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66

  ..續本文上一頁是難信之法,佛菩薩必定是重重勸勉我們,爲了什麼?堅固我們的信心,這非常的重要。一切衆生眼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迹象,不知道深遠的根本,正如同我們弘法一樣。所以一般人不曉得,只看到眼前迹象,不曉得有深遠的影響力。譬如說我舉個例子,這大家真是不覺悟,你讀經、讀論、閱讀這些傳記,佛門裏面講功德,修福最殊勝的就是弘經,法布施!稍稍懂得一點佛法的人,提起來應當要覺悟,經裏面所講的七寶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無量無邊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讀誦受持,爲人演說四句偈的功德。在經上也常常說,我們也常常去念,這有幾個人相信。我們在《感應篇彙編》裏面所看到的,劉錫元遇到一個豬,晚上托夢給他,曹翰,一次的隨喜功德叁世的福報。他是聽法師講經,就聽一次偶然碰到的,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來供養大衆,打了一堂齋供養大衆,修一次的福報,他享叁世福。如果你請一個法師講一天經,我們說福報不多,就像他那個樣子,絕不比他少!你也得有叁世的福報,何況決定不止,不止叁世的福報,決定不止。

  今天請法師講經比過去容易太多,爲什麼?過去要種種條件具足,今天不需要,我只拿個錄音機、拿個錄音帶,法師你替我講一部經,功德就圓滿了。不要去租講堂,不要去登廣告邀請大衆,不需要,你們諸位想想,這個功德多大。如果你有力量的話,或者是集合大衆的力量,將這個錄音帶在廣播電臺裏廣播一次,那聽衆多少?所花的錢有限,所做的功德,劉錫元怎麼能比得了?你這個福報是他的百倍、千倍。所以說是覺悟的人,他懂得、他會做,不覺悟的人他不曉得,機會真是當面錯過。在我們圖書館這個事情尤其好做,爲什麼?你不必請我講經,這些錄音帶擺現成的,你拷貝一套拿出去就有用。你送給一個人,一個人他輾轉流通,他又去轉錄給別人,別人再轉錄給別人,遇到一個有大福德、有智慧的,他會大量的流通。所以今天修福比古人容易,所具備的條件少,條件愈少愈容易做。所以善根福德因緣具足者他會修。底下所講的,跟佛法裏面所說的沒有兩樣。

  【若論其本。何曾越乎一念。】

  佛在《四十二章經》裏面告訴我們,「識心達本」,識是認識,心就是真心,這個事情,必須證得理一心不亂才能成就。這個經文諸位自己細細去研究,佛說迹,意思在本,說本意思叫你明白迹,本迹是一不是二。這個後面有一行這是說經宗旨,在這個下半段的當中第八行:

  【方便元爲導實。是故所說諸經。莫不皆令衆生入於佛道。】

  這個幾句話希望大家要注意到,爲什麼?你要不曉得這個道理,你就會迷在教網之中,也就是一般所講的死在章句之下。人家一聞就開悟,你是愈聞愈迷惑,你不曉得佛說法的宗旨。佛所用的無不是方便法,方便法的目的,目的是誘導你入真實,不是叫你死在方便法裏頭;換句話說,方便法執著不得。我們用它,不執著它,就好像指路牌一樣,我們用它,一看曉得這個路往這邊走。不能執著它,執著它你死在那裏守著它不動,這就是這個,那就錯了,那就是迷惑顛倒。佛說的一切經都是如此,一切經都是教我們入佛道,入佛道就是入佛知見,《法華經》裏面所說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底下一句話說得很好:

  【如來如實知見叁界之相。無有生死去來等者。】

  這說的真相,真相要明白了,你就遠離恐怖、顛倒、妄想,爲什麼?一切法不生不滅。那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死亡,哪裏曉得根本沒這個事情!所以生死是一不是二,一裏面沒有生死,沒有去來。這在我們講席裏面講,多多少少能夠體會一點這個意思。因爲我們大經大論說得太多,總希望諸位要體會,要能夠在這裏面得到受用。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叁十五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35

  第十二頁「如來壽量品」,昨天講到這一品裏面,給我們指出世尊說經的宗旨。希望大家注意到這個叁句話:

  【方便元爲導實。是故所說諸經。莫不皆令衆生入於佛道。】

  這個幾句是在十二面下半段第八行,『方便元爲導實,是故所說諸經,莫不皆令衆生入於佛道』。「入於佛道」就是入於覺道,也就是《法華經》裏面所說的「入佛知見」。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務必要留意這樁事情,佛法要緊的就是叫你開悟,如果不開悟,就免不了六道輪回。學佛的人在六道裏受這輪回果報,比一般世間人不學佛的,往往還要來得嚴重。特別是出家人,古德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所以他受的果報比世間一般人要重得多。因此自古以來這個修道人,真正是身心清淨,絕不會把一個寺院當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不是的,而是借這個地方來開悟、來修道。住在哪裏?你看大乘經裏面告訴我們,諸佛菩薩住在法空之中,大悲、法空,這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而不是某個道場。所以俗話有句話說「鐵打的常住流水僧」,可見得出家人心不是說是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的家,我在這個地方能夠安下心來住一輩子,來養老,那就錯了,這個念頭就錯了。一定要借重這個地方來修道、養道、證道,在時間上講愈快愈好,這個道場也就是無量功德,成就了真正的道人。不但佛說一切諸經是叫我們證道的,佛門裏面一切的設施,也都是幫助我們入道的。這個底下講:

