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

  佛教年表

  前623年

   佛陀釋迦牟尼誕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屬尼泊爾)藍毗尼園(一說565年。由于南傳與北傳佛教對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歲等史實記載有差異,故1950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會議作出共同的規定。本表采用的是這一規定的年代。

  前594年

   釋迦牟尼出家,時年29歲。

  前588年

   釋迦牟尼于五月月圓日夜在古印度菩提伽耶(今屬印度比哈爾邦)睹明星悟道,明年35歲。

  前578年

   佛陀在鹿野苑(今屬印度貝那勒斯城)弘法,是爲“初轉*輪”,時年45歲。

  前543年

   釋迦牟尼于五月月圓日夜半在古印度拘屍那伽(今屬印度聯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優婆伐檀那林雙菩提樹下涅槃,時年80歲。信徒分其舍利建塔貯之。3個月後,,迦葉在阿阇世王支持下,在王舍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底賴雅)靈鹫山七葉窟內召集500比丘舉行“第一次結集”,以整理佛教經義。該次結集又稱“王舍城結集”、“五百結集”、“靈鹫山結集”等。

   富蘭那長老(跋波)等率領近千名比丘在七葉窟外舉行結集,世稱“大衆部結集”,亦稱“窟外結集”、“大衆部小乘結集”等。是爲部派分裂爲始。

   又傳阿難曾在鐵圍山舉行大乘佛教結集。世稱“鐵圍山大乘結集”,亦稱“大乘結集”。

  約前543年—前43年

   佛陀涅槃後第一個五百年時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稱“小行大隱時期”,又稱“正法時期”。

  前443年

   耶舍長老在古印度毗舍離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穆查發普爾)召集700僧衆舉行“第二次結集”,亦稱“毗舍離結集”、“七百結集”。

   佛滅後100年,大天被耶舍長老等逐出上座部長老僧團,乃另立大衆部。從此原始佛教在組織上出現分裂。

  約前350年

   古印度信徒于加德滿都(今屬尼泊爾)建覆缽形十叁層窣堵波以弘佛。

  約前250年

   目犍連子帝須在古印度孔省王朝阿育王支持下,于華氏城(今屬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召集一千比丘舉行“第叁次結集”,以編纂佛教巴利文“叁藏”。

   印度桑奇大窣堵波(一號窣堵波)建成。

  約前249年

   阿育王赴藍毗尼園、鹿野苑等佛教聖地朝觐,並建柱塔以紀念。

  約前240年

   師子國建睹波羅摩塔以弘佛。

  前3世紀

   阿育王皈依佛教,支持僧侶四出弘法,足迹到師子國(今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敘利亞、埃及、希臘等地。其中末闡提到迦濕彌羅、犍陀羅傳教。

   佛教成爲印度國教,各地陸續建立石刻和石柱,開鑿石窟。

  約前185年

   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補砂密多羅國王以婆羅門爲國師,推行排佛政策,摧毀境內佛塔八百余座,盡殺僧尼,史稱“中印度法難”。

  約前100年

   佛陀《本生經》成書。

   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開鑿。

  前2世紀前後

   佛教從古印度西北的迦濕彌羅等地過蔥嶺向西域各地傳播。

  前25年

   在師子國護法王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支持下,羅希多大上座于阿盧寺召集500僧衆舉行“上座部第四次結集”。又傳迦膩色迦組織的結集爲“第四次結集”。

  前2年(西漢哀帝元壽元年)

   大月氏(今新疆及以西一帶)來華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廬口授《浮屠經》,佛教漸傳入中國。

  前1世紀

   印度建卡爾梨石窟。

  公元16年—公元515年

   佛涅槃後第二個五百年內,大乘佛教弘傳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轉而爲附庸,史稱“小從大主時期”、“大主小從時期”、“像法時期”。

  約62年(東漢明帝永平五年)

   楚王劉英信奉佛教,並與信徒聚會談佛,是爲中國第一個佛教團體。

  約65(東漢明帝永平八年)

   史載明帝劉莊以夢見金神,遣使臣蔡愔等到天竺(今印巴次大陸一帶)求法。

  67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年)

   史傳天竺僧人竺法蘭、迦葉摩騰以白馬馱《四十二章經》、佛像到洛陽,明帝以禮相迎。是爲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漢地之始。

  68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

   在洛陽建成白馬寺,爲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爲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

   竺法蘭、迦葉摩騰繪《千乘萬騎繞塔叁匝圖》、《首楞嚴二十五觀圖》于白馬寺保福院;又繪月氏《佛像》于洛陽南宮清涼臺等地。

  1世紀中後葉

   《薄伽梵歌》、《本生經》等書于古印度大體成形。

   犍陀羅、秣菟羅、阿瑪拉瓦提等地佛教美術盛行。犍陀羅吸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華,創造出各種釋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羅藝術。

   約100年

   古印度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護法,以世友菩薩爲上座,選500阿羅漢于迦濕彌羅城(今屬克什米爾)舉行“第四次結集”。此後改覆缽式佛塔爲樓閣式,刻叁藏于銅鍱以貯。馬鳴、龍樹、提婆等宗教詩人、思想家輩出。阿瑪拉瓦提式樣的美術盛行。

  147年(東漢桓帝建和元年)

   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陽弘佛,後譯出《道行品經》、《首楞嚴經》、《般舟叁昧經》等,大乘佛教理論得以系統傳入中國。

   山西洪洞廣勝寺約于該年興建。

  148年(東漢醒帝建和二年)

