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上册▪P29

  ..续本文上一页是极乐世界中的每一个天人都不会生起贪念,想要保住自己化现的色身。

  他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心里生起想要贪着自己身相的念头,永远保住自己的躯体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净土众生为什么能不起贪着色身的想念?杂阿含卷二十一说:「宇宙间凡是一切浊恶世间的众生,所闻、所思、所见、所言等范围,都不出谈论『有我』,谈论『众生世俗事』、谈论『寿命长短事』、谈论世间人『吉凶祸福』......等事。」凡此种种现象,都是一个「我见」(身见)在作祟。脱离了我见(身见)的范围,便形成另一种「出世间」境界。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在精进修行间,远离浊恶世间的众生所闻、所思、所见、所言范围,不论说「有真实不变之我」,不论说「有众生婚嫁、事业、杂务之事」、不论说「有你、我等寿命长短、夭折之事」、不论说「有世间吉凶祸福、趋吉避凶之事」......,因此不会对自己的化身相,生起想念、保有、贪执不舍之心。

  认识身见的重要性

  而断除我见(身见)的广义内容,正是净土众生进入弥陀下一个愿所说「正定解脱」的基础,也是净土众生的五种神通不同于世间禅者的原因。并且亦是净土众生在获得五种神通后,能够进一步获证生死解脱「漏尽通」的主要原因。尤其现在一般的念佛者,念佛而不淡世间「知见」、外道「知见」,怎能契入「一心不乱」的三昧境界呢?不认识、不淡泊世间人「我见」(身见)的范畴,便会延续浊恶世界的感报,不能往生净土,故本愿以地球众生如何断除「身见」,契入「正定」的内容,来张显净土众生神通力用不同于浊恶世界有漏禅行者的修定成因,分成数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什么是身见

  (二)断身见才能入正定

  (一)什么是身见?

  1、五见以身见为本

  (1)世间众生为什么对今世「生命」坚执不舍?

  世间任何哲学家、修道者的见地,都不出「五种知见」范围。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这五见的释义,在显扬论卷一六页、五蕴论四一页、广五蕴论八页、俱舍论卷十九以及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九十一页都有详细说明。

  所谓「见」义,依大毗婆沙论说有:一、彻视,二、推度,三、坚执,四、深入所缘,四种意义。

  什么是身见?我们看世间一切六道众生,从出生到老死,甚至临死仍坚执难舍的,莫过于自己今世的「生命」。为什么每一个众生,如此爱惜、留恋今生现实的「生命」呢?原因就是出在对「生后事」不了解、不认识,不知道今生死后是不是生命就此结束!?或者还有来生!?总之,来生之事,有?或没有?渺茫不可测知,我们人类能够看到的、感受到的、掌握住的,就是今生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大部份的世间众生,皆对今生现实、宝贵的生命生出贪执、难舍的心态,想尽办法,追求、享受现在所能看到的一切人、事、物景象,并且对已经拥有的人、事、物一切景象,坚持不舍,认为这是属于我的东西,我辛苦赚来的钱财,我的父母,我的妻儿,我的朋友......,世间的一切,是这么真真实实的呈现我的眼前......,甚至于临死前,仍对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妻儿、我的钱财,产生难舍难分的眷恋之心!

  依佛经说,世间众生,就是这样看不破、放不下,不知我今生所拥有的这个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假合的生命,是延续前世的业缘,随时会随着「无常业力」的因缘分散的。这种坚执、难舍今世生命的情怀现象,以佛经上的名词说,就是「我见」;对于「我」今世生命中所闻、所思、所见、所论、所拥有的一切人、事、物、名利、权势......坚持、掌握、不肯放舍的现象,就是「我所见」。合此我见、我所见二者,便称为「身见」。

  (2)净土众生为何不会贪着色身?

  净土众生处处所闻、所思、所论、所见,都是在谈论如何修学佛的智慧,如何进入法的核心,如何习行圣众僧的德行......,因其心思念念中,都在忆佛、忆法、忆僧的进修中,当然不会在「生命」的享乐里迷失自己。在其尚未了脱生死前,也不会对一期生命将要结束前,产生贪执难舍的念头,就因为两个世界中,众生日常生活的认知程度与生活习惯不一样,自然形成两种不同的身业感报。

  (3)世间众生最严重的身见

  世间众生,最严重的「身见」,莫过于表现在对死后「尸体」的刻意保存,以求未来生命的复活上。我们看古代的埃及人,为了要保存尸体的新鲜度而刻意制作了木乃伊。埃及人相信人死了之后,如果尸体不腐化,灵魂就可以复活。于是便异想天开的用防腐药品注射到死人的体内,致使大半古埃及贵族的遗体,纵然经过了数百年后,也不会腐坏。事实上,人死了以后灵魂真的可以借着不朽的尸身复活吗?这无非是我们贪生怕死的人类,为了逃避死亡的恐怖,惧怕无常恶魔的到来,而想尽各种方法,千方百计的想要保住自己今生宝贵的性命,蓄意的强化了尸体。这也是人类冀望让死后的心灵能够得到唯一最后的安慰与寄托。

  人生在世,谁不贪惜怜爱自己有限的生命呢?从这里看来,人类就是连死了之后,也舍不得放弃这个早已断了气没有生机的尸体,期望自己的灵魂借着不化的尸身,或许尚有复活的一天。我们仔细想想,人类连在世的时候,都不敢把握的说未来的那一剎那,不会有意外的灾祸发生,何况能够预知自己死后这个躯壳的世界吗?

