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75

  ..續本文上一頁「勸人往聽」的功德,跟自己講解的功德是一樣的。這個聽經的人開悟、得度了,雖然他是從別人那個地方聽經得到開悟的,可是我勸他去聽,我要不勸他去聽,他還是開悟不了,他沒有這個因緣。所以勸人往聽的功德,跟講經的人功德一樣大,沒有兩樣,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你建道場請法師來弘經,你再到處宣傳請人來聽經,你這個功德與佛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所以不一定要自己能夠講經,這才得殊勝的功德利益,不一定。一個人沒有力量,我們集合一些道友同志,我們大家來做,功德也是一樣。所以在這品裏面說明隨喜功德不可思議,無怪乎普賢菩薩要勸我們,教我們修「隨喜功德」。所以這個地方主要就說這個道理。經上說:

  【第一人即如來。】

  說佛是最初給我們大家講《妙法蓮華 經》的人。輾轉第二個人:

  【第二人即佛弟子。】

  傳法的弟子,佛不在世,這些弟子們不但依教奉行,而且輾轉的教化。

  【第叁人即像教法師。】

  這個『像教』,就是如來法運裏面,像法時期的這些法師。那我們曉得,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是像法時候來的。佛的法運一共分爲叁個時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我們中國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這是我們中國曆史上記載的,滅度在周穆王的時候,佛住世是八十歲。根據這個記載計算到今天,佛滅度大概是叁千零十年,十年還是十一年我記不清楚,總是這個樣子,叁千零十年或者是十一年,諸位可以查一查,能夠查得到。就是根據外國人的記載,他們這些考證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換句話說,不管是根據中國人的記載,是根據外國人的說法,我們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但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是像法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佛滅度一千年,這個佛法到中國。也就是我們中國漢朝時候,漢明帝時候傳到我們中國來,這個時候的法師就是「像教法師」,像法。從這個上面來看,第一人是『如來』,這個第二人就是正法的弟子,就是佛滅度一千年當中,正法時候的弟子;一千年以後這是像法時候的弟子,就是第叁人,「像教法師」。第四人、第五人,那就是變成我們今天末法時候,變成末法時候。

  【第四人即會下徒衆。】

  就是像教法師底下這些會下的徒子徒孫們,就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這些弘法的法師們。這個第五人,情形就不太相同了。

  【第五人即道路傳聞。】

  是說哪些?譬如講今天,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上能看到的,有許多這些教授們、學者們,他們在研究佛法,也在這裏講經說法,可是他們並沒有受過叁皈,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像現在許多學校裏頭有佛學課程,有這些老師在講授佛學,他們並不是真正叁寶弟子,並不是有師承的。而是自己去研究,這個地方聽聽,那個地方聽聽,這就叫『道路傳聞』,這些人。由傳聞再傳聞:

  【如是展轉。至第五十。】

  這就是愈傳愈廣。

  【所傳既遠。】

  愈傳愈遠。

  【所禀愈薄。】

  這就是禀受的,他能夠接受的,實在講是微乎其微。如果我們拿日本人來做個比較,那真是像此地所講的一樣,日本人今天對於《妙法蓮華 經》,只有一個經題,已經沒有內容。所以日本人佛教徒,都會合掌念「南無妙法蓮華 經」,你問他什麼叫《妙法蓮華 經》,他不曉得,這真是禀受得太薄,只有一個經題。可是佛給我們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這一個金剛種子,永遠不壞。所以說就是這樣的:

  【尚超世間二乘。何況最初。】

  我們念一句「南無妙法蓮華 經」,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功德超越了小乘人。但是這種超越諸位要記住,不是我們現前超越,現前我們比『二乘』差得遠了。是說的什麼?種子的超越。二乘人不願意聽大經,前面我們讀過,佛講《法華經》的時候,「五千退席」,他不聽!末法時期這些人他還願意聽,聽了還不肯走,就是在種性上講,那已經是勝過二乘;但是在眼前的果報,那比二乘還是差得遠。這是講承傳,一代一代的承傳,還是有無量的功德。下面再講傳播的範圍,也是愈來愈廣!

  【且四百萬億阿僧只世界。】

  前面講的是數目,這麼多的世界不止一個,這是講空間之大。下面講這個聽衆很複雜。

  【十二類生。非一人道。】

  不僅是一個人道,六道裏面、九法界裏面,統統都具足。所以說是一個正法道場,我們凡夫肉眼往往只看到:這沒有多少人在聽。如果你要有天眼,你要有法眼,那你看這個道場就不一樣,非常的殊勝莊嚴,因爲來聽經的不僅僅是『人道』。在時間上:

