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沙門果經▪P4

  ..續本文上一頁應行正道、諸星宿應行非道,流星應損落、應有天火、應有地震、天鼓將鳴、應有日月星宿之升沈明暗。如是之果報,應有月蝕……[乃至]……如是之果報,應有日月星宿之升沈明暗。”遠離如是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六十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多雨、應無雨、應有豐收、應無收獲、應來太平、應無恐怖、應有疫病、應有健康。”[並占]記號、計算吉凶數、作詩、順世論爭。遠離如是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六一

  又有其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構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娶、嫁、和睦分裂、貸入、貸出、[以咒術令]開運、遇禍、墮胎、啞口、不能言、[舉手]不下、耳聾、問鏡、問童女、問天神、拜太陽、奉祭大[梵天]、口吐火、奉請吉祥天等。遠離如是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六二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許願、還願、對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無子]、相宅地、對宅地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犧牲、吐藥、下劑、上吐、下瀉、頭痛藥、點耳、洗眼、灌鼻、眼藥、藥油;眼科醫、外科醫、小兒科醫、與根本藥、草藥、瀉藥等。遠離如是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六叁

  大王!此比丘如是戒具足者,無論于何處,由戒之護持故,皆不見怖畏。大王!恰如一灌頂之刹帝利製伏怨敵,無論于何處,皆不見怖畏。比丘而戒具足者,由戒之護持故,無論于何處,皆不見怖畏。具足此聖戒蘊,彼之內心,感受無垢純淨安樂。大王!如是比丘乃戒具足。

  六四

  大王!又比丘如何防護諸根門耶

  大王!茲有比丘以眼見色時,不執取[總]相,不執取別相。彼若放逸不防護,而隨著貧愛、憂悲、過惡、不淨法,即攝禦眼根,防護眼根,令達眼根之防護。以耳聞聲時……乃至……以鼻嗅香……乃至……以舌味味……乃至……以身觸觸……乃至……以意知法時,不執取總相,不執取別相。彼若放送不防護,而隨著貪愛、憂悲、過惡、不淨法,即攝禦意根,以防護意根,令達意根之防護。彼依此聖具足諸恨之攝禦,感受內心無垢純淨之安樂。大王!比丘如是攝護諸根門。

  六五

  大王!又如何比丘具足正念、正智耶

  大王!茲有比丘于進、于退以具王智,于瞻前、于顧後亦具正智。又屈伸手足時、持下衣、上衣及缽時,飲食嘗味時,大小便時,行住坐臥時,覺醒時,語時,默時,皆具正智。大王!比丘如是具足正念、正智。

  六六

  大王!又比丘如何爲滿足耶

  大王!茲有比丘,滿足其護身之衣及其養體之施食,[彼]往何處,唯持此等(衣、缽)而往。大王!猶如有翼之鳥,飛往何處,亦只持其翼而飛。大王!比丘如是滿足其護身之衣及養體之施食,往何處,唯持此等而往。大王!比丘如是滿足。

  六七

  具足此聖戒蘊、聖諸根之防護、聖正念正智、望之滿足,選[住]空閑處、樹下、山嶽、峽谷、岩窟、薮林、露地、冢間、槁堆。彼乞食而歸,食已而結跏趺坐、端身安住,現起深正念。

  六八

  彼對世間,舍棄貪欲、無貪欲心而住,由[離]貪欲令心淨化。舍棄害心及嗔恚,不害心而住,利益慈愍一切生物有類,由[離]害心及嗔恚令心淨化。舍棄惛沈及睡眠,脫離惛沈、睡眠而住,光明想而正念正智,由[離]惛沈、睡眠令心淨化。舍棄掉舉及惡作,心輕而住,內心寂靜,由[離]掉舉、惡作令心淨化。舍棄疑,脫離疑而住,于淨法無有疑,由[離]疑令心淨化。

  六九

  大王!猶如有人,以負債而營事業,其事業繁榮,得還清負債之本金,尚有剩余,得以養妻。其時,彼思惟:“我曾負債以營事業,事業繁榮,得還清負債之本金,尚有剩余,得以養妻。”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十

  大王!猶如有人,爲重病所惱,不喜食物,而消失體力。然,其後,彼脫離其疾病,喜得食物,以恢複體力。其時,彼思惟:“我曾爲重病所惱,不喜食物,而消失體力。然今,我脫離疾病,喜得食物,恢複體力。”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一

  大王!猶如有人,系禁于牢獄,彼其後健全安樂,又不減損彼之財物,得解放此牢獄。其時彼思惟:“我雖嘗系禁于牢獄,但今健全安穩,又不減損我之財物,得解放此牢獄。”而彼喜其所悅樂。

