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德。】
跟這個分段生死性質完全不相同。所以經裏面用的這個表法:
【故父名淨德。日月淨明德佛今故現在。】
表這個意思。
【乃至我今當還供養此佛者。顯果地不動。叁世性空。因有去來。生死宛爾。所以爲法華流通之旨也。】
所以讀經要曉得,佛的真實義。此地說供養『日月淨明德佛』,你塑個佛像天天供養他,那錯了,你不懂佛所說之義。「淨明德」是誰?是你自己!你自己在一切境界裏面,不取相、不執著修清淨心,拿念佛人來講,你要是修理一心不亂,這就是供養淨明德如來,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
【二乘執身有我。有生死可出。有涅槃可證。】
這就是小乘人的思想,小乘人的知見。經裏面表示:
【菩薩然身。以顯其執爲謬。】
我們中國佛教這出家,出家燃頂,在家菩薩受戒燃臂香,就這個意思。破小乘的執著,希望把我們這個小乘的思想、小乘的觀念把它燒掉。一般人哪裏曉得叫什麼戒疤,戒還疤的,你受二百五十戒,應當燒二百五十個疤,否則的話,你的戒就沒有!你們女衆受叁百多條戒,也得燒叁百多個疤,錯了,大錯特錯。實際上是不是要燒?不是的,你把整個身體燒毀了你還是二乘心,有什麼用?沒用處的,這是表法而已。所以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佛教裏頭,沒有燒香疤,沒有燃香這個事情,有這個理,沒有這個事。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國外的,甚至於看到邊疆,你看密宗的這些活佛,西藏邊疆這些喇嘛他們不燒,他們頭頂上頭發是剃,剃頭這是有的,但是決定不燃香疤,你不能一看到,他都沒有受過戒。所以這是不曉得這個道理,燃身、燃指都是破這種執著,破小乘人的執著。這個文諸位自己去讀去。後面也提到:
【菩薩即以身示生滅不生滅。】
說明滅即無滅的道理,說明這個道理。滅既然無滅,當然生亦不生,這才能夠將一切法本自不生理事,給我們顯示出來。就在這一面倒數第叁行,有叁行經文說明二乘人的境界,我們把它念一念。
【二乘六識雖空。七識全在。不信有第八識。即執此識以爲涅槃。既破七識。則八識現前。了知此識。具含世出世間一切種子。人人皆可成佛。故令無數求聲聞衆。發菩提心。】
所以我們現前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總有半數以上,依佛法來講可以說之爲不定性,不定性有好處。但是不定性的人,他的成敗關鍵決定在緣上,就是決定在老師上。經上常說,他要遇到佛他這一生能成佛,遇到菩薩他成菩薩,遇到二乘他成二乘,遇到外道他成外道,這就叫不定種性的人。遇到善知識這就是他的福德因緣,所以不定種性有這個好處。定性的就很困難,譬如說定性聲聞,他這個小乘的思想,他遇到菩薩他不相信,他遇到外道他也能夠辨別。遇到小乘他就跟他去,爲什麼?志同道合,氣味相投他就去了。我們所見到的、接觸到的,畢竟定性的少,不定性的多,就看他的遭遇了。好,下課。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五十二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52
剛才講到小乘人,這個小乘境界雖然是不高,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因爲他能夠把第六意識伏住,不起現行;我們今天一天到晚,都是第六意識在用事。這就是他能夠了生死,我們不能了生死;他超越輪回,我們天天在製造輪回,這個道理就在此地。破了第七識之後,阿賴耶識才現前,才能夠看到諸法實相。我們今天所了解的,這是道聽塗說,我們沒有見到,而是聽佛在經裏面給我們這樣說,我們曉得有這麼回事情,不是自己親證的境界。雖然佛講「人人皆可以成佛」,我們現在也都懂得這個道理,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皆當成佛,可是我們自己還是成不了。這就是因爲我們沒有親證,聽佛所講的沒有認真的去修證,這個聽得再多都不管用。修證的起步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要發跟佛與大菩薩一樣的心,佛菩薩的心就叫做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覺,覺心;換句話說,二乘權教以下這個心都是迷惑顛倒,那是迷心,不是覺心。阿羅漢以上的他們這個心是覺心,所以我們稱他作正覺,他覺悟,他不迷了。我們現在在一切境界是迷而不覺!後面給我們說到,菩薩就真正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的人:
【舍有爲而入無爲者。】
這就是求佛道,唯一的一個途徑。可是要記住,『無爲』是無爲而無所不爲,如果單單無爲,那就變成小乘,所以說又墮在無爲坑裏面,又變成了錯誤。因此在此地特別有兩句話非常重要,給我們說明的,這是在第七行,下面的第七行當中:
【但破其執不破其法也。】
