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間天人衆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于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父見子神力,于是求往見佛。子告其母,父王已堪任發菩提心。
「我等爲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于彼佛所出家修道。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願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 我等隨佛學 如優昙羅 值佛複難是 脫諸難亦難 願聽我出家」
我等爲父已作佛事,謂度化妙莊嚴王之願已滿。請求出家者,夙願既滿,請求出塵。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難值故。」
母即聽許出家。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所以者何。佛難得值。如優昙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阿。諸佛難值時亦難遇。彼時妙莊嚴王。後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菩薩。于法華叁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于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叁昧。欲令一切衆生離諸惡趣故。其王夫人。得諸佛集叁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于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叁匝住一面。」
夫人及二子俱得叁昧者,示叁人善根深厚。
「爾時彼佛爲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璎珞價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加趺坐放大光明。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衆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衆。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授記妙莊嚴王,當來作佛號娑羅樹王。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爲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王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及諸眷屬俱時出家。經八萬四千歲修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稱言二子者,爲其善知識。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大王。汝見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親近恭敬。于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衆生。令住正見。」
佛告妙莊嚴王如是如是,意謂由汝過去世種諸善根,方得遇此善知識。此二子亦已久植善根,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佛。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绀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
妙莊嚴王贊佛相好光明。
「爾時妙莊嚴王贊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于如來前一心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所行安隱快善。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言我以後不複隨自意,行叁毒邪見也。
「佛告大衆。于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殖衆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迦牟尼佛告大衆言,妙莊嚴王者,華德菩薩是。淨德夫人者,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其二子者,藥王藥上二菩薩是。若人知二菩薩名者,以此功德,一切世間天人皆應禮拜。
說是品時,八萬四千人得法眼淨。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法華經》爲佛第一無上之法,非大智大行無以善其始終,故始自文殊菩薩,終至普賢菩薩。以普賢行,入于法界。化無不周曰普,鄰極亞聖曰賢。《法華經》在顯一乘,而普賢行,爲一乘圓因,故有此品。
《華嚴》說別教一乘,《法華》說同教一乘。佛爲直進菩薩,令入佛慧,故說《華嚴》;佛爲回小向大菩薩,令入佛慧,故說《法華》。《華嚴》獨接大菩薩,《法華》則化叁歸一。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衆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衆。共來聽受。唯願世尊。當爲說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來滅後。雲何能得是法華經。」
普賢菩薩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來入此土,乃應身也。普賢菩薩,應身無量無邊,當知佛說《法華經》,音聲亦無量無邊。
普賢菩薩問佛,善男子善女人,于如來滅後,雲何能得是《法華經》?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爲諸佛護念。二者殖衆德本。叁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衆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佛言若成就四法,于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爲諸佛護念。善男子善女人上求佛慧,外蒙諸佛護念。二者內發清淨心植衆德本。叁者入正定聚。邪定聚定入地獄,正定聚者定成佛道,不定聚者于正邪二聚之間不定。此人入正定聚,方能得是《法華經》。四者發救一切衆生心。
諸佛護念及植衆德本,是內因外緣具足。入正定聚則簡非凡夫外道,發救一切衆生心則簡非二乘。如是則能于如來滅後,必得《法華經》。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于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爲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鸠盤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衆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爲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複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于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
此是護人勸發。于後末法五濁惡世中,有受持《法華經》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諸魔鬼神,不能得其便。若人讀誦《法華經》,我乘六牙白象而現其前。若人思惟《法華經》,我複乘六牙白象而現其前,其人若忘失經句,我當教之還令通利。
「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複精進。以見我故。即得叁昧及陀羅尼。名爲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于叁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叁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衆生所見身。現其人前。而爲說法示教利喜。亦複與其陀羅尼。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不爲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
爾時受持《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即得叁昧及陀羅尼。旋陀羅尼見〈分別功德品〉。
若後世五濁惡世中,四衆弟子修習《法華經》,叁七日已,我乘六牙白象現其人前,而爲說法示教利喜。複與其陀羅尼,得是故,非人不能破壞,女人不能惑亂。
「唯願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即于佛前。而說曰 阿檀地途賣反一檀陀婆地二檀陀婆帝叁檀陀鸠舍隸四檀陀修陀隸五修陀隸六修陀羅婆底七佛馱波膻祢八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九薩婆婆沙阿婆多尼十修阿婆多尼十一僧伽婆履叉尼十二僧伽涅伽陀尼十叁阿僧祇十四僧伽波伽地十五帝隸阿惰僧伽兜略盧遮反阿羅帝婆羅帝十六薩婆僧伽叁摩地伽蘭地十七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十八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伽地十九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
普賢菩薩即說陀羅尼。並白佛言,若有得聞是者,當知普賢菩薩神通之力。
「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于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爲諸如來手摩其頭。」
普賢行者,成佛圓因也。故諸如來,手摩其頭。
「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衆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即著七寶冠。于婇女中娛樂快樂。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爲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叁十二相。大菩薩衆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
若但書寫,當生忉利天中;若能受持讀誦解義修行,此人命終時,千佛授手,往生兜率天彌勒菩薩所。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于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此是護法弘經,菩薩以神通力守護《法華經》。
「爾時釋迦牟尼佛贊言。善哉善哉。普賢。汝能護助是經。令多所衆生安樂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深大慈悲。從久遠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願守護是經。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佛贊歎已,並言以神通力,守護受持普賢名者。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贊善哉。當知是人爲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當知是人爲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複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從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羊雞狗。若獵師。若衒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是人不爲叁毒所惱。亦複不爲嫉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法華經》在顯諸法實相。諸法成佛報化二身,實相是佛法身,故受持乃至書寫《法華經》,即爲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親聞此經典。是人即爲供養釋迦牟尼佛,佛所贊歎,手摩其頭,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複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及親近其人。亦不親近諸惡者,例如屠兒乃至衒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福德,不爲叁毒等所惱,少欲知足修普賢行。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轉*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衆中師子法座上。」
佛滅後後五百歲,有受持《法華經》者,此人不久當如釋迦牟尼佛,坐道場,降魔軍,成就無上菩提,轉*輪度衆生。
「普賢。若于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複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于現世得其福報。」
佛稱普賢菩薩,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唯願求無上佛慧,不貪著資生之物。其求無上佛慧之願,終必不虛。亦于現世,即得其福。
「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贊歎之者。當于今世得現果報。若複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癞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踈缺。醜唇平鼻。手缭戾眼目角睐。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
若有供養贊歎持《法華經》者,當于現世即得善果報。若有輕毀之者,當世世無眼。若于受持《法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不實,現世即得白癞病。若有輕笑之者,世世牙齒缺,手腳缭戾,歪曲不正。眼目角睐,斜視也。及諸余惡報。
「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若見受持是經者,應如敬佛。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叁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明聞法得益。佛說是經時,普賢菩薩等,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後記
這是第二次講《法華經》,自民國七十叁年九月二十叁日開始,每學期的星期日,起初講二小時,後因健康不佳,改爲講一小時。拖拖拉拉直到民國七十七年年底,方講圓滿,算來已是四年多了。老牛破車,慚愧慚愧!
四年中記錄者換了若幹位,各人文筆不同,致記錄內容缺乏一貫性。總之,這篇講記,百孔千瘡。謹向讀者說聲抱歉!
釋智谕
《妙法蓮華經講記(智谕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