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是自找的,痛苦也是自找的,沒有人讓你煩惱,也沒有人讓你痛苦。都好好地活著吧!能容納、能圓融就行了, 這就是佛啊,別的什麼也沒有,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學這個、修這個。應該能做到了。該放下的時候卻放不下,還是沒有把放下和放棄分清。尤其是做起來的時候。放下和放棄是兩個意思,並不是放下了就不能講世間的這些道理,是可以講的,甚至有時候打、罵都行。
佛的相有兩種,一種是寂靜的,一種是忿怒的。爲什麼要有忿怒相?這些都是爲表法,而示現出這兩個相。在表面上、形式上都可以有,該忿怒的時候忿怒,該寂靜的時候寂靜,但是內心裏沒有忿怒也沒有寂靜。該表法的時候就要表法,要跟他相應。如果跟他不相應就根本救度不了他,就不能跟他相處。佛有時候示現神通神變,也是爲了救度衆生,尤其是那些鬼神,不講神通,根本救度不了,因爲跟他們不相應。表法的時候一定要相應,不相應就度化不了他。
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子到王宮裏度化那些人,好幾個月始終沒有度化,就是因爲沒有相應。只有相應的表法才能救度他。佛早就知道,但是佛爲什麼讓舍利子去做?佛這也是一種表法。佛讓文殊菩薩度化王宮裏的人,文殊菩薩跟他們一起吃喝玩,慢慢就救度他們了。你總是一個心思、一個表情,他不可能被你救度。對有些衆生可以,但是很多衆生你就救度不了。
內心裏沒有寂靜、沒有忿怒,沒有愛、沒有恨,但是在表面上要有寂靜、要有忿怒,要有愛、要有恨。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就是演戲的過程。演戲的時候,有時候要演愛情、有時候要演戰爭,演得多好啊,都特別的像,但都是演的,不是內心的。我們都要演戲,演戲的時候一定要演好,過日子好好地過,演戲也要像個樣子,但是內心不能動,所以過去就過去了,過去以後也不要再去執著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