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車”:即以無漏智慧修大乘佛法。“多諸傧從,而侍衛之”:譬喻方便波羅蜜。方便法正是助大乘法者;修行無漏智能,仍需要有其它各種法門協助。修無漏智慧,存貪念即有漏,有嗔心即有漏,有癡心也有漏,有慢心、疑心、邪見也是有漏。必先去除貪、嗔、癡、慢、疑,離一切習氣毛病,才可得無漏智慧。外道及二乘都用此方便法。“傧從”也可用譬喻果地的神通,可以遂意而用。“以是妙車”:等依大乘法修行,將來得證佛果。
諸子是時 歡喜踴躍 乘是寶車 遊于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衆生聽聞大乘法,得悉大乘妙法之境界乃不可思議,妙不可言,而歡喜踴躍。依照大乘法修行,通達所有佛法,如四谛法、六度法、十二因緣、四無量心、四無礙辯、四念處、四正勤等法具足,以法爲精神食糧,但覺自在無礙。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衆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衆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叁界無安 猶如火宅
衆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佛告訴舍利弗,我亦如這長者一樣,我乃衆聖之尊,世間一切衆生之父,所有衆生皆是吾子。可是他們都執著世間之樂,以苦爲樂,失卻智慧。其實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叁苦、八苦、衆苦充滿,很容易就墮落到叁惡道去,故甚可怖畏。孩子初生即哇哇大哭,孩子出胎如生龜脫殼;人死時如活牛剝皮,人老時身體一切機能衰退,人到死時,醫生也束手無策,難保不死。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衆苦交煎。衆生的業力日益深重,故火越燒越盛,沒有止息。
如來已離 叁界火宅 寂然閑居 安處林野 今此叁界
皆是我有 其中衆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爲救護
佛已離叁界火宅,優遊自在,寂然閑居世外桃源,安處林野。但此叁界都是佛所有,一切衆生皆是吾子。如今叁界中多諸患難,充滿毒蟲猛獸,唯佛一人才能救護。佛謂一切衆生皆是其子,但有些衆生卻不認慈父,竟毀謗叁寶。人在世間之父是造業而生,而佛乃出世間之父,我們法身慧命之父,清淨無染之父。若認佛爲父,將來可得清淨無染。
雖複教诏 而不信受 于諸欲染 貪著深故
佛雖然以種種方法教化一切衆生,但衆生不生信心,因一切衆生爲欲念所染,貪著財、色、名、食、睡。還把智慧遮蓋,貪著深故,而致理智被蒙蔽。
以是方便 爲說叁乘 令諸衆生 知叁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叁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佛因衆生執著欲染太深,故只好暫時擱置大乘法,以方便權巧之法教化之。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來教化衆生,此乃舍實用權。今時有些青年人自謂吃迷幻藥能到虛空中,而且有師爲之作證,實乃以訛傳訛,“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裏拱。”往虛空處,根本不用吃迷幻藥,此乃自欺欺人,失卻真正智慧,佛唯有以權巧之法度之。佛知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充滿苦惱,故開示衆生,爲之說出世間法。世間有器世間、有情世間、正覺世間。器世間又叫依報世間。有情世間是所有衆生的世界,即正報世間。正覺世間是佛的世界。“叁明”即過去明、現在明、未來明,過去明即宿世明,知悉前生因緣。現在明即漏盡明,反迷歸覺,已得無漏。人若摒棄一切貪著,修行便可得無漏。未來明即天眼明,無論障內物和障外物者皆一目了然,甚至可看天外一切。“及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天眼通能透過自己身體內,看到體內的衆生。天耳通不單外聽天上之音,又可聽到自己體內的蟲子叫,甚至聽到花草樹木之音聲。他心通,可知他人心中一切所想,念念遷流,也可知曉。以前有一阿羅漢有六通,他帶同弟子朝山去。弟子爲之背負行李,途中,其徒心生一念,將來要行大乘法,普度一切衆生。其師有他心通故,知悉其徒有大乘願力,而自己只不過是阿羅漠,徒弟之願力已駕乎其上,即爲弟子背行李。走了一段路程,弟子生退心,想菩薩道不易行,師父知他生退心,即令彼背負行李。如是者反複多次,弟子不明其所,請問其師。師答曰:“因你發心行菩薩道,六度萬行,我尚是小乘人,你的願力比我高,故我爲你背負衣擔。但你心想舍利弗尚且不能行菩薩道,何況我呢?便生退心。這時你又退回徒弟之位,故要你挑行李。”
舍利弗也是聲聞乘,發心要行菩薩道。人若真正發菩提心,天龍八部就會考驗他。發菩提心,欲行菩薩道,必須樂于布施。他人有所需要,菩薩就應毫不吝啬行布施。舍利弗既已發心行菩薩道,有一日,在路上遇見一人正痛哭流涕,舍利弗見之即發菩提心要助他,乃問他何原因痛哭。此人謂其母患病,唯有活人眼睛始可治病,可是他走遍所有藥店,都買不到活人眼睛,故感彷徨。舍利弗聽後,爲其孝心所感動,暗自思惟:“我反正有一對眼睛,就是布施一只給他,我尚有一只眼睛存在。”于是,忍痛從眼眶中挖出一只眼睛以贈之。豈料那人授過眼睛,即把眼睛擲于地上!舍利弗不明其所以?那人曰:“你這眼睛又臭又髒,況且我需要的是左眼睛,而你未聽清楚即挖出右眼睛。若你真要布施,請布施你的左眼給我吧!”舍利弗已挖右眼而感痛苦不已,若再挖左眼豈不是成瞎子?此時,舍利弗布施心即退。那人聽後便騰空而去,原來是天人來試驗舍利弗。
