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P45

  ..续本文上一页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父见子神力,于是求往见佛。子告其母,父王已堪任发菩提心。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愿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  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罗  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  愿听我出家」

  我等为父已作佛事,谓度化妙庄严王之愿已满。请求出家者,夙愿既满,请求出尘。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母即听许出家。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阿。诸佛难值时亦难遇。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住一面。」

  夫人及二子俱得三昧者,示三人善根深厚。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直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加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授记妙庄严王,当来作佛号娑罗树王。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王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及诸眷属俱时出家。经八万四千岁修行,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称言二子者,为其善知识。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佛告妙庄严王如是如是,意谓由汝过去世种诸善根,方得遇此善知识。此二子亦已久植善根,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佛。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

  妙庄严王赞佛相好光明。

  「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言我以后不复随自意,行三毒邪见也。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妙庄严王者,华德菩萨是。净德夫人者,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其二子者,药王药上二菩萨是。若人知二菩萨名者,以此功德,一切世间天人皆应礼拜。

  说是品时,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法华经》为佛第一无上之法,非大智大行无以善其始终,故始自文殊菩萨,终至普贤菩萨。以普贤行,入于法界。化无不周曰普,邻极亚圣曰贤。《法华经》在显一乘,而普贤行,为一乘圆因,故有此品。

  《华严》说别教一乘,《法华》说同教一乘。佛为直进菩萨,令入佛慧,故说《华严》;佛为回小向大菩萨,令入佛慧,故说《法华》。《华严》独接大菩萨,《法华》则化三归一。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唯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

  普贤菩萨自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来入此土,乃应身也。普贤菩萨,应身无量无边,当知佛说《法华经》,音声亦无量无边。

  普贤菩萨问佛,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殖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佛言若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善男子善女人上求佛慧,外蒙诸佛护念。二者内发清净心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邪定聚定入地狱,正定聚者定成佛道,不定聚者于正邪二聚之间不定。此人入正定聚,方能得是《法华经》。四者发救一切众生心。

  诸佛护念及植众德本,是内因外缘具足。入正定聚则简非凡夫外道,发救一切众生心则简非二乘。如是则能于如来灭后,必得《法华经》。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剎。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吉遮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

  此是护人劝发。于后末法五浊恶世中,有受持《法华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诸魔鬼神,不能得其便。若人读诵《法华经》,我乘六牙白象而现其前。若人思惟《法华经》,我复乘六牙白象而现其前,其人若忘失经句,我当教之还令通利。

  「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

  尔时受持《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即得三昧及陀罗尼。旋陀罗尼见〈分别功德品〉。

  若后世五浊恶世中,四众弟子修习《法华经》,三七日已,我乘六牙白象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复与其陀罗尼,得是故,非人不能破坏,女人不能惑乱。

  「唯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即于佛前。而说曰 阿檀地途卖反一檀陀婆地二檀陀婆帝三檀陀鸠舍隶四檀陀修陀隶五修陀隶六修陀罗婆底七佛驮波膻祢八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九萨婆婆沙阿婆多尼十修阿婆多尼十一僧伽婆履叉尼十二僧伽涅伽陀尼十三阿僧祇十四僧伽波伽地十五帝隶阿惰僧伽兜略卢遮反阿罗帝婆罗帝十六萨婆僧伽三摩地伽兰地十七萨婆达磨修波利剎帝十八萨婆萨埵楼驮憍舍略阿伽地十九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

  普贤菩萨即说陀罗尼。并白佛言,若有得闻是者,当知普贤菩萨神通之力。

  「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普贤行者,成佛圆因也。故诸如来,手摩其头。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

  若但书写,当生忉利天中;若能受持读诵解义修行,此人命终时,千佛授手,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此是护法弘经,菩萨以神通力守护《法华经》。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佛赞叹已,并言以神通力,守护受持普贤名者。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从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羊鸡狗。若猎师。若衒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法华经》在显诸法实相。诸法成佛报化二身,实相是佛法身,故受持乃至书写《法华经》,即为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亲闻此经典。是人即为供养释迦牟尼佛,佛所赞叹,手摩其头,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及亲近其人。亦不亲近诸恶者,例如屠儿乃至衒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福德,不为三毒等所恼,少欲知足修普贤行。

  「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

  佛灭后后五百岁,有受持《法华经》者,此人不久当如释迦牟尼佛,坐道场,降魔军,成就无上菩提,转*轮度众生。

  「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着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佛称普贤菩萨,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唯愿求无上佛慧,不贪着资生之物。其求无上佛慧之愿,终必不虚。亦于现世,即得其福。

  「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踈缺。丑唇平鼻。手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

  若有供养赞叹持《法华经》者,当于现世即得善果报。若有轻毁之者,当世世无眼。若于受持《法华经》者,出其过恶,若实不实,现世即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世世牙齿缺,手脚缭戾,歪曲不正。眼目角睐,斜视也。及诸余恶报。

  「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若见受持是经者,应如敬佛。

  「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佛说是经时。普贤等诸菩萨。舍利弗等诸声闻。及诸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

  明闻法得益。佛说是经时,普贤菩萨等,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

  后记      

  这是第二次讲《法华经》,自民国七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开始,每学期的星期日,起初讲二小时,后因健康不佳,改为讲一小时。拖拖拉拉直到民国七十七年年底,方讲圆满,算来已是四年多了。老牛破车,惭愧惭愧!

  四年中记录者换了若干位,各人文笔不同,致记录内容缺乏一贯性。总之,这篇讲记,百孔千疮。谨向读者说声抱歉!

  释智谕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