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15

  ..續本文上一頁不出來,因爲沒有修證功夫,問不出修證上的事情。我生死事大;我歲數不小了;我這一生失去人身再想轉人身難了,最快也要隔五百世。什麼事大?生死事大,解決不了生死我幹嗎呢?有錢能如何,什麼最珍貴?解決生死問題,時間最珍貴。再問什麼是禅?禅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靈感,在大腦中冥冥産生的,把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了、開悟了,我的神識出來控製我的思維和大腦,出來觀察事物。有的人一開悟覺得自己了不得。我告訴你,這才剛開始入道,是道前的事情。

  有佛出世時,十方世界震動,都有感應,值佛住世是衆生之福,不單是哪個星球的幸福,而且是人類的幸福、天人的幸福、各種動物的幸福。值佛住世,佛光照觸的時候,釋迦牟尼之光照到哪個動物身上,哪個動物立刻停止業報;照到鬼類,鬼類業報立刻停止。除阿鼻地獄以外,大赦天下。這時十六王子想:有此祥瑞,必定有佛出世,其它星球也知有佛出世,都來供養大通智勝如來,還有天龍八部護世。天龍八部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必須到場,它們也護佑我們這些學佛人,講佛法時它們也擁護道場,當你要成佛時它們也會來。我爲什麼一直強調修證功夫?沒有修證,我們就被身障所蔽,超越不了我們的耳朵,耳界一千二百功德,但是不圓融;超越不了我們的眼界,肉眼看到的東西太有限;超越不了我們的舌根;超越不了我們的意根,我們的思維無論如何也思維不了其它星球,思維不了地球以外的生命是什麼狀況。所以學佛人一定要保持一種謙下心,把“貢高我慢”趕緊放下。什麼叫“貢高我慢、增上慢”?凡事“我對”;什麼事都有個小主意;順著我的就聽,不順我的靠邊去。我這是給你說的大白話,要不不好懂。

  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天王、十六王子之請,轉*輪,實時叁轉十二行法門,就是十二因緣。天上叫十二行法門,講的是辟支佛法。因爲辟支佛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十二因緣從我們的身體講起,身有六根,外有六塵,有六塵就有六入,天人也講這個法。婆羅門是外道,爲什麼有外道?天設五教,五道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十二因緣包含著生老病死苦,講的苦集滅道四谛法。爲什麼叫“苦集”?苦集就不是一種苦,我們遭受痛苦的時候是多種苦一起來。可能今天丟錢了痛苦,身體長病痛苦,單位還有活非你不可,孩子又不讓你省心等等。講六出、六入、生老病死,講完這些法以後,將婆羅門教的一些信衆轉化。婆羅門教就像中國的道教,信衆多,佛在印度示現成佛,可以培養這些人的善因,他們也容易接受。將來彌勒佛示現成佛,那時候宗教也很興盛發達。所以佛在哪示現成佛,是哪個國家的福報,福報到一萬年。除了慧命得度以外,我們知道佛教旅遊業是印度支柱産業之一,給人民帶來收入,人民因此享福。佛誕生哪一方,哪一方衆生得度,而且給衆生帶來財富,這些王子聽了立刻就得度。信仰的基礎在哪裏?當時的婆羅門都打坐,有坐的基礎。靜坐不是佛家的專利,道教也天天打坐,只不過不是佛家的坐,叫“泥巴坐”。

  得到佛家真傳的,修行最快的叁天就開悟,最慢的二十年左右也能開悟。佛傳的法到現在照樣有,只不過你找不到,不是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的,而是自己修來、證得的。不做功德,你喊破天也天不應地不靈,你想得到真傳是幻想,必須是在那老老實實靜坐念佛,功德夠了你不找他,他找你。古代講的師父找徒弟,徒弟找師父,師徒互尋覓。達摩祖師到中國就是找傳人來了,是不是?所以咱們一定要老老實實從改變身體開始,功德現前時自然有人度你,那叫“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你看看佛經是不是這麼說的,前題都是深妙禅定,禅定都是靜坐來的,八種苦都解脫了,才叫八解脫。大通智勝如來示現的是化身佛,因爲他的周圍有聲聞、緣覺,一定是化身佛。

  十六王子出家示現童子出家、童心入道。在家人怎麼修持自己?無論歲數大小,可以通過靜坐念佛,恢複童身,恢複了童身就可以恢複童心。恢複童身怎麼回事?六、七歲的小孩,頭顖還沒長死前,魂或叫神識經常在頭頂出入,這個時候修道非常容易。我們若能把身體恢複到那時我們就解負,神識能夠出入自由。如若不然,想獲得即身成就很難,所以要恢複童身。如何自我判斷已經恢複童身了?不管你多大年紀,其身奇軟,皮膚就像六、七歲小孩一般,關節一摸像要脫節一樣,七經八脈都是開的,神識往來非常自如。這時可談得上我開悟了,我入道了。入道都是從這開始的,開悟是修道的開始,沒有恢複童身的人,自己的神識不能解負,怎麼能入道?所以讀佛經“皆以童子出家”什麼意思?暗含的就這意思,讓你恢複童身,有童身了能沒有童心嗎?童心出現,天真無邪。小孩的眼睛裏沒有名、色、財、利、養、好、壞,統統沒有,沒有男、女相,就知道餓了吃,吃飽了玩,心裏沒有雜染,說白了童心就是清淨心。這個時候你修行可以入道。不管你學什麼法門,沒有靜坐功夫,人家不跟你談了。密中有禅,禅中有淨,靜坐是通往一切法門的基礎。修密、修禅的知道,修到一定時候命若懸絲,你基礎不牢出現狀況處理不了。到時候你就會說了,“我不跟這位師父學挺好,一學還學出病了,學出魔來了,學出精神不好,學出病怎麼辦?”殊不知是你根基不牢。只有你具足功德,有德本,有坐的基礎,自然而然得到。佛菩薩不會耽誤你一時一刻的,你本身具足這些條件了,他們反過來找你呢。

