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P119

  ..續本文上一頁得了的。所以出家人在吃午飯時,一定要念供養咒。古德說:“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下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各位看一看!吃了飯不修行,罪過多大!將來要變牛變馬來還債,多麼可怕呀!各位!要認識清楚這種果報,不可依佛穿衣、賴佛吃飯,將來的罪過不堪設想。

  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比丘聲:比丘譯爲乞士,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資慧命。中國人稱比丘爲和尚,和尚的生活,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人所不能忍的事,修忍辱波羅蜜,絕對不發脾氣,過著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的樸素生活,與世無爭,對人無求。爲什麼?因爲求解脫,得自在,所以不貪財、不結婚、不求名、不食肉、不多睡,沒有五欲之戀,專心修道,容易有成就。所以說出家乃是大丈夫所爲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比丘尼聲:女人出家修行者,稱爲尼師。目的如前因。阿難尊者向佛懇求,准許女人出家修道,但是需守八敬法。這位法師一聽他(她)們的聲音,便知叁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是出家人?或者現在要做出家人?或者在來生要做出家人?詳細而明了。 聲聞聲:他們是聆聽佛說四谛(苦、集、滅、道)法而悟道,故爲聲聞。可是他們自度不度他、自覺不覺他、自利不利他,故爲自了漢。小乘的思想,就是不管閑事,所謂“摩诃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這是小乘人的作風。 辟支佛聲:也就是緣覺,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故爲緣覺。在佛出世時爲緣覺,在佛未出世時爲獨覺。他們在深山穹谷中,研究萬物生滅之理,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覺悟一切無常,無師而證得真理——了生脫死。菩薩聲:他們是修六度萬行,而行菩薩道,廣濟衆生,有犧牲的精神,爲拯救衆生離苦得樂,乃倒駕慈航,從常寂光淨土來到娑婆世界,普度衆生,並且發大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又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呀!我們出家人,要向地藏王菩薩學習,要有慈悲心。在佛教中有兩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向這條大道邁進,遇到挫折也不回頭,直達目的地——無衆生可度爲止。大乘的思想,爲人不爲己,所謂“舍己救人”。有這種行爲,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否則,慈悲成爲口頭禅,說到做不到,等于空談,違背出家人的責任和義務。

  佛聲:佛是覺悟的人,因爲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的緣故,所以得到叁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佛已經叁覺圓滿、萬德具備,受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所尊敬,故稱爲世尊。

  出家修道人,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差。如果專修一邊,功德不會圓滿,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怎樣修福?多作功德,救濟苦難。怎樣修慧?講經說法,印經流通。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聽到這種聲音,便知叁世的因果。或是聲聞耳,或是辟支佛聲,或是菩薩聲,或是佛聲,這四聖的聲音,而且分析很清楚,絕對無訛。

  以要言之。叁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總而言之,在叁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法師,雖然沒有獲得天耳通,可是以父母所生清淨平常之耳,皆能完全聽知。這樣分別種種的音聲,而不會破壞耳根。爲什麼?因爲不被聲塵所轉,所以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再重新宣說一遍。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叁千世界聲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沒有汙濁穢垢。用這個平常耳能聽叁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箫笛之音聲

   或者是象聲,或者是馬聲,或者是車聲,或者是牛聲。所有的鍾聲、鈴聲、螺聲、鼓聲,也能分別清楚。以及琴聲(五弦或七弦)、瑟聲(二十五弦)、箜篌聲(二十叁弦)、箫聲(前有五孔,後有一孔,豎吹)、笛聲(有七孔,橫吹),種種樂器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能聽得到,又能分別清楚是何器具之音聲。

  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

  清淨悅耳的歌聲,有陶冶人性情之功用,但是聽了之後,不可著住在歌聲上。無論是那一種族人所唱的歌聲,這位法師皆能分別了解,沒有言語不通之障礙。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

  這位法師,又能聽到諸天的聲音,又能聽到微妙的歌音,又能聽到男女的聲音,又能聽到童男童女的聲音。總而言之,無論什麼音聲,都能聽到,而且分析得非常清楚。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在山川危岩之中,有迦陵頻伽鳥的音聲(譯爲好聲鳥産于雪山,在卵中便會鳴),其音和雅,又爲仙鳥,能發非一般人所能聽到的妙音。命命鳥就是共命鳥,一身二頭,二口同時飲食,同時啼鳴。以及一切諸鳥的啼聲,這位法師能完全聽到。

  

