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行所成就,恒放無量光明,普照法界,利益衆生。當十地菩薩坐在寶蓮華座上……,一切世界,隨即震動……。菩薩便從兩足下、兩膝輪、臍輪中、左右協、兩手中、兩肩上、項背中、面門上、兩眉間、頭頂上……,放出無量智慧光明,成爲熾然光明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廣度有緣衆生。
十地菩薩以其所證的無上智慧,能夠如實了悟諸佛所入的微細智慧、諸佛所入的秘密藏、諸佛所有入劫智慧、諸佛所有入微塵智慧……,乃至一切佛所有廣大無際智慧,此地菩薩皆能契入。又有無量不可思議解脫門、無量叁昧門、無量陀羅尼門、無量神通門……,皆在此地成就。諸佛這種像太陽般普照萬物利濟無窮衆生的秘密法藏,又如大雨普降甘霖,滋潤無窮萬物的光明大法,唯除第十地菩薩,其余一切九地菩薩及所有聲聞、獨覺衆生都不能知、不能攝、不能持……。因十地菩薩能于一念之頃受持諸佛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一念之頃,能夠普遍十方無數世界,演說大法,隨衆生心之所樂,霖甘露法雨,滅除一切衆生惑業塵焰,所以稱此地菩薩爲法雲地。十地菩薩又能以明達的智慧,自在的神通力,隨其心念,令無量世界,互作互現,不可測知……又能依其心念,于一毛孔中,示現一切佛境界、諸佛國土不可思議莊嚴之事……。其智慧光明不異如來,而其身語意業,亦不舍菩薩叁昧……,十地菩薩福慧功德宣說不盡……。
16、綜合菩薩十地修證次第,
綜觀十地菩薩修證次第,乃是圓證諸佛究竟智慧光明的主導力量。初地菩薩爲求無上佛道,以大悲願力廣修身命布施,背離塵境,初入聖者見道之位。二地菩薩具足持戒淨行,滌除塵垢,心地明潔。叁地菩薩忍力成就,超出欲界,步入色界無色界禅定之中,初現出世智慧光芒。四地菩薩一心精進,禅定增上,念慧具足,慧光熾盛。五地菩薩證人平等清淨心,微妙禅定及智慧,爲而回地所難勝。六地菩薩深悟緣生法性空寂真義,得證法性平等不二空理,在不舍大悲願行的情況下,叁解脫門——般若波羅蜜現前,能入滅盡定中,得證明利順忍,至此方便智慧轉更明淨,轉更寂滅。七地菩薩念念出入滅盡定中,雖然心心寂滅,行于實際,但因大願力及方便智慧執持的緣故而不證滅,無生法忍光明已經現前;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羅蜜行,至此有相的加功用行,已經到達極致。雖然了悟十方國土猶如虛空,而仍能以大願力及已修成的殊勝方便智力繼續修持清淨的微妙善行,莊嚴佛土。八地菩薩舍離一切微細的心意識業行,從親證的無生法忍中得到寂滅解脫。諸佛令其自憶度化衆生的大悲本願,爲了完成度生的本願力,應當繼續修學十方諸佛無量甚深廣大的禅定與智慧。于是八地菩薩在諸佛智光護念下,願力增上,剎時以智光明,普現受生,修成無量身智,一切種智現前,報得神通叁昧自在,至此能以無窮約叁昧力用,大放光明,遍照無數無量佛剎微塵世界,度化有緣衆生。九地菩薩從無盡廣大叁昧證境中,具足成就無量善巧方便智慧,作大法師,深知無量法相差別、無量衆生諸行差別。並能于一切時中,隨心所念,以無量四無礙辯才、無量陀羅尼門、教化衆生。十地菩薩得證最後叁昧,蒙受諸佛智水灌頂,契入無量不可思議解脫智慧中。從其周身上下徹放無量光明,在虛空中,形成熾盛光明網。以此無盡不可思議解脫智慧,證入諸佛廣大智海中;于一念間,普遍十方虛空世界,霖甘露法雨,滅除衆生無量熱惱塵焰,具足教化衆生的圓滿光明智慧……。
17、阿彌陀佛經過十地修證境界
菩薩十地的修證次第,不是我們煩惱未斷、福慧淺薄的凡夫俗子所能窺見于萬一的。以上僅略依華嚴經引述菩薩十地的修證情形,目的乃在希望同是修持淨土的蓮友,能對諸佛無量智慧光明的産生有一個概略的認識。阿彌陀佛便是在過去修行期間,經過菩薩一地一地的修證境界,運用無量無邊的修行方式與度生悲願而完成了開發、調柔、廣大、寂滅……智慧心地的功夫,使得光明的智慧像恢廓的大地般地令無邊無際的種子在遼潤的土壤中滋生、發芽、成長、茁壯、繁茂……,成就了最後滋養佛智光明的圓滿功德。
18、諸佛智慧之光圓滿平等
華嚴經中佛不思議法品,又對諸佛的智慧之光圓滿平等的道理,有明確的說明:「一切諸佛,皆悉能放無數光明,其光平等。一一光明,有不可說光明網,以爲眷屬,普照一切諸佛國土……,一切諸佛,皆有無量常妙光明,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色相,以爲嚴好,爲光明藏,出生無量圓滿光明,普照十方,無有障礙……。」又說:「一切諸佛,同一體性,同一法身,境界無盡身,功德無量身,世界無盡身,隨念示現身……。」「一切諸佛,等悟一切如來法,等修一切諸菩薩行,若願若智,清淨平等。」又說:「諸佛所有身相所出一切佛智光明,均是從佛菩薩的無盡行願而産生。就在諸佛從鼻、舌、掌、胸、足……,周身上下所放射出的無量光明中,呈現了佛菩薩無數劫以來所修證的悲願行海及一切法界、虛空界海……。」又說:「諸佛菩薩所放光明,非從十方來,但由佛菩薩往昔無盡叁昧善根力量而生……。」大般涅槃經又說:「當佛無量功德圓滿成就時,便稱爲大涅槃現前境界。」
19、諸佛身光亦圓滿、平等