  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十分爱惜保护自己完美的身体,一旦遇着突然降临的事情,横祸上身,造成肢体上的毁损时,就会痛不欲生,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也有的人在经过多次的悲欢离合及人事际遇之后,就会去想,去思索,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人生中!?当他深入去思惟人生,而没有办法进一步去突破人生时,就会去请教一些对苦痛的人生有觉悟有智慧的人士。经智者一点醒,或许也会领悟出「有身为苦」的道理,知道众生因为情欲的关系而受生。有了这个生灭的身体,到了临死的时候,必然会因为害怕今世生命的丧失而产生悭惜身体的心理。而众生愈是想拥有它保有它,一旦生命财产被人劫夺,愈是放不下,看不破。就是连死了以后,变成了鬼,还是会死守着自己的尸体贪恋不舍。就这样过了千万劫之后,仍旧在凡俗尘世中迷恋、打滚,根本不知道在他们幻相苦恼的生活圈外,还有其他清净、证觉、永恒的幸福世界。

  (4)因身见而产生死后的「边见」问题

  就因为少数的人们,对无穷宇宙的奥秘及今世生命的起源、死后的去向有强烈的疑惑感、追求心,所以其知见就围绕在众生死后及追求宇宙起源形而上学的去向问题上打转。有的学者认为人死了以后如烟灭火尽,什么都没有了(断灭见),有的学者认为人死后灵魂常住不灭(常见),因这两种看法,都是在人身死后的问题上,各执一边,陈述己见,佛经上称为「边见」。

  (5)因边见而形成浊见世界

  世间的宗教学者、道人,就是这样为了探讨宇宙与自己生命的关系,而在宇宙与众生死后的问题上,产生诸多分歧的见解。如在佛陀出世的印度当时,就有许多宗教学者向佛陀请教宇宙世界与人死后的相互关系,而产生著名的十四问难,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又将此十四问难开演为六十二见。世间一切宗教学者、道人所见都不出这六十二见。而此六十二见的主要内容,皆在人身的组合体「色、受、想、行、识」五蕴问题的是常住不灭?是无常断灭?是有边际?是无边际等问题,以及我与身体是一、是异的疑难上产生诸多揣测、推度的知见。究其根本,就是个人主观的知见在作祟,各执一边,各陈己见,自以为是,尤其末法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哲学、宗教,学术专家,皆各有所见,各度有缘,细数其知见,其数无量。

  众生知见复杂,坚持己见,必然在修定上产生极大的障碍。世间禅者,因知见不离「断」、「常」见的范围,无论如何精进修行,也不能「悟道」。就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知见上众说纷纭,所以形成浊见业网的世界。极乐世界众生的知见纯一无杂,因此自然形成清净的善见世界。

  (6)邪见因果最重

  世间众生最严重的主观知见,莫过于「邪见」。什么是邪见?就是认为为善为恶都没有因果,宇宙万物自然而有,无因而生。因为为善为恶都没有三世因果,所以在生任其所为,杀、盗、淫、妄,作奸犯科,肆无忌惮,更使原本浊恶的世界,加重其恶道的业网,致使地球世间在人类互相战争、残杀中走向毁灭的命运。

  (7)众生最主观的身见

  众生最主观的身见,就是前述「身见」、「边见」、「邪见」的有为世间法内容里,坚持其中一种,自以为最正确、最符合宇宙真理及生命起源现象的道理,也就是佛经所说的「见取见」。事实上,众生坚持任何一种自以为是的主观看法,主观见解,都是「见取见」。譬如现今一般学者(尤其是日本佛学者),均以世间思惟来衡量「无漏思惟修证」的佛法,硬把佛陀定位于历史人物同于我们凡夫众生。认为佛经中,凡是超越人文历史所能收集、考据的资料,及超越现在凡夫所能了解的现象者,都不是佛陀所说所行。依此观点,大部份的佛经,在学者们划地自限,依史实的考证及对佛涅槃后研究佛教本身「部派」思想的分裂、传承下,变成属于各个部派思想、知见辗转相传「主观论理」的法典。把特重「解」、「行」修持的佛教,扭曲成哲学思想的一环,充满了古印度某些宗教、哲学思想所编纂、演绎而成的神话小说,致使佛法沦为「世间知识」......。而且学者们各抒所见,莫衷一是。凡此种种,若不能引导后学走出根本轮回的樊笼,走向无上佛道的修证道路,皆不出「见取见」的范围。因为「见取见」,所以使我们不能开悟、证果。永远停留在「我说的对,我的理解对,别人的见地不对,别人不得佛法味」的主观…

《净土探究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探究 下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