  【滿八十年。】

  這講釋迦牟尼佛。

  【非一日一月。】

  這是舉個比喻說『八十年』,天天不間斷的在這裏弘經,不是一天、一個月短時期,長時期在弘經。

  【複令得聖乘。非獨世間之樂。】

  這就講的什麼?弘經的效果,而是叫這些聽的人都能夠證果,不是得世間一點善報而已。

  【如是財法二施。已不可思議。猶不及其第五十人聞一四句偈隨喜功德者。】

  這是用種種的來比較,說明輾轉到第五十人就愈傳愈遠的,這樣的人聽一句、一偈妙經的隨喜功德,比那些人還要超勝。末法時期爲什麼?末法時期聞經難得了,尤其是聞正法更爲難得。這品經希望諸位細細的去揣摩,體會佛說經的義趣。下面這個兩行就說明這所以然的道理,爲什麼這個經有這樣殊勝的功德,我們通常在講席裏頭給諸位說明,那就是一乘了義經典。所謂一乘了義經典,你看此地講:

  【此經即是自心。能信自心。成佛。雖未即證。已超世出世間遠矣。自心即一佛乘故。】

  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世間人不能夠相信,不但不能相信,世間人連什麼叫自心,他也不曉得。正如同佛在大經裏面,給我們所講的,世間人把第六意識認定了,認爲那是自心,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分別、能夠判斷的認爲這是心。這個東西佛在大經裏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在唯識裏面叫第六意識。《楞嚴經》裏面給我們講的「前塵虛妄相想」,大乘經裏面常講的「六塵緣影」,它完全是虛妄的,無有真實,這不是自心。自心在佛法裏面叫真如本性,能生一切萬法,拿我們今天哲學上的術語來說,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就叫自心。念佛人所證的理一心不亂,就是這個自心;《華嚴》裏面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個心是講的自心。法界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性,性就是體質,就是能變、能造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理體,那是什麼東西?那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真性。所謂成佛無非就是深心信解自心而已!像前面講了悟自心,此地『能信自心』,就是前一品「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前面說八個字,這個地方說四個字。可是自心如果要不證得,不能叫深心;絕不是我們今天在經上聽到佛這麼說,我們就相信,這沒用處的。

  爲什麼?我們沒見道,沒有證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第六意識做主,還是用的妄心,沒有用真心,這還是不信;證得了,證得就成佛。此地講這是把標准再把它降低,降到你自己有了信根,我們在五根五力上說,你有了信根,你再有了信力。成佛雖然現在沒有證得,諸位要曉得,證得佛果在大經裏面講,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這是證得;沒有證得,這是在圓教十信位的菩薩,這個沒有證得。但是他是「能信自心」;換句話說,他修學的方向是正確。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地,可是向這目標邁進,這樣超出了世出世間。這個世間是講六凡世間,出世間是講的二乘、權教;換句話說,不但六道凡夫不能跟他相比,聲聞緣覺、菩薩也不能跟他相比。他雖然沒有成就,但是他是向著一佛乘邁進,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所以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這就是弘揚一乘經典,功德不可思議。

  【須臾聽受。即得上妙車乘。心爲萬物之主衆法之王。故勸人坐聽。分坐令坐。即得梵王帝釋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在此地是先給我們講,說明一佛乘的殊勝功德利益。『勸人坐聽』,看到有一個人來了,你就請他坐下來,或者你把自己位子讓一半給他坐,這個果報就得『梵王帝釋轉輪聖王』的果報。比我們世間這個國王、總統果報要殊勝得太多!所以我們今天所修的福諸位不曉得、不知道,我們眼前所說的果報,前世造的因;今世所造的因,來世的果報。所以在講席當中我勸諸位,常常勸諸位心要清淨,要純不能雜,你將來的果報才殊勝。如果現在這個心雜亂、不純,你將來的果報就不是在「梵天帝釋」,不在這裏。福有沒有?有,不能說沒福。可是你的果報多半在哪裏?在修羅道、在人間、在叁惡道,在這些地方。修羅,天上的阿修羅,福報跟諸天一樣大,在哪裏修的?都是在佛門裏修。爲什麼會墮落在修羅?瞋恨心重,架子大,脾氣大,他在佛門裏認真修福,所以將來的果報就到修羅去。你看這個世間鬼神,鬼神福報大,但是他畢竟是鬼身,做城隍、做媽祖,臺灣所拜的王爺、土地公,這都是佛門裏面修道貪心不斷,愚癡,貪瞋癡慢沒有斷,也一樣的修福。

  講經說法,或者禮請法師,自己建道場,勸人來聽經,『分坐令坐』,但是貪瞋癡慢沒有斷,果報就做這些鬼神去、去當修羅去。如果在人間享福那要具足五戒,六道裏面人道是善道。所以縱然在佛門裏面修福,來生在人天兩道享福的人並不多。諸位可以放眼仔細看一看,現在修福的這些人,多半都是修的修羅跟叁惡道的福報。修人天的福報的人,心就清淨得多,沒有惡念,像佛在《八大人覺經》裏面告訴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所修的福才能到人天兩道來享受。心裏面常常某個人壞、某個人做壞事,實際上那個人做的壞人壞事,與我們自己有什麼相幹?不相幹!而我們自己得不償失。爲什麼?阿賴耶裏頭落那些壞人、壞事的種子,我們將來要遭受這個果報,這真是冤枉。所以大修行人心裏面不落這些拉雜種子,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這是真正修行人。底下講:…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