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下册▪P27

  ..续本文上一页佛形成或长或短的寿命因缘产生诸多疑问!甚至因释迦牟尼佛现世应化寿命短促,而视佛身如凡夫。学佛者以世间思惟,思惟出世修证的佛法,怎能见到诸佛形成长短寿命,应化自在的因缘呢!?笔者以为要了解诸佛形成长短寿命的因缘,如果首先能够对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应化娑婆世界寿命短促的因缘,及释迦佛陀净土世界度化的因由有个概略的了解,进一步再来探究本愿的主题——阿弥陀佛修成无量寿命的因缘,便能够对诸佛形成法身或化身寿命长短的原由,有个基本通盘的认识。

  2、佛有二种身

  涅槃经说:「诸佛有二种身:一是生身,一是法身。什么是生身?即随众生因缘方便应化之身。应化之身可以说有生老病死、长寿、短寿因缘……。什么是法身?法身即是在修行的过程中,永断一切生老病苦……,永断因善恶业果所形成的无常转变的长寿、短寿因缘,不论佛出世度众生或不出世度众生,法身清净寂然,非常非无常。」

  3、菩萨修成长寿的因缘

  关于诸佛法身智慧的圆满形成,笔者已于(十二)光明无量愿中略为引述,现在就菩萨如何修成长寿因缘来做解说。涅槃经说:「一个大菩萨修行者,已于无量劫中,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护念一切众生,教导众生力行五戒十善,成就不杀生法。又发大愿进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一切诸趣,拔济恶道之中一切苦恼众生,使无量众生应超生者,得到超生,应涅槃者,得证涅槃……。一个发大心、行大愿的大道心菩萨,早已在广远的度生道上成就不杀生法,获得福慧无边,长寿自在,生天受乐的书业因缘。」

  大智度论卷三十四也说:「诸佛化身寿命,有长有短。如鞞婆尸佛寿命八万千岁,拘楼餐佛寿命六万岁,迦那伽牟尼佛寿命三万岁,迦叶佛寿命二万岁,释迦牟尼佛寿命百岁,很少有化身佛的寿命像释迦那么短的。

  为什么诸佛寿命有长有短?当知诸佛寿命有二种显相:一是报身佛寿命,由佛无量福慧修成的庄严果报身相,寿命无量无尽;一是佛的应化身寿命,应十方世界有缘众生之机所感,寿命有长有短,有限有量。

  如何说诸佛理应获得无量寿命的果报身相呢?譬如佛在宿世修行时,曾经于某一世,救过一个聚落(村庄)人民的性命,由行善业及修禅定所感,来世投生梵天,得到寿命无量的果报,其天寿比其他梵天众还长。」大家想想,单是一桩护生因缘所感,就能获得天寿无量的果报,何况是佛在过去无量韧中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般若六度万行,生生世世救护、施济无量众生性命、财物,或以慈悲心因护生而丧失自已的性命……,如何现在成佛了,反而得到寿命不过百岁的短命果报呢?

  如果修行者在无量劫数中,深修定慧,实践救生、济生的菩萨志愿,而仍感得短命报,不能获得天寿无量,或不能应其善业所感生在众生长寿的共业世界里,则不符合业力与因果的道理,种书因不得善果,种恶因反而得到善果,若如是则因果的道理何在呢!?

  4、释迦牟尼佛早已修成长寿因缘

  杂阿含经卷十又清楚的说明释迦牟尼佛修成长寿的因缘说:「释迦佛陀在过去仍是凡夫身时,曾经有一世,发心于七年之中,专心培福,修习慈心三昧。因为修学慈心的因缘,当生死后,经过七劫成坏的期间,上升光音天、梵天......,前后三十六次往返各层天界,获得各层天上长寿福业因缘......,后来下生人间,投作转轮圣王,以十善法教化人民,寿命八万四千岁......。」

  这只是释迦牟尼佛于过去生的修行因缘中,千万亿分之一修成长寿因缘的片段过程而已。尚有许多佛在过去生中因福德因缘所感,生在人间(过去世间出现增劫之时),寿命自在的实修德行可资证明。由杂阿含经的这段长寿果报因缘来看,可见佛早已修成长寿因缘,于印度的初生及去世,寿命之短促,必不同于凡夫的无常业行生死之果报,不是以烦恼生死之身来受生。释迦牟尼佛实和诸佛一样,经过长远菩萨道的修持,亦如诸发大心、行大愿的大菩萨一样,以五戒十善利益众生,成就不杀生法,早已于无量劫的修行中获得福慧无量,寿命自在的善业因缘,然而为什么出现在我们娑婆世界时,却是和凡夫众生一样,只有短短八十年的寿命就示入涅槃呢?

  5、释迦牟尼佛为何出现在娑婆世界?

