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叁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是真的,但是諸位要曉得,識也是不得已而建立的,所謂是言辭之極,話說到極處了,不能再說了,識是真的,悟了識是真的,你這個“識”也不能執著,如果你執著,一切都是假的,識是真的,你還是迷,你還是執著,識是法相,你還是法我執,你的執著沒破,換句話說你這個言說、名相、心緣沒離,前面那個你離了,後頭沒離,離了,你的心是清淨的,那真是一聞千悟,我們今天做不到,不能開悟,就是迷執太重,把我們的悟性,重重的遮蓋,悟性透不出來,下面再解釋,這個表很簡單,可以說把唯識的宗旨,全部都說明了,再給我們說明這個“我”,有二種。

  『又實我之執,可分爲二,一曰人我,二曰法我,執衆生之色身爲實有者,名人我,執著山河大地等爲實有者,名法我。簡言之,所雲我者,即是執一切法爲實有是也。』

  “又實我之執”,這個“實”也不是真實的,假實,就是一切衆生都誤以爲是真實,那麼這種執著,“可分爲二”,分爲兩大類,“一曰人我,二曰法我”,就是這個執著可以分爲兩大類。

  “執衆生之色身爲實有者,名人我”,這個衆生給諸位說不是說一切大衆,這個衆生是自己,自己這個身,是衆緣和合而生的,所以此地這個衆生是單指自己一個人來講的,譬如說我們佛法裏面常講,我們這個身心是四大、五蘊衆緣和合而現的這個身相,所以這個衆生千萬不要誤會了,一看,「喔!好多好多衆生。」那錯了。單指自己,就是自己這個身相、色身。佛法爲什麼講衆生而不說自己?這些名相都是叫你開悟,因爲我執已經太深了,再說個自己,這執著更重;給你說個衆生,就可以能夠破我執:原來我這個身體衆緣和合而現的假相,這裏頭沒有我,找不到我。

  我們講四大五蘊是歸納法,四大,一般人是講得很粗,在這個身相裏面講得很粗,實際上細說,也是真說,四大講的什麼東西呢?也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裏面所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四大是講的這個東西。因爲最小最小的基本物質它具有四個條件,這就是四大。地大:它有個東西,在高倍顯微鏡底下看,它有個形狀,就是它有個體積,這就是地大。它必定帶有溫度,溫度就是火大。它帶著有濕性,我們今天講的陰電、陽電、電子,濕性就叫水大。它必定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一定是動的,動就做風大;風是動的,不動就不叫風了。所以我們講地水火風這個四大,實際上就是講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它的四種特性。

  你要說這是我,那好了,我們這一個身體裏頭有無數的原子,那一個原子是我呢?如果個個都是,那我太多了,不可思議。何況我們曉得,這些原子、電子它常常在那裏活動,有的時候離開我們的身體,別的又進入我們的身體,到底哪裏有我呢?我們就色身上找不到我,沒有我,心裏上更是虛妄,受想行識更虛妄,在百法裏面給我分析的,這個心理狀況分析的,已經算不少了,心法裏面八個,與心相應的心所,就是心的作用法五十一個,不相應的心所還有二十四個,這全部都叫做心法,哪一個心是我呢?如果說這些心都是我,好了,那你的心太多了,我只能有一個,哪有那麼多呢?所以諸位要明白,在身心裏面都沒有我,所以你一悟到這個道理了,覓我了不可得,這個我才真正破掉了,沒有我了,你們諸位想一想,有誰受生死呢?生死就沒有了,沒有我了,誰去輪回呢?輪回也破了。生死輪回統統沒有了,有“我”你才有煩惱,沒有“我”誰生煩惱?你們想想哪個生煩惱?如果煩惱來了,你們仔細去找,在身體裏每一個細胞裏頭你去找,哪一個細胞裏頭有煩惱?你去找去,沒有,那心裏面你去找。心法、心所法裏面你去找去,也沒有煩惱。那你說心所法裏頭有二十六個煩惱,你有執著才有,沒有執著就沒有。

  再給諸位說,你有執著才有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如果你沒有執著,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統統都沒有,不但這個都沒有,色法也沒有,色法也是執著變現的,所以說唯識所變,能變的就是一個識!所變的就是心、心所、心法、色法這些,這個是說明了什麼是人我執,這個意思一定要清楚。

  在佛法裏面,自己本身之外都是環境,別人與我是人事的環境。我們講物質的環境、人事的環境,全是環境的,拿我們現在的哲學名詞來說,是講人生觀、宇宙觀,講人生只有個人,不會牽涉到第二個人,爲什麼呢?第二個人在我們宇宙觀裏面的,不包括在人生觀裏,在佛法裏面,人生觀就是講的正報,我們自己這個報身,他人是宇宙觀,是器世間,我們也叫做有情世間,所以說情器世間,那是宇宙觀裏面的部份。

  下面再說,如果是“執著山河大地等爲實有能,名法我。”山河大地也是衆生,衆生的意思是衆緣和合而現起的說,就叫做衆生,這是講自己身心之外,一切所有,你要是執著它是真實的話,這種執著叫法我執。

