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目,完全清晰照知。
以上經文所說,正是極樂世界八地以上大菩薩的宿命通證境,淨土中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正是極樂世界的天人衆生,在最後修行的過程中,所要修證的境界。而本願所說的宿命通境界,正是開演登地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淨土天人在尚未獲得如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時,其報得的宿命通,也一定會在努力修持中成長、進步、超過二乘。
10、綜觀佛菩薩及二乘宿命通的差別點
二乘及佛菩薩雖然同是由正定而獲得宿命通,但是兩者宿命通的證境顯然不同,我們從大乘義章卷二十所說,諸佛菩薩及二乘的宿命通不同處有八種中,可以清楚的明白:
一、上下不同:聲聞、緣覺聖者,隨著自己所依所入的禅定而獲得的宿命通,唯能知道自己的宿命事(自地事),及知道修行功力在己之下所有衆生的宿命。而佛及大菩薩的宿命通,上下一切皆知。
二、寬狹不同:二乘聖者宿命通所知道的事情,唯能及于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內衆生的宿命範圍,不及佛與大菩薩能夠知道無數叁千大千世界中衆生的宿命。
叁、頓別不同:二乘宿命通,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個別知道過去的事情,不能像佛及大菩薩一樣一時頓知。
四、粗細不同:諸佛及大菩薩能于過去巨、細的事情一切皆知,二乘不能。
五、遲速不同:諸佛及大菩薩于過去事情,發心即知,而且知道範圍無盡寬廣,二乘不能立刻盡知過去無盡寬廣之事。功力不夠者,必須入定才知。
六、虛實不同:諸佛及大菩薩于過去事情,能夠記憶的沒有一點錯誤,二乘不能。
七、時分不同:二乘極遠能知自己及衆生過去八萬劫事,諸佛及大菩薩所知過去宿命沒有極限。(外道利根者亦知過去八萬劫事,依經中說:『世俗修道之人若有利根禅定之力,亦能憶知過去極遠事,而佛門中鈍根修行者,不能深入禅定,自然不知宿命事,故不簡凡聖,唯論利根定力之別。』)。
八、自在不同:地持經說:諸佛菩薩不但能夠自在的自知宿命,知他宿命;也能令他人知佛宿命,同時令他人知道自己的宿命事,乃至能令他人知道別人的宿命,甚至又能令其余衆生輾轉相知自己及他人的宿命,這是二乘宿命通不及的地方。
11、往生淨土是獲得宿命通的保障
反觀我們地球世界的衆生,天天在家庭、公司裏數著自己的鈔票、股票......。心思完全放在金錢遊戲上,那有時間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宇宙這些不關痛癢的道理。來世不墮入惡道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況是獲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簡直有如天方夜譚一樣的荒誕不稽!
唯有前世善根深厚的衆生,才有可能撥出時間,甚至全心投入「求法」的行列,爲扭轉自己現在的命運及來生生存的品質做准備。否則不往修行的路上去走,在這個充滿金錢、資訊、娛樂......誘惑的時代,大部分的人都難保來世不墮惡道。如果我們能選擇彌陀淨土法門,做爲我們今生出苦的指南,來世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能對自己過去生中因爲貪瞋癡叁毒的煩惱而造作的許許多多的惡業果報,有一番通盤的了解,知道應該如何忏悔以往的罪業,使善念增長。並且在阿彌陀佛法音的指引下,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有清淨的智慧,知道應該如何把握住未來修行的方向,讓自己在學佛道上,有更正確更豐富的正知正見。等到過了百千萬億劫之後,再回到娑婆世界爲自己成佛的道路做進一層沖刺的時候,就會有自在的宿命通,有相當的出世智慧及相當的有慈悲心,對于正法與非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有爲法與無爲法,佛道與外道,便會有正確的分辨能力。並且能夠以宿命通,知道衆生前世的善惡根器,應機施教,引導初機學佛的衆生,也能夠正確的走向佛教正途的道路,這也就是我們爲什麼每次一再強調要去見佛,要去親近阿彌陀佛,要去親近諸上善人,親近清淨大海衆菩薩的主要原因與目的了。
六、天眼普見願
本願開演大菩薩的天眼通境界
法藏比丘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國土之中的天人,沒有天眼通,不能夠以天眼看見十方世界中百千億個有諸佛出世的佛國世界的話(意指無盡叁千大千世界),我便不能圓滿成就佛道。」
如無量壽經卷下說:「淨土衆生,滅諸煩惱,離惡趣心,得深禅定,諸通明慧,遊志七覺,修心佛法,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
爲什麼經上說淨土衆生以其「肉眼」就能徹見萬物呢?淨土衆生的肉眼與我們地球衆生的肉眼有什麼不同?爲什麼經上要說淨土衆生同時有肉眼又有天眼?淨土衆生的天眼與我們天界衆生的天眼及聲聞聖者的天眼、緣覺聖者的天眼乃至大菩薩的天眼有什麼不同?這是本願要說明的範圍。
凡夫肉眼所見景象
