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中,开示目连说:『从你所见佛国的东方,更有清净世界,纯以黄金为地,那个世界,有佛出世,教化众生,彼佛弟子,皆是阿罗汉,六通无碍。经过这个世界的东方,又有清净世界,纯以白银为地,彼佛弟子皆修辟支佛道。经过这个世界的东方,更有清净世界,纯以七宝为地,彼世界的地上,常有无量光明放出。彼佛所化弟子,纯是菩萨众,皆获得陀罗尼(总持、通达一切法)、诸三昧(禅定)门、住不退转地。目连当知,刚才所说东方那些世界出现的佛身,皆是我身。像方才说的经过东方无数的世界,有庄严的世界,有不庄严的世界(如娑婆世界),皆是我释迦牟尼佛随有缘众生应机教化的世界。』
由上可知,释迦牟尼佛不仅出现在这个地球世界度众生,同样也以千百亿化身,出现在十方有缘的清净世界及不清净的世界如阿弥陀佛一样的广度宿缘众生。相对的,阿弥陀佛除了极乐世界度生外,亦以千百亿化身,在其他的严净世界及不严净的世界(如释迦所生娑婆世界)广度有缘众生。诸佛各有清净及不清净世界的度生因缘,不因世界好丑、污秽,而选择受生之处,乃时时刻刻应有缘之机而随类示现、引渡之。」
如果能够明白这层道理,便能够对诸佛为什么出现在净土或秽土示现长短寿命的应化因缘有个概略的了解。
4、唯心净土的意义
维摩诘所说经说:「佛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舍利弗听了之后,为诸大众请示说:『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今成佛住此娑婆世界不净若此!?』佛知大众心之所疑,即反问说:『在你的意思怎样?难道是日月不净,令盲者不见吗?』舍利弗回答说:『不是的,世尊,是盲者自己不见,不是日月之咎。』佛言:『舍利弗!同理可知,众生因罪障共业所惑,招感与其业行相应的秽土世界,不见如来福慧圆满所成的严净果报身土。舍利弗!众生若能成就无量清净业行,净业果报成熟时,便能在与佛本愿力相契的因缘下,见到如来的严净世界自然显现。』当时有一位螺髻梵王为大众解释说:『舍利弗,这个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秽业所感呈现不净,相随心现,相由心转,众生心性若转,则悟秽土因心秽而感,非是秽土本身成就不净!如何说呢?就以找累劫所修集的净行而言,此时我便应我根器不离此娑婆世界,当下见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净土庄严清净,宛如欲界天的自在天宫一样。』舍利弗反问道:『但是大众现在明明看到这个世界充满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之相,如何可说不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可以见到佛的净土世界,如自在天宫一样的庄严清净呢?』螺髻梵王回答说:『因为众生心性充满傲慢、自大、贪欲、名利……等与欲界业行相应的秽业果报,共业所感,自然见到这个世界充满丘陵、坑坎、山石……秽恶之相。众生若是不依佛陀所说般若空义净化心地,出世智慧不开,便不能当生转秽业成净业,当然不能领悟、见到净秽世界之相由心所显的真谛。舍利弗!一个菩萨行者,于修学菩萨道的过程中,因为对于一切众生,都能以平等之心去度化,以其深远清净的心性所修证的觉性空慧感报,便能在佛力摄持下,当即不离这个娑婆世界,见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净土世界,清净显现。』
这时佛陀为释众疑,便用其足及手指按在地上,顿时秽恶的三千大千世界立即呈现出如无量珍宝一样严净的净土世界。就好象有一尊宝庄严佛所教化的名为无量功德宝庄严的净土世界一样。当时法会大众,蒙受佛力如被,均看见自己坐在一朵宝物严饰的莲华上,而惊叹不已。此时佛便对舍利弗释疑说:『佛弟子应当做这样的观法:相本无不净,因心善恶而现秽净之相,众生欲见清净世界需仗佛力及自力善根因缘成熟,始能见到。』舍利弗回禀说:『大众今因净业因缘成熟,蒙佛摄受,亲见世尊成佛的果报身土,庄严清净,如实现前,已释众疑。』
佛最后又对舍利弗说:『娑婆世界人心浊恶,我应此土有缘众生其业因缘所感,而出现在此秽恶世界教化众生,若众生未来慧根成就,净业所感,便能在与佛力净行相应的因缘下,剎时顿见我成佛的净土世界庄严清净。』这个道理,就好象天上的天人当其饭食时,所用的饮食及所盛饭的宝器都是一样,但因天人的福德各有深浅,而自见『饭色有异』一样。所以『如果人心清净到与净土世界的法缘相应的程度,便能在净业因行成熟时,看见佛所教化的净土世界,了悟净秽世界由心转的道理。』……当佛显现严净佛土利益众生后,便又收摄神足通,剎时不见净土之相,大众又置身于充满罪恶、欲贪的娑婆世间。」
5、法华经所解释的唯心净土
法华经里解释净秽世界由心显的道理说:「若善男子、善女子,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睹崛山,共大菩萨、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某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讲台楼观,皆悉众宝合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想。」
众生因罪业所障,不见释迦牟尼佛的清净世界,如众生成就清净善业,当可依与佛力相契的深心回向力量,见佛「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佛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6、唯心净土如何实现?
