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上冊▪P30

  ..續本文上一頁知見上。

  在現代的佛學領域上,真正能百分之百完全符合佛法因果正義的學佛者,可說是非常難得的,能夠接近百分之七十五,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一般來說,所研究出來的成果,都不出「個人的主觀知見認識上」,只能說這是給後學佛子「做參考」。如果將佛學的信仰,只偏重在學者個人對佛學知見成果的探討上,那是會將自己帶入「身見」、「見取見」的範圍。因爲學佛的方向,是建立在對「佛陀修證佛道的因果曆程上」,是建立在「業力與因果」的認知上。大小乘佛法,只要是合乎「業力與因果」的道理,就是「宇宙的覺者」所說的法,這樣才不致迷失自己學佛的主要方向。

  

  (8)執著戒相不離「身見」範圍

  凡是不能夠令我們獲得解脫生死的戒法,都是戒禁取見。不僅是外教的戒法,如印度外道的雞戒、牛戒及以身投水、投火等邪行,也包括了佛弟子對戒的固執不通,雖持戒,不解戒根源,以戒自傲,以戒輕人......,凡此種種都是障礙我們解脫的因素,也是使外道禅者及佛弟子,雖修禅定,但因固執對「戒」的浮面見解,仗戒輕人,而超不出「身見」的範圍,以致生生世世輪回生死,不能獲得生死解脫。

  2、淨土衆生在見和同解的因緣下論道、弘法

  極樂世界的衆生,在彌陀與大菩薩的教導下,不會對宇宙世界的起源與毀滅及對自己五蘊色身形成、死後等問題,乃至對佛在世前、涅槃的行蹤、知見等有、無、真、假問題産生無意義的推測與揣度。完全生活在對佛、法、僧、戒「見和同解」的和合因緣中論法、弘法、修行、辦道。這在淨土經典記載中,處處可見。因爲沒有對「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的堅持一邊,固執不通,自以爲對,因而消除了修持正定上最大的障礙——在對貪著身見的放舍下,順利的朝向解脫佛道前進。

  反觀我們地球世間的佛弟子,對「佛、法、僧、戒」的認知上,早已沒有「見和同解」的共識,各執一邊,各以爲是、各弘其道、各度所緣......。大部份的佛學者在未證「初果」前,大概都不出這「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的主觀知見範圍吧!?

  (二)斷身見才能入正定

  1、世間禅定不離身見範圍

  (1)雖入禅定不離常見

  沒有佛法正見的修道者,雖然深入禅定,但是其知見仍舊不離斷見、常見、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的範圍。其所入的定境,與佛弟子所入的「正定」完全不同。如外教禅修者,依其定心的深淺程度,有的能夠觀見過去世二十劫內,成劫、壞劫的當中,無數衆生輪回生死的現象,有的觀見四十劫內成劫、壞劫的當中,無數衆生輪回生死無有止息的現象,有的觀見八十劫中,有的觀見百劫、千劫、乃至八萬劫中......,因見衆生循環反複的出入生死中,沒有一刻停止過,于是生出我及宇宙衆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的見解,而不知此正顯示因緣法的無常真理(見長阿含梵動經、大乘義章卷六)。

  (2)雖入禅定不離亦常亦無常見

  有的外道禅行者,于劫初時,由色界二禅天的光音天下生地球世間,因爲從天而生,自己認爲我身最尊、最貴自然而有,無造我者,我身所修福德,是常住不滅的,世間其余的衆生,皆由我身而生,凡是由我所化生的衆生,皆是無常生滅的......。在劫初時,由色界禅天中下生的天人,都有如此亦常、亦無常的見解,究其原因,他們在天上的知見,本來就不正確。如有許多色界禅天的天人,在下生人間繼續修習禅定時,當他們憶識天上往事,便會作出此種見解: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和我一樣,都是自然而生,無造作者,向來常住不滅,沒有死亡過,其余的梵天衆生,皆是大梵天王所生,均是無常生滅的,由此可知,世間及我亦常亦無常。又有的梵天衆生,在禅天中,因爲一念著相,生欲染心,便喪失定意,下生人間。雖然下生人間,仍爲禅行者,繼續修習禅定,當他憶識天上往事時,仍舊生出世間及我亦常亦無常的見解。