   安息國僧人安世高到洛陽弘法,156年譯《人本欲生經》。以後譯出《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阿毗昙五法經》等,小乘佛教理論得以系統傳入中國。

  166年(東漢恒帝延熹九年)

   醒帝在洛陽濯龍宮設華蓋以祠佛像。

  172年(東漢靈帝熹平元年)

   印度僧人竺佛朔在洛陽譯出《般若經》抄本《道行經》一卷。

  181年(東漢靈帝熹平元年)

   安息國居士安玄與漢僧嚴佛調譯《法鏡經》兩卷。

  184—189年(東漢靈帝中平年間)

   笮融于徐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一帶大興佛寺,鑄銅佛、飾金身、設齋會,信徒多達數萬。

   在長江焦山建普濟庵,後改名定慧寺。

  196—220年(東漢獻帝建安年間)

   曹植仿佛教聲律用作詩賦,又製《漁山梵呗》,音調豔逸,被視爲佛教影響中國文學、音樂之象征。

   湖北當陽建玉泉寺。

   陝西扶風建法門寺。

  2世紀前後(東漢晚期)

   江蘇連雲港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約鑿于此時。

   新疆喀什市叁仙洞石窟開始雕鑿。

  222年(叁國吳大帝黃武元年)

   支謙從洛陽到武昌,後到建業,譯《大明度無極經》、《維摩诘經》、《大阿彌陀經》等佛經。

  224年(叁國吳大帝黃武叁年)

   印度僧維祇難和竺律炎在武昌譯《法句經》,此經後由支謙重新校譯。

   約230年(叁國吳大帝黃龍二年)

   蒼梧(今廣西梧州)學者牟子著《牟子》,倡佛、儒、道一致之說。

  241年(叁國吳大帝赤烏四年》

   康居(今伊朗一帶)僧人康僧會由交趾(今越南)入華至建業(今江蘇南京),設茅屋,置佛像,弘法。

   畫家曹不興從康僧會學畫佛像,被譽爲中國的“畫佛之祖”。

  247年(叁國吳大帝赤烏十年)

   康僧會受吳大帝孫權賞識,在建業爲之築建初寺。是爲江南佛寺創立之始。

   康僧會善以《易經》、《詩經》、《老子》融入佛說,譯有《雜譬喻》等經,被視爲第一位兼有佛、道、儒思想的入華譯經師。

  250年(叁國魏齊王嘉年二年)

   古印度僧人昙柯迦羅到達洛陽,譯有《僧祇戒本》,並于白馬寺設戒臺傳戒,肇漢地佛教按戒律出家之始。

   古印度佛學研究中心在那爛陀寺建立。

  260年(叁國魏元帝景元元年)

   僧人朱士行爲訪求《大品般若經》,西行五萬余裏到達于阗,得《放光般若經》梵本。是爲中國僧人西行求法之始。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17窟開始雕鑿。

  265年(叁國吳末帝甘露元年)

   吳末帝孫皓在鎮江建甘露寺。

  266年(西晉武帝泰始二年)

   天竺僧人竺法護在洛陽譯經,以後共譯大、小乘經典150余部,爲晉代譯經者之冠。

  268年(西晉武帝泰始四年)

   湖南長沙建嶽麓山寺。

   陝西西安大興善寺約建于此時。

  282年(西晉武帝太康叁年)

   朱士行在于阗遣弟子法饒等將《放光般若經》等送回洛陽。朱士行晚年在于阗弘法,卒于該地。

  286年(西晉武帝太康七年)

   竺法護譯出《正法華經》10卷。《光贊般若經》10卷。

  3世紀

   印度埃羅拉石窟開鑿。

   斯裏蘭卡摩诃舍那王修建祇陀林佛塔。

   約300年(西晉惠帝永康元年)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開鑿。

   僧人義興在浙江鄞縣天童山結茅弘法。

   僧人帛遠與道士王浮在洛陽辯佛道優劣,王浮辭屈後,僞造《老子化胡經》,繼續攻擊佛教。

  305年(西晉惠帝永興二年)

   帛遠爲秦州刺史張輔殺害。

  310年(西晉懷帝永嘉四年)

   龜茲(今新疆庫車)僧人佛圖澄至洛陽弘法。後來投奔後趙石勒,被尊爲“大和尚”,得以參政。曾以佛教不殺生之情勸石勒。

  317年(前涼永安四年,即東晉元帝建武元年)

   甘肅麥積山文殊、觀音、普賢叁泉旁建佛寺,此地漸爲弘法勝地。

   帛屍梨蜜多羅譯《大孔雀王神咒》等。

  321年(東晉元帝大興四年)

   書聖王羲之生(—379)(一說303—361)

  323年(東晉明帝太甯元年)

   明帝司馬昭擅繪,于宮內樂賢堂畫佛像。

   竺道潛、帛屍梨蜜多羅等僧人南渡,受到東晉君臣與士人禮遇,江南佛風隨之大盛。

  326年(東晉成帝鹹和元年)

   杭州靈隱寺創建。

   雕塑家、畫家戴逵生(—396)。

  330年(東晉成帝鹹康五年)

   杭州下天竺建翻經院,後改名法鏡寺。

  340年(東晉成帝鹹康六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建高座寺。

  344年(東晉康帝建元二年)

   畫家顧恺之生(—405)。

   書法家王獻之生(—386)。

  348年(東晉穆帝永和四年)

  …

《佛教年表--從佛教大年表看佛教發展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釋迦牟尼佛簡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