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住……。此諸菩薩大衆,均是釋迦牟尼佛長遠行菩薩道以來之所度化,他們『不樂在衆,多有所說,常樂靜處;已于無量千萬億劫,爲佛道故,勤行精進,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樂深智,無有障礙,亦常樂于諸佛之法,一心精進,求無上慧。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叁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乃于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爲希有。』」
經文中明示,有許多具有深厚福慧、定慧之力的大修行者,能夠以他們超越常人所修養的「心力」,穿越宇宙時空,充滿在宇宙深處,人類不可預知的綜合交錯的複度、多度的虛空中……。這在凡夫衆生看來,真是神話。但對一個「證空」解脫的修行者來說,他們自在的「心力」,不受任何世界的「性質」禁锢,能夠以其神通力,轉地爲水,轉水爲火,四大互換,空有不二。像這樣定慧深厚的大菩薩修行者,在宇宙虛空間,太多太多了,只是凡夫衆生的「濁惡業力」與菩薩的「清淨業力」不相應,不知不見其存在罷了。
9、釋迦牟尼佛爲何示現涅槃?
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以來,度化了像這樣的菩薩大衆,無量無數,以此利他行以來所修成的壽命果報自然自在無盡。如佛自己解釋說:「我自得證無生法忍以來,隨所應化因緣,往返十方有緣世界教化衆生,甚大久遠,壽命自在。」「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複倍上數,而今非實滅度,而言當取滅度,乃如來以此方便滅度,教化衆生。」爲什麼說實不滅度而取涅槃呢?「若佛久住世間,薄福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看五欲,入于憶想妄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世間教化衆生,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所以佛以此方便,說佛早入涅槃。」「……如來難可得見,斯衆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于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于佛,便種善根,所以佛雖不實滅,而言滅度。」這是釋迦牟尼佛除了已度盡世間有緣,可信之人外,另一種令衆生起信學佛方便示現涅槃的原因。
10、娑婆世界以前曾有淨土世界出現
華嚴經說:
「一切廣大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
十方不見所從生,亦複無來無去處。
滅壞生成互循複,于虛空中無暫已;
莫不皆由清淨願,廣大業力之所持。」
涅槃經中記載說:「這個世界不知經過多少次的成、住、壞、空循環生滅的層次,曾經在無量劫以前,因衆生的善業因緣與某尊佛的應化因緣成熟,招感一善性的清淨世界顯現。那個幸福世界,宛如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廣大無邊,莊嚴清淨(但與極樂淨土性質不同)。有許多菩薩行者亦因共業所感,出現世間,親近佛陀,教化人民。致使彼國,豐樂安穩,人民無數,沒有饑渴災禍之事。彼佛因衆生淨業所感,壽命無量,當佛應化彼土衆生淨緣無量劫後,便入涅槃。佛涅槃後,遺法住世,亦無量億歲……。」
那個幸福世界,應無量大道心衆生善根因緣成熟而顯現,佛亦應彼世界衆生共業所感,壽命無量。當佛與那個世界衆生的應化因緣結束後,那個幸福世界自有其轉變的因緣,但與穢土世界轉變的因緣不同(下文自明)。由此可知,極樂淨土,在阿彌陀佛與彼土衆生度化因緣告一段落,亦有其轉變因緣,但因彌陀淨土形成的因緣與那個幸福世界及穢土世界形成的因緣不同,轉變的因緣當然不一樣。
每一尊佛從無始以來,在修行以前,修行以後,所結善惡衆生深淺業緣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唯佛能知。無量與佛有緣衆生,于無始以來,在廣大的善惡業行輪回中,善惡相滲,輾轉增上,于十方染淨世界,各從其業,循業發現,隨業受生。有因修善業得生天上;有因做惡業墮落惡道;有因修淨業往生淨土;有因斷煩惱,了脫生死;有因修菩薩大悲願行,成就菩薩其業淨土……,凡此種種,無量無數,盡與諸佛有緣,只是緣有深淺。佛度衆生,皆應有緣衆生次第教化之機而往返十方有緣世界,應機化導。因此我們娑婆世界,只是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大千世界中,應有緣衆生之機,顯現應當度化的某種因緣了結階段而已;亦有無量與釋迦牟尼佛有緣福慧深厚的大道心衆生所成的共業淨土,應其宿緣,接受釋迦牟尼佛另一層次的因緣教化,就如同現在所說的幸福世界中的大菩薩衆一樣。依涅樂經說:釋迦牟尼佛既有其教化的大道心衆生所成的共業淨土,而佛的淨土世界在那裏呢?
(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世界
1、無勝世界在那裏?
涅槃經說:「一切菩薩行者,修學十種自利、利他莊嚴清淨之行,必然在成佛時,成就嚴淨的果報身土,絕對不曾往與他清淨業行不相應的穢土世界成佛。(若使世界不淨,充滿諸佛世尊于中出者,無有是處。)善男子!你們今天不要以爲看到諸佛出生在不清淨的世界,便認爲許多尊佛均在不淨世界方成佛道。應當做這樣的認識:是衆生心不善、狹劣,而感得這個娑婆世界的依報環境充滿山石、荊棘……不善狹劣。諸佛早已成就無量純善的清淨心,怎麼會和衆生一樣招感欲惡不善的穢業果報身土呢?現在凡是參加法會的大衆,聽到佛正在說法的衆生,都應當做這樣的體悟:雖然衆生因爲惡業所蔽,不見我圓滿成佛的果報身土,但我釋迦牟尼現在確實應這個世界惡業衆生共業所感,出現在這個五濁惡性教化衆生。但是你們如果做這種想法:認爲日月僅僅出現在這個世界,別的世界看不到日月的現形,就大錯特錯了。這種說法,就好比有未證清淨本心的地前菩薩在說法時,提出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穢惡不淨,別的佛成佛的世界清淨莊嚴一樣。善男子!我現在便告訴你,我成佛的嚴淨果報身相,出現于由另一種善根深厚的衆生所形成的清淨世界在那裏?
