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金銀等的七寶,就是佛法的七聖財。這七聖財是:信、進、戒、慚、愧、聞、舍、定慧。這七種法門,是能成就衆生的善法功德,是衆生成佛的資財,所以叫做七聖財。入于大海,就是入于佛法的大海。因爲佛法是廣大無邊的,而且是有無量的寶藏,譬喻如大海一樣。黑風,就是境界的風。羅刹鬼國,就是妨害道業,足以傷毀法身慧命的惡劣環境。根據這個意義來說,當你發心要求取佛法的七聖財,而入于佛法大海的時侯,可能會有種種障道的因緣的。如果有障道的因緣,使你墮在惡劣的環境中,以致沒有辦法修學佛法,乃至要摧毀你法身慧命的時候,你只要一心稱念觀音聖號,由于菩薩慈悲的神力就可以使你遠離障害,脫出惡劣的環境了。
我們常聽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的。尤其是在家學佛的人,障害更是太多了。好比有個虔誠的在家信徒,當他晚上要去聽經的時侯,往往有人會阻礙說:嗳喲!算了吧!聽什麼經?今天的電影很好看,不看太可惜了,去吧,看電影去吧!在這個時候,如果信念不堅定,就會被他所動搖,隨他去看電影了。而電影都是演那些殺、盜、淫的勾當的。如果你看了電影,而增長貪、嗔、癡的念頭,這豈不是把道心毀了,把法身慧命斷滅了嗎?這豈不是等于被怪風吹到羅刹鬼國,被鬼吃掉一樣嗎?其實,有形相的鬼風,只能吹動你的身體,有形相的羅刹鬼,只能傷害你的生命,其苦只是一生之事,而無形的境界風,卻能吹動你的道心;無形的惡劣環境,卻能毀壞你的法身慧命,使你不能成佛道。其苦是多生多劫的,其贻害之大,實使修道的行者,心寒膽戰!但你不要怕,只要你肯一心一意的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菩薩必定能夠消除你種種的障道因緣,而使你順利地達成修學佛法的目的!
庚二 結示得名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世尊向無盡意菩薩,結束上面所說,觀世音菩薩能救叁災的道理,以指示觀音菩薩得名的因緣,所以科名爲“結示得名”。
“以是因緣”:是因爲觀音菩薩,能以智慧觀察,聽到衆生求救的聲音,就能救度衆生水、火、風叁災的因緣。
“名爲觀世音”:所以他的名號,才叫做觀世音。在無盡意啓問中,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請示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在這裏佛答以“以是因緣,名觀世音”,正是答覆無盡意菩薩所問的話。
己二 能脫四難,分二
庚一 別明脫難,分四
辛一 能脫刑難
上面已經把觀世音菩薩,“能救叁災”的道理解釋好了,下面要解釋觀音菩薩,能解脫衆生四種災難的道理。“能脫四難”下,再分爲二科:一、“別明脫難”,二、“總結神力”。“別明脫難”下,又分爲四科:一、“能脫刑難”,二、“能脫鬼難”,叁、“能脫囚難”、四、“能脫賊難”。茲解釋“能脫刑難”的科文。
若複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若複有人,臨當被害”:這句話是說,如果有人,正在面臨著要被人加害的時候。衆生所作的惡業很多,所招感的惡報也是很多,所以除了水火風的叁災之外,還有刀槍劍戟等等的災難。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句話是說,臨當被害的那個人,是一個平素持念觀音聖號的人。所以在他面臨刑戮災難的時候,就會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以求觀音菩薩的救度。
“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彼”是指要傷害人的惡人。“所執刀杖”是手裏所拿的刀,或者是杖。“尋”是即時的意思。“段段壞”是一節一節的斷壞。“而得解脫”是因爲持刀要害人的人,所持的刀一節一節的斷壞,所以被害的人,就能夠脫離被害的災難了。
如果有人,或者被人陷害,將受國法刑罰之難,或者遭遇怨賊,要殺害你的時候,只要你能夠稱念觀音聖號,對方所拿的刀杖,即時就會一節一節的斷壞,這位稱念聖號的被害者,就能得到解脫。這當然是菩薩威德神通的力量!