『但破其執』,就是無爲,『不破其法』,就是無所不爲,這是菩薩法。小乘的是「但破其執」也破其法,這是二乘;凡夫執不破,法也不破。所以說凡夫是俱存,小乘俱破,菩薩破執不破法這才是真正的正覺。法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功德下面說得很清楚:
【二執除則無明破。】
可見得破無明不是破法,是破執著,破人我執、破法我執,無明就破了,人法二空。
【二空證則功德顯。】
本性裏面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就現前,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是你自己本性裏面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也不是你學得來。你用什麼苦心去學,用多少時間去學,學得來的都不是真實的,與你本性裏所具足的依舊是隔了一層。所以真正智慧是你本來具有的,真正的福德也是你自己具足的。修得的那是六道裏面的果報,本德沒有顯,我們今天所享受的是修得的。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今天修的是這個。今天許多學佛的人不明了究竟的道理,他修的什麼?譬如修的布施,所得的果報雞毛蒜皮。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全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他就是爲這個福報而修的,所以他將來得的是福報,這一點不錯,因與果決定相應。這是不是菩薩所修的?不是,菩薩修二空真如,怎麼能夠有果報!所以菩薩修布施是斷悭貪煩惱的,他是要斷煩惱障的。修財布施斷煩惱障,修法布施斷所知障,人家是幹這個的,所以跟世間一般修六度的人,完全不相同。我們想一想,我們在修六度我們爲了什麼?如果處處都貪求著人天福報,這叁界出不去。我們修的六度,就是現在所提倡的什麼?人間佛法、人乘的佛法。人乘的佛法在六道裏面,不能夠超越六道,不但不能超越六道恐怕生天都不容易。爲什麼?沒有生天的願望,來生還想做個人,做個福報更大一點的人。但是諸位有沒有想到?福報愈大的人造罪業愈重,福報小的人想造罪業沒機會。
所以福報大造大罪業的機會多,這個罪業會叫他墮阿鼻地獄,他做好事也容易,做壞事也容易。所以我們真正明白佛法道理的人,就會覺悟到,我們修六度萬行不求人天福報,也不求二乘權教菩薩的果報,我們求的就是破二執,證二空真如,我們目標在此地。所以後面講破二執就證二空。
【無明衆生全具。】
完全具足,『無明』一般我們把它分作,根本無明、塵沙無明、見思無明。
【叁乘分具。】
雖然不像我們凡夫這麼重,他有局部的。譬如說二乘人以上的,他見思無明沒有了,他有塵沙、有根本無明。見性的菩薩,他塵沙煩惱也破了,可是根本無明沒有破。
【如來全破。叁乘分破。後之修道者。】
這是指我們現在這些人。
【縱不能如如來全破。亦當如叁乘分破。】
這是應該要學習的。底下說:
【例如未能如菩薩燒身燒臂。但能然手指乃至足指。勝於國城妻子等供養。】
這就講燃身、燃臂、燃指,燃身、燃指者特別要注意,要曉得這個道理。你看底下說:
【今人不解。以爲實事。燒臂然指者有之。】
這個東西什麼?燃身就等於什麼?無明全破,燃臂、燃指是無明分破。這個意思你把經看錯了,以爲是真的,好,把自己燒掉,燒掉怎麼樣?燒掉還是要生死輪回,錯了,大錯特錯了。如果我們要講的時候人家反對,說是你自己不肯發心,你還說別人錯,這是經上講的。所以他不曉得佛說法的真實義,死在句下,你爲了是事,錯了,他不曉得這是表法的。這個幾句話我們要多念幾遍,要好好的把它記住。底下講:
【若破無明斷煩惱。未見其人也。】
這就是燒身,我執破了,法執破了,那這個人就沒有了,等於燒得幹幹淨淨。我執破了,法執還在,等於燒了一半,燒了一臂,燒了幾個手指,這人還在,還沒有完全燒掉,所以諸位要曉得這個意思。佛法傳到中國來,中國在受戒的時候燃臂香、燃頂,就是取這個意思,叫我們常常想著,我們要破無明,要破煩惱,代表這個意思。如果我們的無明煩惱天天增長,你燒的滿頭香疤都沒用處,你愈燒煩惱愈多。這個意思要懂,懂得佛法裏頭所謂表法的義趣。
【若非如是一指微功。何能超世界衆寶國城妻子耶。】
這是經上講的較量功德,菩薩燃一個指,燃一個指的功德,超越『世界衆寶國城妻子』布施供養的功德。要照這樣說很簡單,我們把十個指頭都燒掉,那我這個功德很大了,燒盡了也沒有功德。人家這是代表斷煩惱的,譬如叁毒煩惱貪瞋癡,全斷了證阿羅漢果,叁種當中斷一種,也是須陀洹之上,這種功德確實「世界衆寶國城妻子」,這個布施供養都不能比。爲什麼?因爲你所得到的福報,是人天有漏的福報;這個成就的是功德,你能夠了生死出叁界,無量無邊功德那怎麼能比!道理是在此地。底下說得很清楚:
【以其破無明故。以大千世界七寶。供養諸佛賢聖之功德。不及持此經一四句偈。】
這個理在此地。
【此經直指自心見性成佛。是諸經王。】
它功德在哪裏?所以你如果是又把這東西執著,能夠受持『此經一四句偈』,功德已經超過大千世界七寶供養諸佛菩薩。好了,那你就天天在念了,這叫受持嗎?不叫!所以今天有許多人誤會,他受持《法華經》、受持《金剛經》,我說你怎麼受持法?我每天受持一遍。每天念一遍就叫受…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