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下冊▪P27

  ..續本文上一頁佛形成或長或短的壽命因緣産生諸多疑問!甚至因釋迦牟尼佛現世應化壽命短促,而視佛身如凡夫。學佛者以世間思惟,思惟出世修證的佛法,怎能見到諸佛形成長短壽命,應化自在的因緣呢!?筆者以爲要了解諸佛形成長短壽命的因緣,如果首先能夠對我們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爲何應化娑婆世界壽命短促的因緣,及釋迦佛陀淨土世界度化的因由有個概略的了解,進一步再來探究本願的主題——阿彌陀佛修成無量壽命的因緣,便能夠對諸佛形成法身或化身壽命長短的原由,有個基本通盤的認識。

  2、佛有二種身

  涅槃經說:「諸佛有二種身:一是生身,一是法身。什麼是生身?即隨衆生因緣方便應化之身。應化之身可以說有生老病死、長壽、短壽因緣……。什麼是法身?法身即是在修行的過程中,永斷一切生老病苦……,永斷因善惡業果所形成的無常轉變的長壽、短壽因緣,不論佛出世度衆生或不出世度衆生,法身清淨寂然,非常非無常。」

  3、菩薩修成長壽的因緣

  關于諸佛法身智慧的圓滿形成,筆者已于(十二)光明無量願中略爲引述,現在就菩薩如何修成長壽因緣來做解說。涅槃經說:「一個大菩薩修行者,已于無量劫中,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護念一切衆生,教導衆生力行五戒十善,成就不殺生法。又發大願進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一切諸趣,拔濟惡道之中一切苦惱衆生,使無量衆生應超生者,得到超生,應涅槃者,得證涅槃……。一個發大心、行大願的大道心菩薩,早已在廣遠的度生道上成就不殺生法,獲得福慧無邊,長壽自在,生天受樂的書業因緣。」

  大智度論卷叁十四也說:「諸佛化身壽命,有長有短。如鞞婆屍佛壽命八萬千歲,拘樓餐佛壽命六萬歲,迦那伽牟尼佛壽命叁萬歲,迦葉佛壽命二萬歲,釋迦牟尼佛壽命百歲,很少有化身佛的壽命像釋迦那麼短的。

  爲什麼諸佛壽命有長有短?當知諸佛壽命有二種顯相:一是報身佛壽命,由佛無量福慧修成的莊嚴果報身相,壽命無量無盡;一是佛的應化身壽命,應十方世界有緣衆生之機所感,壽命有長有短,有限有量。

  如何說諸佛理應獲得無量壽命的果報身相呢?譬如佛在宿世修行時,曾經于某一世,救過一個聚落(村莊)人民的性命,由行善業及修禅定所感,來世投生梵天,得到壽命無量的果報,其天壽比其他梵天衆還長。」大家想想,單是一樁護生因緣所感,就能獲得天壽無量的果報,何況是佛在過去無量韌中廣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般若六度萬行,生生世世救護、施濟無量衆生性命、財物,或以慈悲心因護生而喪失自已的性命……,如何現在成佛了,反而得到壽命不過百歲的短命果報呢?

  如果修行者在無量劫數中,深修定慧,實踐救生、濟生的菩薩志願,而仍感得短命報,不能獲得天壽無量,或不能應其善業所感生在衆生長壽的共業世界裏,則不符合業力與因果的道理,種書因不得善果,種惡因反而得到善果,若如是則因果的道理何在呢!?

  4、釋迦牟尼佛早已修成長壽因緣

  雜阿含經卷十又清楚的說明釋迦牟尼佛修成長壽的因緣說:「釋迦佛陀在過去仍是凡夫身時,曾經有一世,發心于七年之中,專心培福,修習慈心叁昧。因爲修學慈心的因緣,當生死後,經過七劫成壞的期間,上升光音天、梵天......,前後叁十六次往返各層天界,獲得各層天上長壽福業因緣......,後來下生人間,投作轉輪聖王,以十善法教化人民,壽命八萬四千歲......。」

  這只是釋迦牟尼佛于過去生的修行因緣中,千萬億分之一修成長壽因緣的片段過程而已。尚有許多佛在過去生中因福德因緣所感,生在人間(過去世間出現增劫之時),壽命自在的實修德行可資證明。由雜阿含經的這段長壽果報因緣來看,可見佛早已修成長壽因緣,于印度的初生及去世,壽命之短促,必不同于凡夫的無常業行生死之果報,不是以煩惱生死之身來受生。釋迦牟尼佛實和諸佛一樣,經過長遠菩薩道的修持,亦如諸發大心、行大願的大菩薩一樣,以五戒十善利益衆生,成就不殺生法,早已于無量劫的修行中獲得福慧無量,壽命自在的善業因緣,然而爲什麼出現在我們娑婆世界時,卻是和凡夫衆生一樣,只有短短八十年的壽命就示入涅槃呢?

  5、釋迦牟尼佛爲何出現在娑婆世界?