宿命通即知悉前世因,知曉自己前生是個善人?或惡人?中國人?或外國人?或前生是中國人,今生出生于美國,發願到美國弘揚佛法?有些人學習佛法進步很快,有些人較慢。有些學佛法知而不行,未能躬行實踐,未能與佛法合爲一體。有些人學習佛法身體力行,有不屈不撓的精神,這都是前生的因緣所造成。或有些人前生是印度人,願到西方弘揚佛法,于是今生投生到美國。有宿命通就能知道前生的事。
神境通又叫神足通,或如意通,能遂意自在,就算在火中打坐,火中也會生出蓮華,人能端坐蓮華之上。我以前在東北時,冬天能不穿鞋襪,赤腳在雪地上走。這並不是神通,只是一個小小的境界而已。神足通是妙不可言,非言語所能形容。能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又能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又能騰駕于虛空中,現十八變。
漏盡通,是不漏落到叁界。鬼神皆有五通,唯獨欠缺漏盡通。證阿羅漢果才有漏盡通。人若得五眼六通也不可隨意亂用。譬如,用神通以觀察世界有何災難,用神通救人,才有意義。但幫助他人也不可教人知道,“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得五眼六通要加以珍惜,別管閑事,勿隨意亂用,否則泄漏天機,也會導致失去神通。
“緣覺”: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老死。衆生由無明而發起行爲,從行爲而生一種意識,從識産生名色,從名色而成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有六入即有所接觸,有觸就有受,有受則生愛,有愛後生自私心希望能占有,有則有來生,有來生而有老死,以上是緣覺所修之十二因緣法。無明常把人支配得顛顛倒倒,故破無明即能顯現法性,遂得開悟。
“不退菩薩”:“不退”有叁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修佛法要有忍耐心、堅固心、恒心、誠心。只向前邁進而不退轉。位不退,菩薩發大願心,願意布施頭目腦髓給衆生,而不生退回二乘人之心。念不退,菩薩利益一切衆生,能舍己爲人,幫助他人而不執著布施之相。行菩薩道勿令衆生生煩惱,時刻回光返照,反求諸己。
汝舍利弗 我爲衆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于諸世間 爲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衆生 所應稱贊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尊者,我爲衆生說以前種種的譬喻,闡明彼等以前所修者爲權法,今令彼等知悉大乘佛法,應信受一切人皆堪成佛。此微妙佛法,只要有信心即可成就,不用修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一佛乘是世間無上法門,此乃佛最歡喜的法門,應稱贊這法門,供養妙法蓮華經,禮拜大乘佛法,功德無量。佛十智力、八解脫、諸禅定及智能和佛其它法門,往昔必須已修無量功德,才得這殊勝因緣,能值遇大乘佛法。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衆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谛求 更無余乘
除佛方便
以“日”譬喻令一切衆生得佛真實智慧,“夜”譬喻衆生仍有煩惱未除無明。一切衆生在大通佛已得佛教化,常修習大乘法。與一切菩薩、聲聞、緣覺衆,都依照大乘佛法修行,乘此寶乘,到達菩提覺道而成佛。以是因緣,到十方尋求,更無一法可比此法更高,其它者,乃佛之方便法門。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衆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叁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薩
于是衆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衆生 皆是菩薩
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尊者:你們一切衆生、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比丘、比丘尼發菩提心者,皆是吾子,我爲汝父。你們已生生世世無量無邊大劫,爲叁苦、八苦、無量諸苦所煎燒。我則時刻救拔,令衆生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l叁界。我雖先用權巧方便說你們都已得滅度,可是僅斷了分段生死,未了變易生死。按實法而言,你們仍未真正得到滅度。如今你們應學佛的智慧,修真實法。若有菩薩在大衆中,能專一其心,聆聽我所說的真實法門,此乃諸佛實智所說之法。方便法門其實爲真實法門而設,故你們應回小向大,修菩薩行。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爲此等故 說于苦谛 衆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谛 真實無異 若有衆生 不知苦本…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