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種德經本經

  相當于漢譯長阿含卷第二二之種德經(大正藏一)。其內容是記述婆羅門之歸佛,以描述婆羅門歸依之心理,甚是意味深長。便啧啧聞佛之名稱,欲阻止想詣佛處之種德

  婆羅門與其他婆羅門之間,有佛與婆羅門之比較論,其次彼至佛之處,彼種德之提出婆羅門之五特色,于順次爲佛所論破,遂認唯戒、定、慧叁學爲最上,由此叁學之說法,

  最後而歸依于佛。而且種德訪佛前後,並于歸佛之後,考慮彼之周圍的蔑視,從自己名譽之失墜,延至切憂其收入之減少。于此窺見佛力之強,響及婆羅門之間。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五百大比丘衆俱,遊行于鴦伽國而至瞻婆城,世尊住于瞻婆之伽伽蓮池畔。

  爾時,種德婆羅門住瞻婆城。此城乃生活豐裕,有豐富之草、木、水、谷物之王領,是由摩揭陀王斯尼耶頻毗婆羅所賜與淨施之地。

  二

  爾時,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如是聞:“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昙,令與五百大比丘衆,俱遊行至瞻婆,住于伽伽蓮池之畔。彼世尊瞿昙,如是美名稱揚:“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世尊乃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人之衆,宣示獨自證悟。世尊宣說初善、中善、後亦善、具足文義完善、清淨之梵行。能見如是之阿羅漢爲幸福。”

  而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成群結隊,由瞻婆出發,詣伽伽蓮池畔。

  叁

  爾時,種德婆羅門爲午睡而登上高樓。種德婆羅門,見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成群結隊,謂彼伽伽蓮池之畔。見已而言侍從曰:

  “侍從者!以何故,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成群結隊,由瞻婆出發,而謂彼伽伽蓮池畔耶

  ”

  “由釋迦族出家之釋子沙門瞿昙,與五百大比丘衆,俱遊行于鴦伽國,而至瞻婆,住于伽伽蓮池之畔。彼世尊瞿昙,有如是之美名稱揚:“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爲見彼瞿昙,此等諸人往詣也。  “侍從者!然者,[汝]往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處,至已,言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等曰。彼種德婆羅門言:“卿等請待,種德婆羅門亦欲往見沙門瞿昙。””

  侍從者應諾種德婆羅門,而往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處,至已,言住瞻婆之婆羅門、居士曰:“種德婆羅門如是言:“卿等請待,種德婆羅門亦欲往見沙門瞿昙。””

  四

  其時,五百婆羅門,因要務,由各國來住瞻婆。彼等婆羅門傳聞:“種德婆羅門亦欲往見沙門瞿昙。”

  時,彼等婆羅門往種德婆羅門處,至已,如是言種德婆羅門曰:

  “尊者種德,欲往見沙門瞿昙,是真實耶

  ”

  “諸卿!我實如是念,我亦欲往見沙門瞿昙。”

  “尊者種德,不應往見沙門瞿昙,尊者種德往見沙門瞿昙甚不適當。若尊者種德往見沙門瞿昙,尊者種德之名聲減少,沙門瞿昙之名聲增揚。尊者種德之名聲減,

  沙門瞿昙之名聲增揚故,因此,尊者種德,不宜往見沙門瞿昙。反而,沙門瞿昙應來見尊者種德。

  五

  因爲尊者種德之母系父系具是正生,血統清淨,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譜無可被責難。尊者種德之母系父系具是正生,血統清淨,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譜無可被責難故,因此,尊者種德,不應往見沙門瞿昙,反而,沙門瞿昙應來見尊者種德。

  尊者種德是有大財寶富者、大富裕者……乃至……尊者種德是讀誦者、持咒者、精通叁吠陀、儀規、語源論、第五之古傳說,悉知語法論、順世論、大人相。

  尊者種德是色美容麗、儀容相好如蓮花,有殊勝之容色、威嚴而無卑劣也。

  尊者種德是有德、修德、修增上德具足。

  尊者種德是善言、善語者,語辭優雅、明了而音聲清晰,令知明確之意義。

  尊者種德是諸師中之師,教授叁百青年婆羅門誦咒文,衆多青年從各國各地期望來尊者種德座前習咒語。

  尊者種德是年長、耆宿者,連經驗豐富老年者。又,沙門瞿昙是年輕之青年出

  家者。

  尊者種德是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毗娑羅所尊敬、敬重、崇拜者。

  尊者種德是婆羅門沸伽羅娑羅所尊敬、敬重、崇拜者。

  尊者種德是生活于豐裕、豐富之草、木、水、谷物之王領,由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毗娑羅所賜與淨施之地。尊者種德是生活于豐裕、豐富之草、木、水、谷物之

  王領,由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毗娑羅所賜與淨施之地故,尊者種德不應往見沙門瞿昙。反而,沙門瞿昙應來見尊者種德。”

  六

  尊者婆羅門如是聞已,如是言彼等婆羅門曰:“卿等!然,聽我言,我往見尊者沙門瞿昙,甚爲至當,彼瞿昙來見我等,甚不至當。

  卿等!沙門瞿昙母系父系實是正生、血統清淨、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譜無可責難。沙門瞿昙母系父系俱是正生、血統清淨、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譜無可責難

