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早已知大衆會生如是想,于是又召集所有的大衆而示知:“你們現在不再疲倦了,應當打起精神往前邁進!因爲你們現在所住的地方只不過是一個化城而已,並不是真正的珍寶之處。而是我見你們太疲倦,心生退轉,不想再修道,所以我用方便的法,神通的力量,變化出一個城,即二乘人的法。你們現在應當勇猛精進,即可一同達到佛的寶藏之處。我也是如此,爲一切衆生的善知識,教導他們早登彼岸,共成佛道。”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
故以方便力 爲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既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衆 爲說真實法
我看到一般求道的人,修行到了半途,就覺得太辛苦,而生出懈退心,不想修道了。所謂“修道一年,佛在眼前,修道叁年,一萬八千,修道十年,佛在天邊。”所以說,若我們由始至終,能保持著修道最初精進心,一宜勇猛精進,就能早成佛道。如果半途而廢,那就一無所成,不能度過生死的苦海,煩惱的險道。所以,佛設方便法門,不是實法,乃對二乘人說:“你們也可證到涅槃,解離衆苦,不受生死,你們所要辦的都已辦了,而得到涅槃證得阿羅漢。”爾時佛又召集大衆,爲他們說真實的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叁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爲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爲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用盡方便法來教化衆生,而佛法本來是只有佛乘,沒有緣覺乘、聲聞乘之分。因爲衆生的根性,不能一開始就明白和接受佛法,故佛爲衆生方便說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都是佛用大威神力所化出來的二乘法門,故爲化城。所以說,唯有佛乘才是實乘。一切衆生能得不生不滅究竟涅槃之處,唯有修行佛乘,才能實證真常。然而一切衆生修行太久了,往往就生出厭倦心,所以佛以方便法門而造出一個化城,爲衆生說有余之涅槃和無余之涅槃。
現在佛要開權顯實,說出真實的涅槃,因爲以前佛對二乘人所說的有余涅槃,還未到圓融無礙的一佛乘上,故還不能了生脫死,至不生不滅。因爲證到四果阿羅漢,雖然分段生死沒有了,可是變易生死還未斷盡呢!佛具足一切實相般若的智慧,你們應該求佛的大智慧,向前勇猛精進,求無上佛道,不應該停留在四果羅漢的果位而生自滿心,不求上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叁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爲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于佛慧
當你們證得一切智慧,佛的十力法。何爲十力法呢?十力法是佛所具有的十種力量。(一)佛有知覺處非處智力。覺處是一切合乎佛法的,非處是一切與佛法互相違背的,而佛就有這種智慧和力量,分辨是非。(二)知叁世業報智力。一切衆生過去生中,造了什麼罪業,現在種什麼因,將來應結什麼果,未來受什麼果報,佛就有此種智慧的力量,知道叁世的業報。(叁)知諸禅解脫叁味智力。包括初禅、二禅、叁禅、四禅,所謂“四空處”,還有所有的一切禅定,和八種之解脫。(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佛明白一切衆生種種的境界,所以才能教化他們。譬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的信基督教、回教、天主教等等,其實每一個宗教都歸入佛教,而每一個衆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也接受種種不同的法。(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就像修五戒十善,可生天。修禅定可證果,修六度萬行,可成佛。造惡業,可變惡鬼、墮地獄。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這只不過略略解釋,如詳細的說,百千智力都從此生出來,無有窮盡。
若修道人能證得叁十二相,就得到真實的寂滅和快樂。諸佛是一切衆生的大導師,見一切衆生在修道中生厭倦心而說出菩薩、聲聞、緣覺諸乘法及有余之涅槃。雖然知道這座化城是衆生之旅客站,並非本來的家鄉,故引導衆等歸入佛道,得圓滿的智慧。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這一品是佛爲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余二非真。爲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鹹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于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顔。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爲希有。隨順世間若幹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爲說法。拔出衆生處處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衆生機宜而爲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複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上子複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踴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面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顔,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爲,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衆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衆生拔除貪著,不複染汙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衆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于四衆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曾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贊賞他,因爲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輪,除了佛親自說法外,亦由徒衆們輪流說法。爲了激發徒衆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製轉說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富樓那善說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于餓鬼、畜生都樂意聽聞。即使是好戰的阿修羅,亦馬上停止戰鬥而默然聽法。此外,阿羅漢及菩薩亦同樣喜愛聽他說法。佛常贊欺富樓那,過去生中廣修供養叁寶,及種種功德,精進勤修,善能護持宣揚佛法。又善于爲四衆開示使之獲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衆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富樓那之辯才無礙,衆弟子中,說法第一。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于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衆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衆生。
釋迦牟尼佛言:“你們不要以爲富樓那只能護持助化宣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他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能擁護奉持無量諸佛之法。于諸佛處,亦是說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達明了諸佛所說空寂之法(般若智。叁藏阿含爲半智教,法華涅槃爲滿智教,故般若智是對半圓滿),得四無礙智,即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由一義而演說成無量義,又由無量義而歸納爲一。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無礙。(叁)辭無礙辯——願說佛法。(四)樂說無礙辯——樂于說法,從未懈息。善于觀機逗教,甚至見到豬、狗等也爲它說法。他對豬說:“你不要再貪吃貪睡了,也不要再躲懶偷安不精進,否則來世會再墮落爲豬,則永無脫離叁惡道之日。”他也對狗發出勸言:“你今後不要再悭貪,往金錢堆裏鑽,把銅板鑽呀鑽的,都化成水了!這樣何苦呢?應早日回頭,反迷歸覺。”
“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常能審察所說的是清淨法,無有疑惑之心。若人對自己所說之法起了懷疑:“剛才我所講的對不對呢?”自起疑時,亦會令聽衆頓時起疑:“簡宜胡說八道,不要聽他的!”
富樓那雖身爲羅漢,卻已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那是因爲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薩道,並隨其壽命,于佛處修種種淨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但他“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隱實顯權,示聲聞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見迹迷本”。故富樓那以此權巧方便法,隱大示小,饒益無量百千衆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又教化無量數種人,令其立志修成無上正等正覺。富樓那爲了莊嚴清淨佛土,故凡有利于佛教事,他從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衆生爲己重任。
富樓那樂說佛法,有四無礙智。現代之法師亦應有四無礙智,此四智必須具足,否則只有“樂說”佛法一智,終爲境所轉,譬如,本欲度一個人,但定力不足,結果反被那人所轉。
又如“度狗者”,若對狗愛惜貪戀,也會被狗所度。從前有一位戲子,精通戲文,善于演戲,但他最愛的是一只“狗”,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爲他的太太整天愛罵人,形同狗吠,終日汪!汪!汪的把這戲子吵得啼笑皆非,無日安甯,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極度困擾中,我對他說:“你若有定力,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你現在應修忍辱,忍受一切打罵。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離。””聽了這番話,此戲子果然修忍辱法門,叁年後他漸漸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與世長辭,終于“解放”了他。
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說法人中亦爲第一。于賢劫中當來諸佛…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