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10

  ..續本文上一頁果要想修行證果,這東西要去掉,不要這東西,哪個喜歡趕快布施送給人,有這個東西就麻煩,爲什麼?聽東西不能專心。「不要緊,沒有關系,聽不清楚我回去還可以再聽一遍。」心不專了!我到你們這個地方來是做客的,對你們都很客氣,如果你們是我的學生,帶這個東西來上課的一律開除,我不要你。我過去上學的時候,就在臺中李老師的會下,他老人家不但是不准用錄音,連筆記都不准寫,他教我就是這樣。全部精神集中在聞法,集中在開悟,有悟處;你寫筆記,分心了。同時寫的那個沒用處,爲什麼?這個悟處是天天在進步,今天寫的這個東西,過幾天悟得又深就沒用處,何必白費這個時間?心定下來一心。寫筆記不能一心,又要寫、又要聽、又怕漏掉,這怎麼行?這不夠用心。所以一心就是一心,把什麼念頭、妄念都放下,一心入於語義中。

  預備的功夫,聽經之前要做預備功夫,經文看一看,剛才給諸位說過的,名相術語要查查,古人注解也可以浏覽一、二種,聽的時候把一切萬緣放下專心來聽。不讀古人的注解來聽經這是最好,心更容易專;看了一些注解來聽經,又有麻煩。怕你起分別心,「他講的跟注解講的不一樣。」又糟糕了,又起了分別,又打閑岔,你這個心就不能達到一。一心才能言下大悟,不能大悟,有小悟,比不悟要強多了;現在不但不悟,還要打妄想,這怎麼辦?這就麻煩大。這個錄音是什麼意思?是沒有機會到講堂來聽經,帶給他們做個方便是這個意思,是幫助他們的。但是聽錄音跟現場來聽經,給諸位說大概總要打很大的折扣,爲什麼?講臺講演一切動作都在說法,你在這裏只聽到經,看不到動作、看不到表情。所以十分從錄音裏面聽,大概只能聽到叁成、四成;如果從電視錄影裏面來聽,只能到五成、六成,都不及現場。最殊勝的是現場,如果在現場裏面,我們打閑岔,不能夠一心來聞法,這是自己把機緣喪失掉。沒有錄音,沒有筆記,心專了,爲什麼?他沒有依靠,必須要專心,沒有依靠。沒有依靠這個小孩容易獨立,他能夠成人,頂天立地,無依無靠,修道的人講無依道人。你們都是有依靠的,有依靠的什麼時候你們才能長大、你們才能夠獨立?所以要從小培養獨立的精神,沒有依賴,沒有依賴才專心,這就是幫助我們一個入處。底下說就: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複是何物。這裏會去。始見靈山一會俨然未散。】

  這句話也是有來曆的,我們天臺智者大師就是到這個境界,他老人家讀《法華經》,讀著讀著入定,親見靈山法會,佛還在那裏講《法華經》。智者大師去世尊涅槃一千多年,這就證明了經文前面講的「一時」,到你心境俱忘的時候,佛還在那裏講《法華經》。不但在靈山講《法華經》,也在舍衛國講《彌陀經》,會會都未散,會會都同時。你看無量義現前,一時頓現,同一個時候統統都現前,這叫一時。所以只要我們的心,一心就是一時,你看心就是專一的時候,這一真法界依正莊嚴都現前。底下這個一段大家自己去看,這個地方完全說的是真實話,是如來自己在果地上的境界,純真無妄。下面要說明的彌勒菩薩敘說:

  【彌勒敘一光之中所見衆多。不可盡舉。】

  這個地方略說,這是分作四段,就在這一頁的倒數第叁行下面:

  【初敘其所見瑞相。次敘其光照列土。叁敘其六道受報。四敘其四聖受益。】

  這是把這四段的意思點出來,但是在總敘裏面,這裏頭有凡、有聖。

  【雙列凡聖。開釋中。】

  在開釋裏面:

  【但說菩薩修行相貌。不言六道者。以其非進修之要。故不備釋。】

  把凡夫就略掉了,爲什麼?因爲我們在此地著重的是進修,所以專說『菩薩』;凡夫不是『進修之要』,所以就不談了。這段文並不難懂,同學們細心的去看,但是看大意必須要讀經文,然後才曉得大意所說的是經文哪個段落,它的義趣、宗旨之所在,我們才能夠了解。

  大家請翻開第四頁,第四頁一開端解釋「劫」,劫是佛法裏面時間的單位,我們常講的阿僧只劫。前面跟諸位談過「念劫圓融」,由此可知,時間不是個定法,不是一定的定法。實在講是在一念的迷悟,迷了才有時間,悟了就沒有,迷的時候有障礙,悟的時候就圓融,就沒有障礙。現在我們講這個時間的概念,比古人要容易體會得多,所以我們想到古人講經,體會這個經義實在是不容易。現在科學發達,我們對這個地面上,或者對於太空上,我們曉得了很多的事情,這是古人都沒辦法知道的。譬如在地球上的兩極,在南北極,南北極的一晝夜,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年,它六個月的白天,六個月的晚上。我們在這個地方過了一年,在南北極它就是一晝夜,沒有離開我們地面,我們這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差距就這麼大。太空人到月亮去,月亮的自轉一周,跟繞地球一周時間是相等的;換句話說,在月亮裏面一晝夜,就是我們一個月,月亮裏面十二天就是我們人間一年。由此可知,每個星球不一樣、不相同。時分之産生,就是地球對著太陽跟背著太陽運轉而成的,所以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星球轉得快時間就快,轉得慢它就慢了,所以沒有一定。

