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本經▪P2

  ..續本文上一頁丘白世尊曰:

  “世尊!世尊入去不久,我等相互生起言談:“友!如來有大神力、大威力是稀有、未曾有哉!如來實對已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終止輪回、渡一切苦之過去諸佛,能憶念如是種姓、如是名、如是姓、如是壽量、如是雙弟子、如是僧衆之集。而言:“彼世尊等爲如是種姓、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

  行、如是解脫。”或諸神向如來告此義,是故如來對已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終止輪回、渡一切苦之過去諸佛,能憶念如是種姓……[乃至]……如是解脫。”然,世尊!此相互之言談未終了時,則世尊來臨也。”

  十五

  “諸比丘!如來實自善知法界,由于善知法界,是故如來對已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終止輪回、渡一切苦之過去諸佛,能憶念如是之種姓、如是名、如是姓、如是壽量、如是雙弟子、如是僧衆之集會。而言:“彼世尊等爲如是生。彼世尊等爲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或由諸神向如來告此義,是故如來對已般涅槃、斷障害、斷道、終止輪回、渡一切苦之過去諸佛、能憶念如是種姓、如是名、如是姓、如是壽量、如是雙弟子、如是僧衆之集會。而言:“彼世尊等爲如是生。彼世尊等爲如是名、如是姓、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修行、如是解脫。”

  諸比丘!更欲多聞前生系屬之法說耶

  ”

  “世尊!今適是時,善逝!今適是時。凡世尊作更多前生系屬之法說,聞已,諸比丘將受持。”

  “然者,諸比丘!谛聽,善思念之,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曰:“唯然,世尊。”世尊乃曰:

  十六

  “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由今九十一劫以前,出現于世。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刹帝利種姓,出生于刹帝利族;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僑陳若;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壽量是八萬歲;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于波波羅樹下成正覺;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二弟子名謂毗樓、薩尼,爲第一兩賢者;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叁次僧衆之集會:一次僧衆之集會,有六百八十萬之比丘衆,一次僧衆之集會,有十萬比丘衆,一次僧衆之集會,有八萬之比丘衆;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有一名謂無憂之隨侍比丘,爲第一常隨侍者;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父名謂槃頭王,母名謂

  槃頭婆提王妃爲生母;槃頭王之王都名謂槃頭婆提城。

  十七

  諸比丘!于此,毗婆屍菩薩,由兜率天、正念、正知降下而入母胎,此乃[諸佛]之常法。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由兜率天降下而入母胎時,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門、婆羅門、天、人之間,顯現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凡彼等世界之間,幽闇、黑暗之空間,于其處如是大威神力、如大威神力之日、月光所不能達,然彼處亦顯現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而生其處之衆生,彼等以此光明互相識別:“然,實有其他衆生,住于此處。”而一萬世界亦大震搖、大震動也。更有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顯現于世。此是[諸佛]之常法。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入母胎時,四天子爲守護彼而隨行四方:“彼菩薩或菩薩之母,勿令任何人或非人,傷害彼菩薩及菩薩之母。”此乃[諸佛]之常法。

  十八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則自然持戒,而離殺生, 離偷盜,離諸愛欲,離妄語,離飲酒。此乃[諸佛]之常法。

  十九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對于諸男子,心不生愛欲;又菩薩母亦不能被有具染心之男子所踰染。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十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得五欲樂,具備、具足五欲樂而自繞樂之。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一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不生任何疾病,菩薩母安樂而身無疲倦,又在菩薩胎之菩薩,其大小肢體諸根具足無缺。

  猶如清淨殊勝、純粹、八面、細磨、明淨、光耀、具備一切相好之毗琉璃寶珠;具眼者置于手上,善觀察此青色、白色、薄黃色系所穿貫,“此是清淨殊勝、純粹、八面、細磨、明淨、光耀、具備一切相好之毗琉璃寶珠;此以青色、白色、薄黃色系所穿貫。”諸比丘!如是菩薩入母胎時,菩薩母不生任何疾病,菩薩母安樂而身

