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緣經

  本經相當于北傳漢譯的長阿含卷一叁之大緣方便經(大藏正一),中阿含卷二四之大緣經(大正藏二六),人本欲生經(大正藏一四),大生義經(大正藏五四)。本經之發起因由,是阿難對世尊所說之緣起法,言不很深邃而很容易了知;世尊則宣說,因不覺悟此法,不得出離輪回,是緣之諸支(老死、生、有、取、愛、受、觸、名色、識)等相關關系,更說我執之四種、七識住、八解脫等。一、本經唯舉九支,二、于愛支之下更于求下利、用、欲、著、嫉、守、護之支未連接于愛,順次述由愛之發生,最後說緣于守護而生執杖、執劍、鬥、诤、爭論、惡口、妄語等無量罪惡之法;由此連接至受,換言之,于說緣起支之文中,存有一系列的注釋記述。而于本經異譯之一的人本欲生經,傳說有道安的注釋,于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及其異譯之緣生初勝分法本經,婆沙論,俱舍論等,引用大緣方便經,說緣起爲經,而知後世存在有重經的一系統,本經對于考究十二因緣說是不可忽視的。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拘樓國之劍磨瑟昙,名爲拘樓之市鎮。

  爾時,長老阿難,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長老阿難問世尊言:

  “世尊!希有哉!不可思議哉!此緣起法甚深遠,有深遠相。但如我等觀察,卻甚明顯。”

  “阿難!勿作如是言,阿難!勿作如是言。阿難!此緣起法甚深遠,有深遠相。阿難!因不覺、不徹見此法,此有情類,如絲縷纏結1,如腫物所蔽2,如文叉草、波羅波草[之亂雜],故不得出離惡生、惡趣、地獄之輪回。”

  二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老死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老死耶

  ”應該說:“緣生而有老死。”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生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生耶

  ”應該說:“緣有而有生。”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有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有耶

  ”應該說:“緣取而有有。”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取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取耶

  ”應該說:“緣愛而有取。”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愛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愛耶

  ”應該說:“緣受而有愛。”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受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受耶

  ”應該說:“緣觸而有受。”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觸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觸耶

  ”應該說:“緣名色而有觸。”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名色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名色耶

  ”應該說:“緣識而有名色。”

  阿難!若有人問:“依此緣而有識耶

  ”應該答:“有。”若言:“緣何而有識耶

  ”臺該說:“緣名色而有識。”

  叁

  阿難!如是緣名色而識[生],緣識而名色[生],緣名色而觸[生],緣觸而受[生],緣受而愛[生了,緣愛而取[生],緣取而有[生],緣有而生[生],緣生而老死[生],緣老死而愁、悲、苦、憂、惱[生]。如是有一切苦蘊之集。

  四

  如是既說,“緣生而[有]老死”。阿難!如何緣生而[有]老死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不生時--猶如:于天之天相3、乾闼婆之乾闼婆相、夜叉之夜叉相、物精之物精相、人之人相、四足之四足相、鳥之鳥相、蠍蛇之蠍蛇相--阿難!若諸有情如實不生形狀,即一切之不生時,可施設老死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其有老死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生。

  五

  如是既言,“緣有而有生。”阿難!如何是緣有而有生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不生時--猶如:欲有、色有、無色有--無一切之有時,可施設生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其有生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有。

  六

  如是既言,“緣取而有有。”阿難!如何緣取而有有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取之時””猶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無一切取之時,可施設有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有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取。

  七

  如是既言,“緣愛而有取。”阿難!如何緣愛而有取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愛之時””猶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無一切愛之時,可施設取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取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愛。

  八

  如是既言,“緣受而有愛。”阿難!如何緣受而有愛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受之時--猶如: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無一切受時、可施設愛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愛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取。

  九

  如是,阿難!緣受而愛生,緣愛而求生,緣求而利生,緣利而用生,緣用而欲[貪]生,緣欲而耽著生,緣耽著而悭吝生,緣悭吝而守護生,緣守護而執杖、執劍、鬥、诤、競、爭論、惡口、妄語等,無數罪惡之法生。

  十

  如是既言,“緣守護而執仗、執劍、鬥、诤、競、爭論、惡口、妄語等,無數罪惡之法生。”阿難!如何是緣守護而執杖、執劍、鬥、诤、競、爭論、惡口、妄語等,無數罪惡之法生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守護,即一切之無守護時,由守護之法滅而執杖、執劍、鬥、诤、競、爭論、惡口、妄語等,無數罪惡之法亦生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執杖、執劍、鬥、诤、競、爭論、惡口、妄語等,無數罪惡法生之因,其因緣,其緣[而]稱謂守護。

  十一

  如是既言,“緣悭吝而有守護。”阿難!如何緣悭吝而有守護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守護,即無一切守護之時,由悭吝滅,亦施設守護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守護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悭吝。

  十二

  如是既言,“緣悭吝而有守護。”阿難!如何緣悭吝而有守護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悭吝,即無一切悭吝之時,由悭吝之滅,亦施設守護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悭吝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悭吝。

  十叁

  如是既言,“緣貪著而有悭吝。”阿難!如何緣貪著而有悭吝耶

  此乃應如是 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貪著,即無一切貪著時,由貪著之滅, 亦施設悭吝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悭吝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貪著。

  十四

  如是既言,“緣欲而有貪著。”阿難!如何緣欲而有貪著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欲,即無一切欲時,由欲之滅,亦施設貪著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貪著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欲。

  十五

  如是既言,“緣用而有欲。”阿難!如何緣用而有欲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用,即無一切用時,由用之滅,亦施設欲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欲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用。

  十六

  如是既言,“緣利而有用。”阿難!如何緣利而有用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利,即無一切利時,由利之滅,亦施設用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用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利。

  十七

  如是既言,“緣求而有利上阿難!如何緣求而有利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求,即無一切求時,由求之滅,亦施設利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利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求。

  十八

  如是既言,“緣愛而有求己阿難!如何緣愛而有求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愛--猶如:□R、有愛、非有愛””無一切愛時,由愛之滅,亦施設求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求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愛。

  阿難!有如是二法,依二法之結合,則是受。

  十九

  如是既說,“緣觸而有受。”阿難!如何緣觸而有受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若任何者,于任何處,一切完全無觸,即無一切觸時””猶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由觸之滅,亦施設受耶

  ”

  “世尊!實不然。”

  “是故,阿難!于此,有受之因,其因緣,其集,其緣[而]稱謂觸。

  二十

  如是既言,“緣名色而有觸。”阿難!如何緣名色而有觸耶

  此乃應如是知,阿難!依彼形相,依彼標相,依彼相貌,雖有名身之施設,若無其形相、標相、相貌時,尚于色身,施設名目之觸4 (心觸)耶

  ”

  “世尊!實不然。”

  “阿難!依彼形相,依彼標相,依彼相貌,雖施設色身,若無其形相、標相、相貌時,尚于名身,施設有對觸(身觸)耶

  ”

  “世尊!實不然。”

  “阿難!依彼形相,依彼標相,依彼相貌,雖施設名身及色身,若無其形相、標相、相貌時,尚施設名目之觸及有對觸耶

  ”

  “世尊!實不然。”

  “阿難!依彼形相,依彼標相,依彼相貌,雖施設名色,若無其形相、標相、相…

《大緣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般涅槃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