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三卷

  第三卷

  经文第三行开始,四十四面。

  『唯识之学,在说明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假有,唯识之所变现。』

  这一行是说唯识的宗旨,这是如来亲证的现量境界,我们初听这几句话,好象不太容易接受,为什么呢?那就是我们从小以来所学的,可以说完全没有这个经验,所以乍听起来,免不了有疑难之处,可是佛给我们讲的话,决定是真实的,这一点我们学佛首先要能够完全肯定的相信圣言量,换一句话说,我们首先要肯定佛不会欺骗我们,佛所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同时我们相信佛所说的,并不是一种学理、并不是一种学街,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佛的言语是真语者,真者不妄,是实语者,实就是不假,如语者,如语就是事实怎么样的就怎么说法,一丝毫不过份,就是语要如其事,能够作到不增不减,这叫如语,不诳语者入不妄语者,这是我们要相信的,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佛语真实,那么佛在此地把这个他所见到的境界告诉我们,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无非就是说明这一桩事情而已,也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呢?是唯识所变,前面已经跟诸位说明什么叫做识,再接着看下面:

  『世人皆执山河大地等一切法是实有,名之曰我,既有实我,则不信一切唯识所变。』

  这就是说我们世间人的错觉,也就是病根的所在,这个地方所说的世人,包括了色界、无色界天人在内,我们凡夫执着,天人也执着,他也是这么一个看法,这么一个想法。由此可知,这个错误的观念,实在是相当不容易打破,生到天上了,天上也不能破这个执着,也是这种情况,执就是识。谁执呢?识在那里执着,它执着的就是我们这个身体,甚至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生活的环境:宇宙太空,认为这个是真的,是实在的,这个意思叫做我,所以在此地,“我”的定义也就附带的说出来了,对于我们我们这个身执着是实在的,就是身心执着这是实在的,这叫人我,对于我们的环境,宇宙执着是实在的,这叫法我执,所以说无量无边的执着,归纳起来就是这两大类:人我执、法我执,底下表里头就很清楚的跟我们列出来,你有这两种执着,你就不会相信佛讲一切法唯识所变。

  好了,我们现在大家都是虔诚的佛弟子,甚至于有不少受过三皈五戒的,乃至于菩萨戒的,你信不信呢?你说:「我信。」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因为你的“我执”没有去掉,你这种是勉强的信,佛是这么讲的,我相信,不是你自己亲证的境界,你自己没见到这个境界。你自己为什么见不到呢?就是因为你的执着没有打破,所以你是世人,这个世人就是凡夫,就是指我们讲的六道凡夫。换句话说,我们还是六道凡夫,哪里见到这个事实的真相?由此可知,学佛最要紧的就是破执着。好,我真正学佛,我不执着了。你说的不执着,心里想的不执着,还是执着,为什么呢?你执着个“不执着”,不执着也是一法,也是法我,所以这个事情,要细心的体会,这个道理留在底下一课,《大乘起信论》里面给诸位讨论。

  要真正作到不执着,执着与不执着都离开,这才是真正不执着,心里有个不执着,这不行,那还是执着,还是凡夫,还见不到事实真相,不知道这个境界是唯识所变的,下面讲的是唯识学的根源,因为这个缘故,这也说明说唯识的理由,缘由。

  『是故欲阐发唯识之学,当破我执。』

  但是诸位要知道,在经题里面给大家讲过,这是大乘佛法入门的教科书,所以阐发唯识之学,当破我执,换句话说,你要想入大乘之门,不破我执那怎么进得去呢?说实在的,破了我执,这个地方的“我”,是广义的,因为人我、法我都用这一个我包括了,我们要细说的时候,人我、法我都要破,才能够入大乘之门,破人我而不破法我,是小乘人,可以入小乘声闻、缘觉之门,不能入大乘菩萨之门,所以这一点,诸位特别要着眼的,百法明门论它的宗旨就是破执着,绝不是叫你去死记这一百个法相名词,你要是死记这一百个法相名词,又起了执着,那又多一百个法执了。目的是叫你破执着的,结果变成增长你的执着,这就颠倒了,破执着叫学佛,佛者觉也,你觉悟,执着是迷惑,所以我们在此地是学觉的,而不是学迷的,你要是死在法相名词之中,那你就是迷了,你在此地不是学觉是学迷,怕你迷的不够,还再加深一点,那有这个道理呢?所以这个意思我们要去体会,不能够执着,可是执着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就打破的,所以世尊住世八十年,讲经三百余会,要把这个事实的真相,说清楚、说明白,你才肯放下,放下什么呢?放下执着而已,放下就见到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见到了,见到的相是什么呢?正是佛在经里面所讲的一样,所以到那个时候,经典就可以给我们作印证。