  體無疲倦;又在母胎之菩薩,其大小肢體諸很具足無缺。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二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之誕生七日後,菩薩母殁而生于兜率天。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叁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其他婦女懷胎,或九月或十月而生産,菩薩母不如是生菩薩,菩薩母懷胎十月而生菩薩。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四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其他婦女或坐或臥而生産,菩薩母不如是生菩薩;菩薩母立而生菩薩。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五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離母胎時,先諸神承受彼,而後諸人承受彼。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六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離母胎時,菩薩不觸地,四天子接承彼,立于母前曰:“王妃!應喜之,禦身所生子是大威力者。”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七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離母胎時,淨潔而出,不爲[胎]水所汙,不爲粘液所汙,不爲血所汙,不爲任何不淨物所汙,是清淨而淨潔。

  諸比丘!猶如于迦屍絹布上,放置摩尼寶珠。摩尼寶珠不染汙迦屍絹布,又迦屍絹布亦不染汙摩尼寶珠。何以故,兩者具清淨也。諸比丘!如是,菩薩出離母胎

  時,淨潔而出,不爲[胎]所汙,不爲粘液所汙,不爲血所汙,不爲任何不淨物所汙,清淨而淨潔也。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八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離母胎時,由虛空出現二流水,一是冷、一是熱;以洗菩薩及母。此乃[諸佛]之常法。

  二九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生則以兩足平穩而立,向北方行七步,于白傘下,觀望十方,而大聲曰:“我是世間之首位者,我是世間之最勝者,我是世間之至尊勝者,此是最後生,無再生也。”此乃[諸佛]之常法。

  叁十

  諸比丘!此[諸佛]之常法:菩薩出母胎時,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門、婆羅門、天、人之間,顯現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凡彼等世界之間、幽闇、黑暗之空,如其處如是大威神力、如是大威神力之日、月光所不能達,然,彼處亦顯現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而生其處之衆生,彼等以此光明互相識別:“然,實有其他衆生,住于此處。”而一萬世界亦大震搖、大震動也。更有勝越諸天威神力之無限殊妙光明顯現于世。此乃[諸佛]之常法。

  叁一

  諸比丘!毗婆屍王子出生時,諸人禀告槃頭王曰:“王!汝子已生,王宜見彼!”諸比丘!槃頭王見毗婆屍王子,見已,令請占相婆羅門而如是言:“請占相!婆羅門諸尊者看王子[相]”;諸比丘!占相婆羅門看毗婆屍王子,看已,如是言槃頭王曰:“王!宜喜哉!大王所生子是大威力者,大王!此王子具叁十二大人相。具此大人之相,有他人所無之二趣。若在家者,則爲奉法之轉輪聖王,平定四邊、安定國土而具備七寶。于彼有此七寶,則: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及第七寶之將軍寶。又彼有千以上之王子,剛勇、雄姿,征服敵軍。彼由此地至大海邊,不用刑杖、不用刀劍、依正法征服而住。又若此王子,不住在家而出家者,于世間則成爲障覆已除之阿羅漢、等正覺者。

  叁二

  大王!此王子具足叁十二大人相””具足大人相有其他所無之二趣””叁十二大人相者何耶

  若在家者,則爲奉法之轉輪聖王,平定四邊、安定國土而具備七寶。于彼有此七寶,則: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及第七寶之將軍寶。又彼有千人以上之王子,剛勇、雄姿,征服敵軍。彼由此地至大海邊,不用刑杖、不用刀劍、依正法征服而住。又若此王子,不住在家而出家者,于此世間,則成爲障覆已除之阿羅漢、等正覺者。

  大王!此王子足安而平;大王!此王子足安而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足蹠有千輻、輪、毂,具足一切輪相;此王子足蹠有千輻、輪、毂,具足一切輪相,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足跟廣長……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手、足指長……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手、足柔軟、嫩幼……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手足指間有網缦……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足踝高……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胫如鹿……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直立不彎腰,兩手得撫膝……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馬陰藏……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如黃金色之金皮膚……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皮膚柔軟,因皮膚柔軟,塵埃不附其身……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于一一毛是一一毛孔生……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身毛逆立,如點眼藥之绀青色、如耳環右繞而生……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肢體端正如梵天……乃至……此是被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七處平滿……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胸部如獅子……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肩間之凹充滿……乃至……此是彼大人之大人相。

  大王!此王子…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緣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