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己认为自己念佛了,求往生了,自己认为自己一定能往生。你有什么把握?你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好好问问自己,你有什么把握?条件都没有具备,还能往生吗?不可能的!我希望你们别欺骗自己。念佛一定能往生,但是你得会念。具备四个条件了,才是会念佛的,之前没有念阿弥陀佛,不会念阿弥陀佛!你认为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会念啦?哪有那么简单,哪有那么容易!那谁都会念佛了,谁都可以往生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不要欺骗自己。 想临终的时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具足四个条件。所以不管你是念佛求往生的,还是修习大圆满法要即身成佛的,首先都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没有发出菩提心,根本没有进入大乘法门,根本不能修持大乘佛法,不能往生,不能成佛。你想即身成佛,你做梦去;你想临终往生,你也做梦去!所以发心特别重要,你一定要重视啊!一定要仔细地观察,仔细地学习什么叫菩提心,怎么才能发出菩提心,这十分重要啊!念一句阿弥陀佛也要三个殊胜的摄持,第一个殊胜是发心,前行发心殊胜,连这个都没有,那就没有修行啦!不是学佛了!
今天晚上主要的事情是做皈依。我在寺院那边不能上网,所以我也很长时间没有在网络上给大家做皈依了。很多人都想皈依上师三宝,我今天找了个机会来给大家做皈依。皈依上师三宝主要是心,从心里做皈依。四皈依的对境是什么?上师和佛法僧三宝。皈依的本体是四种决心,一会我们在上师三宝面前做皈依的时候,都要从内心里下四种决心。第一是以上师为究竟祜主的决心,第二是以佛陀为究竟导师的决心,第三是以佛法为究竟道路的决心,第四是以僧人为究竟道友的决心。这四种决心叫四皈依,明白了吧?一会要发誓,要下决心,从今以后把上师做为究竟的祜主,把佛陀做为究竟的导师,把佛法作为究竟的道路,把僧众做为究竟的道友。
皈依的本体就是四种决心,如果我们做皈依的时候没有下这四种决心的话,就没有皈依到上师三宝,这十分重要。口上念了,但是心里没有念;口上皈依了,但是心里没有皈依,实际上就是没有皈依,皈依不到上师三宝。所以从心里下这四种决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会我们做皈依的时候也一定要下这四种决心,这样才能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我们皈依上师三宝以后,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进入了佛道,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如果没有皈依到三宝,表面上我们是佛门弟子,实际上不是。所以皈依特别重要。
今天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前皈依过的,皈依过也没有事,今天主要是想皈依上师。皈依上师以后就是要依止上师。依止上师什么意思?就是跟上师学修,按上师的要求、指导,不要自己盲修瞎练。今天我们做皈依的时候主要是下一个决心,以后再也不盲修瞎练,一定照上师的要求、按上师的指导去学修。因为佛法广大奥妙,没有上师的指导不可能领会佛法真正的含义。我们依止上师以后,在上师的引导下闻思修行,才能够解脱,才能够成佛。所以今天一定要下这些决心、做这些决定。
如果你没有皈依过上师三宝,一会我们做皈依的时候一定要从心里下那四种决心。如果你以前皈依过,今天只想皈依上师,以后依止上师的话,要下决心:从今以后再也不盲修瞎练,一定听上师的安排,照上师的教导,然后精进闻法、思维、修行。如果你们能下这种决心,我们今天晚上做皈依也有意义,也有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你能下这些决心的话,上师三宝一定会时时刻刻观照你,一定会给你加持,一定会给你力量,一切善神护法都一定会护持你,每时每刻都不会离开你。上师有很多世间和出世间的护法,这些护法都会护持你,都会帮助你,你修行上的一切违缘都会铲除。如果没有如法地皈依,只是盲目地皈依,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我首先讲了这些。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会皈依的时候一定要从内心里皈依上师三宝,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依止上师。我们开始做皈依。
(上师授四皈依)
你们已经皈依上师三宝了,真正能够进入佛门,成为佛门弟子、上师三宝的弟子了。以后一定要多做善事、好事,不能做坏事、恶事,要好好地念佛,学佛修行。这样上师三宝时时刻刻都会关照你们,给你们加持,给你们力量,一切善神护法都会帮助你们,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善神护法帮助下,你们的一切一切都能越来越吉祥,越来越圆满,最后能够达到究竟的解脱,一定能!仅仅做个皈依也不行,今天我们下决心了,往后一定要好好地学、好好地修,好好地念佛,好好地修行,这样我们一定能得到暂时的胜利,以及究竟的解脱。都放心,都相信,一切都会好的。相信上师三宝的力量,上师三宝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不管是暂时还是究竟,不管什么利益、什么成就,都能实现,都能得到。都相信上师三宝的力量,往后一定好好皈依上师三宝,归投上师三宝,依靠上师三宝,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一切一切都会好,一定要相信。
