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省自己的業障深重,任何一個學佛者都將會陷入“我慢心”深重的表相現前而自己卻不自知的可憐境地了!
乙、菩薩發廣大心供佛的情形
當一個初發心菩薩經過生逢佛世或者生無佛世,發誠敬心親自用種種飲食之物供養佛僧及勸化他人供佛的階段。這種布施的“習性”,就會“累世磚增”,逢需便施,越施越多,不但能以各種美好飲食供養佛僧,而且進一步發心用自己最珍貴、稀有、難舍的衣飾、寶物發心供佛。
譬如釋迦牟尼佛尚未成佛時,有一世,生逢佛世,投生爲某長者的兒子,這位長者子,因爲宿世已經累積了無數的供佛心,今世見到佛陀,便發大施舍心,用名貴的衣料做成僧衣,供養大音聲佛。佛滅度後,又發大布施心,建築了九十個佛塔,供養佛的舍利,死後,又輾轉投生爲某國的大國王,仍然遇佛出世,更發大施舍心,大施財寶供佛,並以貴重的七寶製成寶蓋,供養師子佛,死後輾轉又投生爲大長者,獲得大富貴的果報,依舊遇佛出世,仍然發大布施心,用種種的上好房舍及珍貴的七寶供養妙因佛(智度論)。一分煩惱末斷的菩薩,能夠做到這種發大施舍心,以種種身外之物,毫不吝惜的供養佛僧,就證明他已經成就外布施供佛的堅固發心。
丙、菩薩燃身供佛的意義
(甲)修行到何種程度才能做到燃身供佛?
前篇談及,當一分菩薩行者經過無量世的布施飲食、財物、妻兒等身外之物,而達到其對六塵的享樂心、貪染心淡薄的程度,進而轉向內省—修持裨定,及不斷地在禅定中熏發出大慈悲心(見後續梵行精進願),才能真正穩當地進入“內布施”—身命施的學習階段。
相對的,一分菩薩進入以“身施”供佛的程度,同樣要經過外布施—要在無量劫中施舍無盡財物供佛(施舍無盡的貪吝心,獲得廣大、明淨的心量),及勸化他人用財物供佛,當其聞佛說法,覺悟法身修證的道理,並親證法身後,才能真正做到行身命施供佛的極致—以法身供佛—燃身供佛的程度。
倘若沒有深究法義,會誤解燃身供佛的意義,是將自己的身體焚燒來供養佛陀!難道佛真的需要我們凡夫將色身燃燒來供養祂嗎?
(乙)燃身供佛出自什麼經典?
燃身供佛的道理,出自法華經卷六的藥王菩薩本事品。如經文說:“……爾時日月淨明德如來(他方世界之佛),爲一切衆生熹見菩薩(藥王菩薩前身)及衆菩薩、諸聲聞衆說法華經,是一切衆生熹見菩薩樂行苦行,于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十歲已,得現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歡喜,即作念言:我得現一切色身叁昧,皆是得聞法華經力,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即時入是叁昧,于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詞曼陀羅華、細末堅黑栴檀,滿虛空中,如雲而下,又雨海此岸柵檀之香,此香六铢,價值娑婆世界,以供養佛。作是供養已,從叁昧起,而自念言:我雖以神力供養于佛,不如以身供養,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檐蔔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香油塗身,于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璎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缯、審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放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一切衆生熹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複生日月淨明德佛淨土中……。”
(丙)燃身供佛的重點意義
由以上經文所述,可以歸納成六個重點:
1.一切衆生熹見菩薩因聞法華經—而啓發苦行之心,即于彼佛在世時,精進經行(修常行叁昧),一心追求佛的定慧;經過一萬二千年,頓證一切平等法身淨心之體(即證無生法忍),而能隨己意樂,從體起用,應緣顯現一切色身度衆,故名證“現一切色身叁昧”。