  七二

  複次,大王!猶如有人爲奴隸,不隸屬自己而隸屬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往;然後彼得解放奴隸之境遇,隸屬自己,不隸屬他人,獨立自由,任自己所欲而往。其時,彼思惟:“我曾爲奴隸,不隸屬自己而隸屬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往;今我得解放奴隸之境遇,隸屬自己,不隸屬他人,獨立自由,得任自己所欲而往。”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叁

  複次,大王!猶如有人,財豎富裕,不能踏行曠野之道以求食,于危險[怖畏戰栗]。然後,彼出此曠野,安穩無難,而安達無怖畏之村落。某時,彼思惟:“我爲財豐富裕,不能跨行曠野之道以求食,于危險(怖畏戰栗),然今,我出此曠野,安穩無難,安達無怖畏之村落。”而彼其喜亦悅樂。

  七四

  大王!比丘不舍離 此等之五蓋,以觀自己猶如負債者、如疾病者、如囚獄者、如遇奴隸之境、曠野之路者。大王!然,比丘舍離此等之五蓋,以觀察(自己),猶如無負債、無疾病、出獄、自由、安穩者。

  七五

  觀察自己,舍離彼五蓋者,而生歡喜,生歡喜者而身經安;身經安者而覺樂,覺樂者而心得叁昧。彼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達初禅而住。彼由離生喜樂,以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七六

  大王!猶如浴室之熟練助浴者,或其弟子,撒洗粉于銅盆,注入水滴而混合,洗粉潤濕,由潤濕而溶化,其內外具潤濕而周偏不遺漏。大王!比丘如是由離生喜樂,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離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爲殊勝微妙。

  七七

  大王!更有比丘,以滅尋伺,內心安靜、心爲專一,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達第二禅而住。彼以由定生喜樂,流潤充滿盈溢周偏其身;以由定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七八

  大王!猶如有深池湧出水,于此[水池],無東方之流入[口],無西方之流入[口],無北方之流入[口],無南方之流入[口],兩天神時時與驟雨,而且,由此深池湧流泠水,以泠水充滿盈溢、周偏流潤此深池;無不以泠水普洽此深池。大王!比丘如是以由定生喜樂,充滿盈溢、周偏流潤其身;以由定生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七九

  大王!更有比丘,離喜而住舍,正念正智,以身感受樂。諸聖者言:“以舍而正念樂住”達第叁禅而住。彼無喜樂,充滿盈溢、周偏流潤其身;無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

  八十

  大王!猶如于青蓮池、紅蓮池、白蓮池中,有青蓮、紅蓮、白蓮生于水中、長于水中、浸于水中,吸引水底之營養,由頂上至根,受冷水所充滿、盈溢、周偏之流潤,冷水無不普洽青蓮、紅蓮、白蓮。大王!比丘如是以喜樂,充滿盈溢、周偏流潤其身:以喜樂無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殊勝微妙。

  八一

  大王!更有比丘!舍樂離苦,前所感受之悅、憂具滅,不苦不樂,成爲舍念清淨,達第四禅而住。彼以純淨心,偏滿其身而坐,其純淨之心,無不普洽其全身。

  八二

  大王!猶如有人,從頭至足,被覆白淨之衣而生,其白淨衣,無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比丘以如是純淨之心,偏滿其身而坐!以純淨之心,無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果報,比前者更爲殊勝微妙。

  八叁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恒常活動,而且在安住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于智見。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種所成、父母之所生,飯粥所長養者,是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我之識與此相關連、依此而存在者。”

  八四

  大王!猶如琉璃寶珠,美麗而玉質優異,爲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光耀,清澄無獨,具足一切美相,濃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色,以通此等之[質色],具眼者以此置于手中而善觀察:知“此琉璃寶珠,美麗而玉質優異,爲八面之[結合]體,善磨精製而光耀、清澄無濁、具足一切美相,濃青色、或濃黃色、或赤色、或純白色、或淡黃色,以通此等[之質色]。”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恒常活動,而且在安住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于智見。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飯粥所長養者,是無常、破壞、粉碎、斷絕、壞滅之法。又我之識與此相關連、依此而存在。”大王!此亦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比前者更爲殊勝微妙。

  八五

  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恒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于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而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異其自己之身。

  八六

  大王!猶如有人,由文奢草,取拔其莖,彼思惟:“此是文奢草,此是莖。文奢革與莖是相異。但由文奢草取拔草莖。”大王!猶如有人,由鞘拔取刀,彼思惟:“此是刀,此是鞘。刀與鞘是相異。但刀由鞘拔取也。”大王!猶如有人,蛇由蛇皮蛻出,彼思惟:“此是蛇、此是蛇皮也。蛇與蛇皮是相異。但蛇由蛇皮薄出也。”大王!如是心寂靜、純淨,無煩惱、遠離隨煩惱,柔軟、恒常活動,而且安住在不動之狀態時,比丘之心,傾注于…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摩晝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