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P9

  ..續本文上一頁雲何理由,轉輪王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公平好法者轉輪王之塔”者,阿難!則可使甚多大衆,內心清淨,彼等于其處既得內心清淨,于身壞命終之後,能生善趣、天界。阿難!因此理由,轉輪王值得造塔。

  阿難!此四種人,是值得爲之造塔。”

  十叁

  于此,尊者阿難入精舍,闩鎖門栓,住立涕泣:“我今還學地,未得無學,而慈愍我之導師,將舍離我而般涅槃。”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曰:“阿難在何處耶

  ”

  “世尊!彼尊者阿難入精舍,闩鎖門栓,住立涕泣:“我今還在學地,未得無學,慈愍我之導師,將舍離我而般涅槃。”

  爾時,世尊告某比丘曰:“比丘!汝以我言往告阿難:“友,阿難!世尊喚汝。”

  彼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彼比丘]即往阿難之處,至已,如是告尊者阿難曰:

  “友!世尊喚汝。”

  尊者阿難應諾彼比丘:“唯然,友!”[尊者阿難]即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十四

  爾時,世尊如是對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難曰:

  “止止,阿難!勿悲、勿恸哭。阿難!我往昔豈非如是告汝乎!諸法皆如此,凡一法之生起,則具破壞分離之必然性,要其不壞、不分離則無是處,近親者、可意者之別離亦複如是。阿難!長久以來,汝依慈愛、利行、安樂、無二之無量身業;愛語、利行、安樂、無二、無量之口業;慈善、利益、安樂、無二、無量之意業近侍如來。阿難!汝當善爲精勤,可速得漏盡。”

  十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于過去世有諸阿羅漢、等正覺者,彼世尊等有殊勝忠誠之侍者,猶如對我之阿難。諸比丘!于未來世諸阿羅漢、等正覺者,彼世尊等有殊勝忠誠之侍者,猶如對我之阿難。

  然,諸比丘!阿難是智慧者,如:“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

  國王之大臣、外道及外道弟子于何時,最適宜觀見如來。”

  十六

  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四者何耶

  諸比丘!若有比丘衆往訪阿難,彼等谒見已,則甚喜悅;若阿難爲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比丘衆則不滿足。

  諸比丘!若比丘尼衆……乃至……優婆塞衆……乃至……優婆夷衆往訪阿難,彼等谒見已則喜悅;若阿難爲之說法,彼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優婆夷衆則不滿足。

  諸比丘!轉輪王亦有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四者何耶

  諸比丘!若刹帝利衆……乃至……婆羅門衆……乃至……居士衆……乃至……沙門衆往訪轉輪王,彼等谒見已,則甚喜悅;若轉輪王爲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諸比丘!轉輪王默然不語時,沙門衆則不滿足。

  如是,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若比丘衆……乃至……比丘尼衆……乃至……優婆塞衆……乃至……優婆夷衆往訪阿難,彼等谒見已,則甚喜悅:若阿難爲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優婆夷衆則不滿足。

  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

  十七

  如是言已,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請世尊不在此小都市、如竹籔荒廢之城市般涅槃。世尊!至其他之大都城,猶如瞻婆城、王舍城、舍衛城、婆只城、僑賞彌城、波羅奈城等,請世尊于此中之一城市般涅槃,于其處有甚多刹帝利之大講堂、婆羅門之大講堂、居士之大講堂、歸依如來之弟子。彼當供養如來之舍利。”

  “阿鄭!勿作如是言。阿難!勿言此是小都市、如竹籔荒廢之城市。

  十八

  阿難!往昔有名爲大善見王,彼是正直好法之轉輪王,具足七寶,征服四邊,安甯人民。阿難!此拘夷那竭,乃大善見王之名爲拘舍婆提王都,其王都東西爲十二由旬,南北爲七由旬。

  阿難!此拘舍婆提王都,甚爲繁榮、富裕、人民甚多、庶民彙集,又有豐裕之食物。阿難!猶如諸天之名爲阿拉加曼陀王城之繁榮、富裕、人民甚多、庶民彙集、又有豐裕之食物。

  阿難!天神甚歡喜此拘舍婆提王都,晝夜充滿十種聲音,猶如象聲、馬聲、兵車聲、大鼓聲、鼓聲、琵琶聲、歌謠聲、跋聲、小铙聲、及第十“食!飲!歌!”

  之聲。

  十九

  阿難!汝往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等曰:“瓦世達等!今夜最後更,如來當般涅槃。瓦世達等!勿後來而後悔:“如來于我等村之土地般涅槃,而我等不能得見如來于最後更!”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阿難則整下衣,持缽、衣,以一比丘爲伴,而往拘夷那竭。

  二十

   爾時,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人,有要務集合于會議堂。于是,尊者阿難往赴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會議堂,至已,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等曰:

   “瓦世達等!如來于今夜最後更當般涅槃。瓦世達等[提早]集來![提早]集 來!勿後來而後悔:“如來于我等村之土地般涅槃,而我等不能得見如來于最後更!”

