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P18

  ..續本文上一頁以本能寺爲本門法華宗的本山,本隆寺爲本妙法華宗(即八品派)的本山。

  

  當時與妙實並稱,也在京都流布日蓮宗的,尚有一位日印的弟子日靜,他于北朝貞和元年(一叁四五),應足利尊氏之請而入京都,後創本圓寺于鐮倉。

  

  日朝、日祝、日親

  

  身延山守祖堂的第十一世爲日朝,他于出家之後,嘗遊學于南都北嶺,通貫諸宗而回歸日蓮。繼任期間,全力振興祖山,再建堂塔伽藍,整頓山中清規,世呼爲日蓮再

  

  來,又稱爲身延之中興。著有祖書五大部見聞記十七卷、元祖化導記二卷、法華草案鈔十叁卷、一代五時記十八卷等。

  

  日祝與日朗同時,是身延山第六世日薩的弟子,于京都開頂妙寺,晚年住頂源寺。

  

  日祝同時的尚有日親(一四○七──一四八八),這是日蓮之後又一位態度激越而功績輝煌的大師。他十四歲出家,二十一歲入京都,因將軍足利義教頗有信仰法華之意向,日親遂效日蓮的立正安國論而造立正治國論一卷,獻于義教,並且一而再,再而叁地勸說義教。終以其態度偏激,攻擊他宗過盛,引起義教之怒,捕下獄中。獄吏屢施水火之刑,終不能動其初衷,乃至將铛燒紅如火,加其頂上爲冠,因被號爲铛冠上人。坐獄計五百零叁日,嘉吉元年(一四四一),蒙赦出獄後,行化于北陸的出陽及九州一帶,席不暇暖,建立寺院達叁十六座。

  

  日蓮宗發展的結果,門派也紛紛出現。總名爲“勝劣派”及“一致派”。勝劣派下分出顯本法華宗、本門法華宗、法華宗、本妙法華宗、日蓮正宗、本門宗,共計六派;因其日蓮正宗和本門宗,乃系同出于日興一位派祖,故又合稱爲勝劣五派。一致派下分出日蓮宗(單稱)、不受不施派、不受不施講門派,這是一致叁派。

  

  天文法華之亂

  

  由于人才輩出,日蓮宗的勢力日漸高漲,至室町之末,僅在京都一地,即有二十一寺,且其態度激進,致引起了與其他諸宗的爭鬥。

  

  最初是由于教義宗名的爭辯,例如永正年間(一五○四──一五○六),山門(比睿山)的圓信,著破日蓮義,日憲出而與之筆戰,日澄也著日出臺隱記。結果對方便訴之以武力,天文元年(一五叁二)攻燒山科之本願寺。天文五年,又將日蓮宗在京都的二十一寺,全部燒毀。並將日蓮宗徒逐出都外。日蓮宗在京都的勢力,一時陷于絕迹的狀態。此在日本佛教史上,稱爲天文法華之亂。到了天文十一年,又許日蓮宗徒返歸京都。天文十五年,便恢複了十五個寺。這是日蓮宗徒在論爭的措詞方面太過激烈的結果,故在此後,再也不敢輕率破他宗,所以與山門之間,也能和平無事了。

  

  淨土宗的分派

  

  淨土宗自以然阿良忠爲基礎,開出了鎮西流的六派,稱爲京都叁流及關東叁流。

  

  京都叁流,即是(一)叁條的真悟寺,了惠道光成立叁條流。(二)一條的華開院,禮阿然空開創一條流。(叁)宇治木幡的尊勝寺,慈心良空開出木幡流。

  

  關東叁流,即是(一)唱阿性真的藤田流。(二)尊觀良辨的名越流。(叁)寂慧良曉的白旗流。

  

  在此鎮西六流之中,以名越及白旗兩流最盛。

  

  名越流,自尊觀經明心、妙觀,而到聖觀、十聲,傳播于奧羽地方。十聲創磐城的專稱寺,此寺後爲奧州一方之本山。聖觀門下的良榮,在下野大澤山開創圓通寺,成爲大澤流之祖。名越流即以此二寺爲本所,繁榮綿延以迄于今。

  

