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化为物质,物质可以转变为精神,这是我们今天科学家在理论上还没有发现的,佛法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才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境界是随心而转的。如果诸位真正明白唯识的道理了,你就相信,你信了以后,你自己就会转;不信呢?那你就被物所转,被物所转这个很苦,这就是六道凡夫,权教、二乘都是为物所转,大乘菩萨则不然,它通达这个道理,了解这事实真相,所以它是转境界而不为境界所转,因此它在境界里面得的是大自在。
我们学佛,实在讲终极的目标就是希望离苦得乐,希望境界能够随心所欲,那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美满、快乐的人生,那不就在现前了吗?这种理想,这种愿望是不是确实能够达到的呢?给诸位说是确实的,这是肯定的,确实可以达到。既然确实可以达到,为什么我们的修学达不到我们的理想呢?诸位要了解一个事实的真相,那就是你对于一切事理认错了,你把虚妄当作真实,真实的你一无所知,你所求的那个幸福,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因此虚妄的福报,不是一个人能够追求得到的。
譬如讲我们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东西真如本性里面本来没有,这些东西是有为法,真如本性里面所有的是无为法:真如无为,可见得它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有为,有造作、有生灭的。那么这些法它是有因果的,所以佛门里面也常说「一饮一酌莫非前定」,这个是求不到的。如果你要想追求世间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那你要修因,因为这些法它是生灭法、造作法、是有受用法,果报如是,那修因也要如是。这就是佛教给我们初学的人要福慧双修,慧与无为法相应,福与有为法相应。你不种因,就想得到果报,没有这个道理的,正所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个时辰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因缘,因缘不具足,因缘要是具足,一定有这个报;因缘没有具足之前,这个业因不会消失。阿赖耶识是一个最安全、最坚固的保险仓库,种子放在那个地方,绝不会遗失,也不会坏掉,就在那里等待机缘,缘一成熟了,它就起现行,事实的真相是如此。
但是诸位要晓得另外一个真正的事实,这是讲妄的事实,真的事实是什么?我们真如本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德能,有无尽的福德,那个怎么样呢?是无为的。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说,这是很难相信的,你们念过净土的经论,像西方极乐世界,你读《华严经》看华藏世界,那个福报多大,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环境,物质上的享受,七宝宫殿,我们人间的七宝:金、银、琉璃、玛瑙....,我们都把它看做非常珍贵,为什么呢?在我们这个世界太少了,物以稀为贵,太少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太多太多了,于是乎西方极乐世界拿这些东西做什么呢?建筑材料,我们此地铺这个路面,柏油马路,高级的路面了,西方极乐世界铺这个路面不是用柏油,是用黄金,可见得人家黄金太多了,黄金为地,那是铺这个路面。那么极乐世界这些宫殿,这些道路是不是有工程师,有工人在那里造呢?给诸位说没有,自然的。所以它那个果报是无为的果报,这种福报叫真正的福报,不是修来的,所以这个地方有很大的区别;有为的福报,要修,无为的福报不要修。
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例子,华藏世界那更是一个显明的例子。经上说明,我们如果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带着有娑婆世界的习气,什么习气呢?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一天到时候要吃饭,实际上在那个境界不须要,可是你有这个习气,有这个习气怎么样呢?你一想要吃饭,菜饭就来了,就现前了,你也不要去买来,也不要去烧饭,饭就现在你面前,你想要什么餐具,餐具也现前,不必造作,吃完了不须要了,就没有了,也不要去洗碗、洗碟子,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境界,真不可思议,不敢相信,其实绝对是事实,那是叫称性的福报。
