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法會上的開示

  有些人自己認爲自己念佛了,求往生了,自己認爲自己一定能往生。你有什麼把握?你好好觀察一下自己的心,好好問問自己,你有什麼把握?條件都沒有具備,還能往生嗎?不可能的!我希望你們別欺騙自己。念佛一定能往生,但是你得會念。具備四個條件了,才是會念佛的,之前沒有念阿彌陀佛,不會念阿彌陀佛!你認爲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這就會念啦?哪有那麼簡單,哪有那麼容易!那誰都會念佛了,誰都可以往生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不要欺騙自己。 想臨終的時候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具足四個條件。所以不管你是念佛求往生的,還是修習大圓滿法要即身成佛的,首先都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沒有發出菩提心,根本沒有進入大乘法門,根本不能修持大乘佛法,不能往生,不能成佛。你想即身成佛,你做夢去;你想臨終往生,你也做夢去!所以發心特別重要,你一定要重視啊!一定要仔細地觀察,仔細地學習什麼叫菩提心,怎麼才能發出菩提心,這十分重要啊!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叁個殊勝的攝持,第一個殊勝是發心,前行發心殊勝,連這個都沒有,那就沒有修行啦!不是學佛了!

  今天晚上主要的事情是做皈依。我在寺院那邊不能上網,所以我也很長時間沒有在網絡上給大家做皈依了。很多人都想皈依上師叁寶,我今天找了個機會來給大家做皈依。皈依上師叁寶主要是心,從心裏做皈依。四皈依的對境是什麼?上師和佛法僧叁寶。皈依的本體是四種決心,一會我們在上師叁寶面前做皈依的時候,都要從內心裏下四種決心。第一是以上師爲究竟祜主的決心,第二是以佛陀爲究竟導師的決心,第叁是以佛法爲究竟道路的決心,第四是以僧人爲究竟道友的決心。這四種決心叫四皈依,明白了吧?一會要發誓,要下決心,從今以後把上師做爲究竟的祜主,把佛陀做爲究竟的導師,把佛法作爲究竟的道路,把僧衆做爲究竟的道友。

  皈依的本體就是四種決心,如果我們做皈依的時候沒有下這四種決心的話,就沒有皈依到上師叁寶,這十分重要。口上念了,但是心裏沒有念;口上皈依了,但是心裏沒有皈依,實際上就是沒有皈依,皈依不到上師叁寶。所以從心裏下這四種決心是十分重要的。一會我們做皈依的時候也一定要下這四種決心,這樣才能真正皈依到上師叁寶。我們皈依上師叁寶以後,才算真正進入了佛門,進入了佛道,成爲真正的佛門弟子。如果沒有皈依到叁寶,表面上我們是佛門弟子,實際上不是。所以皈依特別重要。

  今天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前皈依過的,皈依過也沒有事,今天主要是想皈依上師。皈依上師以後就是要依止上師。依止上師什麼意思?就是跟上師學修,按上師的要求、指導,不要自己盲修瞎練。今天我們做皈依的時候主要是下一個決心,以後再也不盲修瞎練,一定照上師的要求、按上師的指導去學修。因爲佛法廣大奧妙,沒有上師的指導不可能領會佛法真正的含義。我們依止上師以後,在上師的引導下聞思修行,才能夠解脫,才能夠成佛。所以今天一定要下這些決心、做這些決定。

  如果你沒有皈依過上師叁寶,一會我們做皈依的時候一定要從心裏下那四種決心。如果你以前皈依過,今天只想皈依上師,以後依止上師的話,要下決心:從今以後再也不盲修瞎練,一定聽上師的安排,照上師的教導,然後精進聞法、思維、修行。如果你們能下這種決心,我們今天晚上做皈依也有意義,也有不可思議功德。如果你能下這些決心的話,上師叁寶一定會時時刻刻觀照你,一定會給你加持,一定會給你力量,一切善神護法都一定會護持你,每時每刻都不會離開你。上師有很多世間和出世間的護法,這些護法都會護持你,都會幫助你,你修行上的一切違緣都會鏟除。如果沒有如法地皈依,只是盲目地皈依,那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我首先講了這些。你們一定要記住。一會皈依的時候一定要從內心裏皈依上師叁寶,從內心裏下決心做決定依止上師。我們開始做皈依。

  (上師授四皈依)

  你們已經皈依上師叁寶了,真正能夠進入佛門,成爲佛門弟子、上師叁寶的弟子了。以後一定要多做善事、好事,不能做壞事、惡事,要好好地念佛,學佛修行。這樣上師叁寶時時刻刻都會關照你們,給你們加持,給你們力量,一切善神護法都會幫助你們,在上師叁寶的加持下,善神護法幫助下,你們的一切一切都能越來越吉祥,越來越圓滿,最後能夠達到究竟的解脫,一定能!僅僅做個皈依也不行,今天我們下決心了,往後一定要好好地學、好好地修,好好地念佛,好好地修行,這樣我們一定能得到暫時的勝利,以及究竟的解脫。都放心,都相信,一切都會好的。相信上師叁寶的力量,上師叁寶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不管是暫時還是究竟,不管什麼利益、什麼成就,都能實現,都能得到。都相信上師叁寶的力量,往後一定好好皈依上師叁寶,歸投上師叁寶,依靠上師叁寶,在上師叁寶的加持下好好學佛、好好修行,一切一切都會好,一定要相信。