  故,因此,尊者瞿昙不應來見我等,反而,我等應往見尊者瞿昙。

  沙門瞿昙是舍離衆多親族之出家者。

  沙門瞿昙,實是舍離藏于地下、及置于地上衆多黃金之出家者。

  沙門瞿昙,實年輕有漆黑頭發,血氣旺盛,年輕之出家者。

  沙門瞿昙,且母、父實不同意,又母、父落淚滿面,而剃除須發,著袈裟衣,離俗家,而入出家之生活。

  沙門瞿昙,確實色美容麗、儀容相好如蓮花,有殊勝之容色、威嚴而無卑劣。

  沙門瞿昙,確實戒具足,有高貴之傳、有善德、成就善德者。

  沙門瞿昙,確實善言、善語者,語辭優雅、明了而音聲清晰,令知明確之意義。

  沙門瞿昙,乃諸師中之師。

  沙門瞿昙,實滅欲、貪,心離動搖。

  沙門瞿昙,實是業論者、行爲論者,彼爲婆羅門所尊信之無過失者。

  沙門瞿昙,實由高貴刹帝利族而出家。

  卿等!沙門瞿昙,實由種族繁、有大財、大富裕而[出家]者。

  卿等!爲與沙門瞿昙晤談,實從外國、外地遙遠而來。

  卿等!實有數千之天人歸依沙門瞿昙。

  卿等!沙門瞿昙實名聲稱揚:“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者、無上士、調禦丈夫、人天師、覺者、世尊。”

  卿等!沙門瞿昙,實具足叁十二大人相。

  卿等!沙門瞿昙,實“善來”之說者,或友善者、禮貌者、愉快和藹者、易了解者、親切仁慈者也。

  卿等!沙門瞿昙,實爲四衆所尊敬、敬重、崇拜。

  卿等!實衆多之人天信仰沙門瞿昙。沙門瞿昙所止住之一切村鎮,非人不惱人間。

  卿等!沙門瞿昙,有僧伽、有群衆、群衆之導師,被稱爲諸教祖中之最上者。

  又,彼沙門、婆羅門以微小之事得稱譽;沙門瞿昙實不如是得名聲。沙門瞿昙以無上明、行之具足得稱譽。

  卿等!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毗婆羅及其諸王子、諸妃、諸侍從、諸大臣實俱歸依沙門瞿昙。

  卿等!沸伽羅婆羅婆羅門及其諸子、諸夫人、諸侍者、諸臣實俱歸依沙門瞿昙。

  卿等!沙門瞿昙實爲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毗婆羅所尊敬、敬重、崇拜。

  卿等!沙門瞿昙,實爲沸伽羅婆羅婆羅門所尊敬、敬重、崇拜。

  卿等!沙門瞿昙,實至瞻婆,住伽伽蓮池畔。凡沙門、婆羅門來至我等之村地者,悉爲我等之客。賓客是我等應尊敬、敬重、崇拜。到達瞻婆,而住瞻婆伽伽蓮池畔之沙門瞿昙是我等之賓客。賓客是我等應尊敬、敬重、崇拜。因此,尊者瞿昙來兄我等甚不至當,我等往見彼尊者瞿昙才爲應當。

  卿等!我實對彼尊者瞿昙,悉知如是之美德。但如是之美德,非能量盡尊者瞿昙之一切。所以者何,彼尊者瞿昙之美德,是不可量知。”

  七

  如是言時,彼等婆羅門,如是言種德婆羅門曰:“尊者種德,實贊歎沙門瞿昙。猶尊者瞿昙,則住離此處百由旬,爲會見彼,有信仰心之諸人,當攜食糧而往。然,我等俱往見沙門瞿昙。”如是種德婆羅門與婆羅門之群衆,俱往伽伽蓮池。

  八

  常通過林中時,種德婆羅門,心起如是念:“我君質問沙門瞿昙,其時,沙門瞿昙告我曰:“婆羅門!其質問不應如是詢問;婆羅門!其質問應如是詢問”者,因此,其座所有之人,當輕蔑我:“此種德婆羅門,是無知、未熟者,彼無適當之能力質問沙門瞿昙。”彼會衆各如是輕蔑我,我名譽則損減。我名譽之減少,我受用亦減少。所以者何

  我等之受用,乃依于我之名譽故。又若沙門瞿昙有質問我,我雖答彼質問,因此,不適彼意。其時,而沙門瞿昙,言我曰:“婆羅門!其質問不應如是答;婆羅門!其質問應如是答。”其座所有之人,當如是蔑我曰:“此種德婆羅門,是無知、未熟者,被雖答沙門瞿昙之質問,不能過其意。”若其會衆各如

  是輕蔑我,我名譽則損減。我名譽之減少,同時我受用亦減少。所以者何

  我等之受用,乃依于我之名譽故。然,已來如是之接近,不見沙門瞿昙,而從沙門瞿昙之處轉回,其會衆則輕蔑我曰:“種德婆羅門,是無知、未熟者,傲慢、恐長而彼不敢見沙門瞿昙,來至如是接近,不見沙門瞿昙,而從沙門瞿昙之處轉回。”若其會衆如是言者,我名譽則損減。我名譽之減少,同時我受用亦減少。所以者何

  我等之受用,乃依于我之名譽故。”

  九

  如是種德婆羅門,詣近世尊之住處,詣已,彼與世尊共相致意,交換感銘之語,而坐一面。瞻婆城之婆羅門、居士,或禮敬世尊而坐一面,或與世尊交換禮儀之致

  意而坐一面,或合掌而坐一面,或告其姓名而坐一面,或默然而坐一面。

  一十

  種德婆羅門坐後尚在深慮:“我君質問沙門瞿昙,其時,沙門瞿昙告我曰:“婆羅門!其質問不應如是問;婆羅門!其質問應如是詢問”者,因此,其座所有之人,如是輕蔑我:“此種德婆羅門,是無知、未熟者,彼無適當之能力質問沙門瞿昙。”彼會衆各如是輕蔑我,我名譽則損減。我名譽之減少,同時我受用亦減少。所以者何

  我等之受用,乃依于我之名譽故。又若沙門瞿昙有質問我,我雖答彼之質問,因…

《種德經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究羅檀頭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