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相當于漢譯北傳長阿含卷第二十之阿摩晝經(大正藏一)。今此經與漢譯比較,其中央部,有關于叁學的部份,于本經這些被省略了。然,此部份因爲于前之沙門果經已經詳說。本經之內容,論說四姓中婆羅門與刹帝利之優劣,即佛陀對青年婆羅門阿摩晝,說釋迦族是出自奧迦卡Okkaka王之尊貴武士族,婆羅門是出自彼王之下婢的卑族,以示世間尊重刹帝利的事實。言折伏阿摩晝婆羅門之自慢心,以至使他歸依佛,對自誇四姓首位之婆羅門,爲最有力說法之經。
第一 誦品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與五百大比丘衆俱,遊方拘薩羅國。至拘薩羅國,名爲婆羅門村之伊車能伽羅。如是,世尊住于伊車能伽羅林。爾時,沸伽羅婆羅婆羅門住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谷類豐富之郁伽羅城,此城乃王之領地。拘薩羅國王
波斯匿,賜與淨施之地。
二
沸伽羅婆羅門,如是聞:“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昙,與五百大比丘家俱,遊方拘薩羅國,至伊車能伽羅村,住于伊 車能伽羅林。此尊者瞿昙稱揚如是美名聲:“彼世尊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此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人等事,獨自證悟宣示。 彼說初善、中善、後書、文義具備之教法,明示完全無缺、純淨之梵行。善哉!得見如是阿羅漢。”
叁
爾時,沸伽羅婆羅婆羅門之年青婆羅門弟子阿摩晝,是讀誦者、持咒者,精通叁吠陀、儀軌、語源論、第五之古傳說,通曉文法論、順世論、大人相而無遺漏,于己師之叁吠陀無不精通,得師稱:“我所知道,汝亦知道;汝所知道,我亦知道。”
四
時,沸伽羅婆羅婆羅門,告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言:“阿摩晝!彼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昙,與五百大比丘衆俱,遊方拘薩羅國,至伊車能伽羅村,住于伊車能伽羅林。彼尊者稱揚是美名聲:“彼世尊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乃至……善哉!得見如是阿羅漢。然,阿摩晝!汝往沙門瞿昙之處,當知:彼尊者瞿昙是實揚如是名聲或不然;彼尊者瞿昙有如是、或不如是,我等當由是知尊者瞿昙。”
五
“然者,我如何知彼尊者,實是如是、或不如是耶?”
“阿摩晝!我等神典中所傳之叁十二大人相,俱足此等諸相之大人,唯有二趣而無其他。若在俗,即成爲轉輪王,以征服四海,令國土安穩,身俱七寶,有正法之王。彼有如次之七寶,即:輪寶、家寶、馬寶、摩尼寶、女寶、居士寶、第七主兵[將軍]寶。彼有一千以上之子,皆豪勇而威武,以破滅所有之外敵。彼至大地、大海周邊國境,不用刀杖,以法征服而統治。彼若出家者,于現世當滅除煩惱而成爲應供、等正覺。阿摩晝!我乃神典之授與者,汝是神典之領受者。”
六
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答沸伽羅沙羅:“唯然!尊師!”即從座起,敬禮沸伽羅婆羅,登乘牝馬車,與衆多之青年婆羅門俱,謂伊車能伽羅林。至乘具能通行處,下乘來行人園林。
七
爾時,有衆多比丘于露地經行。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至彼諸比丘之處,告諸比丘曰:“今彼尊者瞿昙,在何處耶
我等來見彼尊者瞿昙。”
八
時,諸比丘如是思惟:“此阿摩晝青年婆羅,爲名門之出身者,著名之婆羅門沸伽羅婆羅之弟子。世尊與如是善男子之對語,當無不適。”彼等告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言:“阿摩晝!彼閉門之僧房,汝寂靜慢行,入玄關,作謦,輕敲門闩,世尊應爲汝開門。”
九
時,阿摩晝青年婆羅門,寂靜慢行至閉門之僧房,入玄關,作謦,輕敲門闩,世尊開門,阿摩晝青年婆羅門,進入[世尊之僧房],其他青年婆羅門亦進來,與世尊問訊,交換友誼之語已,坐于一面。而阿摩晝青年邊走邊與在坐之世尊交換某些言辭,一邊立一邊與在坐之世尊交換某些言辭。
一十
時,世尊告阿摩晝曰:“阿摩晝!汝究竟與師或師之長老婆羅門相會談,亦如今邊行、邊立與在生之我,交換某些言辭否
”
“瞿昙!確實不然。瞿昙!婆羅門互相邊行邊立,或一邊坐一邊臥而對談,始爲適當。然,瞿昙!禿頭之沙門,留下劣卑俗之黑法,我與彼等之對談,亦當如今汝瞿昙之對談。”
十一
“阿摩晝!汝來此處,應有所望求,來訪之目的,當善思念。阿摩晝青年婆羅門,雖缺修養,而有修養我慢心,此乃缺欠修養之外,有何耶
”
十二
時,阿摩晝,被世尊說缺欠修養而忿怒不喜,認爲沙門瞿昙對之有惡意,則攻擊世尊、侮蔑世尊、誹謗世尊,以告世尊曰:“瞿昙!釋迦族者是險惡,瞿昙!釋迦族者是粗暴,瞿昙!釋迦旅者是輕率,瞿昙!釋迦旅者是饒舌。卑俗者又不敬重婆羅門、不尊敬婆羅門、不愛好婆羅門、不敬奉婆羅門、不崇拜婆羅門。瞿昙!此等釋迦族是卑俗者,不尊敬、供養、禮拜婆羅門,是甚不適合。”阿摩晝如是開始則以卑俗語蔑釋迦族。
十叁
“阿摩晝!釋迦有何擊怒汝耶
”
“瞿昙!一時,我師沸伽落婆羅婆羅門,以前有事,往迦毗羅衛城,到釋迦族之集會堂。爾時,衆多釋迦族之諸王與王子,坐于高座,各自指胳肢之戲弄哄笑。必定是在嘲笑我,任何人皆不以座招請我。瞿昙!釋迦族是卑俗者,又不尊重、供養、禮拜婆羅門,是甚不適合。”阿摩晝如是再叁,以卑俗語蔑釋迦族。
十四
“阿摩晝!猶如小鹑,在自己之鳥巢,可爲所欲爲。阿摩晝!迦毗羅衛城是釋迦族之本地。然,阿摩晝之爲此瑣事而憤怒,甚不適當。”
十五
“瞿昙!有刹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此等之四姓。此等四姓之刹帝利、吠舍、首陀羅者,正要奉事婆羅門。然,釋迦族是卑俗者身,又不尊重、供養、禮拜婆羅門,甚是不適合。”阿摩晝如是再叁,以卑俗語蔑釋迦族。
