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直至如今,才爲大衆敷演此上妙經典。所以應珍惜妙法蓮華經,千萬不要把它視作等閑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贊經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 于家出家 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爲大失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爲說此法
令住其中
釋迦牟尼佛說完長行之後,又以偈頌詳說其中義理。修行六度萬行之大菩薩,應常行忍辱,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之事,哀愍一切衆生,才能演說此經。此經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贊歎的經典。末法時期,持此經典者,不論對于在家、出家,及非菩薩,均應生慈悲,使之離苦得樂。此等不聞、不信妙法蓮華經者,實屬極大損失,因爲不信法華經者,則不能成佛。將來我得成佛道時,將以禅定力、智慧力及各種方便,爲之說此經,今一切衆生蒙受法雨,住在這妙法中。 我們學習佛法,要智慧日增。欲要智慧日長,必須循規蹈矩,不可放逸。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爲難事 王解髻中
明珠賜之
譬如有大威德之轉輪聖王。世界上有金輪王、
銀輪王、銅輪王和鐵輪王。金輪王乃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之王;銀輪王統叁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銅輪王統二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鐵輪王只王于南瞻部洲。轉輪聖王有世間稀有七寶。士兵作戰立功,給予賞賜。“象馬車乘”:譬喻二乘。“嚴身之具”:譬喻修身法門。“及諸田宅”:“田”譬喻叁味力,“宅”譬喻智慧力。“聚落”:譬喻初果、二果阿羅漢。“城邑”:譬喻叁果及四果阿羅漢。“或與衣服”:譬喻忍辱法門。“種種珍寶”:即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各種珍寶。“奴婢”:譬喻神通,佛法中之神通任人運用,猶如奴婢。以上等物皆歡喜賜之。“如有勇健,能爲難事”:假如有勇健之將,英勇對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能做人所不能做之難事。這時轉輪聖王遂解髻中寶珠,賜與勇猛的將軍。
佛本來不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唯現在時機成熟了,故說這部上妙經典。
如來亦爾 爲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爲是衆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既知衆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爲 說是法華 如王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爲尊 衆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爲汝等說
釋迦牟尼佛亦如轉輪聖王一樣。佛乃法中之王,佛爲法王,得到法自在無礙之妙用。“忍辱大力”:有大威德、有大智慧的寶藏。“以大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如法化世”:依法教化一切衆生,觀機逗教,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爲說法。佛乃因人說法,應病予藥。例如對好吃的人講食經,但所說的是禅悅爲食,法喜充滿。出家人日中一食,皆因以法爲食故。“見一切人”:人對財、色、名、食、睡五欲有所執著,患得患失。“受諸苦惱,欲求解脫”:受一切的苦惱欲求解脫,必須與諸魔戰鬥,遂與煩惱魔、陰魔、業障魔、愚癡魔、貪心魔、嗔心魔、癡心魔、慢心魔、疑心魔作戰,調伏諸魔障。佛爲著魔之衆生,說種種法,用大方便門。如地藏王菩薩爲度衆生,不惜下地獄爲衆生說法。他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呀!我們應當見賢思齊。“說此諸經”:說方等、般若經等諸經。“既知衆生,得其力已”:最後乃爲說妙法蓮華經。這猶如轉輪聖王解下髻中明珠,賜予有功將軍一樣。“此經爲尊”:此是至尊至貴之經,衆經之首,所謂“經中之王”。“我常守護”:佛常常護持此經。“不妄開示”:不隨便開示。但“今正是時,爲汝等說”:現在應該爲大衆說此經了。 現在也有人說楞嚴經是僞經,非佛金口所說。人若魚目混珠,不辨真僞,以真作假,終不能得經中之好處。本會(法界佛教總會)先講楞嚴經,再說法華經,將來要說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叁部大經,是人人必讀誦的經典。一切唯心造,聽經聞法能否受用,在聽講者本身,經義只要對聞法者有所裨益即是真經,我們所說的經典皆是千真萬確的上乘經典。
我滅度後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隱 演說斯經 應當親近
如是四法 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 又無病痛 顔色鮮白
不生貧窮 卑賤醜陋 衆生樂見 如慕賢聖 天諸童子
以爲給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 若人惡罵 口則閉塞
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
