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44

  ..续本文上一页来,可度无量众生。由于他曾供养无数诸佛,具足六度万行菩萨道,有如来十力、八解脱等禅定功德。

  彼佛证得无上道之果位,经过无量劫后,劫名大宝庄严,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以琉璃为地,金绳为界,七宝杂色行树,常布满茂盛之华果,杂色交错,令人见之而发菩提心。

  彼国诸菩萨 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 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 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 华光佛所化

  佛为王子时 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 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 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 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 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 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 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 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 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 宜应自欣庆

  大宝庄严劫此国中诸菩萨,志念已得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又得大神通,及六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得具足。在无数佛所,行菩萨道,六度万行,所有诸大菩萨,都是华光如来所教化。华光如来作王子时,弃舍一切尊荣富贵,于最后一世出家作比丘,修行而成佛道。华光如来住世,寿命为十二小劫,其国之人民,寿命为八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之久,广度无量众生。正法时代灭,继之乃像法时代,亦为期三十二小劫。舍利广流于世,天人都来供养舍利宝塔。华光佛所作所为,其事迹大概如是。福慧具足之佛陀,是无与伦比。你将来即是华光如来,应庆幸得以成佛广度众生!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轮。

  当释迦牟尼佛给舍利弗尊者授记之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比丘——男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天、龙、夜叉(速疾鬼)、干闼婆(释提桓因——玉皇大帝的乐神)、阿修罗(无端正)、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常以龙为食)、紧那罗(另一种乐神)、摩侯罗伽(大蟒蛇)等,八部鬼神都齐集听佛说法。见舍利弗于佛前受无上正等正觉记,将来作佛为华光如来,大家都心生大欢喜。各人皆脱下身上所穿之华衣,以供养佛。出家人以祖衣作供养(出家人有三衣:大衣,又叫祖衣,是二十五条衣,有一百零八块。七衣即七条衣。五衣即五条衣。出家人必须有三种常随身之物,就是衣钵具);在家居士则脱下其身上最华丽之衣服作为供养。释提桓因(三十三天天主)、梵天王(大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人所穿之美衣,天曼陀罗华(即白色的小花)、摩诃曼陀罗华(即白色的大花)等作供养。天人所供养给佛的天衣,在空中盘旋回转,又有百千万种天乐在空中斋奏,而一起说:往昔佛在波罗奈国初转四谛*轮,乃至于今,宣讲最大上妙*轮——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奈 转四谛*轮 分别说诸法 五众之生灭

  今复转最妙 无上大*轮 是法甚深奥 少有能信者

  我等从昔来 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 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 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 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 最尊无有上

  佛道叵思议 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 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 尽回向佛道

  诸天子为要详明其义,而以偈颂重说一遍:

  佛以前于鹿野苑,三转四谛*轮度五比丘,而分别说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等法相,以致五众之生灭。(五众即五蕴之色、受、想、行、识。五蕴是苦谛,苦谛是有生,有生就有灭,能灭苦谛集谛,则到道谛。所以四谛法之苦集灭道,与五蕴有密切关系。)如今又说最上之妙法——妙法莲华经,乃是至高无上法中之王;佛说此经,去权智而说实智。这法深奥,由于一般人根性有限,达不到其境界,故不信受。妙法莲华经中载:人人皆能成佛,但居然没有人信受这道理!释迦牟尼佛与我们同是人,他勤修善道而成佛,但一般人执着「我”相,充满贪嗔痴,没有修行,故未成佛。

  我等诸天子从无量劫以来,虽然多次听佛说法,可是从未听过如此至高无上妙法。现在佛说这妙法,诸天等众皆欢喜听讲。尤以声闻中最有智慧之舍利弗,他现在授记成佛,而我等诸天子亦有希望,将来成佛。于一切世间中,此乃最尊贵者。佛道确是不可思议,佛为方便而观机逗教,依众生的根性而说法。我们诸天所有的福德善业,于现在或未来世,能见佛这种功德,尽皆回向予我们将来成佛之佛道。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感。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当尔之时,舍利弗尊者对佛说:“我听见佛所说之妙法,不再生疑惑,并领略其中之道理。我在佛前接受无上正等正觉记,我的佛名华光如来。可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得心大自在,以前具足有学的地位(未证得四果阿罗汉前,叫有学位)。佛常教化他们,在佛法中,能脱离生老病死等苦,得究竟涅槃的快乐。”