  『又当知我是假,识是真。』

  它这个简义,实在讲确实是编得很好,把这一门学问,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我是假”,这个“我”在此地,就是万法的代名词,为什么呢?有人我、有法我,换句话说,身心世界都是假的,在从前讲假,确实,要有相当的智能去领悟,因为很不容易看出,它这个假相。现在科学发达了,对于这一层,可以说给我们帮助的地方,确实是不少,比如现在在物理学里面、化学里面,所分析的,把一切物质分析到原子、电子、基本粒子,晓得一切万法无非是这些东西组合的,只是方程式不同而已,在根本上都是一样,这个看法真正是把宇宙人生看穿了,晓得这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但是它有一个毛病,病在那里呢?把人生的价值否定掉了,人生的意义也没有了。现在在发明机械人,将那个机械人跟真的人一样,所以人造人,他将人生价值与意义否定了,这一否定,那么人就跟物一样,所以真正变成唯物论,到那个时候,必然有更大的灾难,有更大的祸害,这是不是事实真相呢?不是的,这只是看到宇宙事实的片面,没有看到它的真相,还是在两种执着简围之内,并没有打破执着。

  佛法的长处,它是把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明,以种种分析来说明一切物理、一切心理、一切的生理,给我们说破,我们要是如果真正得到真相,并不是听听就算了;听听,这是所谓记问之学,得不到受用的,不能了解其真相。譬如说有一个从国外来的,来给你介绍外国种种的风光,你只是听说而已,他说得再详细,你记得再详细,你记得再清楚,那个地方毕竟你没去过,毕竟不是你亲身体验的境界,由此可知,佛法是要重实验的,也就是说明它重视实证,要你亲自把这个事情证实,绝不可以道听途说,听人家说的靠不住,一定要自己看见,证实“我”是假的。

  底下这一句就说得更好了,假,没有病,你知道这个万法是假的,假的没有毛病,病在那里呢?病在迷,迷我是病,你要是晓得,这个是假的,假不碍真,真也不碍假,苦乐之受,不是从真假来的,真假里面给诸位说,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个五种受,没有!受从那里来呢?受从迷来的,受从执着来的,你这一执着一迷,这里头就有苦乐的感受,但是诸位要晓得,苦乐感受也不是真的,虽不是真的,好象作梦一样,梦是假的,梦里要是有个老虎来吃你,你一样吓得一身冷汗,那是假的,你怕什么,就是因为你迷,不晓得那是假的,你把假的当作真的,所以你才有恐惧,你才有苦难。如果你看破了,哦!我是作梦,看破了,知道那是假的,远离颠倒梦想,一切苦厄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叫真正得自在,真正的得乐,由此可知,我们佛法里面常讲,佛法的宗旨,在破迷启悟,离苦得乐,而不是说破假认真,离苦得乐,不这样说法,因为真假里头没有苦乐,苦乐是迷悟。

  『破我是乐,是佛菩萨。』

  学佛的大主意就是破我执。说到这个破,诸位要晓得,如果我们要是认为真正有个执着,真正有个破,那又错了,执着确实是有,你再一追究,追究又找不到了,一追究就找不到,可见得这个迷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执着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什么叫破呢?悟就破了,一悟就破了,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终就是叫你悟!迷的时候好象有,悟的时候没有,求于迷执都了不可得。这个时候我们叫他做佛,叫他做菩萨。究竟悟了就叫做佛;虽悟还没有究竟,还没有彻底,我们叫他做菩萨。虽然说佛、说菩萨,也是有名无实,你要再执着一定有个佛、有个菩萨那就坏了,你又迷了,这就是众生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像《楞严》里面所讲的:“聚缘内摇”;《圆觉经》里面讲的“集聚缘气”,缘是攀缘,气是气氛、习气,什么习气就是遍计所执的习气,总要执一边,他就不能不执着,总是要执,这就是我们这个病根不能断除的原因。

  诸位要学佛,修学佛法,你要认真的学,如法的学。所谓如法,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提了三个纲领,这三个纲领,第一个讲「离言说」,第二个「离名字」,第三个是「离心缘」,心的攀缘。换句话说,这三个东西有没有?有。你看我们现在有言说、有名字,我们给你讲佛、菩萨、我,都不是名字吗?有。亦有心缘,我们的心在这里攀缘,都有。

  凡夫把言说、名字、心缘都当作真实的,这就是迷,这就是执着,佛菩萨虽然用言说、用名相、用心经,但是他晓得这统统都是假,的他一样都不执着。一天到晚用它,而不执着,这就不迷了,这是觉而不迷,这样学佛叫善学。会学的,很容易开悟,如果你认为言说、名词、心里的种种攀缘,认为是真的,这就不容易开悟,你学上三百年你也开悟不了,这个所谓死在言下,这样念书叫念死书,这个学佛学死佛,死在佛法里头,也就是清凉大师常说的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前面说的这一番话,大圆居士在此地列了一个表,就是这表里头的意思。列表,表清楚,容易记,一看就开悟。

  唯识,唯识讲的是什么东西呢?唯识所讲的就是这个。迷我是凡夫,破我是佛菩萨,你看这都是假的,迷、破都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呢?识…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