  依涅槃经及智论卷三十四说:「我们见佛出世在这个世间娶妻、出家、参访、苦行、修证、解脱,以为释迦牟尼佛今生才断尽烦恼,成就正觉,而佛实已于无量劫的修行中斩断烦恼,证得阿罗汉果。既证阿罗汉果,早已远离世间情爱、睡眠、饮食,种种贪欲烦恼秽行。为了随顺过去所发济度冠生的大悲誓愿,及继续修学诸佛究竟智慧,而于无量世界,随愿受生,行菩萨道,成就佛果。今生所以出现在地球人间,示同凡夫,乃是『随有烦恼众生应当教化之处,以方便应化之身,示现无量本业因缘,教化众生。』当我们这个世界与释迦佛陀宿有应化因缘的众生,都获得应当度化的佛法因缘后,佛陀便结束这个世界的济化因缘,『转现他方,随有他方世界宿愿应化因缘,示现教化。』」

  6、佛身如月现

  「诸佛的出现受生,如月出;诸佛的入于涅槃,如月没。当佛出现某处世界度化众生时,彼处众生,谓佛出世;当佛于某处世界入于涅槃时,彼处众生,又谓佛已去世;而月性实无出无没,不增不减,无生无灭也。」

  如天人的业力与我们人间业力便不相同。我们必须在地球行至太阳和月亮之间才能看见月蚀现象,而上界天人于须臾之间便已看到月蚀。为什么呢?因为天界的时间与人间不一样,「彼天日长,人间短故」。佛寿的长短,在天人看来,与我们所见也不相同。「天人皆谓如来短寿,就好象彼界天人须臾之间频见月蚀现象一样。他们看见如来在须臾之间,于有缘度化世界,示现百千万亿涅槃,断烦恼魔、阴魔、死魔,百千万亿天魔众生也同样皆于须臾之间,如见如来入般涅槃,又皆知见如来示现无量百千先业因缘,随顺世间众生种种应化根性故,示现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7、佛的无量寿命不在生死长短

  涅槃经又说,佛随无量世界有缘众生应化因缘而「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应声闻行者及一般凡夫众生业行,示现短寿;无量业行相应的众生见佛早入涅槃,皆认为如来寿命短促。又应福慧深厚的诸菩萨众生之共业因缘,示现中寿,若至一劫,若减一劫。唯有佛与佛观见诸佛法身寿命无生无减,无量无尽。」

  十住毗婆沙论也说:「一切诸佛虽有能力住寿无量,但以度生本愿因缘故,有久住世者,有不久住世度生者……。」 

  又增一阿含经,目连就佛寿长短的问题对舍利弗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超过一劫者,亦可得耳。如果佛陀住寿一劫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当取般涅槃;佛早入涅槃,乃因现世众生之类,寿命极短共业因缘所感也。我不忍见世尊先取灭度,欲先佛涅槃……。」

  舍利弗也说:「我听佛说:娑婆众生,寿命极短,极寿不过百岁,以众生命短故,佛寿亦短;如果佛陀住寿一劫者,我亦当住寿一劫。」

  世尊听后,解释说:「众生命短,佛寿亦短,此事不可定论。怎么说呢?过去久远劫前,有一尊佛应众生善业因缘所感,出现于世。当时人寿是八万岁,没有中途夭寿者,彼佛成佛时,便应众生共业之机,于当日化作无量佛,立无量众生修三乘行,当日度尽与佛有缘可化众生,亦于当日,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凡夫众生实不能知如来应化寿命的长短也。」

  佛又在涅槃经中自述说:「我已度尽世间与我有缘可信佛法之人,故于此间娑罗双树,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非凡夫所谓短寿长寿,无常生灭之法。」

  有些众生在印度只听到佛名而不见佛身;或者仅有见佛一面,皈依佛后,不再见佛;有些众生,根本不闻佛名……,每一尊佛与众生的机缘深浅不一,非凡夫众生所知。在印度与释迦牟尼佛机缘深者,已受佛化;机缘浅者,亦皈依佛,或闻佛名,受佛浅缘化导;其他众生,自有与其有缘的另一尊佛及无量佛出世度化。乃至今世善根深者,往生他方佛国净土,继续接受另一层次的因缘度化。

  由此可知,诸佛应化身的长短寿命,与世间众生所修有漏业行而形成长短寿命的无常业缘果报不同。因诸佛早已断尽世间无常、长短、对待因缘,超越长短、相对的生死业缘,修集无量无漏福慧净业而成。乃是随看宇宙间种种众生不同业行而本其宿愿,显现与各类众生业缘相应的长短寿命。

  如智论卷九十九说:「诸佛应化之色身,不从无因缘生,亦不从少因缘生,诸善法因缘具足的缘故,生诸佛身。如镜中像,众因缘和合故有,众缘离故无。诸佛应化色身亦如是,有诸因缘故出现,诸因缘散故消灭。……由此可知,诸佛色身(应化身),皆属本愿因缘生(宿世与众生度化因缘生)。因佛与本愿度化众生两者因缘成熟,业果报成熟故,生是因缘(佛身出现)。佛身虽然可应众生善根因缘住寿无量,但是佛应化色身不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和合因缘法,与此界众生度生缘尽,必归离散,转现他方……,应如是观诸佛色身来去相。」

  佛度有缘、可化众生无穷无尽,当知佛寿亦应无量众生业行,显现自在,无穷无尽,不可思议,不可言长或者言短,不可言常或言无常。(有关如何修得寿命自在的问题,将在第十五愿做讨论)如华严经所说:

  「诸佛法身不思议,无色无形无影像;

  能为众生现众相,随其心乐悉令见。

  或为众生现短寿,或现住寿无量劫;

  随宜出现于世间,佛寿自在唯佛知。」

  8、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菩萨大众从虚空而来

  如法华经从地涌出品说:「当佛说法的告一段落,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