2.菩薩因感念聞經之力,令其得證“現一切色身叁昧”,故又入叁昧,以神通力在虛空中變化種種香華物品供養佛。
3.菩薩再從叁昧起,領悟以神通力變化外財供養佛,不如用真身(法身)供佛,才能報答法乳之恩的道理。便在一千二百年間,服食種種香物、香油,複用香油塗身(以此表示在修定之間,長年服食種種用香物煮成的香水,來轉化凡夫汙穢、不淨的色身體質爲清淨之身,使得生理、心理俱清淨)。
4.再用香油塗身(清潔外身),于佛前又用最名貴的布,叫做天寶衣,一層一層地纏裹自己的身體,複用香油澆灌在纏裹天寶衣的色身上,刹那之間,用押通力用,放出(叁昧真火),以定火燃燒色身,通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以此表示此菩薩已經破我執、斷身見、滅煩惱、證法空、智光開,在定中顯發平等慈悲心,才能于一刹那間,用悲智之火,燒盡煩惱色身,當下顯現法身真體,而使得悲智光明,偏照無量無邊世界。亦以此警惕衆生不可因看見菩薩證無生法忍後,能運用神通力變化種種物品供佛而執著「外相”神力變化;應該當即反觀“本心”,照見真空佛性,才能體悟菩薩在無相中現有相供佛的寓意)。
5.諸佛見菩薩以法身供佛—與佛同證法身,故而贊歎說:此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又不離大悲不願,才能顯發與諸佛法身相應的真空觀智,燃燒五蘊假相,真正做到以真法供養如來,此爲一切布施法中最爲尊貴,這是用所有的外布施—財物、國城、佛寺……等供養佛的行爲所不能相比的。菩薩用叁昧真火燃身達一千二百年之久,色身燒盡後,以此法供養功德所感,又轉生彼佛淨土中。(以此表示此菩薩經過一千二百年的以叁昧真火燃身,而徹底在悲智光明中,照見法身實相究竟之理,與佛同證法身,又與佛的智業相應,故能在命終之後,用意生身,仍然化身在彼佛淨土中,繼續對彼佛行法供養……。)
(丁)法施最高的價值是什麼?
由上可知,菩薩薩若能做到“以法供養佛”的程度,必須在宿世修行間,經過對衆生行外布施、內布施(身命施)、內外施的過程,及對無量諸佛行外布施(財物供養)及內證法(正見心地法門)的程度,因此在多生累劫中,積集相當的福慧資糧,徹見法身真理,並能達到隨緣顯現一叨色身相度生的證量後,才能真正做到斷法執,用智慧之火,燃燒煩惱色身,而在悲智光明照射中,用真空之身供養如來,成就最上第一尊貴的法施波羅蜜。
並且一個菩薩薩行者要能做到真正的對衆生說法“真淨法施”的程度,也一定要到獲證無生法忍,斷我相、破法執的程度,才能徹底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說法的境界(菩薩如何證無生法忍,後續願中有說明)。凡夫學佛者,往往沒有將修證的次第弄清楚,就誤以爲自己已經見到(法身),已經做到“真淨法施”的程度,實在應該感到慚愧、忏悔了。
(戊)凡夫可不可以燃身供佛?
並且本篇所說燃身供佛的境界,不是現在一般我相、我執深重,不務實修,沒有真空觀智,又沒有大悲願心的凡夫衆生所能用“凡法燒身”做得到的。千萬不可誤解燃身供佛的意義,是將自己的色身焚燒來供養佛。如果凡夫俗子有這種舉動,絕對是“自殺行爲”,來世墮落惡道,定遭“殺身”果報,可不慎哉!
(己)菩薩行身命施—以法供佛的因行基礎是什麼?
淨土中必然具備無量獲證“現一切色身叁昧”的大菩薩行者,自然能往返十方世界,對無盡諸佛做到“以法供養佛”—用叁昧真火燃燒四大假合的包身,在悲智光明遍照中,用真空之身供養諸佛的最高法施境界。
而一個菩薩行者要能達到“以身命布施衆生”及“以法供養佛”的上心布施相的境界,在修學布施波羅蜜的因地曆程中,亦是要融通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相輔相成的過程,才能圓滿實現,乃至最後實現圓滿布施的修證境界。
最後就來分辨菩薩圓滿布施的修證境界是個什麼樣的情形。
《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二、布施圓滿願 (六)菩薩如何進入發心供佛的深入學習次第》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