所以你要问学佛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好处有多大?你把这些经论要是读一读之后,你才能够明了,如果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依正庄严的享受,还是造作的,顶多是他们那边物质比我们这边丰而已,到那里要工作,哪里晓得到那个地方不要工作。你要问为什么呢?刚才说过,境随心转,它到了这个地步,一切的相分可以随心、心所来转变,真正是达到了随心所欲,所以这个法在佛法里面说叫难信之法,实在是超越了我们的常识,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这个也是真的,我们这个想象的能力,虽然很广大,可以想过去世,可以想未来世,想象是什么呢?想象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向外攀缘,能够攀缘五根六尘,向内攀缘呢?能够攀缘到阿赖耶识,可是诸位晓得,第六意识的功能也到此为止,真如本性里面的境界,第六意识缘不到,这就是我们所以不相信,我们能信的是凭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能缘得到的,我们相信;第六意识缘不到的,我们不相信,这是凡夫知见,我们不晓得第六意识缘不到真正的境界,最殊胜的境界,不是第六意识能够缘到的。
在此地佛就教给我们要相信圣言量,首先要相信佛不欺骗我们,佛所说的话句句真实,一切的现象,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一切物质是心、心所的相分,我们一般讲,这相分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是从自证分变出来的,所以自证分是体,见分今天来讲是精神的作用,精神与物质是同一个根源,既然同一个根准,当然可以互相转变,那么它这个顺序呢?列在第三,因为它是心、心所所现的影相,注意在这个影相,可见得它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里面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它是影相,不是实在的,当体即空,虽然当体即空,它有这个幻相在,不是没有相,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就是色相,就是讲的相分。
再底下一位叫三位差别,这是说明不相应行法,三位就是指前面的三法,心法、心所注、色法,是从这个三位差别当中,出现了这些东西,唯识里面告诉我们,虽然这些法,也是属于心法所有的,但是它与心不相应,不相应从那里来的呢?它是由前面三法虚妄分别计度当中,分位差别而建立的。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这是唯识论上常常用这个例子来讲,这个例子好懂,譬如我们人得到钱了,钱财在从前叫金银,那么在现在呢?叫钞票,金银也好、钞票也好,这是属于物质:色法,前面一类归到色法里,那么我得到了,我呢?这是心法,如果我这个钱看得很重的话,这里头有贪心所,贪心所是心所法,是心心所法,我们想什么方法来把这个钱贪得,所以它与心法、心所法、色法统统都有关系,可是“得”这个概念,它是属于那一法呢?心法里面没有得,心所法里头也没有得,色法里头又没有得,可见得这个得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事实,我们要大大的觉悟,你说你真的得到了,假如说这个钱财一变,变到你的心里面去了,跟你的心结合成一个了,那算是你得到了,并没有跟你的心结合成一个,真正是各个不相应。没有得,你自己以为有个得,得了之后你生欢喜;失掉之后,你懊恼,其实没有得失。诸位要能把这一关突破了,这就叫看破了,看破之后,你才能够放得下,放下什么呢?放下二十四类的不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二十四类统统是遍计所执性,彻底是虚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这一关要是不突破,给诸位说,祸患无穷。
第三次核子战争之爆发,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个虚妄的得失,这几天福克兰岛的事件,很可能爆发为三次大战,争的什么呢?得失的面子,为了得失的面子,会引发起大战,这个是英国人愚蠢到极点了,作了一桩大错特错的事情!纵然将来是和平解决,对于西方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你们看看报纸上所报导的,美国人袒护英国人,造成美洲的分裂,美洲国家组织,对于美国起反感,阿根廷人更是敌视、仇视,这一来好了,苏联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古巴已经叫美国伤透了脑筋,这阿根廷再倒向苏联的时候,西方人就没戏唱了,和平解决也完了。所以这个英国撒切尔愚蠢到了再不能愚蠢的程度,造这么大的错失,给整个人类带来的灾害。所以我常常也跟诸位讲,领袖不好当,一个念头错了,造成大的罪业,他将来落在地狱永劫不能翻身。所以一个领导人不好作,成功他有大福报,他能够为一切人造福;一个决策错误的时候,给众生带来的祸患,那他这个果报也就够他受了。那么这是什么呢?得失,遍计所执。美国人处理这个事情,宣布全力来协助英国,这个是愚痴,感情用事,没有顾到整个的大局,所以这个遍计所执祸患无穷。