  剛才你們跟著我念的時候,已經皈依了上師叁寶,今天你們真正能夠成爲上師叁寶的弟子了,以後一定要好好地表法,好好地修行,不能做壞事,不能丟上師叁寶的臉,不能成爲佛教的油子。我們一定要給上師叁寶的臉上貼金。“他是信佛的,他是佛門弟子,他還那樣……”然後不僅對你生起邪見,還對上師叁寶生起邪見,對佛法有看法,我們不能這樣。以後我們一定要好好地過日子,好好地修行,好好地工作,不能爲了修行不做家務,不管家人。

  我跟大家說過,我們要學佛、修行,但是這不耽誤你的工作,不耽誤你的生活,如果耽誤了,就是修偏了。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過日子,過得像個樣子。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就是修行。我們都是相信因果,相信緣分的,你有你的任務,你有你的義務。你在家裏好好過日子,好好生活,關心家人,照顧孩子,這就是你的任務;上班、工作,這就是你的義務。我們一定要盡自己的義務,我們一定要盡自己的責任,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話,我們還是沒有了這些緣嗎!還是欠債的嗎!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沒有修行。如果你想修行的話,就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多多地關心家人,照顧孩子,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開開心心、高高興興地去做任何事情,這都是修行。

  現在很多人都信佛、學佛了,就開始不要家了,不要工作了。這都是錯誤,真的是錯誤啊!你學佛了,你修行了,不要家了,不要工作了,自己的任務放下了似的。實際上這不叫放下,這叫放棄!放棄是罪過,放下是解脫。“我還是離開好,我管不了孩子。”心裏這麼想,有的人嘴裏還這麼說。“我沒有時間,我還要念佛,我哪有時間?”工作還有其他自己該做的事情也不去做。有的人跑到廟裏去,有的人把自己關在佛堂裏,整天念。都是逃避麼!都是放棄麼!你這種心叫逃避心,你這種做法叫放棄,不是放下。

  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面對什麼境界,都敢于面對,敢于承擔,這種勇敢的心叫出離心。出離心和逃避心是兩碼事,有出離心了不是什麼也不要了。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我們都要饒益衆生,但是我們不能失去身邊與自己最有緣分的這些衆生!首先把他們度好。那我怎麼度我的先生或太太啊?我怎麼度我的兒孫啊?你連他們都度不了,你還能度衆生嗎?對自己最有緣分的,自己最能了解、最能幫助的這些衆生都度化不了,還能度化誰啊?你得讓他們感動,不自私、不自利地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他們能不感動嗎?一定能感動。

  但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我們也爲他們做事,爲他們著想,但是我們是有要求的,是求回報的。我們關心孩子、照顧孩子的時候,我們有目標,我們有要求,我們要回報。這樣我們能感化別人嗎?這不可能!這還是自己的原因嗎!你看,你關心照顧家人的時候,你是爲了什麼?你還是爲了利益麼!還是爲了好處麼!如果沒有任何的利益、沒有任何好處的話,你不可能那麼關心他,不可能那麼照顧他。還是自私嗎,還是爲自己嗎!人家能不懂嗎?能不明白嗎?心裏都明白的!

  你不是爲了自己,完全是爲了他,沒有絲毫的私心去關心他、照顧他,他不可能不感動,不可能不服你。他一定會服你的,一定會崇拜你的,但是現在不是這樣。對孩子也是,“我對兒女是真心的”,其實你不是真心的,你不是無所求的。對兒女你有要求,還是自私。“我的”,還是個“我”字麼!不能這樣。我們一定要感化他們,讓他們感動,這樣自然而然就好了,不管是家人,還是孩子,家人也一定會服你的,孩子也一定會聽你的。但是現在我們不是,都有私心,都特別自私!不要這樣。

  好好地過日子,別混日子。什麼叫過日子?沒有要求,只有付出,不要回報地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他們不可能不感動,家裏不可能不和睦,一定能和睦相處,這樣幸福就來了。家裏有和,才有幸福;沒有和,是不會有幸福的。一個家庭有和,這個家庭就幸福;一個村子有和,這個村子就幸福;一個國家有和,這個國家就幸福。整個世界有和,整個世界就是個幸福的世界。

  現在很多人家裏都沒有和睦相處,和不起來,總是爭吵。原因是什麼?人都特別自私,只是考慮自己,不考慮對方的感受,爲自己,不爲他人。這就是原因!你不要要求,不要回報地付出,去關心家人,照顧家人,照顧孩子,關心孩子,都會好!最後都會聽你的,都會順你!你跟他爭沒有用,爭不過;你跟他吵鬧也沒有用,沒完沒了!那怎麼辦?感化他,讓他們從內心裏感動,這樣一切違緣都能了結。你們之間沒有逆緣了,就只剩下善緣。只剩下善緣了,互相肯定會和睦相處的,這樣你的家庭一定會幸福的。

  工作也是,應該認認真真的,該做的事…

《皈依法會上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