刚才你们跟着我念的时候,已经皈依了上师三宝,今天你们真正能够成为上师三宝的弟子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地表法,好好地修行,不能做坏事,不能丢上师三宝的脸,不能成为佛教的油子。我们一定要给上师三宝的脸上贴金。“他是信佛的,他是佛门弟子,他还那样……”然后不仅对你生起邪见,还对上师三宝生起邪见,对佛法有看法,我们不能这样。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过日子,好好地修行,好好地工作,不能为了修行不做家务,不管家人。
我跟大家说过,我们要学佛、修行,但是这不耽误你的工作,不耽误你的生活,如果耽误了,就是修偏了。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过日子,过得像个样子。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就是修行。我们都是相信因果,相信缘分的,你有你的任务,你有你的义务。你在家里好好过日子,好好生活,关心家人,照顾孩子,这就是你的任务;上班、工作,这就是你的义务。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义务,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责任,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我们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话,我们还是没有了这些缘吗!还是欠债的吗!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没有修行。如果你想修行的话,就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多多地关心家人,照顾孩子,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地去做任何事情,这都是修行。
现在很多人都信佛、学佛了,就开始不要家了,不要工作了。这都是错误,真的是错误啊!你学佛了,你修行了,不要家了,不要工作了,自己的任务放下了似的。实际上这不叫放下,这叫放弃!放弃是罪过,放下是解脱。“我还是离开好,我管不了孩子。”心里这么想,有的人嘴里还这么说。“我没有时间,我还要念佛,我哪有时间?”工作还有其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有的人跑到庙里去,有的人把自己关在佛堂里,整天念。都是逃避么!都是放弃么!你这种心叫逃避心,你这种做法叫放弃,不是放下。
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面对什么境界,都敢于面对,敢于承担,这种勇敢的心叫出离心。出离心和逃避心是两码事,有出离心了不是什么也不要了。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我们都要饶益众生,但是我们不能失去身边与自己最有缘分的这些众生!首先把他们度好。那我怎么度我的先生或太太啊?我怎么度我的儿孙啊?你连他们都度不了,你还能度众生吗?对自己最有缘分的,自己最能了解、最能帮助的这些众生都度化不了,还能度化谁啊?你得让他们感动,不自私、不自利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他们能不感动吗?一定能感动。
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我们也为他们做事,为他们着想,但是我们是有要求的,是求回报的。我们关心孩子、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们有目标,我们有要求,我们要回报。这样我们能感化别人吗?这不可能!这还是自己的原因吗!你看,你关心照顾家人的时候,你是为了什么?你还是为了利益么!还是为了好处么!如果没有任何的利益、没有任何好处的话,你不可能那么关心他,不可能那么照顾他。还是自私吗,还是为自己吗!人家能不懂吗?能不明白吗?心里都明白的!
你不是为了自己,完全是为了他,没有丝毫的私心去关心他、照顾他,他不可能不感动,不可能不服你。他一定会服你的,一定会崇拜你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对孩子也是,“我对儿女是真心的”,其实你不是真心的,你不是无所求的。对儿女你有要求,还是自私。“我的”,还是个“我”字么!不能这样。我们一定要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动,这样自然而然就好了,不管是家人,还是孩子,家人也一定会服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听你的。但是现在我们不是,都有私心,都特别自私!不要这样。
好好地过日子,别混日子。什么叫过日子?没有要求,只有付出,不要回报地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感动,家里不可能不和睦,一定能和睦相处,这样幸福就来了。家里有和,才有幸福;没有和,是不会有幸福的。一个家庭有和,这个家庭就幸福;一个村子有和,这个村子就幸福;一个国家有和,这个国家就幸福。整个世界有和,整个世界就是个幸福的世界。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没有和睦相处,和不起来,总是争吵。原因是什么?人都特别自私,只是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为自己,不为他人。这就是原因!你不要要求,不要回报地付出,去关心家人,照顾家人,照顾孩子,关心孩子,都会好!最后都会听你的,都会顺你!你跟他争没有用,争不过;你跟他吵闹也没有用,没完没了!那怎么办?感化他,让他们从内心里感动,这样一切违缘都能了结。你们之间没有逆缘了,就只剩下善缘。只剩下善缘了,互相肯定会和睦相处的,这样你的家庭一定会幸福的。
工作也是,应该认认真真的,该做的事…
《皈依法会上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