佛法里面教我们断烦恼,断的什么呢?就是断的遍计所执,如果遍计所执断了,再给诸位说,依他起就是圆成实。像我们在《起信论》里面举的例子,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水比做圆成实,波比做依他起。古德也比做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圆成实,把这个器比作依他起,金就是器,器就是金。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切得失的念头没有了,人就得自在了,佛法里面讲证得解脱了,没有得失了。
学佛的人,第一关要突破这一层,二十四个不相应,「得」是摆在第一个,你要把它能够看破,要把它放下。也许说那我统统放下,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得”放了,你把那个失又提起来了,失还是得,得的反面。换句话说,你并没有放下,你真正放下,怎么样呢?无得无失,你有得,反面才有失;你没有得,反面那来的失呢?一般凡夫毕竟是被蒙在鼓里头,这鼓就是无明、烦恼,蒙在这里面。惟恐我一切都没有,那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这就是不要说佛法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他也不相信,学佛学了一辈子白学了。就以因果来说,佛法给我们讲你把财舍掉了,你的财用不缺乏,为什么呢?舍是因,布施是因,你得的是果报。法布施,你的聪明智能增长,无畏布施你得健康长寿,这都是给我们讲的有为法,几个人相信呢?斤斤在计较,所以你贫穷,你这个命里头,只有这么一点福报,你要把这个福报丢掉了,你就没有了,其实你的福报,丢得掉丢不掉?丢不掉的,如果福报真丢得掉的话,因果律推翻了,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我不相信佛法,佛法讲的不可靠,你根本就没有学,没有解,没有去实验,这不能算修学。我们可以作试验,我把一切统统都舍得干干净净的,看看我的生活怎么样,得更大自在。
你们不敢轻易的尝试,我相信,为什么呢?我做到了。我出家的时候,把什么都舍掉,身上一文没有,只有两套换洗衣服,一床棉被,我到临济寺出家,有一个居士替我买了一张火车票从台中到圆山车站,舍尽了,为什么呢?我相信《了凡四训》,一饮一酌莫非前定,如果我命里头该饿死的,像邓冲一样,纵然有了金山还是饿死,这命里头不该饿死的,身上一分钱也不要带,走到那里有吃有喝,自在得不得了,我统统舍尽了,反而得自在,证实了经典里面所讲的话,一点都不错,所以十方大众供养我的,我立刻转手,就把它布施掉,我决不存。这样一来,这个福报一天比一天增长,生活一天比一天自在,没有得失。譬如货币贬值,什么黄金、美钞涨价,我头脑里面统统都没有,为什么呢?我统统都没有,你涨也好,落也好,与我统统不相关,我心清净。我每一天所日用的没有一天缺乏,这个多自在。如果你要存了一点钱,放在那个地方,币值贬值,你这个得失的心就牵挂在那里,烦恼就来。我积了一点钱,想想哪一部经书很好,可以能够给大家带来利益,马上就拿去印了,印完就分送给大家,大家享福,我在这里种因,因种的多,那我收获就多;我天天在种,所以我这个福报、收获没有穷尽的,天天种,天天播种,天天有收获,这多自在!真正相信的人才肯做,不相信的人他不肯做,所以这二十四个不相应,得失是第一关。
其次是什么?其次给诸位说是命根。你如果把这一关再看破了,生死自在了,原来命、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生老病死是虚妄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情,我们把生老病死也舍掉了,那就没有生老病死了。你天天有个生老病死,你当然要受生老病死,我在讲席里面讲经也跟大家说过,人为什么会老呢?老是不相应行法里面的,因为你脑子里头:「唉呀,又过了一年,我又老了。」当然就老了,你把这个妄念舍掉,你就不老了,没有老了,长生不老。我二十六岁,没老!可见得这个遍计所执,害死了人,再给诸位说,空间与时间,时分方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跟空间,也是你相应行法,你能够舍掉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十方,十方三世是一,这样你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佛法的功德利益说不尽;只怕你不肯学,你要能真正相信,真正肯学,无量无尽的福德,全都现前,何必斤斤计较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计较这个得失,真可怜!愚痴!可怜!
无为法呢?四所显示,这个四就是前面四种有为法,因为前面四种是有为法,与有为法对立的,显示出有一个无为法,所以它这个排列的次序不能颠倒,从排列的次序,你也晓得一一切法怎么生起的。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三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