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任何東西從這一生到第二生中輪回。
如果沒有靈魂去再生,那麼再生是什麼東西呢?這就是彌蘭王請教那先比丘的問題了。
“啊!大王!心靈與物質的結局是答案。”那先回答。
“尊者啊!但是怎樣?它是正如現在這一生一樣,是心靈與物質的結合嗎?”
“啊!大王!不一樣。但是現在心靈與物質的結合,因果性地健全和不健全的意志活動。經由這種業力,一個新的心靈與物質的結合體將要生出來。”
“尊者啊!那麼再生如沒有經過任何東西可以實行嗎?”
“大王!請讓我來解釋:如果一個人以第一盞燈點著第二盞燈,在這個情形之下,第一盞燈會通過另外的一盞嗎?”
“尊者!不會!”
“大王!也是一樣,再生不需輪回也可以這樣實行。”
二十、娑婆:生存的輪子
每一個個體生命的流,在生與死固定的連續上專門地爲人所知的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在生死苦海中生命的流動是循環地漫遊著。”
關于娑婆,佛陀說:
“這個娑婆世界是沒有東西可以作爲可知覺的終止,一種生物最先的開始,受到無明的障礙,被貪欲束縛在漫遊與遭逢上,是不會令人們注意到的。”
這條生命的河流或娑婆的流永遠地流動著。只要它這樣,會受到無明、貪欲與泥濘的水供應。當這二者完全分割的時候,那麼只有生命之流停止流動,那麼再生終止,正如佛陀與羅漢的情形一樣。這條生命的河流最先的開始不能夠確證,當這種生命的力量不是滿載無明與貪欲的時候一個階段不能夠注意到。
再生的循環或是娑婆世界不會自動地終止。所有在娑婆中旋轉的生物也沒有任何的一個點,可以停留而獲得釋放,因爲它沒有臨時的界限。
由于了解娑婆,我們可以得到保證,事實上有一個道德的原則統治著宇宙。由于學習正確地運用這些定律,我們成爲有能力的統治者,並且領導我們個體的命運,藉著一個較高的精神目標而向著一個更確實的目的前進。
如果生命能夠及時的遠離墳墓而向前伸展,它一定能夠正確地從過去到現在伸展。“從子宮到墳墓”有“從墳墓到子宮”的補足;多次的出生不會比一次的出生更爲奇怪。”
佛陀在他的十二緣論的教理中,解釋娑婆或生存的輪子的過程。
二十一、再生的程序:十二緣論
佛陀在十二緣論中清楚地解釋再生怎樣的發生。
十二緣論是生死過程的談話:它不是從原始物質中世界進化的學理。爲著解脫生命中的毛病起見,它講的是再生和受苦的原因。它不去嘗試解脫生命起源的謎。
對各種受到限製的事物的本性,發展一種清楚的洞察以及了解再生怎樣靠著某種的條件,一個人必須首先研究生命循環十二種連續性,正如佛陀在十二緣論中說明的一樣。
無明是生命循環的第一鏈環或原因。對事物的真理無知以及一個人自己真正的無所知就是無明,它遮蔽所有正確的了解。
依附著無明生起各種活動,它包括道德和不道德的言語、文字和行爲。無論是善與惡的行爲,都直接和間接地起源于無明,必須需要地産生他們應有的效果:他們傾向于延長在生命的大海中的漫遊時間。然而善業是從迷惑中解脫出來,嗔恨是需要從生命的疾病中解脫出來。依賴著活動生起重新連接或再生的意識,同時是起初的意識,一個人在入胎時刻中經驗到。
和再生意識同時生起,遇著心靈和物質(識身)從這個心靈與物質的現象,引出六種意識。
因爲有了六識,于是生起觸。觸領導著感情或情感。依著感情生起貪欲,它限製住愛慕,如果物欲是可以希冀的。
愛慕産生流轉,它轉過來限製住將來的出生。
老與病死也是出生後不可避免的後果。這些循環或必要條件,在補償生命的循環上,可以這樣地計算:如果由于一個因,一個果生起,然後如果因停止,果也一定停止。換句話說,當甲生起時,乙也生起;當甲停止時,乙也跟著停止。
十二緣論的反程序將要使物質清新。
有了一個物質的有機體,那就是說,六種意識開始操作,老與死是唯一的可能。這樣的一個有機體必須出生來,它預想著出生。但是出生是過去的業感行爲,是不可避免的後果,它是被貪欲所依附而受到限製。感覺是由于意識和意識的對象相接觸而産生。因此意識的器官不能沒有心靈與身體而存在。心靈起因于再生的意識,它是由于對事物的真實無知。
這個生與死的過程無限地繼續著。一個過程的開始不能決定,因爲當這條生命之河流不能以無明來流動,是不可能的想像一個時間。但是當無明被智慧取代時,或生命之流成爲涅槃時,那麼再生的進行期滿。
二十二、人類的出生環境
根據科學的觀點,我們是父母提供精蟲和卵子的直接産品,但是關于比人類個體更爲重要的心的發展,科學不能夠給予滿意的解釋。
從科學的觀點上,我們絕對是父母所生,正如生命之前有生命,但是關于生命的原生質科學家仍然是一無所知。
