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P4

  ..續本文上一頁彼等離車人,則令備許多輛之美麗車乘,離車人各乘美麗之車乘,離開毗舍離。彼等離車人或喜濃青者,飾濃青色、著濃青色衣、莊嚴濃青色飾品;或喜黃者,飾黃色、著黃色衣、莊嚴黃色飾品;喜紅色者,飾紅色、著紅色衣、莊嚴紅色飾品;喜白色者,飾白色、著白色衣、莊嚴白色飾品。

  十六

  爾時,遊女庵婆波梨與年青離車人之車輛相擊撞。時,離車人語遊女庵婆波梨言:“庵婆波梨!何故汝與年青離車人之車輛相擊撞耶

  ”

  “貴公子等!我因敬請世尊與大比丘衆俱,至我家供養食。”

  “然,庵婆波梨!與十萬金換讓供養食,”

  “貴公子等!假使以毗舍離之國土4與我,我亦不讓此大供養食。”

  時,彼等離車人振手曰:“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庵婆波梨女獲勝。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庵婆波梨女優勝。”

  彼等離車人詣往庵婆波梨林。

  十七

  世尊見彼離車人從遠而來,見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凡未曾見忉利天

  神之比丘,諸比丘!且觀看此群離車人。諸比丘!注視眺望此群離車人,因此群離車人與忉利天衆無異。”

  十八

  時,彼等離車人,車輛至可通行之處,而步行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彼等離車人,坐一面已,時,世尊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令彼等喜悅。

  時,彼等離車人對世尊所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至爲喜悅而如是白世尊言:“世尊!懇請世尊與大比丘衆俱,慈許明日至我家受供養食。”

  “離車人等!我已許受遊女庵婆波梨,明日之供養食。”

  于時,離車人振手:“嗚呼!我等被一庵婆波梨女獲勝,嗚呼!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庵婆波梨女優勝。”

  時,彼離車人,感激、歡喜世尊之所說,起座,敬禮、右繞世尊而離去。

  十九

  時,遊女庵婆波梨,其夜于自家園,備辦美味之嚼食及啖食,往告世尊:“世尊!供養食已備,請知時宜。”時,世尊著下衣,持衣、缽與大比丘衆俱,往赴庵婆波梨之家園,至已,坐于所設之座。時,遊女庵婆波梨,對于以佛陀爲上首及比丘衆,親手供奉美味之嚼食、啖食,以至辭食滿足爲止。

  世尊食已,于洗手及缽時,遊女庵婆波梨取一低座,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遊女庵婆波梨如是白世尊言:“世尊!我此園林,奉獻以佛陀爲上首之比丘僧。”

  世尊受納此園林。時,世尊爲遊女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令喜悅,起座而去。

  二十

  世尊住彼毗舍離之庵婆波梨林時,如是爲諸比丘宣說法要。即: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二一

  爾時,世尊于庵婆波梨林隨意住已,告尊者阿難曰:“然,阿難!我等往赴竹林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竹林村,至已,世尊住于竹林村。

  二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各自行往毗舍離近處,于朋友、知識或知己之處雨安居。我亦當在此竹林村入雨安居。”

  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而往毗舍離之近處,于朋友、知識或知己之處入雨安居。世尊亦于竹林村入雨安居。

  二叁

  世尊于此入雨安居時,忽患激痛之痢病,幾乎近于絕命。時,世尊注心正念、正知,忍受而無訴苦之言。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若我不告弟子,不教示諸比丘而入滅者,與我不相應。我今依堅強之精進,忍耐此病,以留住彼壽命。”

  爾時,世尊依堅強精進,忍耐此病,以留彼壽命,于是,世尊病愈。

  二四

  爾時,世尊之疾完全痊愈,痊愈已則由住室出,坐于蔭涼處所設之座。時尊者阿難詣近世尊,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曾見世尊于健泰時,及見世尊如何忍受苦。世尊!當我見世尊之病、身體衰弱,我神志昏迷不明法、不辨四方,但唯念:“世尊若任何遺教比丘衆,世尊應不入滅。”以聊慰我心。”