  白旗流,是以武藏之白旗地方建一十樂寺而得名。自寂慧良曉,經定惠良譽、蓮勝,至了實成阿而出了譽聖冏。聖冏(一叁四一──一四二○)九歲出家。自二十四歲遊學四方,探究諸宗,博學多聞,著述甚豐。內作革新之議,外則破斥異流,大張白旗流之教權。又定宗戒兩脈相傳之儀,即是傳其本宗法脈,亦傳律製的戒脈。其名著有選擇傳弘決疑抄直牒十卷,釋淨土二藏頌義叁十卷,破邪顯正義、觀心要決集各一卷等。

  

  了譽的弟子西譽聖聰(一叁六七──一四四一),九歲出家,先學密教。二十歲會見了譽聖冏之後,始棄密教而入淨土,敷揚師說,力弘宗義,並開增上寺于武藏之貝冢(東京市)。

  

  再說與鎮西流相對的另一派西山流。自證空上人之下,又分出了東山、嵯峨、深草、西谷等四流。東山及嵯峨兩派,法統傳承不久即告中絕,深草及西谷兩派,後世頗爲繁榮。

  

  深草派,是以洛南深草之真宗院的地名而得名,以圓空隆信而發展出來。此派宗義之大成者,則爲圓空門下的顯意。顯意之下又出道意及壽覺。道意開創圓福寺,壽覺住于誓願寺,此後即以此二寺爲本派的中心道場,而迄于今。

  

  西谷派,是以法興淨音創光明寺于洛西之西谷而得名。法興之下出觀性及觀智。觀性繼承光明寺,觀智則住洛東之禅林寺。此後即以此兩寺爲西谷派的發展中心。西谷派的中興人物,則爲

  

  明秀(一四○四──一四八七),這是淨土教中最富于哲學思想的一人,但其宗義則平易近人,頗能迎合民衆的教化。

  

  淨土真宗的分派

  

  此期的真宗,除了本願寺,分有四大派:下野之高田派、京都的佛光寺派、近江國野洲郡木部的錦織寺派、越前的左道派。

  

  高田派以高田之如來堂爲其發展之中心,後改稱專修寺。由真佛,經顯智及專空,而奠定此派的基礎。再曆定尊、空佛、順證、定順、定顯。定顯之子真慧爲第十世,遂將專修寺的寺基移到伊勢的一身田地力,而將此派的弘通,擴展于京畿、北陸等地,故被稱爲高田派的中興之祖。真慧之下,門徒又分裂爲二派:一擁應真,一擁真智,互爭爲高田派的正統。真智即至越前另起專修寺。以之對抗伊勢的專修寺。經過百五十年的嫡庶派系之爭,最後複歸統一,仍似伊勢的專修寺爲中心。

  

  佛光寺派,由空性房了源立基。

  

  錦織寺派,由慈空立其基礎。

  

  另有高田派下,進入越前的一文,由如道而倡真宗的左道,排斥本願寺的覺如爲邪義。此一系統後來出有四派:出雲寺派、誠照寺派、山元派、叁門徒派。

  

  本願寺與蓮如

  

  對以上四派而言,京都大谷的本願寺乃是獨立的,這是留守親鸾影堂,也即

  

  是由親鸾女兒覺信尼的子孫所傳的一派。由其曾孫覺如而將影堂命名爲本願寺。但此派曾有一度沒落,直到蓮如(一四一五──四九九)出世,方見中興。營建本願寺于吉崎之山上,房舍達一二百軒,並將教勢自北陸推展至奧州境內。從他所寫許多的“禦文”之中,可以看出蓮如教化的重點,是在地方的民間。他的宗義平易簡明,深受民衆歡迎。

  

  可是,越前專修寺的門徒,與本願寺門徒之間,也發生了軋轹。越前一派聯合了豐原寺、平泉寺及加賀的白山寺,因爲蓮如成立第二山門而加壓力,卒因加賀地方的守護富樫親政,黨于真慧派的越前專修寺門徒,文明八年(一四七六),率衆來襲吉崎的本願寺,蓮如因此退去。

  

  文明九年,由于近江地方的門徒之請,又在山科地方建立本願寺。前後費時五年,完成莊嚴宏偉的伽藍,視之猶如佛國呈現,較之昔日的本願寺,規模大異…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