從佛教的觀點上,我們是行爲的後果所生,父母僅僅地提供我們基本的物質,正如生物之前有生物,在入胎的時候,是業力限製住最初的意識,它殖下了胚胎,正是這種不可見的業力,從前生中産生,又産生身心的現象來完成叁位一體的人格。
關于生物的出生或入胎的條件,佛陀說:
“在結合中當叁種條件發現的時候,生命的精子可以殖下,如果母親和父親在一起,但是如果不是母親的生育期,以及那個“待生之物”不現前,那麼沒有生命的精子可以殖下;如果母親和父親在一起,同時也是母親的生育期,但是待生之物不現前,那麼沒有生命的精子可殖下;如果母親和父親在一起,並且是母親的生育期,待生之物也現前,那麼由于這叁種條件結合,一個生命的精子殖下了。”
因爲此地一個待生之物的出生,別的地方一個生物必須死亡。一個生物的出生——它嚴格地意識著蘊或者是這條現前的生命心靈與物質的現象的生起——相當于過去生一條生命的死亡——正如(在習慣的稱謂上)在一個地方太陽的升起意義著在第二個地方太陽的落下。這種令人迷惑的陳述由于如幻的生命,正如一個波浪,而不像一條直線那樣的容易使人明白。生與死只是同樣過程的階段。出生前導死亡,換句話說,死亡前導出生。這種生與死不斷的連續,與每一個個體生命之流連接,構成爲人所知的娑婆世界——往返的漫遊。
如果科學能夠最終地成功于從非活動的物質中産生生命,如果嬰兒能夠有一天從試管中生出來,那麼根據業力,這個成就對佛教再生教理完全沒有不同了。這種業力透過生命的元素可以證明,經過自然的生物學程序,在同樣的方法上用人工把它帶在一起。這種活動有機體的産品,可以和神造天地最後吹動空氣的學理相提並論,但是它無論如何不會影響到佛教對生命的解釋。
二十叁、再生的條件:尼夜摩
單是業力不能造成生命。業力只是五種規律或程序或尼夜摩的一種,它在身心的境界中活動,這五種尼夜摩的那一種都幫助一個生命的産生;每一個都是生命的環境,每一個身心的現象能夠被這些全包的過程或尼夜摩解釋,它是他們自己的定律。
一、烏圖尼夜摩:關于身體上的或非身體上的規律。這一種規律包括季節的風、雨等現象。四季無誤的結果,季節變遷的特征和事件,風雨的原因,熱的本性等等。
二、比查尼夜摩:有關身體的機構的程序。這一種規律包括正如精子和種子的現象,怎樣從稻谷中産生?糖的味道怎樣地是從甘蔗或蜂蜜裏面來?某種特別的特性等等。(細胞和遺傳子因,以及雙生子身體上的和科學上的學理,可以歸因于這種規律)。
叁、羯摩尼夜摩:關于行爲和後果的規律。這種自然的定律這樣說,意志的和不是意志的行爲産生相符的善惡後果,正如清水能看到它自己的水面一樣地清楚,因此業力也是一樣,如果給予機會,也會産生它不可避免的後果——不是在賞與罰的形式上,而是在一個固有的關系上。這種因果的結局正如日月的軌道一樣地自然與需要。
四、達磨尼夜摩:關于標准的規律,例如自然的現象在一位菩薩前面發生,他最後一次的降生。自然界的吸引力和其他相同的定律、爲善的理由,諸如此類,可以包括在這一組裏。
五、悉陀尼夜摩:關于心與物的規律。這種規律包括意識的過程、意識的構成、心的力量等等現象。所有關于近代科學上不可解釋的精神現象都包括在這個規律上,例如傳心術、讀心術、回溯的認識力、先知、天眼通、天耳通、思想的判斷等等。
二十四、生死的類型
四生
佛教解釋的四種生命是: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
自然而生的生物一般地是肉眼不可見的,條件是由于他們過去的業力所感,他們自然地出現,沒有經過受胎的階段。鬼、神、梵天等屬于這一類。
死亡的四種類
在佛教內,死亡歸因于四種原因之一:
一、生殖的精力耗盡
正如規則一樣,佛教徒的信仰是這樣的,當在生命時間內,一種十分強烈的思想、意志或欲望,成爲在死亡時的力量,能夠限製住最後的出生。在這個最後的思想時刻,一種特別的潛力出現了。當這種生殖的業,它潛伏的精力耗盡時,這個形成生命力量的物質機能的活動立刻停止,即使在那個特別的世界上,當生命時間結束之前。在這個可憐世界中出生的生物裏,這種情形時常發生,但是它也能夠在其他的世界上發生。
生命時間的期滿在不同的星球上各異。自然的死亡,由于年紀老可以在這個情況之下分爲等級。
叁、死亡由于生殖業力以及生命時間的期滿同時耗盡。
四、一種強烈的業的相反行爲,它不可期待地在生命時期完成以前,阻礙生殖業的流動。突然間的死亡以及小孩子的死亡是由于這個原因。
根據佛學,死亡是由于任何一個存在的個體,精神與物質生命的停止。它之所以這樣是由于活動的消失——例如:精神與物質生命的河流,在生命的時間內,一個思想從第二個思想中通過,以及臨死的思想…
《你相信轉世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