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P2

  ..續本文上一頁衰亡。”

  八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谛聽,善思念,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持信心、有慚、有愧、多聞、精進、注意周到、多智慧,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又,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于諸比丘中,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九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谛聽,善思念,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修思念意覺(念覺支)、修擇法覺意(擇法覺支)、修精進覺意(精覺支)、修喜悅覺意(喜覺支)、修靜安覺意(輕安覺支)、修叁昧覺意(定覺支)、修舍覺意(舍覺支),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于諸比丘中,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十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谛聽,善思念,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又,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修無常想、修無我想、修不淨想、修邪念危險想、修舍離想、修心清淨想、修涅槃想,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于諸比丘中,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十一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六不退法,且谛聽,善思念,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又,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于公開場合或私下間,均能于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身業: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于公開場合或私下間,均能于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口業,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于公開場合或私下間,均能于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意業,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得公平分配及與持戒者,同梵行者分享從僧伽所獲得之規定淨物,乃至缽中之所有物等,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又,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于公開場合或私下間能與同梵行者修習不斷、不壞、不染、不穢、及導致戒定增長,爲自由人1、智者所稱贊之戒律,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又,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于公開場合或私下間,能與梵行者執持導致涅般之聖見,行其可導致完全滅苦之正見,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六不退法存在于諸比丘中,依此六不退法諄諄相教訓,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十二

  世尊住王舍城靈鹫山,與諸比丘宣說如是之法要。即:“有關此是戒、此是定、此是慧。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

  十叁

  爾時,世尊于王舍城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然,阿難!我等往庵摩羅樹園。”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曰:“唯然,世尊。”于是,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庵摩羅樹園。

  十四

  于此,世尊住庵摩羅樹園之王宮。世尊住庵摩羅樹園之王宮已,向諸比丘宣說如是之法要,即:“有關此是戒、此是定、此是慧。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

  十五

  爾時,世尊于庵摩羅樹園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然,阿難!我等往那爛陀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那爛陀村。于此,世尊住那爛陀之波波利庵婆林。

  十六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之處。詣已,頂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于世尊有如是信心:于過去、未來及現在,于任何之沙門、或婆羅門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智慧)。”

  “舍利弗!汝所說如師子吼,是偉大而勇敢,舍利弗!實然,汝說出喜不自勝之言:“我于世尊如是信心:于過去、未來及現在,于任何之沙門、或婆羅門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舍利弗!汝過去長久之間,如諸阿羅漢、等正覺者。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彼等之心,如:“彼世尊是如是戒,彼世尊是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如是之解脫耶

  ”

  “不然,世尊。”

  “又,舍利弗!未來久長之間,知諸阿羅漢、等正覺者。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彼等之心,如:“彼世尊有如是戒,彼世尊成就如是法、如是行、如是如是之解脫耶

  ”

  “不然,世尊。”

  “又,舍利弗!今我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我心,知:“世尊是如是戒,世尊是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如是之解脫耶

  ”

  “不然,世尊。”

  “于是,舍利弗!汝是不能以汝之心,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心]。然者,舍利弗,今何故,汝所說如師子吼、是偉大而勇敢耶

  汝何故說出喜不自勝之言:“我于世尊如是信心,言:于過去、未來及現在,于任何之沙門、或婆羅門,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智慧)耶

  ”

  十七

  “世尊!我不能了知過去、未來、現在諸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心],我唯知次第之法。世尊!譬喻國王有城市于邊境,城基城壁與城樓,門皆甚堅固,且唯有一門;其處有聰明、多智熟練之守門者,拒絕不認識之陌生人,唯容許認識者進入。當巡回彼城之周圍,不見彼城壁相接處,或有裂開之孔隙,可讓小貓出入,彼如是知任何大生物,欲出入此城市,皆應由此門出入。世尊!我知次第之法亦如是。世尊!我知過去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彼世尊由于舍棄能使智慧證悟羸弱之五蓋--貪、嗔、掉悔、睡眠、疑惑,令心善住于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世尊!我知未來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彼世尊由于舍棄能使慧證悟羸弱之五蓋,令心善住于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世尊!我知現在之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由于舍棄能使智慧證悟羸弱之五蓋,令心善住于四念處,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

  十八

  于此,世尊住那爛陀波波利庵婆林,爲諸比丘宣說種種法要。即:“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無漏等諸漏解脫。”

  十九

  爾時,世尊隨意住那爛陀已。言尊者阿難曰:“然,阿難!我等往赴巴吒厘村。”

  尊者阿難應諸世尊:“唯然,世尊。”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巴吒厘村。

  二十

  爾時,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聞世尊到達巴吒厘村。爾時,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坐已。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白世尊言:“世尊慈愍,懇請世尊到我等村上休息堂。”世尊默然而許可。

  二一

  爾時,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知世尊許可,即從座起,敬禮圍繞世尊,而往休息堂,至已,于休息堂鋪設諸敷具,安置水瓶,並懸挂油燈已,彼等再詣世尊前,詣已,敬禮世尊,卻立一面。立一面之巴吒厘村優婆塞等,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休息堂鋪設諸敷具,安置水瓶,並懸挂油燈已,世尊!今請世尊之適宜時。”

  二二

  爾時,世尊著下衣,持衣缽,與大比丘衆俱,往赴休息堂,至已,洗足進入休息堂,靠近中央柱面東而坐。比丘衆亦洗足入休息堂,靠近西壁,繞世尊面東而坐。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洗足入休息堂,靠近東壁,向世尊面西而坐。

  二叁

  爾時,世尊告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曰.

  “居士等!此是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有五失。何等爲五耶

  居士等!先是犯戒行惡之無戒者,因爲放逸懶惰而陷于窮困,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一失。

  複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惡名遠播。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二失。

  複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無論參加任何社團,如刹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彼皆自覺不安,心意不定。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叁失。

  複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死時惱亂不安。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四失。

  複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身壞死後生于惡生、惡趣、苦趣、地獄。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五失。居士等!此等實犯戒行惡無戒者之五種失。

  二四

  居士等!由戒之修行,此是持戒者之五得,何等爲五耶

  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因爲勤勉精進,獲大財富,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一得。

  複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善名遠播,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二得。

  複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無論參加任何社團,如刹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彼皆有自信力而心志安泰。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叁得。

  複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死時不惱亂,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四得。

  複次,居士等!守成行善之持戒者,身壞死後,生于善處天界。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五得。居士等!此等是守戒,持戒者之五得。”

  二五

  爾時,世尊對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開示法要至于深夜,忠告、鼓勵,使彼等皆大歡喜並使之離去。謂:“居士等!已至深夜,應知時宜。”

  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應諾世尊:“唯然,世尊。”時,世尊,于巴吒厘村之優婆塞等離去後,即入靜室。

  二六

  爾時,摩揭陀大臣須尼陀與禹舍,爲防禦跋耆人[之侵入]。于巴吒厘村築城塞。其時有衆多之天神,于巴…

《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善見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