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淨土,十萬億佛國土外面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沒有?有,一點不假,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
前面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你一看《法華經》,你看祖師這個注解,一切諸佛菩薩國土,四土全是表法,統統說的是自性。一部《法華經》說什麼?就是說的自己心,妙心,衆生心也是自心,佛心也是自心。前面講這個叁種法,心法、衆生法、佛法,統統是自己的心法,除了自心之外沒有一法,所以稱之爲妙!你看自心這個妙用,所謂恒沙妙用無量無邊,全是自心變現之物。幾個人能夠承認這是我自心變現之物,幾個人能承認?如果果然承認,在一切法裏就不會分自分他,那真正是法喜充滿,不會再分自分他。實在講是衆生迷惑顛倒,不曉得事實的真相。我們修別的,依別的教來修就是概括來說,就是心外求法,可以伏少惑。譬如像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能夠伏見思煩惱,這在心外求法裏面,可以說是最爲殊勝的,因爲別的還辦不到,還沒有辦法做到。他還能夠真的把見思煩惱給去掉,這是心外求法裏頭最大的功能,只能到這裏。你要想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那就必定要學佛法,學大乘佛法、一乘佛法才能夠辦得到,否則的話,是辦不到的。這幾句話要緊,就是真正能夠成就的,唯有一佛乘,唯有佛法。底下就說得更明顯,第八行最後叁個字,你們看看:
【依外道邪教修行。冀出生死也。】
『冀』是希望,這是決定辦不到的事情,『依外道邪教修行』,給諸位說可以生天,乃至於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但是不能了生死,不能夠超越輪回。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看到,有些這個外道示現有些定功、神通,就被他迷惑。佛法裏面,你看看經典裏頭所說的,禁止示現神通,佛法不是不示現神通,在我們經典裏面就是《神僧傳》裏面,曆代有不少法師示現神通。神通不是隨便現的,是在特殊因緣;換句話說,有此必要的時候才示現。這是避免被那些外道邪教所乘。佛現神通,他們就是常常用神通,我們如果是這樣一來,什麼叫正法、什麼叫邪法我們就很難辨別。佛法的教學是正規的教學,不用這些方法,不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方法。這是諸位要明了的,它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來教學。世俗裏有些對我們的批評,有些不好的地方也很多,有所謂是「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這就是很不好、很難聽的一句話了。寺廟要想信徒多,總得要搞些花樣引誘信徒到此地來,這是後來佛教裏才有,有那些不守規矩的。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你看看我們中國隋唐那個時候的佛教,有沒有好奇骛怪?各個都是規規矩矩,一天到晚在那裏翻譯經典,講學教學都做這工作。出家人很守本分,在家來求學的也很守本分。
那個時候所謂大法會,大法會是什麼?大法會都是講經的法會。不是念經的法會,沒有念經的法會,沒有超度的法會,更沒有經忏的法會,這是你們念佛教史應該要曉得。後來這些法會就變成喧賓奪主,把我們佛教本來面目喪失了,形成了一種帶有濃厚迷信宗教的色彩,使整個社會對於佛教産生了莫大的誤會。這個誤會現在無法澄清,爲什麼?你表現在外面是這樣子。後面說佛教迷信,你說你佛教不是宗教,人家再來看看確實是宗教、是迷信,你沒有辦法跟人家辯別。那個有智慧、有頭腦的念過書的人,一說他懂得,爲什麼?隋唐以前不是這樣的,這以後才變成這個樣子。譬如佛門裏面講超度,超度這個事情也不是原來有的,佛教裏頭本來沒有。這個事情過去我曾經問過章嘉大師,道安法師曾經在大專講座裏頭說過一次,就講我們超度的事情,超度的起源。他說追溯在曆史上講,可能是從開元那個時候,就是唐明皇那個時候,這是安祿山造反,這在曆史上講「安史之亂」。因爲那個時候各地方由於戰亂,老百姓死傷的人很多,軍民死傷很多。平定了以後,唐朝的佛教是很興盛的,就在每個戰場,就是死難人多的地方都建一個寺,這個寺就叫做開元寺。所以開元寺有很多,每個戰場都建,請這些高僧等於是追悼,來超度這個死難的軍民同胞,由國家來辦超度大會,可能就從這個地方開始。國家這麼一辦,好像大規模的超度死難的軍民,這老百姓也上行下效,他家裏要是有老人過去的時候,也請幾個法師念念經來超度。在那個時候那是隨緣,不是正經事,而且很少在寺廟裏,不是在寺廟,都是人家請幾個法師到家裏面,不是在寺廟裏,寺廟裏頭不做這個事情。你看到了今天,寺廟裏面講經、修行、譯經統統沒有了;現在都經忏佛事喧賓奪主,霸占了寺廟,這成什麼話?
