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P121

  ..續本文上一頁楚楚,不會錯誤。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鬥诤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阿修羅的男女,都有爭勝鬥狠的心理。如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好像釋提桓因的夫人——阿修羅王之女,她非常嫉妒,常和天主發脾氣,甚至發生戰爭。阿修羅的男女和眷屬,在遊戲時,以鬥爭爲娛樂,以發脾氣爲消遣,習以爲常,不足爲怪。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能知道他們的情形。

  曠野險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在曠野無人住的地方,或者在最危險狹隘的地方。或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知道他們所在的地方。

  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假使有女人,已懷胎孕,無法辨別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或是怪胎。這位法師,因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一嗅香氣,完全能曉得清楚,不會判斷錯誤。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産福子

  因爲用嗅香氣力量的緣故,能知道孕婦懷胎的情形。成熟了還是未成熟?一嗅香氣便知。好像水果,熟了可以摘下來,未熟不可摘下來,所謂“瓜熟蒂落”。這是自然現象,不可用強迫手術來催生,對母子皆有危險性。現在流行墮胎,這是最不人道的事。那些謀財害命的醫生,皆種下罪大惡極的因果。

  胎兒在母腹中住十個月才成就,可以生出來,母子一定平安。若是在七個月生出來,那是不成就,嬰兒的生存率很低。女人在生小孩子的時候,十分危險,在生死關頭徘徊,生命和閻羅王只隔一屑紙那樣的近。如果皈依叁寶,讀誦經典,就能安樂産生有福報的兒子。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

  因爲嗅香力的緣故,能知男人所想念是什麼?又能知女人所想念是什麼?不外所想的是染欲的事。因爲愚癡的緣故,才想男女之事。得者歡喜,失之嗔恚。這種種心理,這位法師完全了解,也知道那一個人是修善法的行者。

  地中衆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又能知道地下所藏的寶礦,或者是金礦,或者是銀礦,或者是珍寶等。在銅器皿中所盛是什麼東西?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種種諸璎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有種種的璎珞,璎珞是用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所編製成串,懸挂在衣服之上,成爲裝飾品。好像現在女人所戴的項煉一樣。當時(佛在世時)印度貴族男女皆佩之,表示莊嚴的意思。你們看!所有的菩薩,身上都有璎珞。在普門品上說:“無盡意菩薩,解頸衆寶珠璎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供養觀世音菩薩。” 璎珞的價值,凡夫是無法估價,不知是貴,不知是賤,無法知道值多少錢?可是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是貴是賤,珠寶的出産在那裏,現在在那裏?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忉利天有很多種華樹,好像小白華和小紅華,以及天樹王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衆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忉利天上,有許多宮殿,但是分爲上中下叁等,各有差別。無論那一種宮殿,都用種種寶和種種華來莊嚴。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道。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忉利天的花園中,所有的大樹,皆用七寶所莊嚴,其枝幹是用玉所成,其葉是用金銀所造,其華是用珍珠所造成的,其果是用瑪瑙所造成的。園中的勝殿,是天人娛樂之處所。諸觀和妙法堂,是天人論事如法不如法之處所。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天人在其中娛樂的情形。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諸天的天衆,來到妙法堂聽釋提桓因講佛法,或者在勝殿享受五欲娛樂時。或者來,或者去,或者經行,或者坐禅,或者是臥,或者是立,種種的姿態。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穿的衣服,既輕又豔麗,皆用上妙的華香來莊嚴,芬芳撲鼻,令人陶醉。她們不但美麗,而且莊嚴,她們周旋于遊戲之間,翩翩起舞,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

  如是展轉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聞香悉能知

  這樣向上發展,乃至到色界梵世,或者入禅定,或者出禅定。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天上的人,皆修禅定,按照禅定的粗細深淺來決定或升或降。初禅天名爲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欲界衆生的快樂,而生特別的快樂。二禅天名爲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得到無比的喜樂。此時禅悅爲食,法喜充滿,不饑不渴。叁禅天名爲離喜妙樂地,離開二禅的境界,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四禅天名爲舍念清淨地,把快樂的念也舍棄了,到達無爲而無不爲的地步,心中非常清淨,而無雜染。這是禅定初步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境界,並非聖人的境界。若繼績努力,再接再厲的用功,到五不還天時,才入聖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塵流。