  生、老、病、死:人出生呱呱坠地已知其苦,继而受老、病,而至死苦。何以为老、病、死苦?“老”之将至,眼蒙、耳聋、牙落以致食而无味,手足皆力不从心。年老体衰,终于久卧床上,直至死亡。最近艾森豪威尔总统病逝,他贵为总统亦难逃一死。何以故?因他未学佛法,无法了生脱死。惟有看破放下,方可得自在,自在则无生老病死苦。昔日释迦牟尼佛见生老病死总是循环不息,佛觉得耽于这些事情实在太愚痴了。为脱离生、老、病、死这些苦,故佛出家修行;更说法以度众生。这些有学及无学,自以为已离我见、有见(常见)和无见(断见),谓自己已得涅槃。

  而今在佛前,听闻从未听过的妙法,他们却大惑不解。请佛慈悲,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说一切因缘,使他们得离疑惑。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佛听见舍利弗为四众请法,使其离一切疑惑,乃谓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言明,十方诸佛以种种因缘譬喻、巧妙之辞说、方便法门,莫不为了无上正等正觉而说法吗?只为教化众菩萨故,而说各法之因缘。我现在以譬喻解释这道理,有智能者就可从喻中领略其中之奥旨。”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佛告诉舍利弗,我现在作一个譬喻;“国家”喻实报庄严土,“邑”喻方便有余土,二乘人所住处。“聚落”喻凡圣同居土。常寂光净土是本,其余三土是迹,最后仍归常寂光净土为本。

  有“大长者”譬喻为佛。以世间法而言大富长者,具足十德行:(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皈。

  今喻佛为出世之长者,亦具此十德。

  (一)佛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真如实际中生,故曰姓贵。(二)佛证十号此乃位高。(三)佛法财万德圆融,可谓大富。(四)佛具十智力,能降伏天魔外道,故曰威猛。(五)佛有一心三智(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互相通达,此谓智深。(六)佛于无量劫前早成正觉,梵网经载:“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是为年耆。(七)佛三业(身、口、意)随智慧行,遂能行净。(八)佛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即礼备。(九)十方诸佛同赞叹佛,即上叹。(十)七方便(按天台宗定: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藏教菩萨乘、6、通教菩萨乘、7、别教菩萨乘。以上为七方便,又名七乘),众生同来皈依佛,是为下皈。

  佛十德不出一念生,依观心之智从实相出:(一)生于佛家种姓真正,即姓贵。(二)佛之惑不起(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已着如来衣,称寂灭忍,即位高。(三)三谛(空谛、假谛、中谛)具足法财,即大富。(四)以智慧降伏爱见,即威猛。(五)合乎中道,洞悉权实二法,即智深。(六)能修此观,超乎七方便之上,即年耆。(七)观于心性,名为上定,能令身口意三业皆清净,即行净。(八)遇缘对境,能合乎法度,无失威仪,即礼备。(九)修此观能深信解诸法实相,为十方诸佛所赞叹,即上叹。(十)虽有天龙八部及四部众同来供养,亦不为所动,即下皈。

  又以“长者”年高则博达古今,譬喻佛之智德。1、佛有智德而能当机立断。2、“衰迈”则根志纯熟,譬喻佛断德。又以“财富”譬喻佛万德庄严。“多有田宅”:良田用以种植可养命。而此福德田可养法身慧命,修行人参禅要藉般若力量增长法身慧命。“宅”喻实境真智。若论福德,佛广修六度万行;若论智慧,佛无境而不照。故曰佛“多有田宅”。“僮仆”乃供人使用者,譬喻方便多门知见圆满,在六道众生中和光同尘,为四顺群机,而实智如僮仆也。

  其家广大。唯有一门。

  以这长者“家”喻众生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广言“广大”。以“一门”喻一乘佛道;唯一佛乘,可离三界。

  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包括五…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