如果諸位說譯經,那印度經典都被我們翻譯過來,我們現在沒什麼好譯的,這個話說錯了,這個話說得不對。印度梵文經典是都被我們譯過來了,不錯,可是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沒有佛教,可以從我們中文翻成其他國家文字。所以我們這個翻譯工作可以說永無間斷,我們今天可以把它翻成英文、翻成法文、翻成德文、翻成西班牙文,流通於全世界。從前的寺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譯經,所以出家人那都真正是飽學之士,博學多聞,都是通達好多國家語言文字的,沒有這樣程度不能出家。所以你們諸位出家了,你們要曉得將來這神聖的任務,你們的學問,像這種科技常識需要知道,不必深究,提起來曉得不外行,這些科技、這些物理、化學,這個東西提起來不外行,知道不必深究。真正是深究的是什麼?是經典。再一個就是語文,語文非常重要,現在交通發達,空間縮短。譬如在民國初年,清末民初的時候從中國,如果要是到美國去,那個時候坐輪船要一個多月。如果要遇到風、臺風不順利的時候,得兩個月,一般都得要四十多天才能到達;你看看現在到美國,一天。以前到日本差不多要五、六天,現在到日本兩個小時。交通的便捷,空間的縮小,人與人的關系往來密切,這也是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時代沖擊的機緣,這個時候。那就是我們過去,等於說是交通沒有這麼便利,科技不發達,大衆傳播事業也沒有今天這個樣子,幾十裏地以外發生的事情,往往我們二、叁天才知道。今天全世界有一點點小事情,衛星傳播我們立刻就曉得。全世界就變成一個都市,你看這關系多密切。
整個不相同,現在突然之間一結合,好像有點措手不及,不知道怎麼應付才好。我們中國有這種感覺,外國哪個國家都一樣,都是覺得一下子手足無所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科技發展太快,我們來不及應變。今天是形成這個樣子,我們是生活在這個社會裏頭。所以要想將來弘法,你就必須要記住,你能夠會語言,外國語言是愈多愈好,最低限度要能夠精通兩種外國語,你才能夠應付得了,以後出家人法師的身分,那才能夠應付得了。所以大家功課,語文要特別留意學,什麼數學、物理、化學那沒有什麼重要的,浪費時間,對我們沒什麼大用處。還有就是曆史、地理要學,這中外史地都要學,爲什麼?將來便利於觀機,你到國外去弘法,你要曉得觀機。還有一件就是譯經,你譯給哪個國家人、哪個地區人爲對象,這個經給他們看的,你要懂得他們的曆史文化。所以諸位要曉得,譬如你譯這個經典,我譯給歐洲人看的,跟翻譯給美國人看的不會一樣的。這個我們今天都沒有想到,有很多人已經會一點英文,以爲這個東西翻譯過去就行了,不行!行不通。你譯出去人家看了不是味道,這中國人翻譯的,純粹是中國味道。所以拿到外國去,雖然是外國文字寫的,但都是中國味道,外國人嘗嘗他不喜歡,他不願意接受。
所以說是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它的文學特色,佛法是文學,一定要運用他們當地的色彩才有效。像佛經翻譯成中國文字,很顯然的你們大家能夠曉得,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就是純粹中國味道,我們一看很歡喜,爲什麼?跟我們念中國文一樣。玄奘大師了不起,他所翻譯的意思都沒錯,翻譯的是印度味道,你們看看玄奘大師翻譯東西就不行。爲什麼?他的文法倒裝句是印度味道,他是直譯的。所以玄奘大師譯的東西多,都在《藏經》裏放著,給法師們做參考的,流通不出去,大家不願意接受。這就好像中國人吃慣了中國菜,吃像那些牛排吃了不習慣,雖然你說那個好,吃了不習慣,還是中國小菜適合於口味,就是這個意思。你們要能夠懂得這一個著眼,將來你們在國際上弘法利生,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到一個地區被那個地區人歡迎,你能在那個地方成佛作祖,在哪個地區做一代祖師,到哪裏做開山祖。你要不曉得這些道理,不通達人情世故,以爲你佛法通了,不行,你佛法怎麼通也不行,你搬到外面去,人家不喜歡,不適合他們的口味。今天整個好像文化交流,有這麼密切關系,世界結合成一體,但是每個地區依然有它文化背景的特色。不要說大的,你就說臺灣省,東部、南部、中部、北部,各有各的特色,小地區它各有各的特色。
所以諸位的觀機能夠深入到這一層,你將來弘法利生的事業不會失敗。大家對於語文的訓練要努力,自己如果說是根性比較鈍一點,遲鈍一點,早晚拜佛求佛菩薩加持。你這個心不是爲名聞利養,是爲利益衆生,佛菩薩神力就加得上。如果你要爲名聞利養不見得有感應,你要是爲弘法利生就會有感應。這種感應事情非常的顯著,我們古來高僧大德裏頭很多,外國法師到中國來弘法,語言文字不能通達,不能夠流傳,求佛菩薩加持就得到感應,比我們中國人還能,還來得流暢,感應道交。雖然講的是諸佛菩薩自心變現,自心的感應,你能夠知道唯心所現,這個感應之理就決定相信,決定有感應;不能感應,是你自己妄想執著障礙了。所以說去了妄想執著哪有不感應的道理!語文要努力。學語文給諸位說要背誦,你學英語,你的英語不能背不行,不但要背要常講,同學與同學之間要常講,不怕,講錯了沒關系;要多聽,你能夠聽得懂,你就會講。在今天我們這個教育,諸位要曉得,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樣,你要是真正爲了…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