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下冊▪P3

  ..續本文上一頁必須經過的曆程,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就是因爲庸夫俗子,不會用他們的理智冷靜的去思索、去追尋這個無常人生的根源,所以無始以來,一直無法突破這個現實假相的人生;永遠做妻子兒女、家庭事業、名利權勢的奴隸。

  因此碰到事情,會不會用我們心眼去觀察、去理解,進而找尋事物的症結點、究竟面,在平實的人生中,發現真埋,發現出苦的生機,我想這就是聖人與凡夫基本的差別點了。

  (3)佛的一舉一動都在日常生活中爲我們說法

  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出家前,享盡了世間的榮華富貴,但是佛陀並不會貪戀現有的享受,因爲他知道人生一切美好的富樂,短短的數十年後,都會隨著無情的歲月,化爲烏有。佛陀從觀察出任何人都超脫不出世間生老病死的深淵開始,到厭棄這個幻樂無常的王宮生活,逾城出家,乃至出家後,說法、度衆,末入涅槃的這段期間,佛的一思惟一投足,一舉一動,在在處處,都在日常生活中爲我們說法。問題是衆生無法領會出佛出家修行、弘法過程中,以身示法的真義。

  初機者以爲「聞思修」是佛經上某一種法門的特殊修法,而忽略了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釋迦牟尼佛他就是要我們在現實的人生中,去觀察、去體悟冠生的百態,從世間充滿悲歡離合的事實中,去思惟、去體悟出人生的真谛。

  凡夫衆生唯有從發生于自己身上的悲歡離合痛楚的經曆中去面對現實、接受事實,在經過一番對人生、世事磨煉後,才能夠徹徹底底的在銘心刻骨的教訓中,用我們的智慧,冷靜的反複領悟出人生苦空無常的真谛,才不會再被現實的人情世故,七情六欲迷惑住了。

  (4)不可以相似的佛法深入正定

  甲、分辨世間法與出世法的關系

  「中論」上有一段名言說:「諸佛依二谛,爲衆生說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義谛。若人不能知,分別于二谛;則于深佛法,不知真實義。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這一段話,簡單的意思是說: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諸佛,都是用兩種方式爲衆生說法,是那二種呢?就是以事實和真理二種方式爲根本的依據,也就是依二種谛理爲衆生說法。所謂的事實,就是依世間上實在的事情爲衆生說法;所謂的真理,就是依經過任何時代,無論任何人如何的攻讦辯論,都顛撲不滅的絕對究竟的道理爲衆生說法。

  如果一個人想要信仰佛教,學佛修行,深入佛法大海,首先我必須了解這個世間的實態與究竟真理兩者之間相互的關系。如果我們想要踏入佛法大門,弘揚佛法,而不能夠如實的分別這世俗谛和第一義谛二谛之間的相互關系,往往談真理就忽略了事實,談現實又忽視了真理,那麼依我們所吸收所謬解的相似佛法,想要深入正定,想要更深入的體認諸佛說法的本懷,覺悟佛法真實的義理,那是不可能的。

  不依世間法不能體悟出世法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佛陀所證覺的究竟真理,是依世俗的人事物,實際生活過程的探討顯示出來的。如果沒有佛陀跟我們凡夫一樣的出生在這世間,如果沒有文字媒體的傳播佛法,沒有佛陀從實際的生活中,親眼看見聽到人從誕生時,母子生産哀叫的痛苦,人類衰老的無常醜態,人類生病時,呻吟的磨折,以及從人類在貧富貴賤短短的幾十年裏結束了苦短寶貴的生命中去發現不實虛幻的人生,解開人生生死痛苦的根源,那麼我們根本不知道,也無從踏上深入正定,解脫生死的道路。

  因此,假使不依世俗谛的開顯,我們就不能夠體悟到第一義谛的真理了。當然如果不能夠領會第一義的真理,我們便不能夠證得涅槃了。

  乙、從聞思中徹底透視人生才是踏入念佛、修定的穩當步驟

  從「中論」上這段話所講的,我們可以知道,佛法是不離世間法的,沒有世間法就無所依據。所以唯有從世間的實態當中,從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去觀察、去了悟人類生老病死一切苦空因緣實相的根源,唯有在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而有了另一番的評估體認之後,才能夠徹底的透視人生,看破人生,才能夠徹底的降伏、斷除我們的妄想心,才是我們真正修行的開始。那個時候,無論在我們周遭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放眼所見的事事物物,都會覺得像行雲流水般的平淡。用這種超然物外、厭離娑婆世界的心情去念佛,去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想念阿彌陀佛,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希望。因此當我們對人生對真理,經過聞思正確根本的體認,進而身心自在,于任何處境下,都能夠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才是正定念佛的開始,入道修定的初門。

  (叁)八正道與正定念佛的關系

  1、念佛具備了八正道

  (1)一個居士臨死前往生的瑞相

  現在從八正道的角度,簡單的來談談正定念佛的問題。首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前幾年在北部,有一個居士,很不幸的得了癌症,已經在觀世音菩薩的現相接引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在他得到絕症之初,並不是十分正信的佛教徒,也不會覺得事態的嚴重,死神真的會降臨到他的身上。而且當醫生宣判他死刑的時候,他的四肢活動還算靈活,叁餐也正常,妻子兒女都很關心他,親戚朋友,也均希望奇迹出現,他的絕症能夠好轉起來。