  (3)雖入禅定不離有邊無邊見

  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觀察宇宙世界,只能見到與其定力相應的有限世界範圍,便認爲宇宙世界一向有邊際。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觀察宇宙世界,不見宇宙有邊際處,便認爲宇宙一向無有邊際。有的禅行者,在定中觀察宇宙世間,發現宇宙世間上下有邊際,四方無邊際,或者看到四方有邊際,上下無邊際,便認爲宇宙世間亦有邊際亦無邊際。

  (4)雖入禅定不離無因見

  有的禅行者,在宿世修定時,就曾經投生色界的無想天上,後來又從無想天下生人間,仍然修習禅定。當他在定中憶識天上往事時,仍然受到過去生中的「無因而有」的知見影響,認爲宇宙世間無因而生。又有的世間學者、論師,以其所學所辯之理,分別觀察宇宙世間的起源,亦認爲宇宙世間無因而生,自然而有,不待衆緣(如中國道家所說)。

  (5)雖入禅定以爲得道

  有的世間禅行者,在證入色界初禅定時,內心産生無量的喜樂,便自以爲已經得道。有的禅行者,在證得二禅時,自以爲二禅無覺無觀的寂靜境界,就是證果的極致,便宣布自己已經得道、解脫。有的禅行者,在證入叁禅時,自以爲叁禅的安穩法樂,無有禅定境界勝過此者,而誤認爲自己已經成道、解脫。有的禅行者,在證入四禅時,完全沒有喜樂的覺受,便自以爲已經進入涅槃境界。有的禅行者,在證入無色界空定時,便自以爲「空境」就是涅槃境界。

  就在他們禅定果報享盡,卻個個都淪入生死輪回中,繼續做著「得道」的夢。(按現代禅者,多有未證言證,自欺欺人者。)

  究其原因,這都是在未修禅定前,沒有正確的「禅修真理」作引導,所以他們縱然修習禅定,但是「我見」不斷,「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不斷」,不能證入了脫生死的「正定」,自然解脫無份。

  淨土衆生在修定前,個個具備正確的「禅修真理」作引導(見十一、十六願),自然在禅定中,不會生出「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的不正確知見。因在禅修中,沒有「身見」的障礙,而與外道有身見障礙的禅定證境,有著極其粗、細、顯、晦層次的差別。

  2、佛經上爲什麼沒有提到生理與禅定相互影響的關系?

  而外教禅定與佛教禅定,最大的分界點,就在此「知見」上的基礎修因不同。如道家禅修者著重在打通任、督等奇經八脈爲其依據的原理。密宗則以打通人體內部的「叁脈七輪」爲主要。而在佛經上最正確講禅修的經論,如般若經、大智度論、阿含經、阿毗昙論等,幾乎都沒有明顯提到人體氣脈等問題,在禅修中轉換的情形,爲什麼佛經上沒有提到氣脈對修定者的相互影響關系呢?

  一方面是每個人思想、智慧、心理、生理、觀點、程度......等種種狀態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是講了修定與生理的相互影響關系,容易讓後學者進入「身見」的執著範圍,在禅坐時意識于無形中便不知不覺的隨著自己在閱讀經書中所知的生理變化現象走,或者被生理變化牽著走,而不自覺。(其實是自己的覺照力不夠,心念不夠細微),很容易走入外道修法。另一方面則是單是生理的暢通、升華、超越,與解脫知見無關。當知佛弟子的解脫知見,是從修定前,已經具備佛法所說的苦集滅道的「中觀正見」基礎而來,是從內心徹底的熄滅了「貪瞋癡」而産生。因此禅修者如果沒有很深厚的佛法中觀正見作基礎,在修定中不容易斷「身見」,不容易超脫「色蘊」的範圍。縱然修得神識與身體分離,也完全與「悟道」無關,所以密宗有必須十二年中以顯教經學爲基礎,才能修密之說。