在我們這個凡夫世界裏,平時正常的視力也不過可以看到數十裏以外的景象。如果有人得了近視眼、老花眼,或者是散光、青光眼,那更要借著矯正視力,帶著眼鏡才能清晰的看到眼前的東西。假使不帶眼鏡,就是近距離的事物也都是一片模糊,看不清楚,再加上門窗、牆壁的阻擋,我們更是不能隨心所欲的觀看心中想要看到的一切景物。萬一眼睛瞎了,當然更是成天生活在黑暗的天地間,了無生趣,無論行動、做事都極不方便。俗語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任何人都不願意遭受雙目失明的痛苦。何況我們學佛的人,雙目更是帶領著我們走入佛學領域的最佳工具。沒有了眼睛,就好象我們身邊沒有了經書指引一樣,一個學佛者,能夠從不懂佛法到深入經藏,都是因爲我們有了正常的眼睛,經常不斷的閱覽佛書,才能夠達到我們深入法寶的目的,所以這都是明亮的眸子,賜與我們的恩惠。如果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想要接近叁寶,研讀佛書,深究佛法大海,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當一個雙目失明的學佛者,不能達到他內心的理想,那種希望心聲的破滅,是十分痛苦的,當然不是我們現在擁有健全的雙眼者,能夠感受出來的。因此今天我們有了正常的雙眼,就應該好好的珍惜保護這對寶貴的眼睛,多利用靈活的眸子,去閱讀經典,閱讀有益身心及世道人心的書籍,將自己的知識眼界一天天的擴展開來,不要讓人家笑我們佛教徒是個井底之蛙。當然無論我們眼睛的視力有多麼的正常、多麼好,所看見所察覺的事物,到底有限,比起天人的天眼,所看到天上、人間一切的景物,實在是差得很遠。
爲什麼天眼與肉眼有那麼大的差別呢?當知天眼是從修定而來。普通人想要獲得天眼通,說起來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經過長期的勤苦修行後,也可以得到天眼通。
天眼的種類有多種不同
天眼通的種類,依每個衆生的福德、定慧功夫深淺不一樣,而形成無量差別的天眼見物情形,依大乘義章說,天眼的種類,大體上可概分成五種。
1、人間衆生由禅定力量而獲得的天眼通(包括外道修行者)
2、由前世禅定力量或特殊福德力量所感報的果報天眼
3、天界衆生的天眼通
4、阿羅漢與辟支佛的天眼通
5、佛、菩薩的天眼通
6、清淨世界的天人衆生所獲得的天眼通
1、人間衆生由禅定力量獲得的天眼通
此類有漏的天眼通,是任何人透過修定的方法,都可以得到的,包括佛弟子及任何外教修行者。依個人定力的深淺,在定中所看見的遠近景物也大不相同。有的人可以看到幾百裏以外的景物,也有的人,禅定功夫深了,一入定,最遠處,可以看到一個四天下的景象,此是依龍樹所說的凡夫禅定證境,其範圍相當廣大。禅定功夫深者,來世可生到天上繼續進修;功夫淺者,轉生便失。(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之意。四大部洲即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四個有衆生居住的範圍。四大部洲在那裏?同樣也和須彌山在那裏一樣,是小乘與大乘學者一直爭議性的問題。按起世經說,四大部洲在須彌山所環繞的七山八海之中,如經文說:須彌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在金山之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四大部洲即在此堿海的四方。小乘學者依此經文所釋,指出四大部洲就是指地球的四個方位。大乘學者認爲,佛經在說明宇宙的起源生滅問題時,所指稱的「山海」,或有多種引伸之義,不可狹小的以人類智識所能認知的領域爲範圍,四大部洲或指十方宇宙中某範圍內四個有衆生居住的他方世界)。
2、由前世禅定力量或殊勝福德所感報的果報天眼
這種人因爲前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或殊勝福德(指前世由天上下生,或他方清淨世界下生,或曾修般舟叁昧。今生出世人間,一生下來,他的肉眼見物情形,就比常人來得廣遠、細微,也就是所謂的前世果報所感而獲得的天眼)。譬如人間念佛者,一生到極樂世界,就會有天眼通,這便是因前世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前世殊勝福德所致),而感得的淨色果報眼通,用「肉眼」代名之,以示與在淨土進一步再修禅定而獲得的廣大天眼通有所區別。而淨土衆生「淨色肉眼通」的含意,又有另外一層的釋義,即是指在淨土中尚未了脫生死的天人衆生,當他一期生命結束後,不論再化生在極樂世界中任何地方,一出世便會感得淨色果報眼通,亦即無量壽經上所稱呼的「肉眼清澈,靡不分了。」乃至菩薩聖衆在淨土的肉眼(不特別運用天眼通見物,便代稱爲肉眼),亦是「清澈見物,靡不分了」。只是見物的程度比淨土天人及二乘聖者來得更爲廣遠、微細、清楚。又如有的人雖然沒有證得天眼通,但是依自身念佛定力成熟,而與佛力相應的情況下,在現身(肉眼)中,亦能看到十方諸佛世界(如修般舟叁昧);此亦可稱之爲「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即殊勝福德與禅定力量所感報。或者人間修行者依持戒、修福因緣,上升欲界天;到了欲界天上,一化生在天上,就會獲得報得天眼,亦是淨色果報眼通的另一種釋義。
3、天界衆生的天眼通
(1)欲界及色界天衆的天眼通
欲界天衆的天眼通,大體上只要前世持戒、…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