  依涅槃經及智論卷叁十四說:「我們見佛出世在這個世間娶妻、出家、參訪、苦行、修證、解脫,以爲釋迦牟尼佛今生才斷盡煩惱,成就正覺,而佛實已于無量劫的修行中斬斷煩惱,證得阿羅漢果。既證阿羅漢果,早已遠離世間情愛、睡眠、飲食,種種貪欲煩惱穢行。爲了隨順過去所發濟度冠生的大悲誓願,及繼續修學諸佛究竟智慧,而于無量世界,隨願受生,行菩薩道,成就佛果。今生所以出現在地球人間,示同凡夫,乃是『隨有煩惱衆生應當教化之處,以方便應化之身,示現無量本業因緣,教化衆生。』當我們這個世界與釋迦佛陀宿有應化因緣的衆生,都獲得應當度化的佛法因緣後,佛陀便結束這個世界的濟化因緣,『轉現他方,隨有他方世界宿願應化因緣,示現教化。』」

  6、佛身如月現

  「諸佛的出現受生,如月出;諸佛的入于涅槃,如月沒。當佛出現某處世界度化衆生時,彼處衆生,謂佛出世;當佛于某處世界入于涅槃時,彼處衆生,又謂佛已去世;而月性實無出無沒,不增不減,無生無滅也。」

  如天人的業力與我們人間業力便不相同。我們必須在地球行至太陽和月亮之間才能看見月蝕現象,而上界天人于須臾之間便已看到月蝕。爲什麼呢?因爲天界的時間與人間不一樣,「彼天日長,人間短故」。佛壽的長短,在天人看來,與我們所見也不相同。「天人皆謂如來短壽,就好象彼界天人須臾之間頻見月蝕現象一樣。他們看見如來在須臾之間,于有緣度化世界,示現百千萬億涅槃,斷煩惱魔、陰魔、死魔,百千萬億天魔衆生也同樣皆于須臾之間,如見如來入般涅槃,又皆知見如來示現無量百千先業因緣,隨順世間衆生種種應化根性故,示現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7、佛的無量壽命不在生死長短

  涅槃經又說,佛隨無量世界有緣衆生應化因緣而「于此叁千大千世界,應聲聞行者及一般凡夫衆生業行,示現短壽;無量業行相應的衆生見佛早入涅槃,皆認爲如來壽命短促。又應福慧深厚的諸菩薩衆生之共業因緣,示現中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唯有佛與佛觀見諸佛法身壽命無生無減,無量無盡。」

  十住毗婆沙論也說:「一切諸佛雖有能力住壽無量,但以度生本願因緣故,有久住世者,有不久住世度生者……。」 

  又增一阿含經,目連就佛壽長短的問題對舍利弗說:「若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壽超過一劫者,亦可得耳。如果佛陀住壽一劫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當取般涅槃;佛早入涅槃,乃因現世衆生之類,壽命極短共業因緣所感也。我不忍見世尊先取滅度,欲先佛涅槃……。」

  舍利弗也說:「我聽佛說:娑婆衆生,壽命極短,極壽不過百歲,以衆生命短故,佛壽亦短;如果佛陀住壽一劫者,我亦當住壽一劫。」

  世尊聽後,解釋說:「衆生命短,佛壽亦短,此事不可定論。怎麼說呢?過去久遠劫前,有一尊佛應衆生善業因緣所感,出現于世。當時人壽是八萬歲,沒有中途夭壽者,彼佛成佛時,便應衆生共業之機,于當日化作無量佛,立無量衆生修叁乘行,當日度盡與佛有緣可化衆生,亦于當日,于無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凡夫衆生實不能知如來應化壽命的長短也。」

  佛又在涅槃經中自述說:「我已度盡世間與我有緣可信佛法之人,故于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非凡夫所謂短壽長壽,無常生滅之法。」

  有些衆生在印度只聽到佛名而不見佛身;或者僅有見佛一面,皈依佛後,不再見佛;有些衆生,根本不聞佛名……,每一尊佛與衆生的機緣深淺不一,非凡夫衆生所知。在印度與釋迦牟尼佛機緣深者,已受佛化;機緣淺者,亦皈依佛,或聞佛名,受佛淺緣化導;其他衆生,自有與其有緣的另一尊佛及無量佛出世度化。乃至今世善根深者,往生他方佛國淨土,繼續接受另一層次的因緣度化。

  由此可知,諸佛應化身的長短壽命,與世間衆生所修有漏業行而形成長短壽命的無常業緣果報不同。因諸佛早已斷盡世間無常、長短、對待因緣,超越長短、相對的生死業緣,修集無量無漏福慧淨業而成。乃是隨看宇宙間種種衆生不同業行而本其宿願,顯現與各類衆生業緣相應的長短壽命。

  如智論卷九十九說:「諸佛應化之色身,不從無因緣生,亦不從少因緣生,諸善法因緣具足的緣故,生諸佛身。如鏡中像,衆因緣和合故有,衆緣離故無。諸佛應化色身亦如是,有諸因緣故出現,諸因緣散故消滅。……由此可知,諸佛色身(應化身),皆屬本願因緣生(宿世與衆生度化因緣生)。因佛與本願度化衆生兩者因緣成熟,業果報成熟故,生是因緣(佛身出現)。佛身雖然可應衆生善根因緣住壽無量,但是佛應化色身不離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和合因緣法,與此界衆生度生緣盡,必歸離散,轉現他方……,應如是觀諸佛色身來去相。」

  佛度有緣、可化衆生無窮無盡,當知佛壽亦應無量衆生業行,顯現自在,無窮無盡,不可思議,不可言長或者言短,不可言常或言無常。(有關如何修得壽命自在的問題,將在第十五願做討論)如華嚴經所說:

  「諸佛法身不思議,無色無形無影像;

  能爲衆生現衆相,隨其心樂悉令見。

  或爲衆生現短壽,或現住壽無量劫;

  隨宜出現于世間,佛壽自在唯佛知。」

  8、釋迦牟尼佛教化的菩薩大衆從虛空而來

  如法華經從地湧出品說:「當佛說法的告一段落,娑婆世界叁千大千國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诃薩同時湧出,是諸菩薩身皆金色,叁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