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101

  ..续本文上一页书写此经,以供养礼拜此经,要恭敬尊重赞叹诸佛如来皆来证明妙法莲华经。若生一分恭敬心,就有一分感应;生十分恭敬心,就有十分感应。吾人如能遇此妙不可言之经典,切勿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当知此经乃百千万劫难遭遇,若无大善根,则难遇此殊胜因缘,学习佛法。

  来佛教讲堂听经的信众日益增加,现在这佛教讲堂恐怕不够使用,我们都希望速能成就一所能容纳四、五百人的讲堂,大家都诚心地诵持大悲咒,相信很快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犹如普陀山的普济寺,它的大雄宝殿看上去似不大,但纵然有一千信众进这大殿也能容纳,甚至有一万人,这大殿也能容纳。就算有十万人这殿也可容纳。可谓不可思议的一个“宝殿”。这回我们诚心念咒,成就一个“宝堂”,此宝堂也是能大能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 谄诳邪伪心 常修质直行

  不轻懱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 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 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 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 无量众所敬

   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颂:修行菩萨道之大菩萨,若欲讲说此妙法莲华经时,应该舍弃嫉妒、嗔恚、傲慢、谄媚、欺诳等邪伪之心,常修行直言直行,所谓“直心是道场”。不轻视他人,亦不戏论法。勿使他人对佛道生疑悔之心。不可说:“你如此懈怠修行,终不能成佛。”这佛子——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常柔和能忍辱,即着如来衣;以慈悲心对一切众生,即入如来室;勤于说法,不生轻慢怠惰之心。十方大菩萨,因怜悯众生故行菩萨道。我们应对十方大菩萨生恭敬心,视之为我等良师。对诸佛世尊,生无上慈悲父想。破除骄傲我慢之心,说法无所障碍,此为第三义安乐行。有智慧者应依此法修行,而一心守护此安乐行。无量众生皆会恭敬如此修行的大菩萨。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

   释迦牟尼佛又称一声文殊师利(妙吉祥)菩萨谓:修行菩萨行的大菩萨,于将来末法时代欲断灭之时,有受持读诵妙法莲华经的菩萨,于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等人中应生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快乐。对不相信佛法的人,甚至毁谤佛法的人皆生大悲心。悲能拔苦,救拔此等造罪的众生,应作如是想:如是之人,其损失实在太大,如来方便随宜,观机逗教为之说法,遇大乘人说大乘法,遇小乘人说小乘法,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此等造罪之人不相信佛法,不闻、不听、不知、不觉、不明白佛法也不请问,不生信心,又不求究竟解释,所以这类人蒙受其大的损失。

   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此人既不请问,又不相信亦不了解法华经之妙理。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说:我发愿在我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不论在何地何时,皆以神通力及智慧力接引此不问不信不解之人,令彼等住于妙法之中。文殊师利!此菩萨摩诃萨,在佛灭度后,成就第四种安乐行。当彼说如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及居士等所供养恭敬,并尊重赞叹。虚空诸天都为听法故,也常随侍奉这位菩萨。若在聚落乡村、城邑,或在空闲林中,有人欲来咨难请问,诸天护法善神为法而保护菩萨。此菩萨以大乘妙义,答复来问难者,令一切听法者皆得欢喜。何以故?此经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之所拥护,所以一切困难都会消除。

   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众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与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严身之具。或与种种珍窦。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象马车乘。奴婢人民。

  文殊师利菩萨!很多人于无量劫中连此妙法莲华经之经名也不得闻。现在有日莲派(日本),只诵持“南无妙法莲华经”,可是这并非正法,而是外道,不知经文。何况得见受持读诵此经的入,更为希有。 文殊师利菩萨!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德势力降服诸国,而诸小王不顺从其命令,此时转轮圣王便起种种兵以征伐之。转轮圣王见兵众作战有功者,生大欢喜,随其功劳给予赏赐。或以田地、舍宅、聚落城邑或予衣服、严身之具,或给予种种珍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象、马、车乘、奴婢及人民等,以作赏赐。

  卍 卍 卍

  这星期天本讲堂举行盂兰法会,盂兰是梵语,中译为“解倒悬”,意谓使受倒悬之苦的人得到解脱。吾人无量劫以来的祖先及父母曾否立功,皆不得而知。有功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在这世界中得居高位,衣食丰溢。有过者,则会堕畜生、饿鬼、地狱。每年七月十五日乃摩诃目犍连尊者超度其母之纪念日。众生亦可藉此日超度过去七世生中之父母。你们若是脾气暴躁,就可能是过去生中之父母未能离苦得乐,使你焦躁不安常发脾气,欲拖累你也堕地狱。此情况下你应为祖先们做功德而超度。以往西方国家没有道场让你们做功德,如今有此法会,应把握良机,为过去生之父母做功德以超度彼等离苦得乐。

   卍 卍 卍

   转轮圣王赏赐有功之兵众,或予田宅,“田”譬喻三昧,即定。“宅”譬喻智慧。“聚落”譬喻初果及二果之果位。“城”譬喻三果之果位。“邑”譬喻四果之果位。“衣服”譬喻忍辱。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譬喻七觉知善法,又名七菩提分。“象、马、车乘”都是表示二乘。“奴婢”譬喻神通之功用。“人民”譬喻善法。

  唯髻中明珠不以与之。所以者何。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眷属必大惊怪。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槃之城上。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

  转轮圣王髻中有一颗宝贵之明珠,但他并不会把明珠犒赏与有功的将军。为什么呢?因为唯有转轮圣王髻中才应有此宝珠。若以宝珠赠予将军和眷属,他们必然大为惊异。释迦牟尼佛又称一声文殊师利!说:如来复如是,以不可思议之禅定三昧智慧,得无上法的国土。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中作法王。唯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遂令贤圣诸将与之作战。其中作战得胜立功者,心便生欢喜。佛亦欢喜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说一切经典,或说三藏教,或说方等教,或说般若教,也就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八种教。为大众说一切诸经,令众生欢喜,或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根”即五根:信、进、念、定、慧。令五根增长叫做五力。 “又复赐与涅槃之城”:“城”能防御敌人,“涅槃之城”能抵御魔王破坏涅槃。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一切众生皆欢喜。保留妙法莲华经之妙法,此妙法正如转轮圣王髻中之宝珠一般珍责,不会随便为人演说。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释迦牟尼佛再称一声文殊师利(妙吉祥)!如转轮圣王一般,见军队中众兵立大功者,心尤其欢喜。遂以此难信宝珠,久藏于发髻中不随便送给他人,如今亦以之赐与。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无上妙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或二乘缘觉等贤圣军,与“五阴魔”——色、受、想、行、识。每人均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同作战,战胜此等魔,灭除贪、嗔、痴三毒。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破魔王罗网。此时,如来见修二乘或大乘者有所成就,大为欢喜。此妙法莲华经,能令众生到达一切智之地。一切世人多抱怨此经难信。如来以往四十多年从未说此妙法,如今方为大众说这种无上甚深微妙法。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释迦牟尼佛再对文殊师利说:“此法华经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第一之说,于一切经典中具无上甚深微妙法。最后赐与一切众生,如大威大德之转轮圣王,一向守护着髻中明珠。唯今此人建立大功,故赐与之。 文殊师利!此妙法莲华经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传之法,诸经之首,长夜守护,不能随便对大家讲说…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