十六
世尊如是思惟:“彼阿摩晝,以甚粗暴之卑語誹辱釋迦族,然,我當以姓氏詢
問之。”時,世尊如是言阿摩晝曰:
“阿摩晝!汝何姓氏耶
”
“瞿昙!我謂康哈耶那。”
“阿摩晝!由汝母父系之古姓氏想,是出自主人之釋迦族,汝是釋迦族之家仆女之子孫。阿摩晝上釋迦族之祖先是甘蔗王。阿摩晝!往昔甘蔗王,欲禅讓王位與其寵妃之王子,則從年長之王子面炬、迦難睹、哈提尼耶、西尼浮羅等四王子,放逐
國外。彼等被擯出國外,則定居于雪山山麓湖岸之大娑迦樹林。彼等恐畏血統之混亂,以偶配自己之姊妹。
阿摩晝!于是,甘蔗王告隨從之諸大臣曰:“今,王子等在何處耶
” “王!今,王子等住于雪山山麓湖岸之大娑迦樹林,恐畏血統之混亂,以偶配自己之姊妹。阿摩晝!其時,甘蔗王歡喜之余而言此曰:“然!真不[愧]爲釋迦王子!
然!真是釋迦最上之王子。”
阿摩晝!從此以後,則稱爲釋迦族。彼等乃釋迦族之祖先。阿摩晝!甘蔗王于低沙有婢女生一黑兒。生來之康哈(黑)舉聲言:“母親!令洗我,令浴我。母親!令脫我不清物。對汝有利益。”阿摩晝!今衆人呼爲惡鬼、惡鬼者,阿摩晝!從此時,衆人則以稱康哈(黑)爲惡鬼。衆人如是言:“此,生來則能說話,生彼康哈是惡鬼。”阿摩晝!從此以後,稱爲康哈耶那族,彼乃康哈耶那族之祖先。阿摩晝!如是沿此逆算者,汝母父系之姓氏,是釋迦族尊貴之子孫,汝是釋迦族婢女之子孫。”
十七
如是言己,彼等青年婆羅門告世尊曰:“尊者瞿昙!勿以苛酷之婢女子孫之語,誹蔑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瞿昙!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生良家,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良家子,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博聞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美言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博學者。然,能與瞿昙兵相問答此事。”
十八
時,世尊告彼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等曰:“青年婆羅門!若汝等想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惡生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非良家子,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非博聞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惡言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無知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不能與沙門瞿昙共相間答此事者,則徐退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汝等應與我兵相問此事。若汝等想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生良家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良家子,阿摩晝青婆羅門是博聞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美語者,阿摩畫青年婆門是博學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能與沙門瞿昙共相問答此事者,則徐退汝等,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應與我共相問答此事。”
十九
“瞿昙!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生良家,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良家子,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博聞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美語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是博學者;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能與沙門瞿昙兵相問答此事,我等可以默然。阿摩晝青年婆羅門,當與瞿昙共相問答此事。”
二十
時,世尊告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曰:“阿摩晝!對汝起有理由之詢問,汝若不願意,亦應明白地解答。若不明了解答,或異答、或默然、或將回避離去者,汝頭即座破裂爲七分。阿摩晝!汝意如何
汝勿聞婆羅門之大長老阿阇梨、又具師等之語耶
康哈耶那族由何處來,康哈耶那族之祖先是何人耶
”
如是詢問,阿摩晝青年婆羅門默然[不能答。]世尊再問,再默然。
時,世尊如是告阿摩晝青年婆羅門曰:“阿摩晝!今應解答,今非汝守默不語之時。阿摩晝!由如來有理由之問至叁次而不解答者,汝頭即座當破裂爲七分。”
二一
爾時,手持金剛杵之帝釋天4,持大赤熱之鐵塊,光亮赫灼,住于阿摩晝青年婆羅門頭上之虛空,[曰:]“由世尊有理由之問至叁次,阿摩晝青年婆羅門若不解答者,其頭即座當破裂爲七分。”世尊及阿摩晝皆見手持金剛杵之帝釋天。阿摩晝
青年婆羅門見此,恐怖而身毛豎立,近靠世尊以求保護,如是告世尊曰:
“尊者瞿昙所說如何,請尊者瞿昙再說。”
“阿摩晝!汝意如何
汝未…
《阿摩晝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