  二一

  聞尊者阿難如是言已,末羅族等之青年、少女及末羅族之妻子等,皆憂悲苦惱,或有散亂頭發而哭、伸臂而泣、自投身地上如破碎之岩石,展轉于地面:“如來之般涅槃何其速!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耶!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耶!”

  于是,末羅族等之青年、少女及末羅族之妻子等,憂悲苦惱,而往赴末羅族想跋單之沙羅林,阿難之處。

  二二

  于此,阿難如是思惟:

  “我若使拘夷那竭末羅族等一一敬禮世尊,恐怕全部敬禮世尊末完畢則天明矣。我使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每一家分排一團,一團一團地,列見敬禮世尊,而言:“世尊!今末羅族某某及妻子、侍從等,頂禮世尊足。”

  于是,尊者阿難,依此方法,于初更時分,使拘夷那竭末羅族,頂禮世尊完畢。

  二叁

  爾時,名爲須跋之普行者住于拘夷那竭。曾行者須跋聞:“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昙將般涅槃。”

  于是,普行者須跋,作如是思惟:“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普行者處聞言:“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之出現于世,甚是稀有。”然,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昙將般涅槃。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門瞿昙對我說法,使我如法舍疑生信,我當懷思于沙門瞿昙。”

  二四

  爾時,普行者須跋,詣末羅族之恕跋單沙羅林阿難之處,詣已,如是言阿難曰:

  “尊者阿難!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普行者處聞言:“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之出現于世,甚是稀有。”然,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昙將般涅槃。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門瞿昙對我說法,使我如法舍疑生信,我當懷思于沙門瞿昙。尊者阿難!請引我得谒沙門瞿昙。”

  如是言時,尊者阿難告普行者須跋曰:“止止!友須跋!勿煩攪如來,世尊甚爲疲倦。”

  普行者須跋再度……乃至……普行者須跋叁度對尊者阿難作如是言:

  “尊者阿難!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處聞言:“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出現于世,甚是稀有。”然,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昙將般涅槃。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門瞿昙對我說法,使我如法舍疑生信,我當懷思于沙門瞿昙。尊者阿難!請引我得谒沙門瞿昙。”

  尊者阿難叁度如是言普行者須跋曰:“止止!友須跋!勿煩攪如來,世尊甚疲倦。

  二五

  世尊聞普行者須跋與尊者阿難之對談。于是,世尊告阿難曰:

  “止止!阿難!勿阻攔須跋。阿難!且使其谒見如來。須跋所問之事,皆因求知之問,非欲煩攪[我]。隨我答彼所問,彼當速得理解。”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言普行者須跋曰:“友!須跋!請進,世尊已與許可。”

  二六

  爾時,普行者須跋則詣世尊之處。詣已,問訊世尊,互相交換友宜之言後,卻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普行者須跋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彼沙門婆羅門,有僧伽、有弟子,智者而有名聲,爲弟子之師、一教之祖、大衆尊敬者,猶如不蘭迦葉、末伽梨僑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羅、波浮迦旃、 薩若毗那梨弗、尼健子等,依彼等自言,以已智而知耶

  皆不知耶

  對[諸法]或其部分知、部分不知耶

  ”

  “止止!須跋!勿言:彼等以已智而知耶

  皆不知耶

  對[諸法]或其部分知、部分不知耶

  須跋!我爲汝說法,谛聽,善憶念之,我當說。”

  普行者須跋應諾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二七

  “須跋!于任何法、律中,無八支聖道者,其處則無[第一]之沙門果、無[第二]之沙門果、無[無叁]之沙門果、亦無[第四]之沙門果。須跋!于任何法、律中,有八支聖道者,其處則有[第一]之沙門果、有[第二]之沙門果、有[第叁]之沙門果、亦有[第四]之沙門果。外道沙門之言論皆是空幻。然,須跋!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須跋!

  我歲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我出家以來

  已經五一年

  正理正法地

  常作偏遊行

  于此境地外

  則無沙門果

  不但無第二沙門果、第叁沙門果,亦無第四沙門果。外道沙門之言論皆是空幻。然,須跋,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

  二八

  如是言時,普行者須跋白世尊言:

  “世尊之說法,甚優妙哉!世尊之說法,其優妙哉!猶如扶起倒者,現露覆蔽者,對迷者示之以道,如于黑暗處持來油燈,使其眼者得見諸物。世尊以如是種種次第說法。世尊!我今歸依世尊、法及比丘僧伽。我願于世尊之處出家,得受具足戒。”

  “須跋!若爲其他外道者,願于我法、律中出家求受具足戒,應四個月別住。四個月後,諸比丘承諾,則令爲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亦顧慮其性格之差別,由我認許之。”

  二九

  “世尊!若以前曾爲外道者,請求于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時,應別住四個月,四個月後,諸比丘承諾,則令爲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者,我可別住四年,四年後,諸比丘承諾,當爲修行之比丘而受具足。”

  爾時,世尊言阿難曰:“…

《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善見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