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32

  ..續本文上一頁面,後頭我都曉得你要講什麼,可是我一上臺就不行了,我就講不出來。」他看到《彌陀經》裏面講的往生咒,念叁十萬遍往生咒就見到阿彌陀佛。他就發了個心在家裏念往生咒,大概念了有一、二年念完叁十萬遍。他告訴我「叁十萬遍真念滿,阿彌陀佛沒見到,一點消息沒有。」我就告訴他「你再念叁十萬遍,阿彌陀佛還是見不到。」爲什麼原因?放不下!

  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人家講的念叁十萬遍是什麼?是把煩惱習氣統統念斷,放下了感應道交,甚至於不到叁十萬遍就感應道交。他用的什麼?貪心!想見阿彌陀佛一面,貪心,貪圖見佛,貪圖感應,心就不正,這怎麼行?一直到臨死都放不下。這是我一個老朋友,很可惜,脾氣也很倔,你一般人勸他,他很執著、很固執,總是認爲自己見解很正確,自己親近過許多大善知識,自以爲是,這無可奈何,沒有辦法。他在臺北的時候我們也常常見面。像這樣的人,這樣的人不能學,現在的人不能學,傲慢、散亂、邪見,像張齡居士他統統具足,他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人的。所以說他的因緣真的殊勝,我們想親近這些大善知識,沒有這個緣分,他有這個緣。很可惜的,就是這個業障去不了!所以這少年得志很容易引起傲慢心,這確確實實的。我也是,我是二十二歲跟老總統,我辦公室跟老總統隔壁,那個時候眼睛也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人。爲什麼?總統身邊的人到底不一樣,你走到哪個地方去,你走到外面憲兵看到,對你立定畢恭畢敬。那個時候我們配的是圓證章,這個證章他一看就曉得,我們是很接近的人。所以這種傲慢很容易養成,何況張居士又有才華,更是眼睛長在頭頂上,這就害了他一生。我得力是得力什麼?確實得力於章嘉大師,得力於他老人家指導,告訴我這些習氣統統是自己的障礙,必須要把它排除。如果要不除,那就害了一生,張居士是我們眼前的一個樣子,你看看他就曉得。底下講:

  【智慧是以戒爲本。】

  這句話大家要注意到,爲什麼?現在學佛的人對戒律可以說都松懈,都不注意,慧怎麼會有成就?早晨我給諸位講,定是以戒爲基礎,慧是以定爲基礎,戒是根本,我們怎麼能夠疏忽?再給諸位說,戒不是誦的,所以說爲誦戒,以爲這就是持戒,這是有名無實。你們要看看寒山、拾得的傳記,他們兩個在國清寺,國清寺初一、十五誦戒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就在戒堂的門口,在那裏譏笑、在那裏諷刺。戒是要做到!不是那麼念念就算了。常常看要熟,嚴格的講戒本要背誦、要做到,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量的去做,我能做一條我就做一條,我能夠做到兩條我就做兩條。我那個時候初學佛,章嘉大師教給我,學戒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勉強,隨分隨力的做,做得很自然,做得很自在,不會感覺得壓迫,不會感覺得戒律約束我,這樣持戒那多麼輕松愉快。戒的作用多半是對治惡業,譬如殺生是惡業,叫你不殺生對治惡業,不要造業。所以諸位要懂這個意思,它教我們都是好,都是「杜惡趣開善門」,所以要重視,戒是菩提根本。底下一段大家自己細細去研究,如果要是有疑問的地方,你們可以提出來,提出來我們再詳細的來討論,這章我想就講到此地。再看底下一章,看「信解品」:

  【前品世尊說叁界具衆苦。指界外爲安樂。方便誘引火宅諸子。但明開一說叁之意。迦葉深解五時攝化之方。即彼界內煩惱。原我家財。火宅癡狂。皆佛嫡子。可謂善解隨宜說法也。】

  這個幾句也是把「信解品」,列名的來意交代清楚。這兩個字也實實在在不容易,爲什麼?我們講到了「信」,諸位要記住,這個字很難,確實是難。一般人這個信可以說是迷信,爲什麼?對佛法道理不明了,他就信了,這不是迷信那是什麼?迷信不會結智慧之果!這是我們曉得的。稍稍有知識的人,學佛的時候可以說叫強信,勉強的相信,爲什麼?想想釋迦牟尼佛到底是個有學問的人,這個信是勉強的信。究竟釋迦牟尼佛的學問、道德,你還沒見過,還沒有深入研究過就信,這是強信。必須到解了以後這信才叫正信,我們佛門裏講正信佛教徒,正信是明理,是佛法的道理都能夠通達,我們相信它,這才是正信。畢竟在今天迷信的人多,這個實在講,在修學的態度上來說不夠莊嚴。所以我常常對這些大專學生,他們學佛還沒有多久就皈依,我有的時候給他們說,我很佩服你們,爲什麼?我就沒有這樣的善根。諸位要曉得,我的學佛實在是難,方東美教授介紹,等於這個佛法他介紹給我。我跟他學哲學,從印度哲學裏面講到佛經哲學,才曉得佛法是哲學。他告訴我,「佛經裏面的哲學,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是哲學的最高峰,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兩句話把我的心打動,佛經裏頭有這些好東西,於是乎怎麼樣?想方法找經書來看。