從娑婆世界往西,經過如叁十二條恒河沙數無量無邊的他方諸佛世界,有一個世界叫做無勝。那個世界爲什麼叫做無勝呢?因爲彼國的所有衆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下,及菩薩大衆德行的熏陶下,一心一意朝向解脫正道前進,均在修行的過程中,獲得平等清淨心,體悟諸法平等不二的真理。因彼界衆生平等心行所感,而使彼國所有『莊嚴之事,皆悉平等,無有差別。』所以叫做無勝世界。其國莊嚴清淨的情形,就像西方安樂世界(極樂世界)及東方滿月世界一樣。我成佛的嚴淨果報身相(報身佛),出現在無勝世界,教化彼國福慧深厚的大道心衆生。我今天之所以出現在娑婆世界,是因爲此界衆生與我另一階段應該度化的因緣已經成熟,所以現身在此地球人間說法利生。不是僅有我一佛獨自出現在此娑婆苦海說法度衆,許多尊佛在過去行菩薩道時,盡與此界衆生有緣,只是諸佛與衆生緣有深淺而已。當某一尊佛與彼界衆生到了應當度化、了結宿緣的某種階段時,自然會在衆生共業因緣成熟時,出現在某世界中,示現成佛,廣度有緣衆生。彌勒菩薩就因爲發願要在娑婆世界因衆生善業感招轉變成淨土世界時,出現于世廣度有緣衆生。所以當彌勒成佛時,必然會應其大悲願力所感,出現世間,成就佛道,利導衆生(如經文說: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之世,令此世界清淨莊嚴)…。」
又首楞嚴叁昧經卷下,解釋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世界的無量壽命說:「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涅槃,是方便示現,其實釋迦牟尼佛的壽命與東方莊嚴世界的照明莊嚴自在王如來同壽,書長七百阿僧祇劫。」金光明經世說:「釋迦佛陀壽命不能計算,百千億劫無有窮盡…。」大智度論卷九十更清楚的說明釋迦牟尼佛爲何會在淨土中壽命無量的道理:「當菩薩獲得無生法忍時,能入如幻菩薩道,一時變化作千萬億身,周遍十方世界,具足行一切菩薩道。于宇宙中宿有度生因緣之世界,處處隨衆生壽命長短、身相而顯現受生之形,或現壽命極長,或現……。菩薩尚能作如是度生因緣變化,何況釋迦今已成佛,而不能隨本願度生因緣,自在顯化乎!?」諸大乘經論所載甚多,不能盡述。
2、阿彌陀佛另有度化的世界?
于安樂集記述鼓音經中曾載,阿彌陀佛也出現在某界衆生因善惡業滲雜所感的善性世界。如經中說:「當阿彌陀佛成佛時,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出現在一個善惡交雜的清泰世界,于彼國中廣度有緣衆生。那時阿彌陀佛誕生于轉輪聖王的家族中,經過結婚、生子、出家、修行、成佛。阿彌陀佛的母親極其貌美,父親乃是德高望重的轉輪聖王。在彌陀未出家前,與一美貌女子結婚,生有一子,名叫月明。當彌陀出家成就佛道後,也和釋迦佛陀一樣度化了無數宿根深厚的衆生出家修行,成爲彌陀的聲聞弟子,其中有一弟子即是彌陀的侍者,名叫無垢稱:智慧第一的弟子,叫做賢光;神足第一的弟子,稱爲大化……。在彌陀住世期間,這無數聲聞弟子隨侍佛側,成爲當時助佛弘化的大比丘衆……。」安樂集據大乘同性經辨定此鼓音經所載彌陀于此善性世界現身度生者,爲應化身佛也;極樂世界現身度衆者,乃報身佛也(或有說同爲化身佛相,後面自有說明)。
又大阿彌陀佛經卷上解釋彌陀在十方世界度衆生的情形說:「阿難自言:法藏比丘爲已成佛而取滅度?爲未成佛爲今現在?佛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但以酬償其大悲宿願廣度一切有緣衆生。現在西方,去此百萬世界,其世界名曰極樂,其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數無量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朝向解脫聖途前進。」
3、諸佛菩薩于十方世界度衆生
從上面所述,我們便可以知道,一切諸佛均因大悲宿願因緣感招,自有教化的染、淨世界。佛壽的長短,亦因佛本願力與染、淨世界衆生的共業應化因緣,而形成壽命無量或者壽命短促的度生因緣。世界的或染或淨,由衆生善惡業行所形成,不是諸佛的身土不清淨。就如維摩诘經所說:「菩薩隨所化衆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衆生而取佛土,隨諸衆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衆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
大智度論卷叁十叁也說:「佛于叁十叁天品…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