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成为一分学佛者「唯心净土」的依据。唯心净土如何实现?维摩诘经为我们解释得很清楚:菩萨以「直心、深心、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无量心、四摄法、方便勺三十七道品、回向心、十善……等无量净业因行净化身心,利益众生。当菩萨功德圆满时,宿受菩萨教化,与菩萨共行直心、深心、菩提心、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无量净业法行善根深厚的有缘众生往生菩萨成佛之时由大圆镜智所影现的清净身土,续受如来度化。」
而菩萨依何层次修行,到达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圆满净心」的目的呢?经上说:「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
一个菩萨行者,在无量劫中,必须经过如上无量净业因行由浅入深的修行层次,才能达到「圆满净心」的理想。当菩萨达到圆满净心的程度,才能说「心净则佛土净」。而当我们仍是一个具缚的凡夫时,身在秽土世界就具备了凡夫的罪障果报,与菩萨成佛时所显现的清净身土毫不相应。必须「转秽业成净业」,「转妄识成净智」,当我们的福德善根成熟时,才能与我们宿有因缘的诸佛清净身土相应。一般人没有细心体会「心净则佛土净」的显现层次,误导众生,以吾人现在烦恼未断的凡夫身分,谬解「心净则佛土净」的真谛,认为只要我们现在稍具一分净心念佛或静坐,圆满的「清净身土」——净土世界,就在三毒的妄心中当下显现,不必另外求生净土世界。当知凡夫的现前三毒心中,没有「净土」。佛说「心浮则佛土净」的用意,就是要我们领悟若是欲修净土之行,当从「净化心地」下手起修;若是欲求往生净土世界,亦须在修学的过程中,从「净化心地」下手修行。必须在内心「清净」的程度,达到与佛的接引愿力相契的往生标准时,才能依我们深心的回向力,获得与诸佛因地依清净心修行,所圆证的清净身土相应的净业果报,于临命终时,剎那顿见净土世界,与娑婆世界不隔于毫厘,往生净土佛国。就如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临命终时,见佛来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世界。」否则于修行的过程中,在尚未到达如经上所说「心净则佛土净」的某种超越时空,法眼开启的程度时,没有佛力的加被,我们是不能够亲见诸佛的庄严果报身土的。
7、净土众生见到的是弥陀报身相还是化身相?
成唯识论上说:佛于因中所修无量福慧因缘而形成的无尽相好庄严的果报身相,唯有地上菩萨获护的清净法眼才能见到。若是没有相当的智慧福德,未证一分诸法平等的道理,是见不到佛清净的果报身上的。依天台智顗大师在维摩经略疏第一及观无量寿经疏中,按净土中众生的现实业力、共业所感的观点,将西方净土判别为凡圣同居土,亦即是说极乐世界,乃是阿弥陀佛应无量有缘的菩萨、声闻、天人大众共业因缘成熟所感而形成的凡圣同居世界。彼国的地上、地前菩萨及声闻行者、天人大众因无始以来所修福慧因缘各有深浅,当然所见阿弥陀佛的果报身相,也应福慧因缘的深浅,而见相各异。如西方净土中的地上菩萨便能见到弥陀一分圆满的果报身相,天人大众见到的则是弥陀的化身相。因据安乐集解释说:「天人大众在未往生净土前,于念佛修行时,未能破相,乃依信佛因缘,求生净土,虽至彼国,还居相土,见佛化身。于念佛中,已破相者,求生净土,当应彼心,往生净土,自能在其无漏功德增长时,见到佛的一分圆满报身相。」由此可知,不是弥陀的报化身相有异,而是众生的心性净秽不同而见相各异。阿弥陀佛应彼国世界净缘所感,寿命无量,阿弥陀佛形成无量寿命的因缘,是有志修学弥陀净土法门的莲友,所应认识、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论题。
8、弥陀净土以念佛为重
诸佛出现十方染净世界,示现寿命长短等问题,以及为何有的佛在净土世界成佛?有的佛在秽土世界成佛?乃至在净土成佛的是报身佛,抑是化身佛?此乃是不可思议的佛境界,本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有限…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