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找來一檢查這個病好了。於是協和醫院就組織一個小組專案來調查,就調查去看他住的地方,每天給他吃的東西,統統檢查不出來。以後就問他除這個之外,你還有吃些什麼東西?他就告訴他,想好了,沒有別的,就是吃了大蒜。以後就研究大蒜,發現大蒜是治肺結核最好的東西,所以以後治肺結核的東西,統統是從大蒜裏面提煉出來。
我們佛門裏面有很多年輕人有肺病,那個時候我在佛光山,佛光山就有差不多十幾個肺病。這個星雲法師、唐老師、我都勸他們吃蒜,他們不肯吃,這個吃了犯戒的,不肯吃。這是有開緣的,你不肯吃去打針吃藥,那個針與藥還是從蒜裏頭提出來的;換句話說,你不直接吃,還是間接去吃,不是一樣的事情嗎?所以這樣子學戒就學死了。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這個身體留在世間,最要緊的是要成就道業,道業沒有成就,甚至於死了,你這個戒律守得再清淨也是枉然。爲什麼?你還沒見道,你念佛還沒有到一心不亂!所以這身體有疾病的時候,一定要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裏面不要去考慮,這個動物不可以,那個又是犯了戒了,不要去考慮,藥用沒有的。還有酒,酒是戒,可是有些老法師們年歲大了,血液循環很緩慢,身體不健康,這好像沒有什麼大病,但是酒很有用處,能夠幫助你血液循環。所以老和尚飯後喝一杯酒,你不能說他犯戒,不可以這樣說法,那是我們對戒律無知。如果你要是假借我的身體不太好,血液循環不太好,那我也每天喝一杯酒,我給醫生看的時候,醫生就說我血液循環緩慢,好了,我每天也可以多喝幾杯,那就叫犯戒。爲什麼?那是假借這個來貪圖去飲酒,那就錯。真正爲了治病,幫助健康,這是對的。
所以你們讀歐陽大師的《內學院訓釋》,他在民國十幾年辦支那內學院,支那內學院的院訓,你去看看他講得就很清楚、講得就很明白,那真正是正法,正知正見。這個書最初出版是問學出版社,當時一出來,臺大有個教授就寄了一本送給我,以後廣定法師就是佛教書店曾經翻印過,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我們圖書館在去年也曾經翻印過一次,大概印了有一千本的樣子,將來如果我看有多的話,找出來送給大家。你看看人家說的,真正正法是什麼樣子。所以佛法裏面講求的是通權達變,它是講這個,講活活潑潑而不是死呆板。這個歐陽大師特別提示出來,佛教不是宗教,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宗教來看待,它也不是學問,也不是哲學,你把它看作哲學也是不對的。所以他說得很好,「宗教是戒取見,哲學是見取見」,說得很好,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戒取見、見取見佛教都要把它去掉,見惑裏面那身見、邊見、戒取見、戒取見、邪見,確實不錯,愈想愈有道理,所以我們要離開。我們要懂得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他講的不是隨便說的,他是根據一切經論義理發揮出來,給我們指示出來。我們中國人從前講宗教,宗是講宗門,教是講教下,跟現在的宗教的意思不一樣。這是附帶說這點,希望諸位留意。如果我們自己身體有病要治,小病開始治很容易恢複,如果拖久了,拖久了就很麻煩,拖久了就沒有辦法,小病容易治,拖不得。下面這就講果了:
【離垢故清淨嚴飾。】
『清淨嚴飾』就是『離垢』的結果,「離垢」是修因證得的果報。你說我們讀《華嚴經》,看到毗盧遮那佛依正莊嚴;我們讀《無量壽經》、讀《觀經》,看到西方世界的莊嚴。它爲什麼有那麼清淨莊嚴?人家前面有修因,什麼樣的因,後來得什麼樣的果報,是一定的,因與果一定相符合,一定是相應的。
【除惑故安隱豐樂。惑斷垢除。宜乎地如琉璃也。】
佛國土的地都是琉璃爲地,琉璃類似我們世間的翡翠,就是綠色的玉,這是七寶之一。要是講到佛國的莊嚴實在是說不盡,講佛國土的莊嚴也並不是引起我們的貪心,那個地方太好了,我們趕緊去,貪圖享受,不是的,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可是說出來,那是事實上他修因所感的果報是如是;對於那些初機、根性下劣的人,也有點鼓舞的作用,就像此地比喻裏頭叁車鼓舞的作用,也有這個作用。可是你大徹大悟之後曉得事實,這個理與事是相應的,確實是這樣一點都不假,不是騙人。西方極樂世界琉璃爲地,七寶樓閣,七寶池,八功德水,黃金爲地。黃金爲地就像我們柏油馬路一樣,鋪的柏油一樣,人家路面上鋪的是黃金的,黃金就像我們柏油一樣,黃金的路面。我們想到佛國土這樣殊勝,我們學佛的人哪個不想去?這想去諸位要曉得要把這個世界舍掉,不舍掉的時候不能帶著這個世界去,要舍掉,心地裏面舍掉。換句話說,我們的家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到娑婆世界來是作客的,千萬不要在娑婆世界,在這個地方置這些産業准備在這裏常住,這就麻煩。到這來是作客的,我們是客居,你果然是作客來客居的,給諸位說我拿一句俗話說,「譬喻品」,都打譬喻!