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住……。此诸菩萨大众,均是释迦牟尼佛长远行菩萨道以来之所度化,他们『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乃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
经文中明示,有许多具有深厚福慧、定慧之力的大修行者,能够以他们超越常人所修养的「心力」,穿越宇宙时空,充满在宇宙深处,人类不可预知的综合交错的复度、多度的虚空中……。这在凡夫众生看来,真是神话。但对一个「证空」解脱的修行者来说,他们自在的「心力」,不受任何世界的「性质」禁锢,能够以其神通力,转地为水,转水为火,四大互换,空有不二。像这样定慧深厚的大菩萨修行者,在宇宙虚空间,太多太多了,只是凡夫众生的「浊恶业力」与菩萨的「清净业力」不相应,不知不见其存在罢了。
9、释迦牟尼佛为何示现涅槃?
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以来,度化了像这样的菩萨大众,无量无数,以此利他行以来所修成的寿命果报自然自在无尽。如佛自己解释说:「我自得证无生法忍以来,随所应化因缘,往返十方有缘世界教化众生,甚大久远,寿命自在。」「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而今非实灭度,而言当取灭度,乃如来以此方便灭度,教化众生。」为什么说实不灭度而取涅槃呢?「若佛久住世间,薄福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看五欲,入于忆想妄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世间教化众生,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所以佛以此方便,说佛早入涅槃。」「……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所以佛虽不实灭,而言灭度。」这是释迦牟尼佛除了已度尽世间有缘,可信之人外,另一种令众生起信学佛方便示现涅槃的原因。
10、娑婆世界以前曾有净土世界出现
华严经说:
「一切广大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
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
灭坏生成互循复,于虚空中无暂已;
莫不皆由清净愿,广大业力之所持。」
涅槃经中记载说:「这个世界不知经过多少次的成、住、坏、空循环生灭的层次,曾经在无量劫以前,因众生的善业因缘与某尊佛的应化因缘成熟,招感一善性的清净世界显现。那个幸福世界,宛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广大无边,庄严清净(但与极乐净土性质不同)。有许多菩萨行者亦因共业所感,出现世间,亲近佛陀,教化人民。致使彼国,丰乐安稳,人民无数,没有饥渴灾祸之事。彼佛因众生净业所感,寿命无量,当佛应化彼土众生净缘无量劫后,便入涅槃。佛涅槃后,遗法住世,亦无量亿岁……。」
那个幸福世界,应无量大道心众生善根因缘成熟而显现,佛亦应彼世界众生共业所感,寿命无量。当佛与那个世界众生的应化因缘结束后,那个幸福世界自有其转变的因缘,但与秽土世界转变的因缘不同(下文自明)。由此可知,极乐净土,在阿弥陀佛与彼土众生度化因缘告一段落,亦有其转变因缘,但因弥陀净土形成的因缘与那个幸福世界及秽土世界形成的因缘不同,转变的因缘当然不一样。
每一尊佛从无始以来,在修行以前,修行以后,所结善恶众生深浅业缘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唯佛能知。无量与佛有缘众生,于无始以来,在广大的善恶业行轮回中,善恶相渗,辗转增上,于十方染净世界,各从其业,循业发现,随业受生。有因修善业得生天上;有因做恶业堕落恶道;有因修净业往生净土;有因断烦恼,了脱生死;有因修菩萨大悲愿行,成就菩萨其业净土……,凡此种种,无量无数,尽与诸佛有缘,只是缘有深浅。佛度众生,皆应有缘众生次第教化之机而往返十方有缘世界,应机化导。因此我们娑婆世界,只是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应有缘众生之机,显现应当度化的某种因缘了结阶段而已;亦有无量与释迦牟尼佛有缘福慧深厚的大道心众生所成的共业净土,应其宿缘,接受释迦牟尼佛另一层次的因缘教化,就如同现在所说的幸福世界中的大菩萨众一样。依涅乐经说:释迦牟尼佛既有其教化的大道心众生所成的共业净土,而佛的净土世界在那里呢?
(二)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世界
1、无胜世界在那里?
涅槃经说:「一切菩萨行者,修学十种自利、利他庄严清净之行,必然在成佛时,成就严净的果报身土,绝对不曾往与他清净业行不相应的秽土世界成佛。(若使世界不净,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是处。)善男子!你们今天不要以为看到诸佛出生在不清净的世界,便认为许多尊佛均在不净世界方成佛道。应当做这样的认识:是众生心不善、狭劣,而感得这个娑婆世界的依报环境充满山石、荆棘……不善狭劣。诸佛早已成就无量纯善的清净心,怎么会和众生一样招感欲恶不善的秽业果报身土呢?现在凡是参加法会的大众,听到佛正在说法的众生,都应当做这样的体悟:虽然众生因为恶业所蔽,不见我圆满成佛的果报身土,但我释迦牟尼现在确实应这个世界恶业众生共业所感,出现在这个五浊恶性教化众生。但是你们如果做这种想法:认为日月仅仅出现在这个世界,别的世界看不到日月的现形,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说法,就好比有未证清净本心的地前菩萨在说法时,提出释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秽恶不净,别的佛成佛的世界清净庄严一样。善男子!我现在便告诉你,我成佛的严净果报身相,出现于由另一种善根深厚的众生所形成的清净世界在那里?