  二五

  “然者,阿難!諸比丘衆向我眺望何耶

  阿難!我所說之法,于內于外悉無區別。阿難!如來所說之法,于弟子是無隱秘、握拳5不教。阿難!若有如是思惟:

  “我引導比丘衆”或“比丘衆依怙于我。”然,阿難!對于比丘衆應何教言。阿難!如來不如是思惟:“我引導比丘衆,”或“比丘衆依恬于我。”然,阿難!如來對于比丘衆以留何教言

  又,阿難!我已老、衰耄矣!我之旅路將盡、年壽將滿,年齡已八十矣。阿難!猶如舊車輛之整修,尚依革紐相助,勉強而行。阿難!如是,想如來之身體亦複如是。阿難!當如來停止一切憶念,而入于滅受想叁昧時,阿難!如來之身體,始爲健全安穩。

  二六

  因此,阿難!以自作洲6,自作歸依,勿歸依他人,以法爲洲,以法爲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阿難!何故以自作洲,自作歸依,不歸依他人;以法爲洲,法爲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耶

  阿難!于此,比丘當以身觀察身,精勤自覺不怠,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貪欲、憂悲,對受……乃至……對心……乃至……對于法觀察法,精勤自覺不怠,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貪欲、憂悲。如是,阿難!當自作洲,自作歸依,勿歸依他人;以法爲洲,法爲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

  阿難!于現在或我滅後,若有人自作洲,自作歸依,不歸依他人;以法爲洲,以法爲歸依,不歸依他人者,阿難!彼等于我比丘衆中,將在最高境地必定樂于修學。”

  第叁 誦品

  一

  爾時,世尊于清晨著下衣,持衣、缽,入毗舍離行乞。于毗舍離行乞已,由行乞歸來,飯食已,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攜持敷具,將往遮波羅廟,爲晝中之休息。”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而持敷具,隨世尊之後而行。

  二

  于是,世尊赴遮波羅廟,至已,坐于敷設之座。尊者阿難,敬禮世尊,卻坐一面,世尊告一面坐之尊者阿難曰:

  “阿難!毗舍離是一可喜悅之處,憂園廟、瞿昙廟、七聚廟、多子廟、婆羅廟、遮波羅廟亦甚喜樂!

  叁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若欲省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然,如來修習四神足已達極頂,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阿難!若欲者,如來之壽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四

  尊者阿難對世尊所明細顯示,未能洞察了解,故未曾對世尊懇請:“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及慈愍此世間。”因其心爲魔所覆蔽。

  五

  世尊如是……乃至……叁度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毗舍離是一可喜悅之處,憂園廟、瞿昙廟、七聚廟、多子廟、婆羅廟、遮婆羅廟亦甚喜樂。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積聚至頂點,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若欲省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然,如來修習四神足已達極頂,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阿難!若欲者,如來之壽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尊者阿難對世尊所明細顯示,未能洞察了解,故未曾對世尊懇請:“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及慈愍此世間。”因其心爲魔所覆蔽。

  六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

  “阿難!汝去,可思時宜。”

  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從座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去于附近樹下坐。

  七

  爾時,惡魔于尊者阿難去後不久,即來世尊之處,至已,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惡魔如是言: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宜般涅槃。世尊!世尊現在應般涅槃之時。又世尊曾如是言:“惡魔!若我比丘聲聞弟子衆,尚未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惡魔!我將不般涅槃。”

  八

  世尊!現在世尊之比丘聲聞弟子衆,皆已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能宣示妙法矣。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若我比丘尼聲聞弟子衆,尚未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我將不般涅槃。”

  然,世尊!現在世尊之比丘尼聲聞弟子衆,皆已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能宣示妙法矣。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若我優婆塞聲聞弟子衆,尚未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我將不般涅槃。”

  然,世尊!現在世尊之優婆塞聲聞弟子衆,皆已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能宣示妙法矣。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我優婆夷聲聞弟子衆,尚未成爲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于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啓、分別、明辨,…

《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善見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