你今天在這個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可以說客觀,你會看得清清楚楚,你不受欺騙、不受蒙蔽。爲什麼?因爲這個世界與自己沒有利害關系,純粹的客觀。如果你要是娑婆世界的人,打算在這裏置産業常居,在這個地方說安家立業,以此爲家;換句話說,你今天在世間樣樣你是主觀。主觀是什麼?主觀就是執著妄想,這個觀念要是轉過來,確實是兩種不同的看法,兩種不同的感受。所以說千萬不要把這個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鄉,這個世界一絲一毫都不可以留戀,諸位要記住這點,然後才能真正做到出苦飛航。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下面這一段講:
【彼佛亦以叁乘教化者。】
這個『彼佛』就是指的華光佛,像釋迦牟尼佛、像諸佛一樣也以『叁乘教化』。不但他以叁乘教化,還給諸位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是「叁乘教化」。怎麼曉得他叁乘教化?你一看經典就曉得,極樂世界有聲聞弟子,無叁惡道,無叁惡道就有人天兩道!可見得他有人天乘,有二乘、有菩薩乘,所以說極樂世界亦是有叁乘教化。它叁乘教化:
【有二意。一以智慧通達權實並行。】
這是不但諸佛是如此,菩薩、祖師大德們可以說都是效法諸佛,在教學裏面必定是權實並用,當用權的時候他用權,權就是方便法,隨順衆生,恒順衆生;當用真實,就用真實。如果說一昧用權而沒有實,衆生不會開悟;要是完全用實不用權,衆生不容易接受。所以一定要能夠配合得很好,完全看時節因緣,應當在什麼時候說,說什麼法就說什麼。
【二由因中婆羅門乞目。知菩薩行難以頓行。故立願兼說如此。】
這是講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在小乘法裏面,他豁然發了大心,修菩薩道了,這段故事你們大家都曉得。行菩薩道在路上碰到一個人哭哭啼啼,他問他爲什麼?他說「我家裏老人有病,現在要配藥,找不到藥引子,所以我很難過在這哭。」他說要什麼藥引子?他說「要阿羅漢的眼睛配藥。」他一想好!我是阿羅漢,他說「我的眼睛好!布施一個給你去配藥。」他就挖了個眼睛給他,結果挖了之後他說「唉呀!錯了、錯了,這個藥引子要右眼,你挖的是左眼,沒有用處。」於是乎那怎麼辦?「你不早講,早講我還可以留一個眼睛,好,這個眼睛再挖給他。」挖了那個人拿來聞一聞,不行這個還是不好,丟在旁邊不要了,算了不要了,走了。這個舍利弗氣死了,菩薩道難行,算了,我還是行小乘,不行菩薩退了心,菩薩道難行。這是什麼?這是舉個比喻,說個例子,菩薩道真的難行。如果說挖這兩只眼睛,給諸位說,這個不是難事情,爲什麼?這個痛痛的一時。有些衆生剛強難化,一天到晚找麻煩,一年到頭來刁難,這個難!這要是沒有極大忍耐的功夫,不容易。所以菩薩道難,這個比喻菩薩道難行。
因爲菩薩道難行,真正發大心、行菩薩道的人就不多。說老實話,我們今天雖然講的叁壇大戒,受了菩薩戒,比丘戒也受了,菩薩戒也受了,不但菩薩行沒有,連比丘行也沒有,你們細細想想,有沒有比丘?比丘行都沒有。真正像弘一大師講,如果能做個出家優婆塞,那在今天就不得了。所以我們今天期望不必太高,能做到一個出家優婆塞就不錯了;換句話說,五戒清淨就很好,沙彌戒就做不到。同時還要告訴諸位,我們現在還要練習吃苦,今天我們臺灣經濟繁榮,生活水准一天比一天提高,大家逐漸趨向於享受,工業時代享受。你們有沒有想到,大陸上那麼樣廣大的幅員,十億人口在那裏受苦受難?我們將來自己道業成就了,弘法利生第一個是大, 陸。爲什麼?大陸上有根有本,到大陸上弘法容易,你到外國不容易。爲什麼?人家的曆史文化跟我們不一樣。雖然共産黨在那裏實行馬克思主義叁十年,那是沒有根的,我們文化有五千年,它叁十年不起什麼作用的,他那個就跟中國曆史上叁武滅法一樣,很短時間它就過去。過去之後佛法一定要複興,將來在大陸上弘法利生的時候,哪裏有這麼舒服的講堂,也沒有日光燈,也沒有擴音器,吃水要去挑,燒柴火要自己去砍,要做這個工作了。
所以我們今天舒服日子過慣了,你將來菩薩道怎麼個行法?所以說應當要吃苦。我們的生活,固然是一般生活水准都提高,我們著重在營養上,不可以貪圖口味。身體強壯,營養夠就可以,不要講求吃這個味道,那個要怎麼好法,不講求這些。要注意自己的勞作,要真正能夠說操勞自己的身體,樣樣都要會,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譬如種菜我們自己要會種,這個燒飯自己也行,砍柴火也行,搭個爐竈,甚至於自己搭個茅蓬也行,要有這個能力。將來共産黨滅亡之後,你們回到大陸上這才是菩薩,才是救苦救難,普度衆生,不是回到大陸上享福去,菩薩不享福,菩薩是叫衆生享福,而不是自家享福。這是我們都要注意到的,心理上要有准備。否則的話,一到將來那個環境我們不適應,你縱然學得很多也沒有用處,所以要能夠適應貧苦落後的環境。菩薩道難行我們要能行,不怕,難舍能舍,難行能行。這是講華光佛說叁乘的意思,也是契機契理。…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