  十六王子童貞入道,就是講要從聲聞、緣覺修起。我可以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從聲聞、緣覺修起,到叁果羅漢的後期才能說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路都是從腳下開始邁,光在嘴上邁、心裏邁,就是不擡腿,這就耽誤你自己。這時轉輪勝王八萬王子也想出家,佛許。過去佛入涅槃講《妙法蓮華經》,開權顯實,告訴化身佛這一生要教菩薩乘,哪尊佛都要講《妙法蓮華經》,法華會必須開、龍華會必須開,這是標志,而且不是形式上的,是真實的。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是要度脫這些衆生,龍華會要度脫這些聲聞、緣覺,不講這部經度不了聲聞、緣覺。他們是菩薩的後來人,聲聞、緣覺再往前邁一步,一發心就是菩薩了。菩薩是從這裏選拔出去的,不可能一修就是菩薩,所以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當時有五千人離席,說明佛住世時也有衆生不信佛,那要現在人相信就更不容易。能把《法華經》聽下來的人太不容易了,因爲它離我們修行太遠,比我們的修證功夫高的太多,叫可望不可及。所以有的衆生聽著聽著就聽不下去,不感興趣了。但是我告訴你,不聽這部經即身成就還沒有;聽了這部經我們有個奔頭,聽經的功德不可思議。凡是聽了這部經的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業報,死後都生天,天福享盡後,你造的其它業報再報,一點不差。我在定中觀察,千萬人往地府去,可是讀了《法華經》的人有業報也往天上走。凡是把《妙法蓮華經》認真讀一遍的、聽一遍的都往上升,沒有往下去的。爲什麼?因爲《法華經》的功德太大了,一頭老牛用鼻子聞一聞,再轉人身的時候就是當官做知府了,有這個福報。一個人聽完這部經,功德也相當大了,這叫佛家的正報,功德大就大在這,其它的報叫依報,等把正報報完了再報依報。因爲聽了這部經知道了佛家的一些智能、財富,這個財富放在你身上就是功德,生天的資本、本錢,正報就這麼大,這是千真萬確的,絲毫不差。聽《法華經》的人你一定要坐住板凳,你不是聽的我講的,聽的是佛經佛法,得到的正報不是我給的,是佛賜給的,不是哪個人賜給你的。

  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就可理解爲佛入了淨室,菩薩在這個世上弘傳佛法度脫衆生。什麼叫“如來”?無所來,無所不來。你說有沒有?有。釋迦牟尼佛天天在這個世界上,肉眼不能看見,你修證上有所成就的時候他一定來,當你真修行到那,遇到特大麻煩時不但他來,阿彌陀佛都來,幾大菩薩都來。你沒修到呢,他來幹啥呀,不可能來,不怨人家,怨自己。讓度脫的這些衆生都發菩提心,大通智勝如來從叁昧起。一般人不知“叁昧”,光知道往這一坐,定中什麼也沒有。定中有喜、有樂、有法,要是在這一坐沒有樂、非常痛苦,那誰能坐得住啊?坐在樂之中、法之中、喜之中。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示現破魔軍,實際上是在法界講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看是在那坐著呢,實際在別的地方弘法呢,在經文裏你看不明白,故事裏的故事你看不出來,看不出來怎麼辦?你聽聽別人講,別人也不敢亂講,如語者,實語者,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你不信,你說我亂講試試,必遭王難,而且你要墮地獄的。別說《法華經》,其它經典你講錯了,也要負墮地獄的責任。給人讀經讀錯了,還要到地獄的“補經所”去受報呢。出家人把經讀錯了就是這個業報,一個字錯了都有業報,何況是經典呢?給講歪了,哪有不負責任的,佛法不是亂講的,你不例外,我不例外,他不例外,人人都不例外。所以法師講法,證到哪裏說哪裏話,證不到的話不敢說,證不到你也說不出來。

  這時贊歎十六王子是菩薩。把這十六王子說是菩薩,沒說聲聞、緣覺是菩薩,爲什麼?佛子稀有。菩薩是世間稀有,難知、難遇,爲什麼?因爲他是醒世明燈,他住世本身,八十平方公裏無災難,吉祥。何況是他本身呢?周圍的人誰見誰喜,跟誰都沒有過節、沒有矛盾、沒有鬥爭。學佛的人,如果見人就鬥爭,見誰跟誰鬥,那是魔王的魔法,父子鬥、夫妻鬥,沒有旁人還跟自己過不去。學佛人要克服自己的反面。諸佛、菩薩沒有鬥爭,仁者無敵,在他心裏都沒有一個敵人…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