齊書記載:有一位孫敬德的人,奉命防守北陲。他是一位虔誠的觀音信者。他曾造觀音聖像,每日禮拜供養。後來被賊人陷害,被判處死刑。他還被關在牢中的時候,忽然來了一位和尚,教他誦普門品千遍,他就照其所言,很虔誠的念了。後來要受刑的時候,斬首官所提的刀,折成叁段,而孫敬德的頭項,卻一點兒也沒有受傷。當時的宰相,知敬德是被陷害的,就啓奏皇上,代爲伸冤,結果孫敬德幸免于死。
上面所解釋的是有形相的刀杖,但是還有一種沒有形相的刀杖。這沒有形相的刀杖,就是人們驕慢,嫉妒的心理。如果被人驕慢淩辱,或者嫉妒仇害的時候,內心的刺激,猶如身受刀杖之苦一樣。但,只要你肯稱念觀音聖號,就能折伏對方驕慢欺淩的心理。從前有一位很虔誠信仰觀音菩薩的老婦人家。他那麼虔誠信仰觀音菩薩,應該要娶得一位很孝順的媳婦才對,可是他偏偏娶得一個既驕傲,又不孝的媳婦。這個不孝的媳婦,對待這位翁姑虐待的態度,連鄰居的人,都看不慣,可是這位仁慈的翁姑,卻處處以慈悲的心行對待媳婦,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有一天鄰居的人,看到那個凶惡媳婦不在,就對這位翁姑說:你的媳婦這樣的虐待你,你怎麼受得了呢?這位翁姑回答說:我的媳婦很孝順我,並沒有對我不好的地方呀!接著又稱贊他媳婦很多好話。那裏知道,那個不孝的娘婦,原來是在房間內,鄰居和翁姑所說的話,他每一句都聽得很清楚。他想:我對待婆婆這麼不好,他還要講我的好話,我實在太對不起他了,于是,發現了天生的良知,變成一個很孝順的媳婦了。這就是這位翁姑,以他的慈悲心,把那個不孝媳婦的驕慢刀杖折斷了。
辛二 能脫鬼難
若叁千大千國士,滿中夜叉、粜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叁千大千國土”:是一佛所教化的世界。這叁千大千國土的算法,是一個須彌山,一對日月。須彌山外有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須彌山的四面是四大部洲,上面是六欲天。這樣的一個日,一個月,一個四大部洲,一個六欲天,是一個“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爲色界初禅天所蓋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爲色界二禅天所蓋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爲色界叁禅天所蓋覆。因爲有小中大叁個千,所以叫做“叁千大千世界”。
“滿中夜又、羅刹”:“滿中”是充滿其中。叁千大千國土之中,充滿著夜叉和羅刹,叫做滿中夜叉、羅刹。“夜叉”是梵語,譯爲“疾捷”,是飛行輕快的惡鬼。“羅刹”也是梵語,譯爲“暴惡”或“非天”,也是食人的惡鬼。
“欲來惱人”:是上面所說的夜叉、羅刹之類,要來惱害人類的意思。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句話是說,那些惡鬼聽到被害的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是諸惡鬼”是那些欲來惱人的夜叉、羅刹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是那些惡鬼,尚且不能用它的惡眼來看你。“況複加害”,是何況能加害于你。
鬼有報得的五種神通,它們的勢力是很大的。如果叁千大千世界都充滿著夜叉、羅刹鬼的話,豈不是變成了很可怕的鬼世界嗎?但不要害怕,縱使真的世界中都充滿著凶惡的鬼,只要你肯一心稱念觀音聖號,那些惡鬼,不但不敢來惱害,而且不敢用它的惡眼來看你呢!
佛祖統記載:梁朝的慧簡禅師,是一位精修戒律的修行人。在荊州廳有別齋叁間,鬼怪很多,普通的人都不敢進去,唯有慧簡禅師能居住。慧簡禅師居住于那叁間別齋的初夜,看到一個人,穿黑衣服而沒有眼睛,從壁中跑出來,倚在門上。慧簡禅師心裏知道是鬼怪出現,就很虔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過了一會,那個鬼怪就入于壁內,隱而不見了。慧簡禅師,一點也不害怕,仍和平常一樣,起來禮佛誦經。第二日的晚間,夢見有人對禅師說,我是從漢朝末年就住在這裏,已經有數百年了,都不容允他人住在這裏,因爲禅師是一位誠實而又戒律清淨的好人,所以特別容許禅師住在這裏的。這則因緣,一方面是說明慧簡禅師戒行所感,一方面也是說明觀音菩薩不思議感應的道理。
在這世界中,鬼神確實很多,只是不容易被我們發見而已。但是除了鬼道的鬼神之外,還有一種無形相的惡鬼。這無形相的惡鬼是什麼呢?就是祟,象征人類不正當不光明的心地。在這道德淪亡的現實世界裏,人們的內心都充滿著奸詐、陰險、毒辣種種黑暗的心理,這和充滿著夜叉羅刹的鬼世界有甚麼差別呢?在這世界裏不是處處充滿著殘忍、鬥爭、殺害的觸目驚心恐怖現象嗎?我們處在這種人鬼混亂的世界裏,時時處處都有被害之可能,真是既苦惱又危險,但我們只要能專心持念觀音菩薩的聖號,那些奸詐、陰險的人,也就不敢用毒辣的手段來加害我們了。
辛叁 能脫囚難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段文是說明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能夠脫離囚系之難。
“設複有人”:是假設再有一類,前生種了囚系之因,今生應該要受囚系業報的人。
“若有罪,若無罪”:或者他是真的違犯國法,而有罪的,叫做“若有罪”。或者他是沒有違犯國法,而是被陷害的,所以叫做“若無罪”。
“杻械枷鎖”:“杻”是手栲,“械”是腳鐐,以木架架于頭部叫做“枷”,以鐵煉系縛身體叫做“鎖”,這些東西都是刑罰的工具。
“檢系其身”:“檢”是檢束,“系”是系縛。以上所說的杻械枷鎖等等刑具,束縛于身體,叫做“檢系其身”。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被杻械枷鎖所囚禁的人,如果能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夠承蒙菩薩的救脫了。
“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被束縛在身上的杻械枷鎖,統通都會斷壞,即時就能得到解脫被囚禁的災難。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淨心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