  “簡言之,所雲我者,即是執一切法爲法爲實有是也。”簡單一句話說明,“我”的定義,我就是這個意思,執著一切法實有,這就叫做“我”,到這個地方可以說把這個意思已經說完了,下面必須要解釋的,就是佛在一切經論裏頭有許多種說法,意思是相同的,我們要了解,不要把它誤會。

  『又他書或說人我名我,法我名法,如唯識叁十頌首言由假說我法等,彼我即人我,法即法我是也。』

  這是把唯識叁十頌的名詞與百法論作一個比較,意思是一樣的,叁十頌裏面講“我”,就是百法論裏頭講的人我,叁十頌裏面講的法,就是此地講的法我,叁十頌裏講的更簡單,那麼從底下這個表,你就能看得很清楚。第二個表就是說明剛才所講的意思,我,或者是人我:人身之實有,這是我執。法或者是法我:萬事之實有,總而言之,病都在以爲那是真實的,以爲是真有,這個就是迷執,這就叫我,大乘佛法在破我爲入門,我執不破就沒法子入門。下面說:

  『唯識之宗旨。』

  前面跟諸位講的六經十一論,是專談唯識的,或者是多談唯識的;如果要廣說,佛所說的一切經論,都離不開唯識。而唯識的宗旨,在說明一切法唯識,唯是唯獨,一切法唯有識,除了識之外,沒有一切法,識是什麼呢?識是分別,由此可知,一切法是分別所現的假象,並沒有實體,再給諸位說,也沒有實事,初學的人你說沒有實體,這個我懂,你說沒有實事,這個就難懂了,我們好象看到確實有這些事情存在,這個事情叫幻有,不是實有,諸位去念念四十華嚴,你看看諸佛菩薩所說的,他所修證的,都是如幻法門,你們在那一個佛菩薩裏頭,看到有一個真實的法門,沒有!都是如幻的,與《《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爲,如夢幻泡影”完全相同;《《金剛經》》後頭的這個四句偈,實際上就是兩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你去看看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說的這兩句,可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這兩句話的批注,就是這兩句話的說明。所以《《金剛經》》不容易,言簡而義赅,《華嚴》裏面說的就是我們整個人生一切的生活行爲活動,如夢幻泡影,那有實事呢?所以你不執著就得大自在,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要一執著,一切障難都來了,那就所謂起惑、造業、受報,輪回就出現,那裏曉得輪回是假的,輪回不是真的。

  『而本論之方便,在以一切法無我,說明一切法唯識之義。』

  這個義就是義理,這是百法論的宗旨。如果我們從這個論,果然得到了,徹底覺悟了,一切法無我,一切法唯識,那我們這一門東西沒有白學了,我們才真正是有成績,這個成績是什麼呢?智能開了,破迷開悟,入大乘之門了,決定不是說,我這一百個名相,從頭到尾,我都會了,考試的時候,一個字都不錯,那有什麼用處?還是迷惑顛倒,那個沒有用處的,這就是佛法的教學與世間法的教學,不相同的所在,由此可知,世間的教學,是增長我見、我執,是在增長,你學會了這一百個法相名詞,不是增長一百個我執嗎?佛法是叫我們去我執的,那麼這一百個法相名詞,你要不要知道呢?要知道,要知道又不能執著,所謂是“離即同時”,離相與即相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次第,這個叫真正離相。

  『俗人迷識爲假,迷我爲實,佛悟我爲假,悟識爲實,故唯識之學,是以悟破迷。』

  “俗人迷識爲假”,世俗人他的病,不相這個識,認爲識是虛假的。“迷我爲實”,以爲我是真實的,這都是迷。佛怎麼樣呢?“佛悟我爲假,悟識爲真。”跟我們世人恰恰相反,這觀念恰恰相反,知道我是假的,識是實的。“故唯識之學,是以悟破迷”,這個不但是百法的宗旨,整個唯識論的宗旨就是破迷開悟,果然我們迷破了、悟開了,我們這個東西才真正有心得。

  『經言萬法,即總括一切法,然彌勒菩薩恐世人難學,造瑜伽師地論,約爲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猶恐衆生慧淺難入,更約爲百法而造此論。故此論雖僅談百法,而實包談一切也。本論開端,先引佛言,是名依聖言量而造論。』

  這幾句話是將這一部論的來源,給我們說清楚,佛在經典裏面常常說萬法,說萬法這個“萬”,不是一個數目字,絕不是說一切法只有一萬種,實際上是無量無邊,所以這個萬是多的意思,也是總的意思,此地給我們講就是總括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都包括在裏面,佛法所覺悟的對象,就是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都要覺而不迷,一切法實際上是太多太多了,也太繁太雜了,古人讀書所謂是一部二十四史都不曉得從何下手,二十四史我們曉得還是有限,不算太多,那萬法從哪裏下手呢?這是在教學方面不得不用方便,所以佛法就將一切萬法歸納,愈歸納愈精簡,這是便利初學。所以彌勒菩薩恐怕世間人,要是講一切法,確實難學,就是無從下手,他造《瑜伽師地論》,我們曉得《瑜伽師地論》是唯識宗的根本論典,就是根本大論,學唯識不能夠離開這一部大論,換句話,這是必修的一門課程。

  可是《瑜伽師地論》份量也相當可觀,它有一…

《《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