  光音遍淨天 乃至于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一般人只知頭上的天,而不知天外有天,在宇宙之間,有無量的天。以佛經所說,在欲界有六天,在色界有十八天,在無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這是狹義的說法,若是廣義來說則有無量的天。在每一天之中,便有一個天主。外道只知有一個天主,其實有無量的天主,天主並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如人間皇帝一樣的普通平常。天主在佛教中,不過是個護法神而已,地位甚低,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沒有坐著的資格。爲什麼?因爲他是護法神嘛!好像韋陀菩薩、伽藍菩薩,手持金剛寶杵,站在佛前來保護佛。光音天是色界第六層天,此天人用光來說話,代表音聲。遍淨天是色界第九層天,此天人普遍得到清淨的安樂。有頂天是無色界第四層天,也就是叁界二十八層天,最高一層天,名叫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的壽命有八萬大劫,可是到墮落時,照樣受輪回之苦。外道認爲這是最高的境界。出了此天,才能了分段生死,到無學位,證得四果阿羅漢,將見思二惑斷盡。所謂“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己辦,不受後有。”這是阿羅漢的境界。我們所見的天,是四王天。東邊是持國天王,南邊是增長天王,西邊是廣目天王,北邊是多聞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員大將軍,鎮守忉利天的四方,防禦阿修羅兵的侵犯。現在護法韋陀菩薩,就是叁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將爲最後一位佛,名號爲樓至佛。四王天一晝夜的時間,等于人間五十年。此天的壽命是五百歲,那麼,計算有人間九百十二萬五千年。其它天壽,按此數次第加倍計算之。從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沒——五衰現象發生爲止。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清清楚楚,沒有錯誤。

  諸比丘衆等 于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一切比丘和一切比丘尼等,他們對于佛法勇猛精進,修持學習,沒有懈怠的時候。或者是坐禅,或者是經行,或者是讀經典,或者是誦經典,非常用功,沒有躲懶偷安,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禅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他們或者在林中大樹下,專一精進在坐禅。因爲林中清淨,空氣新鮮,容易得到輕安叁昧,有人問:“入定和睡覺有何不同?”入定時,心中明白,端然正坐,身不動不搖,頭不低不偏。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睡覺時,什麼也不知道,甚至鼾聲如雷,姿勢恰好相反。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修持什麼法門。

  菩薩志堅固 坐禅若讀誦 或爲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們的志願非常堅固,無論遇到什麼障礙,不會生退轉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論是坐禅,或者是讀誦經典,或者是爲人說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衆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十方世界中,無論在那一方的世尊,皆爲一切衆生所恭敬。佛憐愍衆生的緣故,所以爲衆生演說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的妙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佛在那一方。

  衆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所有的衆生,在佛座之前,聆聽佛演說經典,皆大歡喜,甚至踴躍。聽經之後,如法修行,依教奉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何人如法修行,何人不如法修行,悉知悉見。鼻子就有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能看能聽,你說妙不妙?妙法蓮華經處處是妙不可言!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未證得菩薩無漏法生鼻。因爲受持此經典的緣故,好像已先得到此鼻相。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

  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佛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依照法華經的道理修持,能證得千二百舌功德。舌不但能說法,而且又能說圓融無礙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最大,具足圓滿。

  舌有說法的功德,也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說是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有一萬二千的罪過。爲什麼?因爲舌能妄言、绮語、惡口、兩舌,越造越多,造成無量無邊那樣多的過錯。造惡業的舌,吃東西不辨味,分不出苦辣酸甜堿五味。無論如何香的食物,也不知香。若是造善功德的舌,能知食物的味是好(美)的,還是醜(不好)的。無論是美的,或者不美的;不管是苦味,還是澀味,一到舌根,飲食皆變成無上妙味,好像是甘露那樣的甜美而清香,沒有不美好的妙味。

  這個苦字,可以當苦…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