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時讀誦《普門品》,一定會獲得「菩薩」的「大悲願力」所加被,滿你所願,提攜你今世之中乃至未來世中往「學佛道上前進」。當你達到因「念佛得一心」,此「念佛的『清淨善念』」延續到「日常生活中」,而令你的「日常煩惱減輕,不再「隨逆境而轉」能夠做到「逆來順受」,(不僅念佛時不起雜思妄想而已),這才是「以上經文」所說「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之深意。
(3)經文所說「觀其音聲」有兩種涵意
更須明白,前述經文所說「觀其音聲」,有兩種涵意,一種是「念佛衆生」因一心稱念佛號,到達「專心一意」時能夠「觀照到自己的善念不斷現前」,延續到「日常生活間」善念不斷、惡念消除,只有想到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慈心悲願」去幫助衆生;一種是當「衆生因長期發菩提心念佛至一心不亂」時,必與觀世音菩薩的「成佛悲願力」特別想應,菩薩不僅在你遭遇苦難時爲你「示夢、示警」救拔你的苦難,還會「暗中牽引你」往「正確的學佛路上行進……」。
(4)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的「甚深加持力,牽引力」的另一種意義
由以上所說「念佛者反觀自心的清淨心、純善心念不斷湧現」及「發菩提心」念佛而獲得「菩薩」用「慈心智眼觀照、攝持這位念佛者」「消災解厄」,同時製造善因緣,讓這位念佛者往「學佛道上行進」,更因這位行者讀誦「大乘經典」,如《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智慧啓開,同時「定心念佛」不斷,而從此生起便能踏上求生淨土,到淨土見佛、聞法、「修行、解脫」的道路上,這才是《普門品》所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的「甚深加持力及甚深牽引力」。
(六)是不是一定要發「菩提心」念佛才能與「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相應」呢?
(1)願救衆生脫離苦難本來就是「觀音菩薩」的「悲願力」所使然
然而是否要「發菩提心念佛」才能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相應呢?《普門品》中似乎沒有明說。我們「閱讀」「經文」,只有看到贊歎「稱念聖號」菩薩就會「即時解決你的各種災難的經文」,而願救衆生苦難,這本來就是觀音菩薩的「悲願力」!所以說「念佛者」無論有沒有啓發「菩提心」「稱念觀音聖號」皆能蒙受「菩薩」的「悲願力」「護佑」!(如前所述)。事實上,在《普門品》中早就已經有「啓發菩提心」的深意在其中,只是一般讀誦《普門品》之人忽略而已。而《普門品》中「發菩提心」的經文在那裏?
(2)請注意:《普門品》中「發菩提心」的經文
如經文說:「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曆劫不思識,
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又說:「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又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見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3)觀音菩薩用叁十二種身相普渡衆生
這幾段話,皆是在贊歎「觀音菩薩」的大解脫之果德與「觀音菩薩」所證無上的「菩提悲願」所顯發的「無有盡期,利益衆生的廣大慈悲心,廣大神通力,遍及十方世界中」,依衆生「根器」所感而以不同的「身相」度化衆生,……這就是「觀音菩薩」所證「佛果位上的圓滿菩提心」所顯現的普渡衆生的果德。如經中所說:「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事,其事雲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衆生……。」
這是贊歎「觀音菩薩」的「成佛果地行願」、「成佛果地神通」所顯發的「無盡利生妙用,遍布十方世界海中,以叁十二種應化身應機攝化,無有盡期。但是「觀音菩薩」的「廣大慈悲心」、「廣大神通力、「廣大功德力」、「廣大定慧力」、「廣大悲願力」是如何修成的呢?
(4)認識觀音菩薩最初尚是凡夫時如何學佛修行?
依大乘經典說,觀音菩薩如同每一尊菩薩行者一樣在最初尚爲凡夫衆生學佛時,一點一滴往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念佛定門),般若(出世間的佛法智慧)等六度波羅蜜行進,經過無量劫數的用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念佛)、般若(佛道智慧)六度波羅蜜自利、利他,累積廣大無邊的福德果報,又經常因「發菩提心念佛成就」往生淨土,隨佛修行……,到最後了脫生死,又成就「菩薩果位」,經常到十方世界的許多淨土世界親近諸佛,供養諸佛,到最後成就佛果位上廣大無邊的神通力、悲願力、威德力,能夠在十方世界應機所感變化無數化身,普渡衆生……。
(5)讀誦《普門品》之人只要對「經文中」所說「菩薩所證圓滿菩提心的內容」生起恭敬、贊歎、學習的「善念」就是啓發「一分菩提心」
所以《普門品》中用簡短的「經句」贊歎「觀音菩薩」的大解脫之果德所顯發的無盡利益衆生的大神通、大威神力、大悲願力,令讀誦《普門品》的「初學者」皆能對「觀音菩薩」所證「圓滿菩提心」所顯用的「悲願力」、「神通力」、「功德力」、「加持力」生起恭敬、贊歎、學習的「善念」。只要讀誦《普門品》之人能夠對「經文」贊歎「觀音菩薩」的「圓滿菩提心」、「悲願力」、「神通力」、「功德力」、「定慧力」、「加被力」生起恭敬心、贊歎心、學習心,就是啓發一分「菩提心」!更能在日常生活中隨緣、隨份學觀音菩薩最初爲凡夫學佛時力行「布施」(財施、物施)、「持戒」(持五戒)、忍辱、禅定(以念佛爲定學的入門)、精進、般若(佛道智慧)這六種通往成佛之道的資糧學習起(稱爲六度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達成佛彼岸之意)。如此更能與「觀音菩薩」的「成佛悲願力」相應,因爲「此人」已經進入「發菩提心念佛的」行進中。初學之人如果對布施、持戒、忍辱……等六種學佛修行的方法有興趣,可以進入本站連結的「佛網」-大乘淨土成佛之道」閱讀有關「布施」等六度波羅蜜(菩薩修行次第、大乘淨土成佛之道簡介所述,又「大乘淨土成佛之道」的「網站」中有布施的專書「圓滿布施之道」可閱讀,請參閱。)
(6)奉勸一天讀誦《普門品》至少一部,如果每日讀誦叁部至六部半年之內自然會背《普門品》
當知讀誦《普門品》之人,了解「經意」與不了解「經意」而讀誦《普門品》雖然皆會蒙受「觀音菩薩」悲願力加被,但是如果更能「學習」觀音菩薩最初學佛時啓發菩提心而讀誦《普門品》與念佛,當然會得到「觀音菩薩」特別加被,因爲與「觀音菩薩」「成佛悲願力」特別「相應」之故。但是初學者只要發心一天讀誦叁部至六部《普門品》,久而久之,就會將《普門品》熟背,因緣成熟時,自然會啓發想要理解《普門品》「經義」的意念……,做更深入佛法的學習。「本站」爲了方便初學之人,讀誦《普門品》,特別將《普門品》全文刊載(有注音),並將《普門品》全文白話翻譯,只要初學之人每天在「本站」讀誦一部《普門品》(只要五分鍾至十分鍾),必然蒙受「觀音菩薩」加被,業障消除,善神守護,並將每次誦經功德回向淨土,臨終必然往生淨土,永不退墮!
《解答初學之人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疑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