  這個講時間,縱然講大的時間,講多少劫,我們讀經看到佛講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不要害怕;也不要看到念劫圓融就歡喜,成佛這一生就可以做到,也不必歡喜。爲什麼?你要是著了、迷了不開悟,我們過去生中,有沒有經過叁大阿僧只劫?你們想想,不知道經過多少阿僧只劫,不止一個叁大阿僧只劫,我們過去生中已經經過無量無邊的阿僧只劫,今天還在凡夫。再給諸位說明,不要說什麼方法,我們過去生中學佛,親近佛菩薩,我們經過了多少次?可以說我們過去生中,曾經親近諸佛菩薩也是無量無邊的次數,到今天沒成就。怎麼曉得我們過去親近那麼多佛菩薩?就憑著你今天在佛學院裏坐在這講臺底下。你要過去生中未曾親近過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你今天不會在這個地方,你今天聽到佛法掉頭就走了。你有興趣能夠聽,你還歡喜坐在這裏,坐個幾鍾點來聽聽,你就是有大善根,就是有來曆的人。你看佛在一切大經裏面所講,我們能夠接觸到佛法,看到佛經、能夠聽講佛法不簡單,過去世有大善根、有大因緣。爲什麼不成就?就是跟現在一樣,馬馬虎虎,不肯認真,聽是聽了不願意深究,沒法聽,就算了,聽了之後又不能照做,做不到。囫囵吞棗,不求甚解,也不肯依教奉行,修行是修行不肯認真,說你沒有修行你又有,說你有修行又沒有,就幹的這個事情。我們無量劫中生生世世就幹這些,所以一直到今天沒成就。

  雖沒成就,善根深厚,問題只在你一念覺悟,你這一念覺悟你這一生就成就,你這一念不覺那再等來生,就是這麼回事情。所以聽說叁大阿僧只劫不害怕,成佛是要長時間的,不是短時間的。聽到念劫圓融也不要歡喜,爲什麼?我們過去生中已經這種遭遇,還歡喜什麼?但是,成功失敗的關鍵,我給諸位說,在老師。你們去看看,經典裏面所講的,大小乘經裏面所講的,看看祖師的這些語錄,第一個增上緣就是老師。所以佛教給我們「親近明師」,諸位要記住這個明,而不是這個名,這有名氣沒有什麼大用處。要這個明,這個明就是什麼?明心見性的老師,他是過來人,他指導我們這個路子不會錯。我們能夠說是親近這個老師,成就就快了,至少不走冤枉路。可是問題你要能信得過他,他教你這個方法,你要不相信,那就沒辦法;你要相信了,照他這個做法,那你就得受用。所以一個明師親近的人多,有人成就,有人不能成就。譬如六祖當年在世的時候,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菩薩再來,親近六祖的人有多少?千萬人之多。可是在六祖會下開悟的只有四十叁個人,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四十叁個人。永嘉禅師就是其中之一,聽話,依教奉行的,就成就;對他所講的半信半疑,不肯照做的這就不能成就。所以對於一個老師,好老師要有決定的信心,信心不能動搖,「信爲道元功德母」。所以對老師有信心,依教奉行,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一點折扣都不能打,你就有百分之百的成就。

  可是這樣的老師,哪個不想求到?古人常說這樣的老師是可遇不可求,大問題,遇到了這是福報。我們講福德因緣,是你的福報,能不能成就在乎你的善根。在我相信善根大家都有,就是福德因緣有問題,善根可以說人人具足,問題在福德因緣少。老師找學生跟諸位說,比學生找老師還難。我跟李老師多年,我每次見到他都勸他,你要多教幾個學生,佛法後繼無人,我大概講了十幾二十遍。最後他老人家告訴我,「好,你叫我教學,你替我找學生。」這一句話問得我從此以後不敢講話,爲什麼?要找學生,一個都找不到,到哪裏去找一個學生百分之百的依從,他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找不到這學生。我想來想去實在找不到,難!他跟我講,「老師找學生,比學生找老師還難。」明師教學對於學生負絕對的責任,就是指導你開悟,他要負這個責任,你就照他這個路子去走。我到臺中去跟他的時候頭一天聽經,我還去拿個筆寫一點,第二天他就把我叫去,不要寫,告訴我道理,我就放下了,我跟他十年沒有寫筆記。他就教給我這方法,我也就肯信。寫筆記寫得最多的周家麟,周家麟筆記一大堆,記得很詳細,周家麟講經的時候,筆記打開照著筆記講。我以後講經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我就上臺講,他教給我的方法。所以要找到一個很聽話的學生,難!任勞任怨,打都打不走的,能夠吃苦、能夠耐勞、能夠忍辱,到哪裏去找?實在是找不到。現在求學的人稍稍受一點委屈,他就走了,這怎麼能成就?

  底下這一段,這是講日月燈明佛,說了日月燈;換句話說,他在光明遍照沒有任何障礙。譬如說我們白天太陽照,晚上月亮照,白天、晚上都有光照,還有照不到的地方有燈光照。所以說日月燈那就是一切時一切處都遍照,取這個意思。就它代表的是圓明的智慧,圓是圓滿…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