  地獄衆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饑渴逼 求索飲食聲

  地獄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十八地獄等等。在地獄受種種楚苦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饑渴所逼迫的聲音,到處尋求飲食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因爲業力所感,咽細如針,腹大如鼓,永遠吃不飽。爲什麼?因爲食物到口,變成火焰,看水是血而不能飲,故名餓鬼。是什麼原因成餓鬼呢?因爲這人在世時,誹謗叁寶、破壞叁寶,故死後爲餓鬼。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有一天,他去尋找他死後的母親在何處?發現他母親在餓鬼道中,身焦如焚,十分可憐。尊者乃用缽盛飯給他母親吃,不料飯竟變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連尊者,見到這種情形,痛哭流涕來問佛:“這是什麼因緣?”佛告訴他:“因爲你母親在世時,不但不信佛法,反而毀謗,所以受此倒懸之苦。”佛又說:“你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用百種供物,供養衆僧人,請其誦經誦咒,藉此功德,不但你母親得救,就是過去七世的父母,也能得救。”因此每年寺院皆舉行盂籣盆法會(譯爲“解倒懸”),超度七世的父母,離苦得樂。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于大音聲

  所有的阿修羅,脾氣很大,沒有涵養功夫,所以歡喜鬥爭。他們住在大海邊,互相談話時,發出很大的音聲。爲什麼?因爲沒有慈悲心,只有仇恨心的緣故。

  如是說法者 安住于此間 遙聞是衆聲 而不壞耳根

  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安穩住在慈悲處,能聽到很遠的一切聲音,而不會破壞耳根。因爲說法的功德所加持的緣故。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于此悉聞之

  在十方一切世界之中,所有飛禽和走獸互相爭鳴,互相呼叫的聲音,這位說法的法師,在此完全能聽到,完全能明了。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法師住于此 悉皆得聞之

  色界大梵天,已經離欲界的淫欲心,寂靜而清淨,天主是屍棄,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時,他先來請佛轉*輪。婆羅門教崇拜大梵天,認爲婆羅門是從大梵大口中所生,最爲尊貴的人,稱爲貴族。刹帝利(王族)是從大梵天臂所生,所以統治全國人民。吠舍(工商農)是從大梵天脅所生,能生産一切應用之物。首陀(奴隸)是最下賤的人,稱爲賤族,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沒有政治的權力,教育、經濟、待遇皆不平等。光音天是二禅第叁天,此天不但身心能放光,代替說話,而且又可放智慧光來教化衆生。據說地球的祖先是從光音天而來。此天的人,歡喜旅行,到處觀光。有一次,來到地球(成劫期間)發現地肥(類似牛奶)非常甜美,清香可口,形同甘露。一時起了貪心,而飲過量,因而失去神足通,不能返回光音天。遂留住地球,成爲人類祖先。 遍淨天是叁禅第叁天,此天已經得到普遍清淨的快樂,雖然妙樂無窮,仍是有漏之樂。一般行者認爲這是安身立命之處,貪圖快樂,便忘了清淨的家鄉,容易墮落。真正修行人,不在此天停住,急急出此天界,到四禅天去。

  到福愛天時,有兩條路,一是正路:修無漏定的人,可以直達廣果天,而進入五不還天。一是歧路:修無想定的人,可以到無想天(長壽天),這是外道所住的地方,仍是不究竟之處。暫時寂然不動,等定力攝持不夠時,自然墮于六道輪回中受生死。好像冰夾魚、石壓草一樣的道理。有頂天就是無色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釋迦牟尼佛當初在雪山修道時,其師修到此天的境界,佛認爲不是解脫生死之法,乃離他而去。自己苦修六年,仍然不得了生脫死之法,于是放棄苦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惟,到四十九天的夜裏(此時佛是叁十歲,時間是十二月初八日),看見明亮的星星而悟道,證得十二因緣之理,乃是生命之輪。諸天的言語聲音,這位法師住在此處,完全能聽到,甚至那一個天說什麼言語,也分別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一切比丘衆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爲他人說

  法師住于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他們或者讀經典,或者誦經典,或者爲他人解說經典,或者恭敬書寫經典。這位法師住于此處,完全能聽到他們在修持那一種法門。

  複有諸菩薩 讀誦于經法 若爲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又有一切菩薩,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爲他人解說此經,或者撰著此經,或者集解其義。像這樣種種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諸佛大聖尊 教化衆生者 于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十方諸佛是大聖尊,教化一切衆生。在一切大會之中,演說爲實施權,開權顯實的微妙法,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到。

  叁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