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38

  ..續本文上一頁是大英雄阿惟越至菩薩。是佛說,不是人說,小乘法十二因緣苦集滅道,說艱難險阻。

  講化城品,把叁乘變爲叁城。爲什麼“唯一佛乘,沒有第二條路”,佛要作進一步的解釋,這就是《法華經》的化城品。講叁城就是叁乘,這叁城歸爲一城,沒有第一城進不了第二城,不到第叁城去不了極樂。有沒有離開這叁城去極樂的?沒有。所以我們要知道佛爲什麼講叁城,叁城都什麼關系,聽懂後,我們怎麼去做?把握當下。不要給誰去講法,我們不是教授、研究家,我們要研究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你什麼時候說“我的生死已了,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到極樂世界去”,你可以去弘法,廣度衆生。一個人說,“師父,你度度我吧。”你先替他擔叁分或七分,你擔一下試試,擔一點不是病就是災要麼是禍。你們都知道布袋和尚的公案,我贊歎布袋和尚說的都是實話。

  徒弟說:師父你不慈悲,他有病你不替擔。

  布袋和尚答:我沒你那麼慈悲呀,這樣吧,我替他擔七分業報,你替擔一分。

  徒弟說:行。從答應那天起開始生病,病到第七天。

  徒弟說:師父,我可不替他擔了,我再也不說這話了。

  度人就這樣。你說你是菩薩,來度人。度人怎麼度呀?光嘴上度呀,你替他承擔什麼了?他的罪報你得承擔一些,他要是整過你、殺過你、罵過你,要你給他擔業報,你幹不幹?我跟你說,父子間還不願意擔呢,你擔擔試試。你說“你的業報我給你擔著,你往生去吧”試試。那可是真實的業報,不是不慈悲呀,你的業報深重。我說一位居士,誰要是度你,得先墮地獄,你的地獄之罪他得先擔著,你才能得度。要不然你的地獄之罪得先去報,報完之後你修好了才能往生。度人非常難,不是一句空話。

  有沒有地獄?我告訴你那是千真萬確的,絲毫不差。《地藏經》上說的地獄全有,那還沒說全呢,大地獄套著小地獄,地獄的苦報極重啊。我認識一個人,生前有錢有勢,說話四六句,走道四方步,一般人不搭理,趾高氣昂的;死後呢,墮在抛心挖腑小地獄,再也炫耀不起來了。我問他:“你知道自己造的什麼業麼?”“我活著時,淨吃生猛海鮮了,這不把我的腸子都挖出來了。我貪了老百姓多少錢也清清楚楚給我記帳了。”你以爲貪多少錢沒有業報呢?有報應你還貪呢,沒業報你貪的更來勁了。

  (回到經文)說進城有寶藏,得有導師領著。“導師”是什麼?善知識,也叫超凡入聖的引路人,往小了說叫過來人。在家有事情不明白,問誰呀?問家裏的老人,這叫過來人,她吃鹽都比你多呀。我說歲數大的人一定要尊重,不管是我們的老人還是別人的老人都要尊重,儒家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吾少以及人之少”。別人的老人和我的老人一樣,別人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樣,平等,佛家叫慈悲。儒家講先做人,我昨天跟你們講學佛人先學做人,再做天人,你一個世間人要想成道,人間的事你做不好,天人的功德你不圓滿,生天的功德你不夠,極樂世界你能去麼?