从娑婆世界往西,经过如三十二条恒河沙数无量无边的他方诸佛世界,有一个世界叫做无胜。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无胜呢?因为彼国的所有众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下,及菩萨大众德行的熏陶下,一心一意朝向解脱正道前进,均在修行的过程中,获得平等清净心,体悟诸法平等不二的真理。因彼界众生平等心行所感,而使彼国所有『庄严之事,皆悉平等,无有差别。』所以叫做无胜世界。其国庄严清净的情形,就像西方安乐世界(极乐世界)及东方满月世界一样。我成佛的严净果报身相(报身佛),出现在无胜世界,教化彼国福慧深厚的大道心众生。我今天之所以出现在娑婆世界,是因为此界众生与我另一阶段应该度化的因缘已经成熟,所以现身在此地球人间说法利生。不是仅有我一佛独自出现在此娑婆苦海说法度众,许多尊佛在过去行菩萨道时,尽与此界众生有缘,只是诸佛与众生缘有深浅而已。当某一尊佛与彼界众生到了应当度化、了结宿缘的某种阶段时,自然会在众生共业因缘成熟时,出现在某世界中,示现成佛,广度有缘众生。弥勒菩萨就因为发愿要在娑婆世界因众生善业感招转变成净土世界时,出现于世广度有缘众生。所以当弥勒成佛时,必然会应其大悲愿力所感,出现世间,成就佛道,利导众生(如经文说:慈氏菩萨以誓愿故,当来之世,令此世界清净庄严)…。」
又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解释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世界的无量寿命说:「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涅槃,是方便示现,其实释迦牟尼佛的寿命与东方庄严世界的照明庄严自在王如来同寿,书长七百阿僧祇劫。」金光明经世说:「释迦佛陀寿命不能计算,百千亿劫无有穷尽…。」大智度论卷九十更清楚的说明释迦牟尼佛为何会在净土中寿命无量的道理:「当菩萨获得无生法忍时,能入如幻菩萨道,一时变化作千万亿身,周遍十方世界,具足行一切菩萨道。于宇宙中宿有度生因缘之世界,处处随众生寿命长短、身相而显现受生之形,或现寿命极长,或现……。菩萨尚能作如是度生因缘变化,何况释迦今已成佛,而不能随本愿度生因缘,自在显化乎!?」诸大乘经论所载甚多,不能尽述。
2、阿弥陀佛另有度化的世界?
于安乐集记述鼓音经中曾载,阿弥陀佛也出现在某界众生因善恶业渗杂所感的善性世界。如经中说:「当阿弥陀佛成佛时,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出现在一个善恶交杂的清泰世界,于彼国中广度有缘众生。那时阿弥陀佛诞生于转轮圣王的家族中,经过结婚、生子、出家、修行、成佛。阿弥陀佛的母亲极其貌美,父亲乃是德高望重的转轮圣王。在弥陀未出家前,与一美貌女子结婚,生有一子,名叫月明。当弥陀出家成就佛道后,也和释迦佛陀一样度化了无数宿根深厚的众生出家修行,成为弥陀的声闻弟子,其中有一弟子即是弥陀的侍者,名叫无垢称:智慧第一的弟子,叫做贤光;神足第一的弟子,称为大化……。在弥陀住世期间,这无数声闻弟子随侍佛侧,成为当时助佛弘化的大比丘众……。」安乐集据大乘同性经辨定此鼓音经所载弥陀于此善性世界现身度生者,为应化身佛也;极乐世界现身度众者,乃报身佛也(或有说同为化身佛相,后面自有说明)。
又大阿弥陀佛经卷上解释弥陀在十方世界度众生的情形说:「阿难自言:法藏比丘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偿其大悲宿愿广度一切有缘众生。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其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在十方世界,教化无数无量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朝向解脱圣途前进。」
3、诸佛菩萨于十方世界度众生
从上面所述,我们便可以知道,一切诸佛均因大悲宿愿因缘感招,自有教化的染、净世界。佛寿的长短,亦因佛本愿力与染、净世界众生的共业应化因缘,而形成寿命无量或者寿命短促的度生因缘。世界的或染或净,由众生善恶业行所形成,不是诸佛的身土不清净。就如维摩诘经所说:「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
大智度论卷三十三也说:「佛于三十三天品…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