.6 P38~41
論白居易所受佛老影響及其超越途徑 尚永亮 陝西師大學報 1993.2 P116~121
大曆詩僧漫議 蔣寅 廣西大學學報 1993.2P77~82,92
佛性說與韓愈的詩歌思想 肖占鵬 古典文學知識 1993.1 P56~62
柳宗元與宋明理學 楊達榮 江西社會科學 1993.10 P58~63
馬祖道一:洪州宗禅學及其在禅宗美學思想史上的意義 皮朝綱 四川師大學報 1993.2 P39~45
略論齊己的詠物詩 蔣力余 益陽師專學報 1993.3P33~35
王安石詞禅趣論 王建根 撫州師專學報 1993.3 P23~28
蘇轼文學創作與佛學 劉石 世界宗教研究 1993.4 P112~121
佛道思想與蘇轼仕途生涯 楊勝寬 西南民院學報 1993.4 P76~82
淺論禅宗美學對蘇轼藝術創作的影響 高林廣 內蒙古師大學報 1993.1 P88~94
蘇轼融合儒道佛的特色 王世德 重慶師院學報 1993.1 P88~93
論蘇轼詩歌的理趣 蘭翠 煙臺大學學報 1993.2 P77~82
蘇轼詞風與釋道思想 齊文榜 河南大學學報 1993.2 P64~68
試論儒佛道思想對李清照的影響 朱千波 黃淮學刊 1993.1 P52~56
直指心源,明心見性:嚴羽美學理論思維的內向性 何明 民族藝術研究 1993.5 P3~7
明初江南詠佛詩及其史料價值 陳進傳 史學集刊 1993.3 P35~46
陸學、禅學與莊學 吳一根 爭鳴 1993.3 P71~75
陽明心學與佛老 王樹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1993.4 P25~36
從“童心”到“性靈”:兼論晚明文壇“狂禅”之風的蛻變 孫昌武 中國文學研究 1993.1 P45~52
擔當審美傾向的形成及特點 李偉卿 雲南民院學報 1993.3 P111~115
《金瓶梅》佛道意識初探 余岢 濟甯師專學報 1993.4 P60~65
納蘭性德與佛教思想 武華 承德民專學報 1993.4P86~87
王漁洋與禅 程相占 山東大學學報 1993.1P46~50,59
梅村與佛禅 劉守安 東嶽論叢 1993.6 P96~100
論癞僧跛僧的文化意蘊 陳洪 紅樓夢學刊 1993.4 P113~121
無計逃禅奈有情:漫論蘇曼殊的詩 陳重 貴州大學學報 1993.2 P67~71
蘇曼殊的悲劇與創作 蔣淑賢 貴州師大學報 1993.1 P4~7
《橋》:在禅境中構築 杜秀華 遼甯大學學報 1993.1 P97~101,10
廢名的詩與禅 王澤龍 江漢論壇 1993.6 P54~58
詩與禅的對坐:評周夢蝶先生的《絕響》 高巍 名作欣賞 1993.5 P109~110
超現實主義的詩與禅 洛夫 江西社會科學 1993.10 P70~72
1994年
有關敦博本禅籍的幾個問題 榮新江 鄧文寬 敦煌學輯刊 1994.2 P5~16
敦煌漢文禅籍特征概觀 索仁森 敦煌研究 1994.1 P109~120
佛禅的明心見性與審美感悟 王向峰 社會科學輯刊 1994.3 P124~131
非理性的“悟”:莊周哲學與佛禅意境探討 韋俊生 廣西師大學報 1994.1 P30~33
通向中國禅學的鑰匙:非思量的思路 梁萬如 許昌師專學報 1994.2 P75~78
禅·禅意·生命主體 陳朝慧 雲南師大學報 1994.3 P28~35
詩爲禅客添花錦,禅是詩家切玉刀:略論禅宗與古代詩歌的關系 吳培德 雲南師大學報 1994.2 P49~54,58
藝而入禅,意不膚淺:論禅宗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理想的影響 劉慶華 廣州教院學報 1994.1 P49~53,67
詩禅合一論 馬美宏 中國文學研究 1994.3 P3~7
詩禅特質異同論 胡遂 湖南師大學報 1994.2 P65~70
詩…
《禅宗詩歌境界 附錄 二、百年禅詩研究論文要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