  時間久了,他其中的一只手漸漸不能動了,再過一段日子,他的另一只手也逐漸萎縮不能動了,接著左腿、右腿也失去知覺,四肢皆不能動了。吃飯、大小便,每一天都要妻子耐心的服侍,才能保住他奄奄一息的生命。日子拖得越久,侍候他的妻子,越覺得他這麼無望痛苦的活著,對他們全家來說,無論在經濟、精神、花費的時間上,都是一種累贅與負擔!並且他的妻子才叁十來歲,還很年輕,不願意就這樣把花樣的年華終日浪費在服侍將要死的丈夫身上,于是經常背著丈夫,在外面夜宿不歸;一方面很不情願的陪著笑臉仍然繼續照顧丈夫。到這位居士死亡的前一兩年,大小便已經沒有人願意去爲他清理了,連他最疼愛的兒女,都認爲父親的糞便很髒很臭,不願意在父親臨死前盡兒女最後的孝道。當親戚朋友確定他已經拖不過一年,一定會死的時候,居然沒人願意再去看他了。

  這個時候,這位居士才從人情冷暖中,從他最親近最愛護的妻子兒女中,很傷心很感慨的覺悟出世間的一切人情世故,都是假的,都是靠不住的。就在他最沮喪、最無助的情況下,得到一位善友在精神上給他安慰、給他鼓勵,勸導他念佛,這位居士才從痛苦無奈的深淵中掙脫出來,看破人生,放下一切,死心念佛。並且對他自己說,如果病情不會好轉的話,希望觀世音菩薩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倘若奇迹出現,這場病好起來的話,決心放下妻兒事業,出家修行,以報佛恩。

  發完這個口願後,從早到晚,他一直拖著形同癱瘓的身子,勉強挪動手指,跟著錄音機的佛號打著拍子念佛,到臨死之前,佛號一直沒有間斷過。

  結果有一天晚上,他坐在椅子上念佛,突然喊出聲音來,用手指著前面對妻子說:「我看見觀世音菩薩站在那裏來接引我了,我要走了。」 

  妻子怕他胡思亂想,神經錯亂,于是緊張兮兮的叫人又推又拉的趕緊喚了一部計程車把他抱到車上,送往醫院急救。沒想到正在被家人拖到計程車內的時候,他已經很遺憾的咬緊牙根斷氣了。

  在他斷氣的幾天內,他的一個女兒,看到父親的棺木上、相片上,甚至父親經常念佛時生的椅子皆有一環金黃色的光圈在那兒、久久不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在生病的時候,尤其在被醫生宣布死刑的時候,最容易體會出生命的可貴與死亡的恐怖。這位居士,如果沒有染患這種絕症,沒有妻子、兒女、親戚朋友給他精神上的刺激與打擊,憑他生前事業輝煌的成果,家庭的美滿,他是不容易覺悟出世態炎涼的一面。

  (2)從八正道達到正定念佛的效果

  佛教說,惡因緣即是善因緣,惡因緣的增上,對具有潛力智慧者來說,有時候並不是不好的。這位居士妻兒給他的「逆增上緣」,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就在他真正從內心深處覺悟出人世的無常,覺悟出自己痛苦垂死的折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當時,得到善友的開導和佛法的滋潤,啓開了他對極樂世界的信心與向往,徹底地看破這世間,放下妻兒的假相,死心念佛,因此有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因緣」。當然這也是他前世種了念佛往生的善根,今世因緣成熟,才能從痛苦的因緣中,體會此身無我、世間無常的道理。這亦即是從人情冷暖中得到了八正道中的世間正見,也就是「聞慧」,從「聞慧」中去思惟人生的真谛、真理的存在,而深入思慧當中,這就是八正道中的「正思惟」。進而摒絕外緣,就是在妻兒看電視、嘻笑的當中,也能夠視若無睹,聽若不聞的專心看著挂在前面的佛像,一心念佛,進入修定的狀態,來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愁他不能夠進一步修行,證得寂滅的涅槃,享受無爲的法樂嗎?

  從他摒除外緣,到一心念佛的整個過程,就具備了八正道中的正話、正業、正命的叁個戒學,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當他徹底看破人生的開始,就叫妻兒將佛號的錄音帶從早到晚不停的放誦,口裏也一心跟著喃喃唱念,佛號稍爲一停,他又拖著沙啞的聲音,叫妻兒不停的換面再放,絕對不能讓佛號有間斷的時刻。因此從他身口意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語,只有念佛的指示,當然就具備了正語,最善的言語。而且在他將死的前一兩年,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 放下妻兒的情纏,發心正確,一心求死,祈望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當他的生命到了最盡頭的時候,已經是全心厭離娑婆世界,心出家了——死心修行,就是一個修行者「正業」最正當的表露。並且他一心爲了拋棄這個生滅的軀殼,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活著,就是一個修行者「正命」的表現。如果沒有他死心想念觀世音菩薩,念念希望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日夜不斷的精進念佛,他就不能夠在短短…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