由此可知,諸佛的智光、身光都是圓滿、平等的。諸佛利濟衆生的無量身光、智光,必是隨著與其有緣的衆生,適時的需求,而應機示導隨緣顯化的,故而有諸佛應機化衆(應化身佛),其迹影現佛國世界,産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遠或近的智光、身光度化差別。如釋迦牟尼佛的周身圓光,在地球世間應機所感,衆生只見佛常光「一丈」相,而彌勒佛環繞在其周身的「常光」,應機所感,則有十裏之廣(智論卷八)。無量壽經卷上又記述:「又有的佛身光應機所感,可照射七尺,有的佛常光可照耀叁四十裏,或數百裏、數千裏,輾轉增上,乃至照射一佛世界……。阿彌陀佛的周身常光,應衆生淨緣所感,凡是在無量無邊的佛國世界中與彌陀有緣的善根衆生,都能夠蒙受彌陀身光的照射。」
爲什麼諸佛身光照射的程度有遠有近?關于此點,智論文解釋說:「諸佛光明,由佛心力而發,通照十方,沒有消滅的時候。」
又說:「每一尊佛的身體四周都有一圈圓光顯現,當佛不特別入無量叁昧時,恒由心力放射常光(身光)。」
又說:「一切諸佛常光無量,常照十方世界,釋迦牟尼佛神通、身光無量,亦應十方世界有緣衆生之機所感,或現常光一丈相、或現常光百丈、千丈、萬丈、億丈,乃至遍照叁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佛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身光之所以在五濁惡世,顯現一丈光明,那是因爲娑婆衆生『少德少智』、『薄福鈍根』的緣故,雙目之業不堪受光盛之明。倘若衆生『利根福重』,佛必應機所感,顯現無量身光,適時度化其緣。事實上,諸佛在初生時,成佛時,初轉*輪時,皆放無量光明,遍滿十方世界,只是衆生『福慧淺薄』,不見佛光明。」
准此得知,並不是諸佛的身光、智光有大有小,而是諸佛的身智光明,勢必隨著修行者(念佛者)慧根顯發的深淺差異,而導致蒙受佛身光明的加被對個人形成不同照射、化導的因緣與程度。
20、彌陀是十方諸佛智慧圓滿成就的代表者
諸佛的悲智本願在學佛修行之初,因個人學習的環境,接近的善知識及發心度生因緣的差異……,容或有各種偏勝、偏執之點,但是到了最後證圓滿佛果時,依華嚴經說,每一尊佛一定是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禦丈夫、無上士、如來、天人師、佛、世尊十號究竟具足,悲智平等,願力圓滿,同一體性,同一法身。阿彌陀佛便是與諸佛同在發心、修證諸佛無量智光的本願修行中,先發大願——誓願到最後成佛時,一定要具足成就諸佛的究竟智慧光明,于是在逐漸認識諸佛悲智平等的領悟間,深入去學習無量智光産生的正確道理及方法,而完成了修證佛智光明的本願功德。因而代表十方諸佛成爲無量智慧光明的圓滿成就者。令與彌陀有緣衆生,都能夠在阿彌陀佛無量悲願的超感能力啓動下,得到佛力的護念與加持。
我們如果對阿彌陀佛無量光明證量的産生,能夠從圓滿修證諸佛平等悲智的立場上來做一種基礎理性的探討,從菩薩十地波羅蜜的證境下,來認識阿彌陀佛究竟智光、身光的形成面,了解阿彌陀佛無窮大悲行願的根源處。那麼我們對于阿彌陀佛圓滿智光、身光的呈現,便能夠有一個基本概略的體認。當我們對于佛智圓滿的修證有著理智的信仰,不流于迷信、偏解的色彩,那麼在衆生執持彌陀聖號時,一定能夠對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的接引力道産生無比的信心,對彌陀大悲本願的超感能量,毫無疑異。
我們都是與彌陀宿有法緣的衆生,在充滿對阿彌陀佛的無盡悲願的景仰、敬信中,願隨彌陀踏上未來修證諸佛光明本願的修行道路。讓我們在稱頌彌陀佛智光明的本願功德圓滿證量下,共同爲弘揚彌陀淨土法門,大乘淨土法門而努力。讓衆生在贊揚阿彌陀佛無量智光的接引下,踏出這個黑暗的娑婆苦海,朝向西方清淨的佛國世界前進吧!
十叁、壽命無量願
(一)釋迦牟尼佛修成壽命自在的因緣
1、從釋迦牟尼佛的壽命問題引入對彌陀壽命無量的了解
法藏比丘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壽命有限量,可以用數字譬喻計算出來的話,那麼我就不能成就佛道。」
這個願將分爲五個重點來做說明:
一、釋迦牟尼佛修成壽命自在的因緣。
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世界。
叁、阿彌陀佛修成無量壽命的因緣。
四、無量壽命轉變的因緣。
五、彌勒淨土形成及轉變與彌陀淨土之不同點。
據印度史實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應化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度化因緣,僅有八十年,相當短促,與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無量壽命的利生因緣,形成極其明顯的長、短壽命對比。若不深入經藏去探究諸佛應化壽命長短的問題,難免不對諸…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