  3、淨土衆生在修定中斷身見

  淨土衆生因爲是「化身」相。完全沒有胎生衆生障礙修定的生理阻礙現象,容易在修定中斷「身見」,所以悟道、解脫的速度及發神通的速度,比人間禅修者快得多。縱得五種神通,因爲有深厚的「正見」修定基礎,不會貪著所獲得的廣大「身通」境界。

  4、有五種神通不一定斷身見

  一般修定者,禅定功夫深了,都能獲得五種神通。這在凡夫衆生看來,真是崇拜恭敬的不得了。卻不知縱有大力神通,也不一定與「悟道」有關。聖者的「悟道」,首在斷「身見」。而一個有五通的世間禅者,仍然我見、身見、邊見、邪見......深重,只是空有禅定功力而已。這種禅定通力,不足恃,當其通力報盡時,仍要輪回生死,不免沈墮之苦。而一個斷身見、證初果的佛弟子,永遠不會墮落叁惡道去。例如曾經有五百個仙人,個個都獲得五種神通。有一次當他們飛行虛空,經過一處宮殿時,偶然聽到甄陀羅女的歌聲,內心貪欲頓起,淫心難持,一時之間貪著色聲,如癡如醉,剎時盡失神足通,墜落地面,成爲凡夫身;究其原因,根本在修定中,身見未斷,只是暫時用定力壓伏身見心、貪淫意,仍不免輪墮惡道之苦。(智論卷十七)

  而極樂世界的衆生,在禅定中所獲得的五種神通與世間禅者所獲得的五種神通,最大不同的基礎,就是在于必能斷除「身見」,不會生起想念貪著自己的化身相,自然其神通境界,清澈、廣大,不可思議。

  反觀我們地球人類,在物質文明的今天,個個「我見」、「我執」、「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深重,不要說神通,就連自己的善惡念頭都搞不清楚,更何況對遙遠不可預知的極樂世界裏,已經有許多修道者,在甚深禅定中,獲得五種廣大神通,仍不會貪著自己的身通變化境界之事,那更是有如天方夜譚般的不可理解!

  5、任何世間禅定都不能保身不死

  在娑婆世界裏,也有少許的人們,在經過滄海人世後,察覺出人類今世的壽命是極爲無常短促的,恐怕死了以後,此生化爲烏有,爲了要解決疑問的人生,便會去接觸宗教,尋求解開人生之迷的方法。如果因緣不好,沒有遇著指引我們脫離生死苦海的善知識,經過其他人士的指引,也可以學習比較淺易的修行方法。也有的人,經過世間禅者的指導,歡喜的隱遁山中,修習仙道,他們因爲強烈的懼怕喪失自己短暫的生命,希望修得長生不死的仙法,藉此延長自己今世的壽命。或許他們認真修行,亦可以如願以償的達到堅固自己身體的理想。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也不會預知道縱然可以將自己的生命延續到千萬世之後,但是有漏的善業果報結束之後,還是會隨著個人宿世的業力因緣,輪回六道中去。他們只是今世利用某種特殊的方法將自己前世的業果因緣挪後感報而已。凡是具有正知正見者都知道,如果一個修行者,沒有依照釋迦牟尼佛指示衆生正確修行出苦的方法,任何有爲的修持方式、世間禅定,無論怎樣的強化保有自己的身體,對于今世必定會散滅的色身,都是無濟于事的。當一個人的宿業因緣果報一到,我們仍舊不知道自己會輪轉到那裏去了。

  6、最穩當不貪著色身的地方

  而有什麼善巧方便的修法,能夠打消我們濁惡世界的衆生堅持這個幻滅色身的念頭,覺悟身爲苦本的真理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中的每一個天人,在想念佛道,精進修定的功德感報之下,都是清淨的色身,也就是蓮華化身。在那麼美好的修行環境裏頭,在同參道友的互相勉力進修之下,每一個人都一心一意地追求佛道,內心裏只有佛法僧叁寶的清淨念頭,只要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依照淨土叁經的指示執持名號,或者是觀想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絕對不會像凡夫和世間禅者一樣的生起貪愛染著自己身相的念頭。這是阿彌陀佛在成佛的過程中,爲了使往生極樂世界的衆生,都能夠遠離貪計身相的邪執,早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必然發下的一個接引衆生的大悲誓願。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淨土探究 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