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可度無量衆生。由于他曾供養無數諸佛,具足六度萬行菩薩道,有如來十力、八解脫等禅定功德。
彼佛證得無上道之果位,經過無量劫後,劫名大寶莊嚴,世界名離垢,清淨無瑕,以琉璃爲地,金繩爲界,七寶雜色行樹,常布滿茂盛之華果,雜色交錯,令人見之而發菩提心。
彼國諸菩薩 志念常堅固 神通波羅蜜 皆已悉具足
于無數佛所 善學菩薩道 如是等大士 華光佛所化
佛爲王子時 棄國舍世榮 于最末後身 出家成佛道
華光佛住世 壽十二小劫 其國人民衆 壽命八小劫
佛滅度之後 正法住于世 叁十二小劫 廣度諸衆生
正法滅盡已 像法叁十二 舍利廣流布 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爲 其事皆如是 其兩足聖尊 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 宜應自欣慶
大寶莊嚴劫此國中諸菩薩,志念已得叁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又得大神通,及六種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皆得具足。在無數佛所,行菩薩道,六度萬行,所有諸大菩薩,都是華光如來所教化。華光如來作王子時,棄舍一切尊榮富貴,于最後一世出家作比丘,修行而成佛道。華光如來住世,壽命爲十二小劫,其國之人民,壽命爲八小劫。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叁十二小劫之久,廣度無量衆生。正法時代滅,繼之乃像法時代,亦爲期叁十二小劫。舍利廣流于世,天人都來供養舍利寶塔。華光佛所作所爲,其事迹大概如是。福慧具足之佛陀,是無與倫比。你將來即是華光如來,應慶幸得以成佛廣度衆生!
爾時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等。大衆見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等。供養于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回轉。諸天伎樂百千萬種。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衆天華。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羅奈初轉*輪。今乃複轉無上最大*輪。
當釋迦牟尼佛給舍利弗尊者授記之後,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比丘——男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天、龍、夜叉(速疾鬼)、幹闼婆(釋提桓因——玉皇大帝的樂神)、阿修羅(無端正)、迦樓羅(大鵬金翅鳥,常以龍爲食)、緊那羅(另一種樂神)、摩侯羅伽(大蟒蛇)等,八部鬼神都齊集聽佛說法。見舍利弗于佛前受無上正等正覺記,將來作佛爲華光如來,大家都心生大歡喜。各人皆脫下身上所穿之華衣,以供養佛。出家人以祖衣作供養(出家人有叁衣:大衣,又叫祖衣,是二十五條衣,有一百零八塊。七衣即七條衣。五衣即五條衣。出家人必須有叁種常隨身之物,就是衣缽具);在家居士則脫下其身上最華麗之衣服作爲供養。釋提桓因(叁十叁天天主)、梵天王(大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人所穿之美衣,天曼陀羅華(即白色的小花)、摩诃曼陀羅華(即白色的大花)等作供養。天人所供養給佛的天衣,在空中盤旋回轉,又有百千萬種天樂在空中齋奏,而一起說:往昔佛在波羅奈國初轉四谛*輪,乃至于今,宣講最大上妙*輪——妙法蓮華經,開權顯實。
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昔于波羅奈 轉四谛*輪 分別說諸法 五衆之生滅
今複轉最妙 無上大*輪 是法甚深奧 少有能信者
我等從昔來 數聞世尊說 未曾聞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說是法 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記
我等亦如是 必當得作佛 于一切世間 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思議 方便隨宜說 我所有福業 今世若過世
及見佛功德 盡回向佛道
諸天子爲要詳明其義,而以偈頌重說一遍:
佛以前于鹿野苑,叁轉四谛*輪度五比丘,而分別說苦集滅道及十二因緣等法相,以致五衆之生滅。(五衆即五蘊之色、受、想、行、識。五蘊是苦谛,苦谛是有生,有生就有滅,能滅苦谛集谛,則到道谛。所以四谛法之苦集滅道,與五蘊有密切關系。)如今又說最上之妙法——妙法蓮華經,乃是至高無上法中之王;佛說此經,去權智而說實智。這法深奧,由于一般人根性有限,達不到其境界,故不信受。妙法蓮華經中載:人人皆能成佛,但居然沒有人信受這道理!釋迦牟尼佛與我們同是人,他勤修善道而成佛,但一般人執著「我”相,充滿貪嗔癡,沒有修行,故未成佛。