  那時候就開始到寺廟,我們臺北市善導寺規模比較大一點,衆所周知,我也聽說,我們就到善導寺去逛。逛的時候裏面有幾個軍人,他們是學佛的,住在善導寺,這就很方便,一問是陸軍總部幾個軍官單身,他們住在廟裏。於是乎他看到我要來找經書看,他們都很歡喜,他們廟裏《大藏經》都借給我看,通常都借不出去的,線裝書都借給我看,我拿回去看似懂非懂,但是很有興趣。我在看經不到一個月的樣子,不到一個月,我一個鄰居是個蒙古的親王,地位也很高,他看到我手上拿著佛經在看,他說你對這個有興趣?我說我有點興趣。他說你需不需要找一個人來指導?我說很好,你找什麼人來指導?我給你介紹一個大德,章嘉大師。我還不曉得章嘉大師何許人也,他很熱心,很熱忱,好!星期天沒有事情,他就帶我去見章嘉大師。一見面很有緣,大師非常的慈悲,慈悲和藹,我親近章嘉大師叁年,每個星期天向他討教。給諸位說,我沒有給章嘉大師頂過禮,叁年當中到佛廟裏頭,大殿裏看到佛,脫帽叁鞠躬,沒有到底下拜佛,你們就想好難!我要不把裏頭這個道理搞清楚,叫我皈依,叫我拜,辦不到的,我見到總統也不過叁鞠躬,最敬禮叁鞠躬。所以這些大專學生沒學幾天,他就會拜佛,會頂禮法師,了不起,實在太了不起,說得不好聽迷信,還沒搞清楚。所以我從前學東西,要是不把東西搞清楚,你叫我信做不到的。

  我在學校念書,第一個接觸的是基督教,基督教對我下了一番很大的功夫,兩年當中,我把基督教《新舊約》從頭到尾翻過四遍,我比他們用功。我在裏面一共提出七十多個問題,這些牧師不能解答,解答的我不滿意,說我什麼說我這個,說的話都不好聽,沒有辦法,不可救藥的意思。我說我提出的問題,你解答得不能叫我心服口服,你叫我去受洗,這個事情我辦不到,沒搞清楚我辦不到。以後又到伊斯蘭,就是回教裏頭混過一年,回教裏的東西我知道得很多,我對於回教所知道的那些常識,比臺灣的一般回教徒都知道得多。他們的回教徒有名無實,都是挂名的,有名無實;我對回教教義,還真正下功夫研究過。要不把那個東西搞得清清楚楚就叫我信,哪有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所以我一信就是真信,我那個時候在我們機關裏信了佛,你看我一信一接受,差不多叁年時間,我一接受頭剃了,穿布鞋不穿皮鞋,就開始吃素,生活立刻就轉變。我一信了佛,頭一剃掉,吃素穿布鞋,我們那裏面基督教的人都不談教,都不敢講。他在旁邊告訴我,你有沒有發覺過,你這個頭一剃,現在基督教都不談了。我說沒有注意到,後來注意是沒有人講,不談基督教教義。怎麼了?他們說你這老頑固學了佛,佛教一定有道理,要沒有道理,你這個老頑固不會去學它的,所以叫我叫老頑固。你看一句話不說就有那麼大的影響,就是什麼?絕不輕易相信,不把它搞清楚那怎麼會相信?你叫我拜佛,拜佛的道理要不搞清楚,我決定不拜,我不會拜佛。

  再譬如說守戒律,戒律裏頭理論我要沒透徹不用談。章嘉大師對我確實用了苦心的,所以我感激他一輩子。他硬是對我花了叁年的時間來教導我,把我這個老頑固用種種善巧方便,把我化過來,那要不是他,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辦得到,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我信佛不是迷信進來的,是什麼都搞清楚進來的。我一剃了頭,出了家就教佛學院,十普寺白聖法師辦的叁藏學院,我剃了頭就那裏教書,我在佛學院沒做過學生,開頭就做老師。所以講到信解難,我們講迷信、強信,勉強信,你一解了就是叫正信,解叫正信,解了以後要做到這個信才叫真!正信只是解。要到真的相信這要行,你要沒有把佛法的理論,在我們實際的生活融成一體,生活就是理論,理論就是生活,你的信就不真,雖然正,正不真。一定要行解相應,要把你所懂得那些理論表現在實際生活行爲上,把佛的經就變成我們生活,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言行,我們的言行就是叁藏經典。

  這是講到信與解,信解有密切的關系,信了不解不信,剛才講了這是迷信,或者我們講勉強強信;信了一定要求解,解而後叫正信,行解相應是真信。但是諸位要曉得,解了你能不能行?行了你能不能不退轉?這一階一階淘汰,淘汰到最後沒有幾個人!所以說別看到信佛的人這麼多,逐層的淘汰,你看看我們本省有多少信佛的人?他那個說信佛那真的是迷信。爲什麼?他神佛不分,土地公也是菩薩,媽祖也是佛爺那怎麼行?佛神不分!所以那就完全是迷信。懂得一點佛法道理,神佛能分清楚,這是佛,那是菩薩,那是鬼神這都不一樣的,這個總算是明白一點的人,可是對教理不懂。或者是什麼?把這些外道的經典,他也認爲是佛教,那根本上錯誤,他有信也有解,但是那是邪法不是正法。遇到了正法,確實是佛的經典,祖師的注解他拿到手他不懂,懂了之後又做不到,做了之後又會退心,一層一層淘汰,到最後沒剩幾個人。能夠依教奉行,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不退轉,這個人一定成功,這不是我說的,佛說的,佛在經裏面講的。一定成就,而且當生成就,這就是我們經裏面…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