  爲什麼修禅定,一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四禅天是讓你圓滿天人的功德呢,功德夠了你才能進一果羅漢,否則你夠麼?這時導師(過來人)領著這些人進入大城,這是化城品的第一城。往大城去的途中,人們又苦、又累、又餓,看到一座大城有吃、有玩時,這些人很高興。這是什麼?證得羅漢果位的人有一些小乘之樂。證果的人自己知道,也不跟別人說,一果羅漢有一果羅漢之樂,四果羅漢有四果羅漢之樂。同樣聽法,你光知道道場幾個人聽,他聽法能觀到不同的境界,這就不一樣。別人解決不了,必須自修、自證、自得。進入化城第一城的人,生“安穩想”,進入了這一城不想再往前走了,因爲這裏有珍寶。這位導師又說了,這只是化城,大城還沒到地方呢,還得往前走,前面有珍寶。接著往前走,進入第二城,叫辟支佛乘。修辟支佛乘的人獨坐山林,靜坐念佛。佛住世他們這麼做,佛涅槃他們還這麼做。通過艱難險阻進入第二城,叫緣覺。有句話叫聲聞知其然,緣覺知其所以然。知十二因緣怎麼回事,人生的八苦是怎麼來的,如何破解。破八苦得從我們的身體開始,往內裏找,從自身做起。佛說的十二因緣非常清楚,我們的八苦是表相,十二因緣是基礎,所以帶你進入第二城,休息一會。辟支佛有辟支佛的五欲之樂,他們在“靜”當中超越時空,幾劫像彈指一揮間,在法喜之中度過。唐玄奘法師取經時遇到的那一位,“你跟我弘法去吧。”他說,“紅陽教主入涅槃了,我等白陽教主再說吧。”“白陽教主再來得五十七億六千萬年。”“那我換個身再跟你去弘法吧。”這是辟支佛的境界。世間人供養一位羅漢,功德不可思議;供養一位辟支佛,功德不可思議,生生世世不受窮。你修供養是福報,因爲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你前進的資糧,做天人的資糧,包括你成道,都得靠這供養的資糧。我看到有人行乞,每次都謙下的稽首念阿彌陀佛再給他錢,這叫謙下的供養,如法,走到哪都如此。別想就供養佛像才是供養,我種的是悲田,那是無功德。你供養佛是有回報的,那叫天福,你供養窮要飯的才是真功德,而且如法去供養,帶著謙下心,別讓行乞者有自卑感。你扔一塊錢,有的還面露厭惡之色,沒瞧的起他,你認爲你在行布施,你錯了,你把自己和他的位置搞錯了。那也是衆生,和你是平等的,他處境比你難百倍,你能不以謙下心去供養他麼?到第叁城進入菩薩道,才能說唯一佛乘。到菩薩道這,一叫發菩提心。叁果羅漢怎麼發菩提心呢?起心動念是利益別人,幫助別人,讓這個世界上每一個接觸我的人高興,不讓任何人因見到我,或我的話而生煩惱,這就是標准。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人因我而生煩惱,就是我的善巧方便做的不好,我得想怎麼能圓滿我自己,我的功德不具足、智慧不開,我要從內心檢討自己,這就是發菩提心。然後我要利益這世上所有的人,一切衆生,包括一只螞蟻、一只蚊子,我都想辦法益于它們。要把一切衆生看作我子、佛子。有人說,你這不是吹牛麼?我給你講你就知道了,你吃的水果、蔬菜、糧食噴藥了吧。別看你吃素,那些蟲子爲誰而死?到第叁城,佛又說了這只是化城,只是讓你休息,進入第叁城行菩薩道。爲什麼行菩薩道還是化城?佛說唯一佛乘,只有進入佛的境界才進入寶藏城。讀了《法華經》的【化城品】一定要知道,聲聞、緣覺、菩薩乘這叁乘都是化乘,必須進入佛乘在宇宙之中才算真正到達彼岸,否則智慧的彼岸還沒有到達,菩薩還沒有到達智慧的彼岸,只是報身到達了,十地菩薩還有一念無明未破,一個情字。爲什麼一些菩薩還倒駕慈航?度脫有情,覺悟有情。所以要知道,唯一佛乘要說叁,慈悲咱們這些根性下劣之人,讓我們進入一乘、二乘、叁乘才成就出離,就這麼設大方便修行,在咱們這個世界上信佛的人很少,修行的人占信佛人的百分之一,不奇怪。佛住世時就預言過,末法時代的衆生信者多,行者少,萬人信佛中有一個人真正修行,在修行的人中成就的寥寥。爲什麼?障礙太多,因爲這化城當中處處有險惡,處處有險道,處處有魔軍,只有佛化導師或善知識能領你前行。

  現在的人不問過程,只看結果,這是世俗人。學佛人只要過程,不要結果,和他們正相反,過程很重要。學佛在哪裏學?哪裏有魔軍,哪裏魔事重,哪裏就是你學佛修道的地方;哪裏的無明煩惱最多,哪裏就是你學佛的清淨道場。否則的話,成就的慢。出家人說,在家人好修,因爲在家人修的快。怎麼個快法呢?說不清楚。在家人說,還是出家修的快,多清淨呀。到底在哪修快呀?真修行的人在家修行快。爲什麼?在家人天天都和五欲、魔子、魔民、煩惱、無明打交道,你每時每刻都離不開。你心裏有魔,外邊處處都是魔;心裏無魔,處處都是般若。所以快就快在這,像磨刀的磨石一樣,越粗的磨的越快;越光溜的磨石,你慢慢磨去吧,不好磨。所以天人修道難,他那一日一夜等于咱們百世,就這麼快,可是你承受不了啊。現代人信者多,行者少。爲什麼行的少?首先就是身障,腿疼怎麼辦?腰疼怎麼辦?不願意坐,知見障怎麼辦?總想把理論弄明白了再修。拿世間這些東西去套佛法,越套越完,知見障把自己障住了,這就是在家人修的困難之處。在家人想成道是什麼樣子?鍋臺後倒插垂楊柳,還得活,難不難?就這麼難。正因爲這麼難,在家人真修、真行才修得最快。在家人心能轉物才能快,否則的話,出家人修得就更快。出家是專業修行,天天早晚課,日日供養佛,天天打坐念佛。現在有的廟不打坐,我不說了麼,文化大革命斷代,這一斷代,文革後出家的就沒繼承下來老的修行方法。但是廟上真修行的人還是比在家修行的多。

  出家人現僧相,是佛家叁寶之一,不管他真實身份怎樣,是否真學佛,你都要尊重供養。不要分別這個出家人是不是魔子魔民,他是不是魔子魔民不是你管的,不是你分別的。你要有擇法眼,你明知道怎麼回事也不要說,因爲他穿的是佛家的袈裟,現的是僧相,要尊重。可以在探討過程中提醒他,至于接不接受,是他的問題。向你請教,你就誠心誠意的給他講,至于聽不聽是他的事,在證悟上不分出家在家。學佛修道你是什麼因緣,《維摩诘所說經》文殊菩薩講,特別是末法時代,一些衆生尋章摘句、以文解義,白衣破壞佛法。這是什麼?同樣是魔子魔民,打著學佛的旗號,不知不覺起到了破壞佛法的作用。我見過這樣人,他自己不知道,這叫知見障,立即放下。《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