佛入涅槃之後,修行菩薩道之菩薩,欲得安隱,解說此經,應當親行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願安樂行,如此四法。讀此經者,常無憂惱,無諸病苦,故其人臉色鮮明。觀其人紅光滿面,當知他智意充滿,故現吉祥之氣。不生貧窮之家,不成爲卑賤奴婢,被人使喚,且相貌圓滿,衆生樂見,如慕賢聖。連天上諸童子,也聽你差使。刀杖也不會加害其身,毒不能害。若人欲唾罵你時,則口不能開。遊行時無所畏懼,如師子之王。智慧光照遍法界,如日光之普照。
若于夢中 但見妙事 見諸如來 坐師子座 諸比丘衆
圍繞說法 又見龍神 阿修羅等 數如恒沙 恭敬合掌
自見其身 而爲說法 又見諸佛 身相金色 放無量光
照于一切 以梵音聲 演說諸法 佛爲四衆 說無上法
見身處中 合掌贊佛 聞法歡喜 而爲供養 得陀羅尼
證不退智 佛知其心 深入佛遺 即爲授記 成最正覺
汝善男子 當于來世 得無量智 佛之大道 國土嚴淨
廣大無比 亦有四衆 合掌聽法 又見自身 在山林中
修習善法 證諸實相 深入禅定 見十方佛
若于夢寐中,亦見吉祥之境界,見諸佛,坐師子座上說法。又見天、龍、阿修羅等八部,數如恒河沙一般之多,恭敬合掌。自見其身,爲一切衆生說法。又見諸佛,身現紫金色,放無量光,照遍一切,以清淨梵音,演說諸法。人說法之音亦很重要,必須清淨洪亮,此乃往昔修無上根而得到的果報。佛爲四衆,說無上諸法。人皆見自身合掌贊歎佛說法。很多有善根的人,都會作如是夢。聞法歡喜,以供養佛。得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證不退智。佛知其人之心,深入佛道,即爲之授記,成正等正覺。謂汝善男子,于未來生中,當得無量智,得成佛道,國土嚴淨,廣大無比。亦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合掌聽法。又見自身,于清靜山林之中,修習禅定善法,證實相妙有境界,即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之境界。于禅定中,與十方佛見面,聽經聞法。
諸佛身金色 百福相莊嚴 聞法爲人說 常有是好夢
又夢作國王 舍宮殿眷屬 及上妙五欲 行詣于道場
在菩提樹下 而處師子座 求道過七日 得諸佛之智
成無上道已 起而轉*輪 爲四衆說法 經千萬億劫
說無漏妙法 度無量衆生 後當入涅槃 如煙盡燈滅
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如上諸功德
此人于夢中見佛放金光上,叁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形好,微妙清淨莊嚴之相。在諸佛前聞法,並爲人說法,常得此等好夢。又夢見自己做國王,舍棄叁宮六院妃嫔,財、色、名、食、睡及上妙之色、馨、香、味、觸。走到道場,在菩提樹下,坐師子座,求道過七日後,得諸佛之智,成無上道。八相成道,大轉*輪,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衆說法。夢中過千萬億劫。說無漏妙法,度無量衆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若將來惡世中,說此妙法蓮華經,是人必得最大利益,作種種好夢。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妙法蓮華經分爲七卷,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樂行品第十四)是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從地湧出品第十五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是說一乘之果。也可說前十四品是開權顯實,後十四品是開近顯遠;都是說最上乘法。
本品敘述無量無邊大菩薩,住在下方世界虛空中,他們從地下湧出。爲什麼?因爲要供養妙法蓮華經,要護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這些法身大士在往昔時,曾經爲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現在他們都來弘揚妙法蓮華經。
爾時他方國土諸來菩薩摩诃薩。過八恒河沙數。于大衆中起。合掌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于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當于此土而廣說之。
當爾之時。也就是說完安樂行品之後,正要說從地湧出品的時候。就在這個時候,從十方其它國土來了很多大菩薩,其數量已經超過八個恒河沙數之多(恒河沙子細如面粉)。他們來見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這些大菩薩,在大衆之中一起站起來,大家恭恭敬敬合掌,而向佛言:世尊!請您聽我們發願,等待我佛滅度之後,我們決定在此娑婆(堪忍)世界修行,勤奮精進,護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書寫法華經、供養法華經。我們在這國土中,應當廣爲一切衆生宣說妙法蓮華經的真實道理,令一切衆生種善根,早日成就佛果。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诃薩衆。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恒河沙等菩薩摩诃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恒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于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當爾之時,佛告訴從他方來的八恒河沙數諸大菩薩說:“止!不需要。善男子!你們不要發願來護持妙法蓮華經。”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釋迦牟尼佛欲令自己的弟子,多種善根,多得功德的緣故。接著又說:“爲什麼不需要你們諸大菩薩護持此經?因爲我娑婆世界已經有六萬恒河沙數那樣多的大菩薩。每位菩薩皆有六萬恒河沙數那樣多的眷屬(弟子)。這些人等,早…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