  【所以或說己身或說他身等。皆實不虛也。】

  爲什麼?因爲方便就是爲了導實,引導我們悟入實際。由此可知,方便與真實原本不二,我們要把它看成兩樁事情這是錯誤,那是我們看錯了。

  【如來如實知見叁界之相。無有生死去來等者。】

  這個兩句諸位也要特別把它記住,這是如來在果地上的境界;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覺悟不迷之人的境界。由此可知,這個『生死去來』是假相,的確是假相。我們在佛經裏面,像這些開示實在上看得太多,我們現前依然是迷著在假相裏,這是我們吃虧的地方,我們之所以不能開悟的地方。我們常常也討論到這個問題,就是不能開悟的毛病在哪裏?一定要把它找到,去掉這些毛病障礙別人能悟。我們爲什麼不能悟?爲什麼我們會生活在「生死去來」之中?這完全是幻化而不實在的,我們爲什麼生活在這裏面?爲什麼不能像諸佛菩薩生活在無有去來生死境界裏?這個境界是一也不是二。佛的境界與我們境界實在也沒有兩樣,這就是一個迷、一個悟。底下這就是說明這個道理:

  【謂如來雖在叁界。不同叁界生滅也。】

  佛示現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住在生死去來,佛住的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他住的是真實境,我們住的是虛妄境界。這些道理在大經大論裏面說得很透徹、很詳細。底下是佛見到的,也就是我們目前實際的環境。

  【衆生各具本體。】

  與佛無二無別,不管在哪方面,在智慧、在福報、在德能,甚至於說在相貌與諸佛實在沒有兩樣。可惜的是什麼?

  【爲無明所覆。】

  這就是我們現前的病根,『無明』是什麼?就什麼都不明白,無明就是迷了。原本應該是樣樣都明了,我們現在是一樣都不明了,這是要知道的。千萬不要以爲我現在還知道不少東西,那是假的,真相你一樣都不知道,你所知道的都是虛妄相;真相如果你知道一樣,給諸位說,你全都知道。正如同印祖對那些禅人的批評一樣,你們看印祖《文鈔》裏頭,裏面就有一段,一個參禅的人寫了一封信給印光大師,他說他看《五燈會元》,一千七百則公案,他差不多都參透了,只有五、六則公案還不太清楚,其余的統統都參透。印光大師給他回了一封信,一千七百則公案裏頭有一條沒有參破,統統都沒透;一條參透了,全都透了。這個人還算不錯,接到印光大師這封信之後,才真正覺悟,曉得一條也沒參透,老實跟著印祖修念佛法門,以後再不參禅,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個真相有一條你看破,你的無明就破了,你的知見才叫正知正見。所以我們是這個不知道,那個也不知道;換句話說,我們沒有一條知見是正的。我們在此地講佛經、念佛經都不是正知見,爲什麼?雖念念不懂意思,不解如來真實義怎麼叫懂?這就是要覺悟,我們是有很厚的無明蓋覆了我們的正見。我們要把無明去掉,就要采取佛的種種方便法,這些方便法確實能夠幫助我們去無明的。

  【還複以種種因緣種種譬喻。權誘其心。令成佛子。】

  『佛子』就是有資格學佛之人;換句話說,向覺悟的方向、道路上去走的,這是「佛子」。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與一切衆生和光同塵,說法也好,設施也好,『種種因緣』、比喻,其目的就是誘導我們,要叫我們悟入真實。佛所做的工作,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是叫我們看破,叫我們開悟,也就是叫我們獲得正知正見,對於整個宇宙人生有個正確的看法。什麼叫正確?什麼叫不正確?如實的看法就是正確的,不實在的看法就是不正確的。譬如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我們看到有生滅、有來去,這是錯誤的,這不正確。但是在我們常識當中,我們今天講一切衆生都是不生不滅的,人家說你腦神經有問題;說你不來不去,那你簡直是瘋了。你從家裏不是到這兒來了嗎?不是有來有去嗎?爲什麼又不來不去?真相難!錯在哪裏?錯在我們用的是生滅心,所以你看到這個境界是生滅相、是來去相。不但這一生我們用的是生滅心,無始以來我們就用生滅心,用成習慣,要舍都舍不掉。佛給我們說這個生滅心,這個相續之相,說一彈指就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滅,我們今天用的是這個心,這是我們要認真去體會、去覺察。這個道理要是不明白,我們這一生是苦修了一生都沒有結果。

  也許你會說我苦修這一生,縱然不能超越輪回、了脫生死,我也修了不少善法。這個說法也有點道理,但是要曉得,善法裏面就有惡,善惡混雜,純善而不作惡的不容易找到,一個一生純作惡沒有一點善的,這個人也找不到。所以世間人的造作都是善惡混…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