我等諸天子從無量劫以來,雖然多次聽佛說法,可是從未聽過如此至高無上妙法。現在佛說這妙法,諸天等衆皆歡喜聽講。尤以聲聞中最有智慧之舍利弗,他現在授記成佛,而我等諸天子亦有希望,將來成佛。于一切世間中,此乃最尊貴者。佛道確是不可思議,佛爲方便而觀機逗教,依衆生的根性而說法。我們諸天所有的福德善業,于現在或未來世,能見佛這種功德,盡皆回向予我們將來成佛之佛道。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複疑悔。親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學無學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感。善哉世尊。願爲四衆說其因緣。令離疑悔。
當爾之時,舍利弗尊者對佛說:“我聽見佛所說之妙法,不再生疑惑,並領略其中之道理。我在佛前接受無上正等正覺記,我的佛名華光如來。可是這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得心大自在,以前具足有學的地位(未證得四果阿羅漢前,叫有學位)。佛常教化他們,在佛法中,能脫離生老病死等苦,得究竟涅槃的快樂。”
生、老、病、死:人出生呱呱墜地已知其苦,繼而受老、病,而至死苦。何以爲老、病、死苦?“老”之將至,眼蒙、耳聾、牙落以致食而無味,手足皆力不從心。年老體衰,終于久臥床上,直至死亡。最近艾森豪威爾總統病逝,他貴爲總統亦難逃一死。何以故?因他未學佛法,無法了生脫死。惟有看破放下,方可得自在,自在則無生老病死苦。昔日釋迦牟尼佛見生老病死總是循環不息,佛覺得耽于這些事情實在太愚癡了。爲脫離生、老、病、死這些苦,故佛出家修行;更說法以度衆生。這些有學及無學,自以爲已離我見、有見(常見)和無見(斷見),謂自己已得涅槃。
而今在佛前,聽聞從未聽過的妙法,他們卻大惑不解。請佛慈悲,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衆說一切因緣,使他們得離疑惑。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爲化菩薩故。然舍利弗。今當複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佛聽見舍利弗爲四衆請法,使其離一切疑惑,乃謂舍利弗說:“我先前不是已言明,十方諸佛以種種因緣譬喻、巧妙之辭說、方便法門,莫不爲了無上正等正覺而說法嗎?只爲教化衆菩薩故,而說各法之因緣。我現在以譬喻解釋這道理,有智能者就可從喻中領略其中之奧旨。”
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仆。
佛告訴舍利弗,我現在作一個譬喻;“國家”喻實報莊嚴土,“邑”喻方便有余土,二乘人所住處。“聚落”喻凡聖同居土。常寂光淨土是本,其余叁土是迹,最後仍歸常寂光淨土爲本。
有“大長者”譬喻爲佛。以世間法而言大富長者,具足十德行:(一)姓貴。(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皈。
今喻佛爲出世之長者,亦具此十德。
(一)佛從叁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真如實際中生,故曰姓貴。(二)佛證十號此乃位高。(叁)佛法財萬德圓融,可謂大富。(四)佛具十智力,能降伏天魔外道,故曰威猛。(五)佛有一心叁智(修空觀得一切智,修假觀得道種智、修中道觀得一切種智),互相通達,此謂智深。(六)佛于無量劫前早成正覺,梵網經載:“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是爲年耆。(七)佛叁業(身、口、意)隨智慧行,遂能行淨。(八)佛具足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即禮備。(九)十方諸佛同贊歎佛,即上歎。(十)七方便(按天臺宗定:1、人乘、2、天乘、3、聲聞乘、4、緣覺乘、5、藏教菩薩乘、6、通教菩薩乘、7、別教菩薩乘。以上爲七方便,又名七乘),衆生同來皈依佛,是爲下皈。
佛十德不出一念生,依觀心之智從實相出:(一)生于佛家種姓真正,即姓貴。(二)佛之惑不起(即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已著如來衣,稱寂滅忍,即位高。(叁)叁谛(空谛、假谛、中谛)具足法財,即大富。(四)以智慧降伏愛見,即威猛。(五)合乎中道,洞悉權實二法,即智深。(六)能修此觀,超乎七方便之上,即年耆。(七)觀于心性,名爲上定,能令身口意叁業皆清淨,即行淨。(八)遇緣對境,能合乎法度,無失威儀,即禮備。(九)修此觀能深信解諸法實相,爲十方諸佛所贊歎,即上歎。(十)雖有天龍八部及四部衆同來供養,亦不爲所動,即下皈。
又以“長者”年高則博達古今,譬喻佛之智德。1、佛有智德而能當機立斷。2、“衰邁”則根志純熟,譬喻佛斷德。又以“財富”譬喻佛萬德莊嚴。“多有田宅”:良田用以種植可養命。而此福德田可養法身慧命,修行人參禅要藉般若力量增長法身慧命。“宅”喻實境真智。若論福德,佛廣修六度萬行;若論智慧,佛無境而不照。故曰佛“多有田宅”。“僮仆”乃供人使用者,譬喻方便多門知見圓滿,在六道衆生中和光同塵,爲四順群機,而實智如僮仆也。
其家廣大。唯有一門。
以這長者“家”喻衆生在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輪回,廣言“廣大”。以“一門”喻一乘佛道;唯一佛乘,可離叁界。
多諸人衆。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包括五…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